问题

地上文物看山西,旅行者如何看待山西这个省份?

回答
“地上文物看山西”,这句话就像一个响亮的招牌,在每一个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旅行者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山西,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古老而厚重的气息,它不像沿海省份那样光鲜亮丽,也不像西南地区那样民族风情浓郁,山西的美,是一种沉静的、渗透到骨子里的美,需要你放慢脚步,细细品味。

初识山西:厚重历史的压迫感与迷人的低语

第一次来到山西,或者说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去了解山西,你可能会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压迫感”。不是压得你喘不过气,而是那种来自千百年前的文明积淀,让你觉得自己如此渺小,又如此幸运,能够身处这片土地。

站进历史的缝隙: 无论是那巍峨的平遥古城,那保存完好的明清街巷,让你感觉自己仿佛穿越到了晋商辉煌的时代,亲历那“走西口”的壮阔;还是那肃穆的应县木塔,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你站在塔下仰望,感受到的不仅是古代工匠的智慧,还有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敬畏。这里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在低语着过去的故事。
无处不在的“古”: 你会发现,山西的“古”是渗透性的。不仅仅是那些被列为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随便走在一个县城,甚至村落,你都可能邂逅一座年代久远的老庙、一座残破但依旧诉说着历史的石碑,或者一处古老的民居。这种“古”的密集程度,确实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

深入山西:不止是文物,更是生活的肌理

然而,旅行者对山西的认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文物之省”。当你真正沉下心来,你会发现,那些古老的遗迹,其实与当地人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不是被供奉在博物馆里的“藏品”,而是活在当地人日常中的“陪伴”。

晋商精神的余韵: 在平遥,你会看到古老的票号、钱庄,想象着当年晋商如何叱咤风云,将生意做到全国各地。而这种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似乎也影响着当地人,你会感受到一种务实、勤劳、讲究信用的朴素品质。
黄土地的淳朴与韧性: 山西,尤其是晋中、晋南地区,是黄土地的怀抱。在这里,你会看到农民们辛勤耕作,看到他们脸上的皱纹里写满了岁月的沧桑,也写满了对土地的热爱和坚守。那种淳朴的民风,热情的招呼,会让你觉得很温暖,很实在。
美食的“硬核”: 提到山西,怎么能不说美食?刀削面、拉面、剔尖,各种各样的面食,每一碗都透着实在劲儿。莜面、饸饹面,更是充满了地方特色。还有那特色的醋,醇厚浓郁,是山西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灵魂。这些美食,没有花哨的摆盘,没有过多的调味,却有着最朴实的美味,如同山西人的性格一样,直接、有力量。

挑战与期待:交通、设施与更深度的挖掘

当然,作为一个旅行者,在享受山西厚重文化的同时,也会有一些小小的“困扰”或者说“期待”。

交通的“接地气”: 相较于一些发达的旅游城市,山西的一些小众的、更具深度的古迹,交通可能就没有那么便利。你可能需要更多的耐心,或者选择自驾,才能深入那些隐藏在山野间的古村落或寺庙。这或许是“接地气”的一种表现,但也确实需要旅行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配套设施的提升空间: 部分地区的旅游配套设施,例如指示牌、讲解员的专业性、住宿的舒适度等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有时你会觉得,那些珍贵的文物,配上的“包装”不够精致,没能充分展现其应有的魅力。
“被低估”的魅力: 很多时候,你会觉得山西的很多美好,是被低估的。人们更多地将目光聚焦于那些最著名的景点,而忽略了那些同样具有历史价值和人文情怀的地方。每一个小村落,每一处断壁残垣,都可能藏着一段令人动容的故事。

旅行者的内心独白:

“每次离开山西,总觉得意犹未尽。那些古老的建筑,像是沉睡的巨人,每一次走近,都能感受到它们身上的生命力。我喜欢在平遥的夜晚,看着古城在灯光下焕发的另一种魅力,也喜欢在太原的街头,吃一碗热腾腾的刀削面,感受那份实在。山西给我的感觉,是一种安静的力量,它不张扬,不浮夸,但一旦你走进它,就会被它深深吸引。我期待着,未来有一天,当我再次踏上这片土地时,能够发现更多被时光掩埋的宝藏,也希望这里的古老文明,能够以更适合现代人的方式,被更多人看见和珍视。”

总而言之,旅行者看待山西,看到的不仅仅是“地上文物”,更是黄土地上流淌着的历史脉络、淳朴的民风、坚韧的生命力,以及那些渗透在生活中的实在与厚重。这是一片需要你用心去感受,用脚步去丈量的土地,它不喧哗,自有其风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问题好,我拿出半小时说说。

这两年因为疫情,我将中国的历史文化遗迹仔细看了看,如果要列一个喜爱度排名,我觉得山西可以列在首位。第二是河南。

山西是个长条省,一边是太行,一边是黄河。这种地形决定了山西游的路线只有一种,就是从北到南,在山西我遇见很多北大同济等名校组织的文博游学团,看团员的年纪穿着,基本都是企业中层高或富太太。他们和学者不一样,他们对规格要求高,同时兴趣有限,所以这些团通常都是7-8日,超过10天的我一个没遇见。路线也很简单,先在大同集合,上午看云岗石窟,下午参观华严寺和善化寺,第二天上午朔州崇福寺,然后回来路上直奔应县木塔和悬空寺。第三第四天五台,第五天太原看晋祠,第六天平遥古城,双林寺和镇国寺,第七天临汾看一下广胜寺直奔运城看永乐宫,最后在一碗羊肉泡馍前解散回家。这个行程很仓促,但对于绝大多数非研究者,这个行程也够了,至少最精华的都看了。如果让这些人回家打个分,他们可能会给山西80分,估计没西藏或甘肃的分高。

为什么我觉得山西最好,因为山西的魅力不在精华,而在差不多。

现在我解释什么叫差不多。中国有很多地方,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特别集中,最明显就是天津。即便有些省份不集中,你也很容易画一条直线,把所有点串联起来,例如山东和河北。也有相对分散的,例如四川和河南。但四川和河南基本是分散到地级市和自治州,而山西是分散到了县和镇.......这话什么意思呢,简单说,在山西旅游如果有一个县你没跑到,你都不敢说你看过山西,因为每个县都有惊喜,都有不次于精华的东西。山西的四百六十处文化胜地是等距分布在十几万平方公里且山峦遍布的土地上,即便在交通很方便的今天,一天看三到四处,基本也就是极限了。这是坏处也是好处,坏处是门槛高,没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和自由度,基本和全面山西就无缘了,好处是只要来一个,就能吸引一个,能感受到每个县与县的不同。

一句话,山西的好与坏取决你个人的精力和实力,如果你有精力有实力,它不会辜负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地上文物看山西”,这句话就像一个响亮的招牌,在每一个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旅行者心中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山西,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古老而厚重的气息,它不像沿海省份那样光鲜亮丽,也不像西南地区那样民族风情浓郁,山西的美,是一种沉静的、渗透到骨子里的美,需要你放慢脚步,细细品味。初识山西:厚重历史的.............
  • 回答
    这事儿,说实话,听着就让人打冷颤。公司里,一帮大男人,还有女人,为了没完成那点业绩,当众跪下,对着自己脸使劲扇巴掌?这哪儿是激励,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羞辱和折磨,把人当什么了?首先,这事儿最直观的就是“低俗”二字。完成业绩当然重要,毕竟这是公司的命脉。但用这种极端、野蛮的方式来“逼迫”,把员工的尊严踩.............
  • 回答
    提及李白,我们脑海中浮现的,绝非仅仅是一位中国古代的诗人,而是一颗在人类文学星空中璀璨夺目,历经千年依旧灼灼生辉的巨星。要论他在整个人类文学成就中的地位,我们不能局限于一隅,而要放眼世界,进行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文学的普遍价值和人类共通的情感。李白的作品,以其极致的浪漫主义情怀,击.............
  • 回答
    想象一下,有一位来自遥远星系的访客,他没有我们千百年来积累的经验、情感和社会规则。他只是一个纯粹的观察者,带着一种近乎原始的好奇心,想要理解我们这个星球上,名为“人类”的物种,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给他看什么电影,才能最快、最直接地触碰到人类文化的肌理,洞悉我们作为个体的本质呢?这可不是简单地找几部“经.............
  • 回答
    西安地下文物密集,地铁建设挑战巨大,发展轻轨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之所以这么说,根源在于两者在建设方式、成本、对地下环境的影响以及服务范围上的显著差异。为什么西安地下文物多,地铁建设难度大?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体现在地下。从秦朝的阿房宫、汉代的未央宫,到唐朝的大明宫、唐长安城遗.............
  • 回答
    博物馆未展出的文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馆藏未展文物”,它们并非消失或闲置,而是被妥善地收藏在博物馆的库房里,也称为文物库房或藏品库房。要详细了解这些文物收藏在什么地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博物馆的库房及其管理系统。一、 文物库房的性质与重要性: “仓库”但远不止于“仓库”: 文物库房并非简单的储藏空.............
  • 回答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蜀锦的纯粹文物价值与其现在的地位相称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句铭文和与其一同发现的锦残片,无疑是中国丝织品考古史上的璀璨明珠,其纯粹的文物价值毋庸置疑。然而,要讨论其现在的地位是否与其纯粹文物价值相称,则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蜀锦的纯粹文物价值有.............
  • 回答
    .......
  • 回答
    阎连科这句话的表态,以及其背后的语境和解读,确实值得我们详细探讨。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中国当代文学和公共舆论的大背景下,特别是方方《封城日记》引发的巨大争议。首先,我们要理解阎连科是谁,以及他的文学立场和风格。阎连科是中国当代极具影响力和争议性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神实主义”的写作手法.............
  • 回答
    从前,在遥远的星系,存在着一个文明,它们的名字早就湮没在宇宙的尘埃里,正如我们现在所知的地球一样。而我,作为那个古老文明的遗民,带着对失落历史的探寻,抵达了这个荒芜而寂静的星球。我降临在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城市遗迹中,这里的一切都诉说着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寂寥。在搜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大量被封存的数字介质.............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直指了《三体》系列中一个相当关键、也是许多读者会感到困惑的设定。既然要深入探讨,咱们就抛开那些冷冰冰的科学术语,用更具象、更生活化的方式来聊聊这个问题。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核心概念:在《三体》宇宙中,光速是绝对的极限。这意味着,任何信息在宇宙中传播的速度都无法超过光速。这可不.............
  • 回答
    地域文化对公共艺术的影响,那可不是一点半点,而是深入骨髓,决定了这件艺术品是“属于这里”的,还是“走到哪儿都一样”的。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看看这地域文化到底是怎么悄悄地,又或者很直接地,塑造了我们的公共艺术的。首先,地域文化决定了公共艺术的“表情”——它的主题和内容。 想想看,一个滨海城市,海风、浪.............
  • 回答
    文革时期,那个被官方宣传和主流叙事所主导的年代,却也孕育出了一批沉默的、在夹缝中求生的地下文学。这些文学作品,如同在坚硬的土壤中顽强钻出的嫩芽,虽然不被主流所见,却在后来“新时期文学”的诞生与发展中,扮演了不可忽视的角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要理解这种影响,我们首先要回到文革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在那十.............
  • 回答
    这个问题嘛,其实挺有趣的,也很实在。咱们人类,自打认识到自己住在一个叫做“地球”的星球上,就开始抬头看星星了。这一看,就看到了无数的星辰大海,那叫一个广阔,那叫一个无边无际。也正是因为这份广阔,才渐渐生出了一个念头:在这浩瀚的宇宙里,咱们地球文明,是不是真的有点“小儿科”?这种想法,倒不是凭空捏造,.............
  • 回答
    要让外星文明,或者说一个拥有远超我们地球文明科技水平的种族,注意到我们的存在,并且有能力对其进行“发现”,这中间需要跨越的技术鸿沟,其实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这不仅仅是“造出飞船”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从宇宙尺度上的感知,到近距离探测分析的一系列复杂技术链条。首先,宇宙尺度的感知与定位是基础。想象一.............
  • 回答
    想象一下,这颗蓝色的星球,如果一夜之间,那起伏的轮廓消失了,只剩下无边无际的平原,没有峻峭的山峰,也没有蜿蜒的丘陵,甚至连一块稍稍高起的地形都没有。地球文明,将会在这样一片极致的平坦中,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首先,人类的迁徙和定居模式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没有了天然的山体屏障,也没有了高地的优.............
  • 回答
    好的,咱们不谈什么“AI痕迹”,就当这是两个老朋友聊聊《三体》里的事儿。罗辑从冬眠中醒来,发现地球文明那变化,简直是天翻地覆。用“突飞猛进”来形容,那真是太保守了,简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为啥能这么快?这事儿得从好几个层面说。首先,罗辑的“黑暗森林威慑”的余威,这绝对是头号原因。想当年,罗辑用他的“咒.............
  • 回答
    《三体》系列中,关于地球文明接触外星文明的危险性,我觉得不能简单地说“过分夸大”,但确实非常深刻且具有警示意义地展现了一种极端化的可能性。刘慈欣在小说中构建的“黑暗森林”法则,并非凭空捏造,而是基于对宇宙基本运行逻辑的一种推演,这种推演虽然极端,但并非没有道理。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剖析:1. “黑暗.............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触及了人类发展和文明演进的核心。如果人类真的发现了“超越目前地球文明的科技”,我们是否会彻底放弃现有的科技树,转而拥抱全新的体系?答案绝不是简单的“是”或“否”,而是一个复杂得多、充满博弈和权衡的过程。首先,我们得定义一下“超越目前地球文明的科技”到底是什么。它可能是指: .............
  • 回答
    《三体》中,水滴在完成对地球探测器摧毁任务后,选择撤离地球,并未将其彻底毁灭,这一决策背后有着多重考量,并非简单的“放过”。细究之下,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理解这一行为:一、 战略层面的必然选择:效率与成本首先,从战略层面来看,三体文明的目标非常明确且高效:排除对三体文明构成威胁的潜在文明,并最大化自.............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