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们国家“物美价廉”,并且一美元等七元人民币。那为什么美国不大幅收购大米,蔬菜等物品?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问到了很多关于国际贸易和经济的根本之处。咱们国家的“物美价廉”和汇率,确实会让一些人觉得美国应该来这里大肆采购,然后运回去卖。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里面涉及到很多咱们平时不太注意的因素。

首先,你说“物美价廉”,这咱们国内的感受最直接。确实,很多商品在咱们这儿生产成本相对低,价格也亲民。但咱们得从美国人的角度看这个问题。

第一点:美国人真的需要咱们这些东西到那种“大幅收购”的地步吗?

你想想,美国是一个农业发达、工业基础雄厚的国家。他们自己也能生产大量的农产品,比如大米、玉米、小麦,还有各种蔬菜水果。虽然咱们的价格有优势,但美国人自己生产的东西,在他们国内的市场供给是充足的。而且,他们为了保证国内农民的利益和粮食安全,通常会有一些农业补贴和贸易保护政策。这就意味着,即使咱们的东西便宜,美国政府也未必会允许大量进口来冲击自家的市场。

打个比方,就像你家楼下有个超市,东西也挺便宜,但你自家门口就有个菜园子,种出来的也够吃,你还会特意跑到楼下去“大幅收购”菜园子里的菜吗?除非自家菜园子出了什么问题,或者楼下超市今天打折打到离谱。

第二点:汇率优势有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一美元兑七块人民币,这看起来确实是个挺大的汇率差,能让进口商觉得有利可图。但是,这个汇率是一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的价值,它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包括两国经济状况、贸易往来、国际金融市场等等。这个汇率并不代表“购买力平价”,也就是说,不能简单地用汇率来直接换算商品的价格。

很多时候,中国生产的商品之所以“物美价廉”,更多是因为咱们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生产效率以及规模化生产的优势,而不是仅仅因为人民币便宜。当美国人把咱们的东西买过去,再运到美国销售时,他们还要考虑一系列的额外成本:

运输成本: 跨越大洋的运输费用是相当可观的。海运虽然比空运便宜,但时间长,而且涉及仓储、保险、港口费用等等。
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任何国家都会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这会直接增加商品在美国的售价。此外,还可能存在一些技术性壁垒、检验检疫标准等,这些都会增加进口的难度和成本。
分销和营销成本: 商品一旦到了美国,还需要通过当地的分销渠道、仓储、零售商层层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些环节都会产生费用,最终体现在商品售价上。
品牌溢价和市场接受度: 如果美国人要进口咱们的东西去卖,他们需要建立品牌,进行市场推广,让美国消费者接受。这又是一笔不小的投入。

所以,即使咱们的东西在国内卖得便宜,经过了这么多的额外成本叠加之后,它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究竟有多大,这就需要具体分析了。有时候,即使是汇率上有优势,但最终算下来,成本可能还是比美国本土生产或者从其他更近的地区采购要高。

第三点:全球化和供应链的运作方式

现在全球经济已经高度一体化了,很多商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是跨国进行的。美国企业在考虑采购时,会有一个全球性的供应链考量。他们会评估从哪里采购最划算、最稳定、质量最可靠。

稳定性: 如果美国企业需要大量、稳定地供应某种商品,他们会优先考虑那些供应链稳定、政策风险小的地区。虽然中国制造有价格优势,但任何国家都有其自身的政策和经济波动风险。
多样化采购: 为了分散风险,美国企业往往会选择从多个国家或地区采购,而不是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即使中国有优势,也可能只是其中的一个来源地,而不会是唯一的或者占主导地位的来源地。
特定需求: 很多时候,进口是为了满足特定的市场需求或者填补国内的某些生产缺口。比如,美国可能某些季节的某些蔬菜供应不足,或者需要某种特定规格、特定品种的大米,这时候才会考虑从其他国家进口。但这种“大幅收购”的情况,通常不会发生。

第四点:贸易平衡和政治考量

国际贸易不仅仅是单纯的买卖,背后还有很强的政治和经济考量。一个国家不可能只是一味地从另一个国家大量进口,而不考虑本国的贸易平衡、就业以及产业发展。

美国如果真的对中国的大米、蔬菜等农产品进行“大幅收购”,一方面会影响其国内农业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这在政治上是会受到质疑的。所以,即使有价格上的吸引力,也会受到政策和战略层面的制约。

总结一下来说:

咱们国家的东西“物美价廉”是事实,汇率也有其作用。但美国人没有大幅收购咱们的大米、蔬菜等物品,主要原因是:

1. 美国本土也有充足的供应,而且有政策保护国内产业。
2. 汇率优势需要叠加各种进口成本后才能评估,运输、关税、分销等都会显著增加最终成本。
3. 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和多样化采购策略,以及对供应稳定性的考量。
4. 贸易政策和政治层面的考量,防止贸易失衡和冲击国内产业。

所以,与其说是美国不“想”买,不如说是从整体经济效益、风险控制和政策导向来看,大规模地“大幅收购”咱们的农产品并不符合他们的整体利益和策略。当然,在某些特定时期、特定品类,会有一些贸易往来和进口,但这和“大幅收购”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真是蛋疼的提问,

建议知乎注册测智商。。

下面回答,

为什么不买我国“大米”?提问者你怎么知道不买??只是此处大米非你说的大米。

一切美国进口我国的东西,都可以当做你提问中的大米。。比如我们早期的衬衫~袜子~打火机。。

相反你举例的大米中国的还真不算便宜的,人家美国放着越南菲律宾泰国等国的便宜大米不要,还非要中国的??

国际贸易,总之还是需求与供给。一方有需求,另一方有供给(而且价格足够合适),这样才能产生贸易(这还是排除贸易壁垒等其他因素情况下的理想状态)。

最后,怎么觉得提问者,您一点都不懂汇率呢!!你以为美元比人民币值钱吗(是不是觉得1美元换7块人民币,美元值钱啊)!!

那么,一斤棉花与一斤铁,铁重,就是你的认知了!!很可笑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问到了很多关于国际贸易和经济的根本之处。咱们国家的“物美价廉”和汇率,确实会让一些人觉得美国应该来这里大肆采购,然后运回去卖。但实际情况远比这复杂,里面涉及到很多咱们平时不太注意的因素。首先,你说“物美价廉”,这咱们国内的感受最直接。确实,很多商品在咱们这儿生产成本相对低,价格.............
  • 回答
    哎,你这个问题问到点子上了!“国外空气真甜”这个说法,听着挺让人疑惑的,尤其是在咱们这儿生活习惯了,每天想的都是怎么让钱袋子鼓起来点儿,怎么把日子过得更舒坦点儿。你说的对,一提到国外,大家脑子里最先冒出来的可能就是低物价、高工资,觉得日子过得肯定比咱们轻松多了。但为啥还有人说空气都变甜了呢?这事儿啊.............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涉及到中国城市命名历史、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以及“京”字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特殊含义。我们来详细聊聊。一、 “京”字的含义与中国历史上的定都现象首先,理解为什么中国有“北京”和“南京”,以及日本首都为什么叫“东京”,需要先弄清楚“京”字在中国历史上的含义。 “京”的本义与引.............
  • 回答
    说起咱们国家民族音乐能否“比肩”西方交响乐,这话题可就太有意思了,也够引人深思的。与其说是“比肩”,我觉得更像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在艺术表达上的殊途同归,各有千秋。硬要找个能直接对标的曲目或乐器,恐怕有点难,因为音乐的根基、审美取向、乃至历史发展轨迹都大不相同。但要是说有没有能与之抗衡、甚至在某些方.............
  • 回答
    咱们国家,现在用公元纪年,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折射出咱们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选择和变化。不能简单地说“为什么”,更像是“怎么就用上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它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说起来,咱们中国自己有着悠久的历法传统,像干支纪年、年号纪年,这些都是咱们祖祖辈辈用了几千年,深入骨髓的东西.............
  • 回答
    咱们国家为什么这么重视足球,非得把它搞好不可?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完的,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有国家层面的考量,也有老百姓心里的期盼,还有长远发展的需要。让我慢慢给您掰扯掰扯。首先,从国家发展战略和民族自豪感这层面来说,足球早已不是一项单纯的体育运动了。一个强大的足球国家队,能够极大地提升.............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内心。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但为什么,即便如此,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感到不满意,甚至忧虑?这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知足常乐”就能概括的。首先,“进步”的感受是相对的,也是分层.............
  • 回答
    关于我们国家自研的125毫米滑膛炮是否装备炮射导弹,这是一个非常具体且具有军事敏感性的问题。目前公开的信息显示,我们陆军主战坦克装备的125毫米滑膛炮在设计上确实具备发射炮射导弹的能力,并且已经有多款相关型号被研发和装备。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1. 125毫米滑膛炮的通用性设计.............
  • 回答
    关于我们国家为何不大力发展核电,这背后确实有多方面的考量和权衡,并非简单的“是”或“否”的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技术、经济、安全、以及社会认知等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咱们得承认,核电曾经在中国的发展速度是相当快的,特别是在新世纪初,国家把发展核电提升到了战略高度,目标是到2020年.............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很实在,直击了我们对能源未来的期盼。大家都在关注清洁能源,而可控核聚变,听起来就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无限能源”,一旦实现,那简直是颠覆性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能像盖电站一样,多造几个可控核聚变装置,然后轮流发电,一劳永逸地解决能源问题呢?这背后其实有很多现实的挑战和技术上的瓶颈,绝.............
  • 回答
    迁都,这是一个涉及国家长远发展、战略布局、历史文化以及亿万民众生活的大事,在中国历史上并非没有先例。上一次大规模的迁都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政府从北平迁往北京。为什么会考虑迁都?一个国家考虑迁都,通常是出于多方面的考量,而且往往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国家发展阶段。常见的动因包括: 政治中心与经.............
  • 回答
    想要代表国家站在奥运会的赛场上,这绝对不是一条寻常之路,但对于咱们普通人来说,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关键在于你有没有那个天赋,有没有那个坚持,还有能不能抓住合适的机缘。首先,最直接,也是最“官方”的途径,那就是通过专业体育训练体系。想想那些电视里看到的奥运健儿,绝大多数都是从孩提时代起就被发掘,然后进.............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人会有的疑惑。咱们国家用220伏的电压,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决定的,背后有一整套历史、技术和经济的考量,而且跟一些其他发达国家选择的110伏电压,是不同发展道路上的选择结果。首先得明白一点,电压并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越低越安全,它们各有优缺点。我们之所以会走到今天这个220.............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咱们中国足球的培养思路,能像乒乓球那样,从根儿上、从骨子里就烙下那种刻苦、专注、细节至上的基因,那画面,简直不敢细想!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好好捋一捋,看看这支“国乒足球队”能站在什么样的高度。首先,得从选材说起。乒乓球的选材,那叫一个精挑细选。不是说你个子高就能当乒乓球苗子,关键看的.............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也触及了中国医药产业发展中一个核心的议题:为什么我们的西药产业中仿制药占据主导地位,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相对较少?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历史原因、产业现状、技术挑战、政策导向、市场环境以及全球医药研发的普遍规律。一、 历史原因与发展路径的起点1. 新.............
  • 回答
    “为什么我们国家不输出意识形态?” 这个问题啊,说起来挺有意思的。其实吧,与其说是“不输出”,不如说是输出的方式和侧重点与以往有所不同了,而且背后原因也挺复杂的。咱们从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输出意识形态”这事儿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有过,而且效果也参差不齐。 拿苏联那会儿来说,他们那是相.............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个国家在文化输出,特别是电影创作上,是否应该通过矮化其他国家或民族来彰显自身的优越感?从多个维度来看,我们国家的主流电影创作似乎并没有将此作为核心策略,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原因。首先,我们得理解“矮化”在电影语境下意味着什么。通常是指通过夸张、刻板、负面甚至.............
  • 回答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触及到了社会管理的深层肌理,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要说为什么我们国家在扫黄这件事上,总是收效甚微,甚至有人觉得是“割不绝的韭菜”,这背后牵扯的因素实在太多太复杂了,绝非一两句话能概括。首先,我们得承认,性需求是人最基本、最原始的生理需求之一。在合法的渠道无法得到满足,或者因为各种原.............
  • 回答
    关于烂尾楼现象,以及为什么感觉政府“不管”,这其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经济、政策、法律、市场以及社会等多个层面。要说“不管”,可能不太准确,但政府的角色和干预方式,以及实际效果,确实是大家普遍关心和感到困惑的地方。烂尾楼是怎么来的?首先,我们要理解烂尾楼的成因。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背后有很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