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普通的大学 要出国留学容易么?

回答
对于国内的普通大学的学生来说,想出国留学,这事儿,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确实不简单,关键在于你个人的准备和付出。

首先,咱们得明白“普通大学”这个概念。它通常指的是那些教学质量尚可,但可能在名气、研究实力、师资力量等方面不如985、211重点院校的学校。这意味着,相比于那些顶尖大学的学生,你在背景上可能没有那么耀眼的光环。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没有机会,只是你需要更努力地去弥补。

想出国留学,最绕不开的几个门槛,基本上就是语言、学术成绩、以及你为什么要去留学。

语言关是第一个硬性指标。大部分英联邦国家,比如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还有美国,都会要求你提供雅思(IELTS)或者托福(TOEFL)成绩。这可不是应付国内的英语四六级那种感觉。它们更侧重于实际沟通和学术应用。你需要花大量时间去积累词汇、练习听力、模仿发音、练习写作和口语。很多普通大学的英语教学可能比较侧重理论,日常交流和学术表达的训练相对不足。所以,你就得自己主动去接触英语环境,多听英文播客、看美剧英剧(不看字幕的那种)、找语伴练习口语。目标分数也是有要求的,通常申请研究生的话,大部分学校的最低要求是雅思6.5或7.0,托福90100分,但这只是基础,好一些的学校和专业要求会更高。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不能指望临阵磨枪就能搞定。

学术成绩,也就是你的GPA(平均学分绩点),也非常重要。很多国外大学,尤其是研究生项目,会考察你本科阶段的学习表现。GPA高的学生,自然更容易获得青睐。普通大学的学生,可能在课程难度、评分标准上会和重点大学有所差异。这意味着,你可能需要比别人更努力地去争取每一分。在大学期间,除了完成课业,尽量选择一些有挑战性的课程,并且取得好成绩。如果你某些科目的成绩不太理想,可以考虑在申请材料中解释原因,或者通过其他方式来证明你的学习能力。有些学校也看重你的专业相关性,所以选择与你留学方向一致的专业学习,并取得好成绩,会非常有帮助。

除了这两样,留学动机和个人经历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什么你想出国留学?是为了更好的学术资源?是为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还是仅仅为了体验异国文化?你需要有一个清晰、有说服力的理由。这个理由会体现在你的个人陈述(Personal Statement)和推荐信(Recommendation Letter)里。

个人陈述是你向招生官展示自己的一个重要平台。你需要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学术兴趣、职业规划,以及为什么选择这个学校和这个专业。普通大学的学生,如果有一些特别的经历,比如参加过重要的科研项目(即使在普通大学,也有一些老师会带着学生做科研)、有过相关的实习经验、或者在学生组织中担任过重要职务,这些都能为你的申请加分。你需要把这些经历有逻辑、有条理地写出来,展现你的潜力。

推荐信,一般需要你的教授或者导师来写。他们了解你的学术能力、学习态度和个人品质。选择那些真正了解你、并且愿意花心思帮你写推荐信的老师非常关键。即使是普通大学,也有很多优秀的老师,他们乐于帮助有志向的学生。提前和老师沟通,提供你的个人简历、成绩单、留学计划等信息,让他们更好地为你撰写推荐信。

申请材料的准备也是一个细致活。除了上面提到的语言成绩、成绩单、个人陈述、推荐信,可能还需要你的简历(CV/Resume)、作品集(如果申请设计、艺术类专业)等等。每一个材料都需要仔细斟酌,确保没有语法错误,信息准确,并且能够突出你的优势。

选择学校和专业同样是门大学问。不要盲目追求名校,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你需要根据自己的成绩、语言能力、经济能力以及职业规划,去研究不同学校的录取要求、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地理位置、学费生活费等。可以多浏览学校官网,看看他们的课程设置和研究方向,了解一下教授的研究领域。有些学生会选择一些在国内知名度不高,但在国外非常优秀的大学。

经济能力也是一个现实的考虑。国外的学费和生活费不菲,你需要提前规划好自己的资金来源,比如家庭支持、奖学金等。许多大学会提供奖学金,但竞争也相当激烈。你需要关注学校发布的奖学金信息,并按照要求进行申请。

总的来说,普通大学的学生出国留学,相比于名校生,可能在背景优势上稍弱一些,但并非不可能。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弥补这方面的差距。你需要更早地开始规划,更细致地准备材料,更主动地去发掘自己的亮点。把每一个环节都当作一次重要的考试来对待,用你的坚持和实力去打动招生官。这绝对是一个挑战,但如果真的有留学梦,并且愿意为此付出,那么这条路,虽然荆棘,但依然充满希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学校背景固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的申请结果,但并不是绝对的,我见过很多学校背景一般拿到不错offer的案例,并且我本人便是这样的,接下来我将具体分享下个人的申请详细与历程,希望对题主能够有所启发。

首先介绍下自己的学历背景:

本科就读于北京联合大学Electronic engineering专业, 百分制学分绩点为85分,雅思6.5,GMAT 680, 拥有一段在投资管理公司Co-Founder的实习经历。

最终获得的offer有

CEIBS MBA, Fellow B scholarship、 University of St Andrews – Finance、 Loughborough University - Banking and Finance 、 University of Exeter – Finance、 Swansea - Financial computing以及Oxford Brooks -Computer science等。

回首过去的留学历程,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但期间所历经的人与事却成为了我人生历程中非常宝贵的一段经历,不可否认地会有诸多遗憾,但回首往昔的拼搏与奋斗,不负光阴不负韶华,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关于我个人——平平无奇,想出国深造,也想转专业

从小,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衣食无忧,没有什么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甚至大二之前在我的思想里都没有优秀的概念,什么是好学生,我感觉自己都无所谓的。我不认为努力做个好学生有什么好的,做好自己不就足够了吗?所以,课余的时间,我把更多精力放到了个人爱好而非学习上来,如弹钢琴、演出、比赛、蹦极以及社交等上面。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决定了我在学习方面的表现始终平平无奇,从小到大一贯如此。

在相当一部分中国民众眼里,出身北京便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好的大学,实则不然,如果我们不够努力不够上进的话,想要申请上一个理想的学校和专业也是非常困难的,拿我个人来讲,数学与应用物理一直是我中意的专业,然而因为自己平平无奇的成绩,最终无奈选择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大二之后,对于自己本科毕业后的规划,我内心还是非常清楚的,选择对口就业方向的话,成为一名工程师并不是我想要的;选择考研的话,参见周围同学的情况我又觉得非常艰辛,出于多方面的考量,我认为出国转专业于我本人而言未尝不是一条明智的出路。

对于当时具备独立思想以及独立经济的我而言,对自己的人生规划还是比较清晰和科学的,通过多种事实和数据我顺利地说服了父母,他们对我留学转专业的决定也非常支持。

刚开始选择学校的时候,我始终是将专业放在首位的,本科时候为能如愿以偿的数学专业便是我的首选。尽管现在不少人能够理解我对理科孜孜以求的原因,然而在当时的背景下,国内大火的主要是经济以及贸易类的专业,但丝毫动摇不了我报考理科的决心。我这么选择的原因在于:第一,我觉得逻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条件与假设,而数学与物理便是最基本的,在这两门学科里逻辑思维无处不在。第二,科技发展到今天,不论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的研究,均是以诸多的数据为前提的,数学与物理是寻找统计规律与建模的基本工具,正所谓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如今来看,大数据已然渗透到了社会建设的各个领域。

选定专业之后,接下来就是选择国家和学校的问题,究竟选择哪个国家更为合适呢?

第一,从我个人来讲,语言学习确实是一个薄弱环节,除了从小就学习的英语,想要再学习一门外语无疑是非常困难的,尽管欧洲的不少国家教学时采用的是英文教学,然而想要取得更好的效果病融入当地的生活,其母语学习时必不可少的,这对我个人来讲还是比较有挑战性的。第二,跟欧洲特别是英国等古老国家相比,美国是新兴的移民国家,其外放与包容的文化理念跟我的性格是不谋而合的。因此,我将美国放到了首位,其次是加大拿,再次是英国以及澳大利亚。

择校 – 思路对了其实很简单

遥想我申请的那个年代,已经是十余年前了,当时社交网络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微信微博都是没有的,专供我们留学交流的论坛贴吧也是少之又少,想要搜集有用的信息主要有两个途径,其一是学校的官网,其二是留学展,school info session亦是少见,可以说那个时候海外院校市场刚刚兴起不久。那个时候我将学校官网公布的requirement视为申请的底线,而我所中意的美国与加拿大的专业如Statistics、Financial mathematics以及Mathematics等均有数学背景方面的要求,当时的我什么都没有争取便果断地将申请重点放到了英国院校的金融专业上去了。

再说下我的硬件情况,双非院校,雅思6.5,百分制GPA成绩80多分,跨专业申请,总体来讲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申请优势,因此,所采纳的申请策略也保守得多。从地域以及语言等方面来考量,英格兰比苏格兰更胜一筹,申请的人较多,相对来讲申请难度大,保险起见我申请了苏格兰的University of St Andrews,英格兰排名靠前的学校也没有申请,将重点放到了Loughborough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Exeter以及Southampton、Swansea、Oxford Brooks等项目上,并且均提交了申请。

学校排名是否重要?

某种程度上,学校排名还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对海外本以及单一的海外硕的认可不尽相同,不过相比学校而言,学生的个人能力也很重要,我们身边不乏那些曾经在好学校默默无闻的人,也有在实力一般学校耀眼的人,具体还是看同学们怎么定位和规划自己,相关的方法较多,有机会的话我再一一讲解。

Essay准备事宜

Essay是申请过程中的又一大重点。在择校的问题上同学们各有千秋,但申请的策略却是大致相同的,包装和宣传自己,突出亮点与优势,让招录官认可我们,肯定我们。

我常常听到有同学讲,我的语言成绩没有优势是是没法申请排名靠前的学校的;好像好学校的招录标准是双一流,双非的没戏;好像有人说想转专业需要很强的背景?对于有此类思想的同学,我想说没有实践是没有发言权的,你的那些听说和好像只不过是没有根据的道听途说罢了。

作为过来人,当年我也曾跟大家一样,认为学校官方公布的申请要求是最基本的红线,哪怕差一点点都不行。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欧美国家对passion还是非常看重的,不要轻易给自己设限,往前冲一冲万事皆有可能。通常来讲,GPA以及语言成绩等愈高证明我们的优势愈明显,不过却并非唯一的衡量标准,如果你的思路与目标足够清晰和明确,也是能够增加自己的申请优势的。换句话来讲,如果硬件分数决定一切的话,学校为什么还要我们准备PS以及Essay等软件资料呢?并且这些软件在申请过程中还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所以,硬件成绩固然重要但并非是唯一的标准。对于我们申请者而言,文书的部分亦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进行文书写作的时候,一个必不可少的问题就是What’s you’re your term and long term goal? How will you achieve them?

你准备文书的时候有没有违背自己的初心?或者只是人云亦云,语言华丽而假大空?不忘初心,直面自我在留学申请中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我们要先总结下个人的履历,精准定位自己的位置?我是谁?我有什么优势?我有什么劣势?我的人生规划与未来目标是什么?……. 想要弄清楚此类的问题,我本人有两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可以借助工具如Color、DISC等去分析自己的性格,二是多跟自己的亲朋好友前辈们沟通,处处留心皆学问,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多多认识自己的不足,让思想得到灌溉与升华,从而对未来做出更好的规划和研判。

总结

留学是一个全新的经历,也是我们人生的另一个分水岭,我们的初级目标是适应海外的生活,搞好学业,更深层次的目标是拓展视野,调整思维,自主地对自己的人生做出科学的规划。

导师背景 复合型专业的典型,EE(Electronic Engineering)北京联合大学电子信息本科+Finance英国Loughborough University金融硕士 +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全日制MBA。 2006年DIY完成研究生申请,方向Computer Science, Finance, Financial mathematics; 毕业留英工作一年后回国,金融资产管理行业从业近十年(2009年至今),创业公司HighUnion联合创始人兼CFO(2014年至今); 2016年DIY完成MBA申请,主要方向北美S16学校、Insead和中欧商学院,由于职业发展规划,没有再次出国,选择中欧并获Fellow Scholarship奖学金。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