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各级医务工作者阳光收入不可能有太大上升,前几年北京把挂号费3元改到50元,差点闹出好多起舆情。
之前提到的介入手术,哪怕把手术费直接涨十倍到1w,以现在公立医院的分配方式,东扣西扣几个大夫再一分,落到在手术室里暴露在射线下进进出出的一群医生们手上,一个月人均2w都很难,要是想优先喂饱带组大佬,手术室这一帮老哥估计得饿死一两个才行。
更何况这个手术费涨幅根本不可能实现,患者无法接受。
这就是结构性矛盾,患者可以接受的开销+医保可以接受的支出,不可能cover医生的合理收入,尤其是前浪的收入,根本无法承担。
但各科室集采也不一定就对医疗从业者不是利好。
通过砍掉耗材,压低+摊平公立医院的收入,整体上会将公立医院的图钉型收入变为纺锤形。
一是有利于年轻医生的(相对)收入提升,减少职业生涯爆炸式增长的收入曲线所带来的严重内卷,二是有利于将成熟医生挤出公立医院体系。由于前述结构性矛盾,公立医院回归公益、保底属性,这才是拯救医保亏空、医疗体系畸形的最终且唯一解决方案。
这个回答的主体,是第一批心脏支架集采的时候写的,目前砍掉原研药、进口高端耗材,思路基本上是这么走的。
要知道带量采购的根本目的是给财政控费而非给患者控费,成熟医生出走私立在政策上是一路绿灯的。
而公立医院回归保底公益属性,第一件事就是要消灭公立医院的高端属性。顶级医疗资源划成公益,本身就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可以说只要挂着一堆头衔的前浪们还在公立医院。那一边牺牲整个行业的公信力,拿权力寻租来换取灰色收入、一边一屁股把后浪的阳光收入坐到地板上,必然是正常现象,整个行当都会很难受。
砍掉公立高端医疗也一样利好群众。耗材灰色收入被取缔,留住一个正高级职称医生所需的经济投入,可以养活三到五个中级职称、近十个住院医,同等投入下能为广大群众提供数倍规模的合格医疗服务。
公立医院学技术,私立医院卖技术,在下一代年轻医务工作者心中,应该成为常识而非偏门左道。
某个曾经崩溃过的“不三不四”科室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一方面基层公立医院该科水平回归公益保底级,挂号不难价格亲民但是水平感人,血象明显升高还敢开激素的见到好几个了;一方面私立该科医院蓬勃发展收入可观,公立医院撑到主治就能跳槽民营给资本家做爪牙;一方面倒逼该科头部医院提高收入留人,至少几家儿童专科医院的绩效分配都相对良心。
经济收入、职业前景、各层次患者的就医难度均逐步回归正常。
“不三不四”科,应该成为所有科室未来的样板。这才是患者、医保、前浪、后浪四赢的最优解。
这条路上最大的阻力,其实还是主任医师、教授、研究员的三栖前浪们,依靠压榨大量的学生、下级维持自己垂垂老矣的身躯的高效运转。又借由把持的话语权体系,污名化出走私立的年轻、中年医生,威胁出走私立是“不归路”。
所以年轻人为什么要埋怨蛋糕被端走了?蛋糕现在、过去和未来都不会属于年轻人。但是被端走蛋糕的豺狼们,反而会给新人们闯出一片新天地。
几年前规培待遇闹得很凶的时候,有位大佬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们医生的待遇,其实还是可以的,但是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不是我们所能支配的,这也是为什么规培生待遇偏低的问题。
能说出这样的话很不容易,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开展落实这样的事更不容易。
作为行业内的人,尤其是年轻医生群体,对国家“团购”药品和器械,要保持足够的信心。
与其把这一部分收入让科室一两“上层”个人来分配,不如干脆去掉,让每个人的收入都归于阳光,归于正道。
当然,有人说,支架降价成这样,我不做了。
不做就g,让想做的人做。
至于还有担心药品后续研发,像原研药这一块,
这是真的没必要了,
事物发展自有其规律,不是你我操心的事,把病看好就行了。
而且目前药品、器械很多费用都浪费在『推广』这一块,砍掉的,也主要是这一部分。
前浪跌倒了,后浪才有机会吃点。
2021.06.28热榜后更新:
我们仍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
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吃海鲜,喝牛奶,开劳斯莱斯。
我们更应该保证的是让绝大部分人吃上饭,喝上水,在家有电用出门有车座。
更何况老龄化社会后医疗口更是不堪重负,
希望评论区各位前浪、准前浪不要把既得利益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
上面都说了医疗行业要开始过苦日子,苦年轻人这么久行,苦你就不行了?
还不够狠。
制药厂国营化,按照军火和印钞厂管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