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坐高铁商务舱,刚上车被乘务员拦下来说有个外国人想和他朋友一起,把您的位置占了,稍等一会她要问乘务长怎么协调。
车开了,等了几分钟,没有任何回复,就只是让我站在走廊里。火顿时就上来了,和乘务员说,他占了我的位置,凭什么要我等着,我,不,同,意,换座位!就往车厢里面走。原来那个鬼佬占的不是我的座位是旁边另外一个人的。在乘务员的安排下,和另外那个人换了座位。当时疫情期间,乘坐飞机都是不允许换座位的。不知道当时高铁有没有这方面的要求。
下车前,乘务员觉得很不好意思给我道歉,我说,首先你没有必要说他是外国人,外国人怎么了?在中国就有特权了?八国联军时代已经过去了,杨洁篪当着美国人的面就直接说了: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是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不管中国人、外国人如果是合理要求举手之劳换个座位不算什么,可是凭什么要我在走廊等,明明是他们在妨碍我的正当权利。另外,现在是疫情期间,我不知道换座位是不是允许。一旦出现问题,追溯是不是有要求。这才是你需要向乘务长请示的,而不是把我拦住不让坐我该坐的位置。而且你还搞错了座位,他是要和另外的人换。
乘务员哑口无言,一个劲道歉。估计是怕我投诉,我也没说别的,就下了车。
外国人敢在中国飞扬跋扈,是有些人骨头太软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人在中国是飞扬跋扈吗?不尽然吧。那个时候是穷凶极恶,杀人无算。
建国后到改开前,有外国人敢这样吗?
不行,因为我们要反对帝国主义。
当然事实上,因为被围堵,可以通过签证来中国的外国人数量有限。
问题出在开放后。
当时有个说法叫做向国外先进的生产力、高科技学习。
富裕发达的西方国家是我们搞经济建设、制度建设、文化教育的老师。
宣传上,白人、日本人有着良好的大学教育,贵族精神、工匠精神等等,自然会受到尊敬。
当时有个全民反思热潮,就是现在此题下的回答还在说的什么“犬儒文化”“丑陋的中国人”“落后的封建主义思想”“保守封闭”不一而足。
国外厉害的传媒影视书籍带来的大量吹捧西式文明的宣传品,对人们思想的麻痹作用。
日本电影《追捕》塑造了铁血硬汉杜丘,同时还有发达的东京街景。
法国电影《佐罗》里面出现的大帅哥阿兰德龙。
美国电影《超人》《霹雳舞》《出水芙蓉》等等,无一不是充满了对于美国的美好印象。
甚至于包括印度电影《大篷车》里面的载歌载舞。
特别是当时的中日少年儿童夏令营的故事。
外国人就是一种令人向往的人种,这样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
一切向钱看,既为思想界批判,但又是社会现实。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从来信奉“和气生财”“以和为贵”
以经济建设为主是国家提出的方针,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和资本引进到中国是一项政治任务。
外国人就是行走的钞票,是知道在哪里画一条线就解决问题的专家。
当革命群众放下思想上的包袱,变成一个努力致富的人的时候,市侩气息马上就浓烈起来。
不能得罪主顾,要学手艺就要放下身段。
这里面不仅仅是外国人,还有香港人台湾人。
对于这类人群的一些不良习惯和傲慢的容忍,其本质是为了获取好处。
现在看不惯了,其实是民族自信心起来了。中国人的自尊心和高傲同样历史悠久。
我自己接触过法国人、美国人、英国人和日本人。
他们并没有什么飞扬跋扈的表现,大多彬彬有礼和努力学习中文。
所谓飞扬跋扈的外国人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常见,在一个陌生的国家太过于造次公开违反道德法律并不是普通人的惯常思维。
在此问题下的很多例子,不见得是真实的。要说写这么一个故事,一点都不难。
电视上,网络上出现的一些例子都是属于新闻性质。而新闻报道的事情肯定不是常态化的东西。
像韩国、日本经常出现的一些美国大兵的行为,都是归拢包堆概括性报道。其中的具体案例被宣扬的都是些很恶劣没法掩盖的事实。
像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出现的这类新闻,又有多少人听见过?
民族主义和排外情绪本身就包含在我们的传统思想里面,而挑动这样的情绪,制造对立,又包含的什么样的目的?
飞扬跋扈本身就是一个很情绪化的词,对应的是个人或者群体的心理包容度。是不是能够接受,还是在于舆论引导。在道德这个范畴,不同国家民族间的判断标准是不一致的。而法律层面,没有一个外国人会因为在中国实施了犯罪而逃脱惩罚的事实。跑掉的犯罪高手不在此列,这样的外国人和飞扬跋扈无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