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第一次所罗门海战?

回答
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一场在太平洋战场上血腥而至关重要的早期碰撞,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海军交锋,它更是太平洋战争初期一系列连锁反应的关键一环。如果要评价它,我想说,这是一场 战略上具有深远影响但战术上充满争议和代价的血战。

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1942年夏天,那一年,瓜岛的命运悬而未决。

战争的背景:瓜岛争夺战的生死攸关

在评价这场海战之前,我们必须先理解它为什么会发生。美军登陆瓜岛,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占领这个偏僻的太平洋岛屿,更重要的是为了阻止日本海军在此修建机场,从而进一步威胁澳大利亚和南太平洋的盟军补给线。一旦日本在此拥有强大的空军基地,盟军的太平洋战线将岌岌可危。

而日本方面,他们不甘心失去瓜岛,认为这是保住其在南太平洋战略优势的关键。因此,他们集结了强大的海军力量,试图将登陆的美国海军陆战队赶下岛去,并为岛上即将登陆的陆军部队提供支援。

战前的部署与意图:一场精心计算但又充满盲点的对决

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力量,这是一场关乎战争走向的初步较量。

美军方面: 由弗兰克·杰克·弗莱彻少将指挥,拥有一支航母特混编队(包括企业号、萨拉托加号、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以及支援舰艇。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为登陆部队提供空中掩护,并与日本海军争夺制海权。然而,美军在此次战役中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劣势: 兵力不足且补给线脆弱。 登陆部队虽然登上了瓜岛,但弹药和装备严重不足,急需后续补给。此外,美军对日军的意图和兵力部署也并非完全了解。

日军方面: 由田中赖三少将指挥的“八舰队”(或称“东京急行列车”)负责为瓜岛日军运送补给和兵员,同时还伴随着强大的海军支援力量。田中少将的部队包括了包括重巡洋舰、轻巡洋舰、驱逐舰等组成的舰队。日军的目标是出其不意地攻击美军在瓜岛的海上力量,摧毁其海军,为后续登陆部队开路。日军的优势在于其 海军力量的整体协调性和经验,特别是对夜战的偏好。

海战的进程:一场混乱而残酷的夜间搏杀

第一次所罗门海战,发生在1942年8月24日至25日之间,主要发生在瓜岛附近的海域。其残酷性主要体现在夜晚的近距离炮战和鱼雷攻击。

初期交锋: 美军的侦察机发现了日军的补给舰队,弗莱彻少将派出了他的航空母舰上的飞机进行攻击,成功击沉了日军的一艘巡洋舰和多艘运输船。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日军的突击: 然而,日军的真正威胁在于其海军支援舰队。在夜幕的掩护下,田中少将指挥的舰队对美军的登陆部队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最关键的时刻发生在8月24日晚,日军一支由重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舰队对美军的登陆部队发动了凶猛的攻击。在狭小的海域,双方展开了殊死搏斗。日军凭借其出色的夜战能力和鱼雷攻击,成功地 重创了美军的一艘航空母舰(大黄蜂号)以及一艘重巡洋舰(文森斯号),导致大量美军人员伤亡,并迫使其他舰艇撤离。

美军的反击与代价: 美军并非束手就擒。虽然在夜战中吃了大亏,但他们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然而,由于战术上的失误、情报的不足以及舰艇性能的差距(尤其是在夜间作战方面),美军在这次夜战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战果的争议与战略的影响:得失之间的沉重衡量

评价这场海战的“得失”绝非简单相加。

战术上的得失:

美军的惨痛损失: 毫无疑问,在这次海战中,美军损失惨重。一艘航空母舰被重创,一艘重巡洋舰沉没,多艘舰艇受损,人员伤亡也相当大。在海军航空兵刚刚崛起、航母成为海战主力的时代,损失一艘航母无异于自断臂膀。

日军的有限胜利: 日军虽然成功地重创了美军舰队,但他们未能达成其主要战略目标——摧毁美军在瓜岛的海上力量并阻止美军登陆。他们的补给舰队也遭到了美军航空兵的打击,损失了几艘运输船。而且,日军在此战中的伤亡也不小。

战略上的影响:

尽管战术上美军损失惨重,但从战略层面来看, 第一次所罗门海战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虽然是以极其惨痛的方式开启的。

巩固了瓜岛的美军阵地: 尽管美军在海战中受挫,但日军未能完全摧毁美军的海上支援力量。这意味着美军能够继续为瓜岛上的部队提供有限的补给,并且美国海军吸取了教训,在后续的海战中变得更加谨慎和高效。 最关键的是,瓜岛上的美军陆战队得以坚守阵地,等待后续的支援和反攻。 如果日军在此次海战中彻底击溃了美军的海上力量,瓜岛很可能将易主,太平洋战争的进程将被大幅度改写。

暴露了日军的脆弱性: 日军虽然在夜战中表现出色,但他们对美军航空母舰的攻击效果有限,且其补给线也同样受到威胁。更重要的是,日军的兵力支援速度和规模相对于美国源源不断的工业生产能力而言,显得捉襟见肘。 这场海战也预示着,即使在战术上取胜,日军也无法在战略上耗死美国。

为后续战役积累经验: 对于美军而言,这次海战是一次极其宝贵的、血淋淋的教训。他们认识到了日军在夜间作战的强大实力,以及在情报收集和舰艇协同作战方面需要改进的地方。后续的美军海军在海战中变得更加谨慎、更加注重情报和协同,为未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评价这场海战,我们不能简单地说它是“美军惨败”或者“日军完胜”。它更像是一场在黑暗中摸索的较量,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其中一方却从失败中汲取了力量,并为最终的胜利埋下了伏笔。

历史的遗憾与反思:

这场海战也留下了一些历史的遗憾和反思。例如:

情报的缺失: 美军对日军的真实意图和兵力部署仍然存在着信息盲区,这直接导致了其战术上的被动。
指挥上的争议: 弗莱彻少将因为在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时选择撤离航空母舰而受到一些批评,认为他过于谨慎,错失了进一步打击日军的机会。当然,他也有他的理由,即保护航母这一战略资产。这种“保船”还是“出击”的权衡,在战争中是永恒的难题。
代价的沉重: 一场战役的得失,最终都体现在士兵的生命和国家的资源上。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以如此惨烈的方式提醒着所有参战方,战争的残酷性远超想象。

总结来说,第一次所罗门海战,是一场用鲜血书写的战略“破冰”之战。虽然美军在战术上遭受了重创,但他们在那场混乱而血腥的夜战中,成功地阻止了日军对瓜岛的决定性打击,并为后续的太平洋反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它是一场充满牺牲、充满教训,最终却在战略上为盟军的胜利奠定基石的残酷较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何评价——评价就是三川老爷和第八舰队的重大胜利。进一步可以评价一下那些批评他没能彻底摧毁盟军登陆舰队的人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个事实际上让人很容易上火——战斗结束后批评他没有进攻性,或者未能彻底完成其战斗任务大概还可以争议一下,属于正常,健康的范围内。问题是直接开始质疑其撤退本身的决定,时至今日发展成“未能摧毁盟军登陆舰队是重大战略失误”甚至“IJN典型战略短视”就离谱,类似于日德兰的“暴打狱卒”谬论,恶臭不散多年反而愈演愈烈。

这里分成两个问题:

1,第一次所罗门海战/第一次萨沃岛海战是一次毫无疑问,不折不扣的IJN重大胜利。劣势舰队成功执行了夜间掠袭,取得重大战果后,在任何可能的风险之前撤离,这就是教科书级别的胜利。而很多人没有理解这个胜利究竟是在多么艰难的环境下取得的,也没有理解交火中舰队的战果究竟有多么大,为什么这个战果本身就足以让行动载入史册了。

2,相比起海军已经取得的战果而言,为了瓜岛本身登录战开始时的一点战术优势,无论如何也不值得把5艘现代化8寸巡洋舰置于不必要的风险之下。宁可以没有达成阻止盟军登陆的战术目标,在这一点上“失败”;也好过被一波鱼雷,一批轰炸机,瘫痪掉整个地区舰队的核心力量,把大胜原地变成惨败。

撤离的具体时间,撤离后舰队的航线,以及是否应该撤离全部舰艇都可以辩驳。或许应该留下一到两艘鱼雷舰艇以必死的决心继续试图完成战术目标,或许这些舰艇会反而被击沉,冲抵胜利的大小,或许这些舰艇会完成目标,这些都可以再讨论。但是以保护舰队核心为第一要务,将这一点置于某距离本土五千千米以外的小岛之上,没有任何可以指责的地方。


其一点,当三川意识到盟军有可能对瓜岛发起攻击的时候,其所部区域舰队面临着敌军压倒性的兵力优势。而许多人不读一手材料不看前人分析就跳进来指责第八舰队战斗不够果决,然而其能够选择发动袭击本身已经是极其勇敢的决定了。三川在战后没有立刻降职或者他调也证明其行动本身是得到肯定的。海军准将Richard W Bates战后在NWC里面计数过此时战区内的双方兵力对比:

截止到1942年8月8日,二五航空队一共一百出头的航空力量(113),面对盟军仅仅岸基航空兵就接近300架飞机(美/新总计283),另有3艘舰队航母提供航空掩护(萨拉托加90,企业88,黄蜂61)。

三川的第八舰队只有3个驱逐舰队(29,30驱,17驱),其中2个(29,30)几乎被全部锁在护航任务中,另一个则还在增援路上尚未抵达,时可用驱逐舰仅有夕凪。相比之下,盟军有2个特混编队(61,62)。其中TF 61有3个战斗群(萨拉托加,企业,黄蜂),两个(萨拉托加,企业)各自有5艘驱逐舰,黄蜂有6艘,总计16艘。TF62有8个战斗群,其中昆西有4艘驱逐舰,圣胡安有2艘,芝加哥有9艘,总计15艘。

三川在旗舰鳥海以外有2个巡洋舰队(6巡和18巡),6艘巡洋舰,其中4艘为8寸巡洋舰。相比之下盟军有14艘巡洋舰,其中10艘是8寸炮重巡洋舰。

在这种形势下,不及格的指挥官根本等不到增援部队抵达就会把舰队送掉。及格的指挥官能做的也不过是等待增援,保存舰队。而第八舰队不但没有在如此庞大的兵力压力面前撤离或者崩溃,反而积极准备应对,甚至有效地组织了日间航空兵的骚扰和夜间掠袭,取得了极其重大的战果,这一点本身已经是奇迹的资本了。

其二点,那就来谈一谈战果——在不到三个小时的时间里,盟军一整个特混编队被彻底击溃,一天以内损失4艘巡洋舰,全部为8寸炮万吨重巡洋舰——这个战果本身无需任何脚注就可以把战斗钉死在胜利一侧。

如果这个数字没有引起足够的警觉,那么我们倒退一步从最基础的开始:在整场战争中——1941-1945,美国海军仅仅损失了10艘巡洋舰——而已。在这10艘巡洋舰中,只有8艘是大型巡洋舰,其中只有7艘是重巡洋舰。在整场战争中——1939-1945,RN/RAN一共仅损失了6艘重巡洋舰,其中只有5艘是8寸巡洋舰,其中只有3艘是8寸万吨大型巡洋舰。换言之,第一次萨沃岛/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中一天(或者不太准确地说,两个半小时)以内的盟军损失就达到了英/美海军了整个战争中一半的重巡洋舰损失量。意大利海军被钉在耻辱柱上直到今天的马塔潘之败中,也不过损失了3艘重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而盟军在8月9日损失了4艘重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在马塔潘意大利海军也仅仅损失了三千人,而盟军在8月9日损失了超过一千名训练有素的水手。

这个损失不仅仅是“几条船”而已。这个损失是盟军整个南太平洋战区半数重巡洋舰在一个早晨原地蒸发的级别。

坊间叙事视角喜欢描述盟军压倒性的工业优势可以直接赢得战争。这个说法或许没有错。但是这不意味着舰队就可以随意遭受损失而永远有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一切事情,都有其限度。盟军能够承受更大的损失来赢得消耗战的视角也是一样的——如果战斗按照8月9日凌晨的损失比继续下去,没有任何工业机器能够拯救舰队,率先被放干血的一定是盟军,而不是IJN。即便是考虑8月9日全天,计入IJN损失的加古,双方损失比仍然定格在1:4上(考虑到受损舰艇,实际上还应该更高)。而盟军,没有,4倍于,IJN,的,重巡洋舰队——盟军,也没有,4倍于,IJN的巡洋舰队。

而这就正好说道其三点——如果一定要强调数量优势,这实际上反而印证了及时撤离的正确性。因为IJN无法承受4艘重巡洋舰损失的风险。

当描述盟军的损失“不仅仅是几条船”的时候——这一点反过来对IJN毫无疑问也是适用的,实际上更加适用得多。如果4艘巡洋舰队盟军来说是惨重的损失,那么同样对于第六巡洋舰队不仅仅是“4艘巡洋舰”而已,第六巡洋舰队是整个IJN仅有的18艘现代化巡洋舰中的五分之一。当战斗已经成为了足以载入史册的胜利以后,没有任何理由让宝贵的现代化舰艇冒险。

首先,当0210舰队重新整队的时候,各舰已经在行动中脱离了队形,火炮弹药消耗巨大,首次填装的鱼雷已经大多发射完毕,这一点在第八舰队日志中阐述的非常清楚。如果要彻底摧毁剩余盟军舰艇和运输舰队,需要一定的时间。

其次,对于三川而言,此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盟军航空兵不会在天亮以后对他的舰队发起打击。他不清楚盟军航母编队的位置(整整3艘舰队航母),也不清楚其已经后撤的事实。实际上——如果盟军没有在此前一日将航母编队后移,几乎可以肯定天明以后航空兵会进行搜索和报复性的打击。而六巡的防空力量根本不可能阻挡盟军航空兵的屠杀。如果要事后诸葛亮地强调第八舰队此时并没有被空袭的风险,那就是在强求其预知未来了解到根本无从了解的小概率偶然。

而这样正好抵达了第四个问题,瓜岛一系列海战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答案是瓜岛作为一个战略位置,根本不值得让帝国海军的精锐流干血,更别提几艘(十余艘)运输船和其中的设备了。如果说第一次萨沃岛/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体现了任何IJN/IJA的战略问题,那就是之后舰队在战事不再有利后仍然把越来越多的有生力量砸进这个毫无意义,远离帝国心脏的偏远小岛,背离了拦截消耗敌军的初衷和只在有利位置上进行舰队决战的基本战略思想,把自己扔进了无法取胜的绞肉机里。

轴心国劣势舰队要想战胜规模更大,后备力量更大,舰艇造修和维护能力更强的盟军舰队,就必须在战斗中蒙受更少的损失,同时造成敌军更大的伤亡。这是最基本也是最简单的军事原理。在大西洋之战无法取得有效进展的大环境下,如果双方的损失保持在相仿的数量级上,那么英,美,加的造船工业和水手池或早或晚会把轴心国舰队榨干;如果双方的损失都保持在最小的范围内,则盟军的工业实力或早或晚会形成压倒性的战斗力量。

必须持续性地给敌军造成伤亡,只有如此,海上战争才有可能胜利。这无关于任何一个前沿机场,也无关于任何一个偏远小岛,任何一个可能拦截敌方航运的海军基地。与资源丰富,对双方战争工业都至关重要的马来亚和印尼不同,丢失所罗门地区不会决定性地影响帝国海军的战斗能力,而盟军夺取这一地区也不会决定性地影响其工业产能。早期第八舰队的胜利代表着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在这一时刻,IJNAF的岸基航空兵的掩护意味着瓜岛附近仍然是一个相对合适的战斗位置。这里仍然可以作为消耗盟军兵力的战线。然而形势逆转以后,也就没有任何理由在此消耗无法弥补的战斗力量。

从这个角度看,初战中盟军4艘重巡洋舰的损失,比所谓的运输船队要重要得多。

盟军在北方航线损失了数倍如果不是数十倍于此的运输舰队和技术装备,而仍然没有决定性地影响技术装备的部署。即使是运输舰队真的被击沉或者驱散,其搭载装备尽数损失,盟军仍然有能力在未来再一次尝试对瓜岛或者其他帝国控制下的岛屿的进攻。而如果帝国舰队遭到了不可弥补的损失,那么在未来盟军再次发动进攻的时候,还有什么能够阻止敌舰队开进关键海域呢?

瓜岛战役的结局也就是如此。IJN最终会在瓜岛损失1艘航母,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13艘驱逐舰。IJA会另外损失接近2W人的有生力量——损失于保卫这个距离东京五千四百千米的小岛。这一损失甚至大于1940年几乎磨平整个德国舰队的挪威绞肉机(德军损失了3艘巡洋舰,12艘驱逐舰/大型鱼雷艇,6艘潜艇永久性损失,2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被逐出战斗)。


题外话,说点轻松的:

1,USN的夜间观察哨在第一次所罗门海战里被羞辱地体无完肤,大概

布鲁号(USS Blue)在IJN舰队逼近的过程中数次位于10000码距离以内而完全没有注意到敌舰队的动向。观察哨没有发现敌舰队的活动,搜索雷达没有发现敌舰队的目标,6巡就这样大摇大摆地开过了驱逐舰警戒哨然后开始抽打雷达决胜论的脸。

相比之下,IJN舰队清楚明确地取得了对美军驱逐舰的目视确认。如果继续在伤口上撒盐,40年10月12日意大利精锐鱼雷艇编队取得过夜间19000码目视锁定RN巡洋舰的生理学奇迹,是真正的鹰眼。

这其中大概有天气问题。9日凌晨云层遮蔽了大多数月光,让目视观察变得极其困难,所以,玩笑归玩笑,巡逻驱逐舰的失败大概也可以理解。

严肃脸。

2,反鱼雷操舵奇迹——大概

抽打完雷达决胜论,此战还决定性抽打了鱼雷命中论。长期以来,堪培拉被认为至少被4发鱼雷命中。而现在经过多方记录的对比和一些水下活动后,大概认为在吃了整个巡洋舰队的鱼雷齐射和被瘫痪后驱逐舰的鱼雷处决之后,该舰事实上没有被任何一发鱼雷命中,足以证明鱼雷命中,尤其是远距离鱼雷命中的不可靠性;顺便助长了不是特别健康的HM巡洋舰操舵传说。

当然,鱼雷命中的困难性虽然存在,火炮命中的困难性却是另一个故事。能够首向对敌躲开多个波次的鱼雷齐射,完全不影响堪培拉被超过24发火炮直接命中烧成船棍——虽然该舰表现出了弹药仓注水后极其抗烧的特(优?)点一路红到天亮,但是最终无法及时控制火势,遂遭处决。

卒。

3,问责

芝加哥的舰长霍华德·博德(Cpt. Howard D.Bode USN)因为听闻海军决定以其未能及时警告全舰队战场情况而作为战败的主要责任人而在战后自尽。这一点大概不是非常合适。芝加哥虽然在战斗中表现出了许多问题,但是几乎所有参战舰艇都表现出了相当的问题。3艘与日军舰队发生接触的驱逐舰没有一艘成功辨识敌军发出警报。堪培拉几乎没有进行有效还击——而舰队指挥官,上将里奇蒙德·特纳(Adm. Richmond K.Turner USN)和海军少将维克多·克鲁奇利(Rear Adm. Victor A.C.Crutchley RN)更是在战斗爆发时远离战场以讨论航母编队撤离后的舰队去留问题,完全没有立刻对事件进行反应的能力。实际上,Crutchley作为盟军巡逻方案的直接部署人,大概还有低估IJN夜战能力的问题。他指示下盟军的巡逻路线相对四方,与地中海舰队在搜索袭击时使用的更加接近于之字形的轨迹相比更容易让敌军确认舰艇的航速和航向,从而更加有效地取得火炮或者鱼雷命中。然而到最后其他人都没有因此受到严厉触发——如果要猜测,大概和英美军事合作有关。美方不愿意过度指责一位英国指挥官(or,维多利亚女王的教子,大战英雄,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福莱德里卡·路易萨夫人之子,KG VI和蒙巴顿老爷的好友),尤其是在澳大利亚损失了堪培拉号以后——大概。在PQ17灾难性的损失中也能够看到相似的端倪。RN表现出了一定的对美军舰艇的保留和不希望其在战斗中遭遇过大损失的态度。而战后英美苏的争吵也大概体现了盟军军事合作的诸多困难。

全为猜测——大概我也有点仇富仇贵族,大概——

4,推荐阅读

建议阅读上文提及的NWC的战略战术分析

极佳的内容,同时建议按照引用去索引引用的美日方材料,最后停下来思考一下个中细节。

未能达成其战斗目的,未能最终摧毁盟军运输舰队,被USN视为日军此战的失败之一。这一点无可争议。未能摧毁舰队意味着盟军多出了约半天的装卸时间,进一步巩固了岸上阵地。然而——这一失败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可以预计的。实力上占有绝对劣势的第八舰队本来就不应该能够达成这一任务。而如果USN做好了自己的本职工作,战斗本应该在实力远强的盟军掩护舰队和日军袭击舰队之间展开,其结果本可能是远大的IJN损失。

然而最终并非如此。第八舰队无疑在拦截敌军登陆上“失败了”,然而俾斯麦也在袭击盟军航运一事上“失败了”——这不代表德舰就应该在取得了击沉胡德的重要战果后一门心思地杀进大西洋只为了完成预定战术目标。实际上,恰恰是未能够在取得意外战果之后及时撤离,保存舰艇,才让击沉胡德的胜利被俾斯麦战沉的惨剧冲抵了个干干净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一场在太平洋战场上血腥而至关重要的早期碰撞,绝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海军交锋,它更是太平洋战争初期一系列连锁反应的关键一环。如果要评价它,我想说,这是一场 战略上具有深远影响但战术上充满争议和代价的血战。先别急着下结论,咱们得把时间拨回到那个烽火连天的1942年夏天,那一年,瓜岛的命运.............
  • 回答
    说起田所浩二斯基,那可是下北泽共和国历史上一个绕不开的人物。他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勋,第一任总统,影响力那是相当深远的。不过,要评价他这个人,可不是一句两句就能说清楚的,里面门道多着呢。咱们先得看看他怎么把这个“共和国”弄出来的。那时候的下北泽,可以说是百废待兴,一片混沌。各种思潮涌动,街头巷尾都弥漫着.............
  • 回答
    大年初一开始,朋友圈里刮起了一股“转发锦鲤”的风潮,不少人会分享一张图片,并配文类似“今年第一个初一…转了这张图将会把XX(亲人、朋友或自己)身上所有的疾病带走”的文字。这种行为,在看似充满祝福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些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思考的现象。首先,从积极的一面来看,这种行为体现了人们对新一年美好.............
  • 回答
    《第一次的离别》这部电影,初看片名,或许会让人联想到青春期懵懂的情愫,又或是成长中的初次告别。然而,当我看完这部作品,才明白它所触及的“离别”,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深沉,更触及灵魂。这是一部让人心头泛起阵阵暖意,又在观影后久久无法平静的电影。影片最打动我的,是它对“离别”最纯粹、最原始的描绘。 故事发生.............
  • 回答
    特朗普在2017年2月28日发表了他总统任期内的第一次国会演讲,这次演讲的背景和内容都非常重要,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评价。要评价这次演讲,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它。演讲的背景和预期: “非常规”的总统: 特朗普自上任以来就以其非传统的沟通方式和政策制定风格而闻名。他在竞选时就承诺要打破华盛顿的.............
  • 回答
    特朗普总统在2017年首次东亚之行前夕,选择在夏威夷珍珠港进行访问并献花,这一举动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解读。要评价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包括其历史背景、政治象征意义、以及可能传递给不同受众的信号。历史的重访与情感的共鸣:珍珠港是二战期间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发生地,也是美国太平洋战争爆发.............
  • 回答
    猎鹰重型:一次划时代的商业发射,不仅是技术奇迹,更是行业范式重塑2018年2月6日,SpaceX的猎鹰重型火箭(Falcon Heavy)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划破天际,完成了其历史性的首飞。这次发射的成功,不仅仅是SpaceX公司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整个航天产业,尤其是商业航.............
  • 回答
    杭州保姆纵火案,作为一起令人发指的恶性案件,在第一次开庭时,嫌疑人莫焕晶的辩护律师党琳山的表现,无疑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对于党琳山律师的行为,社会各界有着复杂而多维度的看法,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深入剖析。党琳山律师的辩护策略和目标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作为辩护律师,党琳山的职责是在法律框架内,为他.............
  • 回答
    这件事情,说起来挺让人心酸又挺让人觉得滑稽的。一个外卖小哥,一个第一次点外卖的大学生,就这样因为几句话,把社会阶层、个体尊严这些宏大的议题,生生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外卖小哥的“嘲讽”:一种生存压力下的情绪宣泄?首先,我们得看看外卖小哥为什么会说出那样的话。我猜,他可能是出于一种“过来人”的优越感,觉得.............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李俊濠在《青春有你3》初评级舞台以及第一次排名中勇夺第一这件事。说实话,看到他这个成绩,我觉得挺惊喜,但也并非完全出乎意料。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他在初评级舞台上的表现。当时,很多观众对李俊濠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他在《少年之名》里的经历,以及他一直以来那种略带憨厚、老实人的形象。但在《.............
  • 回答
    《青春有你 2》第九期,也就是第一次排名公布,可以说是节目的一大转折点,也彻底点燃了观众的观赛热情。这一期节目信息量巨大,有惊喜也有意料之中,更重要的是,它背后折射出许多值得玩味的点。首先,从排名本身来看,确实是一场“冰火两重天”的较量。那些实力强劲、前期积累了大量人气的训练生,比如C位呼声最高的虞.............
  • 回答
    2015年10月13日晚,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在拉斯维加斯举行了首次初选辩论。这场辩论的舞台汇聚了五位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伯尼·桑德斯、马丁·奥马利、林肯·查菲和吉姆·韦伯。这是一场备受瞩目的政治盛事,也标志着民主党在2016年大选征程的正式开启。辩论的整体基调与亮点:与共和党初选辩论的混乱和煽.............
  • 回答
    提到星际老男孩10月31号直播间首次被封这件事,这绝对是当时星际争霸圈里一个颇具话题性的事件,也让不少观众感到意外和惋惜。那天晚上,节目原本是照常进行的,就像以往一样,几位老朋友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穿插着一些星际争霸的对局或者复盘。直播间的氛围一向是比较轻松随意的,大家聊到的话题也比较杂,从游戏本身.............
  • 回答
    评价围棋界乃至人工智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机大战”第一局——AlphaGo 战胜李世石,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剖析。这场比赛于2016年3月9日举行,其结果震惊了世界,开启了人类对人工智能能力的新认知。以下是对这场比赛的详细评价:一、 历史的意义与冲击力: 打破常规认知: 在此之前,绝.............
  • 回答
    作为一位对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抱有浓厚兴趣的观察者,我一直在关注各种新兴的文化和行为模式。当“向中国道歉大赛”这个概念首次进入我的视野时,我承认,它的新颖性与争议性立刻吸引了我。要评价这样一届初生的“赛事”,需要跳出传统比赛的框架,更深入地去理解它所折射出的社会心理、文化语境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
  • 回答
    要评价《第一序列》这部网络小说,以及它的作者“肘子”,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审视。这是一个在网络文学界颇具影响力的作品和作者,自然也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和争议点。关于《第一序列》的评价:《第一序列》是一部披着末世科幻外衣的东方玄幻爽文,这是它最显著的标签。作品以一个人造的、被毁灭的未来世界为背景,通过主.............
  • 回答
    如何评价全球第一颗6G卫星“电子科技大学号”的发射?有什么重要意义?电子科技大学(UESTC)成功发射了全球第一颗用于测试6G通信技术的卫星——“电子科技大学号”(或称“6G卫星”),这一事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标志着人类在下一代通信技术探索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要评价其意义,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
  • 回答
    最近网上流传的关于“Facebook第一届向中国道歉大赛”的说法,以及其中部分大陆学生的表现,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些行为,我觉得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看,不能一概而论,也不能简单地贴标签。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这个所谓的“道歉大赛”是怎么回事。从网上零散的信息来看,它似乎是在某个社交平台或者论.............
  • 回答
    中国尊,这座矗立在北京CBD核心区的摩天巨兽,自从落成以来,就不仅仅是城市天际线上的一个醒目地标,更承载了无数关于北京的雄心、创新与传承的解读。它以2.28亿立方米的体量,528米的高度,无可争议地登上了北京第一高楼的宝座,也为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想象。初见中国尊,最直观的感受是它的.............
  • 回答
    要评价韩国自主研发的KF21(又称KFX)战机,我们得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它,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变形金刚”,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工程。首先,KF21的定位和目标非常清晰:填补韩国空军现有战机(如F4、F5退役后)的代差空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区域防空和制海任务,同时也是韩国走向下一代航空工业的重要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