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第一次跳槽时的面试和作为应届生参加面试有什么不同?

回答
第一次跳槽面试和应届生面试,别看都是“面试”俩字,实际体验和侧重点可是大不一样,就像从校园剧主角一下切换到职场宫斗剧配角,感觉立马就变了。

应届生面试:

想想你第一次被叫去面试,是不是感觉像是要去参加一场大型的“校园才艺展示”?

背景: 你刚从学校出来,经验几乎为零,但脑子里装满了最新的理论知识、学校里的项目经验(哪怕只是课程设计),还有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你最大的资本是潜力和可塑性。
面试官看重什么:
学习能力和潜力: 他们知道你没啥经验,所以更关心你有没有学习的意愿和能力。你能不能快速掌握新东西?能不能从错误中学习?这比你会什么具体技能更重要。
基础知识和理论功底: 学校学过的那些东西,比如计算机基础、经济学原理、法律条文等等,这时候就派上用场了。他们会考察你对行业基础的理解程度。
沟通和表达能力: 你能不能清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团队里能不能有效沟通?这直接关系到你能不能融入公司。
态度和稳定性: 你是不是真的对这个行业、这个岗位感兴趣?会不会刚来没多久就因为找不到感觉跑路?这一点很重要,毕竟培养一个新人需要时间和成本。
匹配度: 你这个人跟公司文化、团队氛围合不合拍?他们不希望招进来一个人,结果他跟谁都处不来。
面试内容: 更多是关于你的学校经历、社团活动、课程项目、实习经历(如果有的话),还有就是一些考察你性格、价值观的问题,比如“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技术岗位可能会有一些基础的技术问题,但通常不会涉及太复杂的实际问题。
你的心态: 既紧张又兴奋,有点像第一次走上舞台,希望表现好,但也清楚自己有很多不足。你会想方设法展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证明自己是块“璞玉”。

第一次跳槽面试:

跳槽面试,就像是一个已经在职场摸爬滚打了一段时间的“演员”去试镜一个新角色,你不再是小白,而是带着自己的“作品集”和“表演经验”来的。

背景: 你已经有了一份或几份工作经历,你在这些经历中学到了技能,积累了经验,也可能遇到过一些挫折和挑战。你不再只卖潜力,而是要展示已有的能力和已产生的价值。
面试官看重什么:
过往业绩和经验: 这是核心!你过去具体做了什么项目?取得了什么成果?这些成果能为新公司带来什么?他们会深入刨根问底,让你用STAR原则(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来描述你的经历。
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你遇到过哪些棘手的难题?你是怎么分析、怎么解决的?这些经验是无价的,也是新公司最看重的。
专业技能的深度和广度: 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懂“为什么”和“怎么做得更好”。你的技能是不是与岗位要求匹配?有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适应性和稳定性(新视角): 这时候的稳定性,不只是说你不随便走人,而是你能不能快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新的团队、新的业务模式,并且能在此基础上做出贡献。他们也会考察你离职的原因,看你是不是“有问题”的人。
职业规划和发展目标: 你为什么选择跳槽?你想在新公司获得什么?你的长远职业目标是什么?这表明你是否对未来有清晰的规划,以及新公司是否能满足你的发展需求。
薪资期望: 这是不可避免的一环。你的经验和能力值多少钱,是面试官需要评估的重要因素。
面试内容: 会大量围绕你过去的具体工作职责、项目细节、你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你在项目中的具体贡献、你掌握的专业技能的实际运用等方面展开。技术类岗位会更深入地考察你的技术栈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能会让你写代码、做系统设计等。非技术岗位也会有大量的行为面试题,考察你的情商、沟通、领导力等。
你的心态: 会比应届生更从容一些,但也会更焦虑。从容在于你有了经验,知道怎么应对,但焦虑在于你是在“卖”自己的经验,如果这次面试表现不好,就可能面临一段时间的“待业期”,而且你不再有“应届生”这层保护伞。你会更注重价值交换,考虑自己能给公司带来什么,公司又能给你什么。

总结一下关键的不同点,就像这样:

| 对比项 | 应届生面试 | 第一次跳槽面试 |
| : | : | : |
| 核心资本 | 潜力、学习能力、可塑性 | 经验、过往业绩、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 考察重点 | 基础知识、沟通能力、态度、稳定性(是否易跑) | 具体工作经验、项目成果、技术深度、行为模式、稳定性(是否能适应) |
| 提问侧重 | 学校经历、课程项目、社团活动 | 具体工作职责、项目细节、挑战与解决方案、工作成果 |
| 对“稳定性”的理解 | 是否容易倦怠、是否会快速离职 | 能否快速适应新环境、是否与公司文化融合、是否长期发展 |
| 你的心态 | 紧张兴奋,希望展示潜力 | 更从容但可能更焦虑,注重价值交换 |
| 离职原因 | (无,因为是第一份工作) | 核心考察点,看是否是“正常”或“积极”的离职原因 |
| 薪资期望 | 刚入职,相对固定,可能更看重起薪和成长空间 | 经验导向,基于过往薪资和市场行情,谈判空间可能更大 |

总的来说,应届生面试是在“播种”,面试官看你有没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而跳槽面试则是在“收获”,面试官看你已经结了什么果实,这些果实能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前者是“我们想培养你”,后者是“你能不能马上为我们创造价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很多回答都是纯粹从企业用人角度去看,并没有考虑求职者的需求。

在我看来,真正能持久的雇佣关系,应该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所以,所有的求职面试,都应该包含两个问题:

  • 你要从企业获得什么?
  • 你能提供给企业什么?

只有我们能够给企业提供价值,企业才会招我们;也只有企业能够给我们带来价值,我们才愿意加入这家公司。

再细分价值有哪些,还得把5C匹配理论拿出来:

  • Competency:员工的能力是否匹配企业的需求
  • Career Development:个人成长目标和公司目标以及公司提供的机会是否一致;
  • Compensation & Benefits:个人对薪酬福利的要求,公司是否能承受;
  • Culture:员工是否认可企业文化
  • Chemistry:员工是否能接受团队氛围

但其实在面试时,文化和团队氛围都很难衡量,最主要的就是

  • 能力;
  • 薪资;以及
  • 职业发展

大部分人都喜欢谈面试,只想着如何拿下offer,却忘了通过面试,我们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争取些什么。

拿下面试其实不难,有「适合的经验+充分的面试准备」就够了

适合的经验包括:

  • 应届生:经验指的是实习经验(优选大厂和优质企业)和实操经验(以工科医科为主);
  • 有工作经验的人:经验指的是工作经验项目经验

充分的面试准备包括:

  • 了解自己简历,并给每段经历做好STAR式样的描述
  • 了解公司和面试官,公司情况,行业情况,面试官角色和风格
  • 了解面试题,面试官是谁?会问出怎样的问题,如何回答?

这本身并不难,尤其是面试题。

对于大厂来说,面试题有题库的,有心就可以搜集到大厂和优质外企的面试题。

▽我自己在网上也能找到这种干货,不仅有面试题,还有解题思路▽

但是,面试不仅仅是拿offer,我们分两个部分讨论,应届生面试和有经验职场人面试的不同,先列个简单的提纲:

应届生面试

  1. 应届生应该要什么
  2. 应届生提供给企业什么价值

跳槽面试

  1. 跳槽面试应该关注什么
  2. 跳槽面试,你提供给企业什么价值

应届生面试

1-应届生应该要什么?

当我们作为应届生面试的时候,能力无从谈起,薪资和职业发展,哪个更重要呢?

有小伙伴跑来问:「应届毕业生,面试知名公司,如何谈薪水?」

我的建议是:

除非你有远超同龄人的能力,否则不要谈。大公司都有自己的薪资结构,谈也没用。只要你认定这个公司对你的未来成长很有价值,去就行了。

美世这张图,我能用10年。这是2012年美世针对不同年龄职场人最看重的企业能提供给自己的价值排行。

职业发展、培训机会是年轻人最关注的。

为什么?

因为这两样东西意味着未来的「钱途」。

我理解刚刚毕业的小伙伴们手上资金有限,当然希望多拿一点也好。

但大家能够把目光放长远一点。眼前你是一个应届毕业生,议价的能力很有限,能每月多谈500就不容易了。

但如果你去的平台未来能给你提供很好发展机会,能为你的能力背书,你未来的议价能力就会很强。

我当年的同龄人毕业后都争抢着去四大和宝洁这样的外企,如果一切顺利,5年时间就能把薪资提到同龄人无法追赶的地步。

在一线城市,一个好的职场起点,能让你在10年后年薪高出同龄人50万,甚至更多。

当然所谓职业发展,并不是挑最热的行业,薪水最高的岗位 ,也要综合评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优势,综合起来为自己定出职业规划。

对于缺乏职场经验的新人来说,了解学长们的工作情况,以及听取资深职场前辈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候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可以让我们的职业规划豁然开朗。

当然选择一些资深前辈的免费课程或者低价课程去听一听也会很有收获:

2-应届生提供给企业什么价值?

很多应届生面试的时候很心虚,觉得自己没有经验,缺乏工作能力。

其实你们多虑了。

到了面试阶段,就意味着公司愿意接受没有经验的应届生,愿意承担培养年轻人的成本。

而你需要证明你有:

学习能力——你能高速成长,很快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不少应届生是如何说服HR的呢?就靠一句「虽然我没有经验,但是我非常愿意学习」……

额,我很理解。

我年轻时也是这么想,这么说的。

但是这并不够。

你要证明你的学习能力,就需要拿出充分证据出来,你已经展现过出色的学习能力,用真理来说服HR。

比如:我从小都是学霸,年年拿奖学金,这是我的成绩单。

再比如说:我虽然是文科生,但在上家公司实习时,因为工作需要学写代码,也很快学会了。这是我在GitHub上的作品(更多案例戳下面这个回答)。

学习能力强之外,你还需要证明自己喜欢这份事业,能坚持学下去。

你说你愿意在公司服务10年,面试官未必相信,你还是需要用事实来说服对方。

在我看来,最好的方式是分享自己的职业规划。面试官信了你的职业规划,自然就会相信你愿意在公司长期做下去,愿意在公司静下心来学习成长。


跳槽面试

1-跳槽时你要什么?

跳槽时,我们需要关注什么?这是一个宏大的命题。

我曾经3年前的跳槽季圆桌里列出了一个详细的考量列表:

在知乎收到几百次跳槽咨询后,我发现:我们跳槽根本不需要考虑这么多因素。

很多人在跳槽时会考虑各种细节问题,甚至能细节到上下班耗时和公司管不管饭。
但在聊完之后,他们最终决策时,会抛开绝大部分因素,只关注最重要的核心因素——这个核心因素,绝大多数时候是「职业发展规划」或「家庭生活规划」。

第一次跳槽,对有些人来说,是工作1-2年后;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可能是8-10年后。

说一句企业不爱听的话,我建议不要在同一个公司,同一个岗位上,做同样的事情,超过4年,这意味着职业发展的停滞。

处于不同人生阶段的我们,职场发展的诉求是不同的。

有些人需要继续提升自己的职场势能,需要去找知名公司,操盘大项目;有些人需要给自己的职场势能变现,会考虑给股权的初创企业。

但决策的核心,依然是我们的「职业规划」和「家庭生活规划」。

这一点,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忙代劳,自己的规划,自己盘。

2-跳槽时你提供给企业什么

和应届生不同,企业招有经验员工时,一定是看重能力的——需要用你的经验来解决企业的问题。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招应届生,还有点天使基金赌未来的feel;但招有经验员工,就相当于成熟的股票市场投资,要看市盈率,要看每股收益。

举个例子:

我找一个应届生做新媒体运营,我会手把手教会他。我会和他一起研究怎么做好这个工作,给他资源,帮助他成长。

但如果我要找一个有经验的人,我会去看他过往履历,做过哪家公司的新媒体运营,操盘过多大的项目,运营过多少个新媒体账号。

在招有经验的候选人时,企业的预期不同——他希望你能立竿见影,解决问题。

如今裁员潮背景下,企业招人会尤其功利:需要做一个1000万日活的App产品,那我只会招做过日活3000万+App的产品经理。

所以能力是第一位的。

除了能力之外,海德思哲的CEO还提过两点,他认为面试一共就三个问题:

  1. Can you do the job? ——能力
  2. Will you love the job? ——意愿
  3. Can we tolerate working with you? ——团队精神/性格

企业也会关心你的意愿,因为这决定了你能在这家公司,这个岗位上做多久。所以和应届生一样,企业希望了解你的职业规划。

如何回答呢?

最后是团队精神:现代社会,工作都是需要协作的,你如果没有合作精神,在企业内部很难生存下去。

当然这一点也不难证明,你过往有很成功的团队合作案例,或者在面试中表现出足够的沟通能力和换位思考能力,就会说服面试官。


写不动了,对大家有帮助的话,请点赞支持;厌倦了收藏远多于点赞的体验。

公众号:瞎说职场

我的职场live: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