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的预言:
对「996.icu」的一些看法,以及一部叫做「我,到点下班」的剧
里面的核心思想是下面这段话:
但是呢,我希望诸位还是能坚持955的诉求,而不是996.钱给够就行。否则就完全南辕北辙了。
我之前就发过一个想法,问如果996.icu的活动以所有公司执行955,工资下降收场,那么算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如果你觉得是成功,那么我们是无产阶级战友。哪怕你工资是我十倍,我也不会酸,更不会去指责你只会动嘴皮不敢罢工不敢辞职,而会努力为你发声。
而如果你觉得工作时长降不降不是重点,工资一定不能降,甚至还要涨?
那就别问什么其它行业有没有996,拉大旗作虎皮了。能力强的从业人员联合起来议价,没什么好围观的。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真的要割肉流血的。
实际上的损失可不是表面上的 17%。
我们暂且假设,普通员工的税前薪酬去掉各种税费保险,去掉基本生活开销,实际能用来储蓄的钱只有50%,也就是花一半存一半,这个储蓄率也算正常吧。
现在薪水只有原来的 83%了,但是基本生活开销不太会变,还多出了一天花钱的时间,可以愉快地吃饭逛街了,姑且算支出相对增加了 10%
就是说假设原来每月 10000块,现在每月还剩 8300,原来每月花5000,存5000,现在每月花 5500,这么算下来现在存款还剩 2800,相当于每月存款减少了 44%,差不多减半了,相当于距离攒够房子首付的时间延长一倍。
所以这降薪17% 真不是看上去那么少啊。
想卷死别人当人上人鲤鱼精的最终结果就是除了自己谁都卷不死。
而卷死自己的这一天,有时候来的比我们想象得都快。
——温酒
我什么时候骗过你们?
我从知乎有996的话题第一天开始就让你们润,润得早虽然不如润得巧,但永远比不润要好。
卷海无涯,出价的后一秒种,你就已经输了。
回头是岸,收手认输的后一秒种,你已经开始赢——赢那个镜像世界里不肯放手的自己。
信了不?
信了明天就可以润了。
退一步,海阔天空。
考验部分无产阶级反战还是反战败的时刻到了!
我说一点
字节在和候选人谈薪资的时候,总包是明确计算了加班费的,而入职的人显然也应当视作认可了这个计算方法。
愿赌服输,不要分配别人笑嘻嘻,分配自己mmp。
工贼就该出重拳(大雾
可怜建秋老师!
也就去年的事,大V建秋支持大厂996,结果被批惨了,知乎专门还开了个帖子说这事儿。
如今我怎么看到取消996了还有人有大骂取消…
到底要怎样?
我看很好
就是要把站起来看电影的卷王们都枪毙了,大家才能安安生生地坐着看电影
别搁这反卷输不反卷
很多人已经站队或者发泄情绪了,我不跟风,说点更深层次的问题。
纵观过去10年,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
由于互联网企业员工长时间对着电脑,比起其他行业更容易在网上发声,显得嗓门最大,因此好像一切互联网行业的问题,都是在代表大众发声。
最为典型的就是在如今互联网语境中,996等同于加班,加班就是996(或者衍生的007)。
只看这一点,仿佛全世界只有互联网企业的员工在加班(兼摸鱼),所以互联网企业的员工拿到一大笔收入是理所当然。
如果大家用心去搜索一下大概14年~17年左右的知乎题目,例如财富自由之类,基本上都是一帮互联网人在那儿吹嘘自己多么努力,然后赚到了数量惊人的钱。
那时候,公务员还是相对“冷门”,各行各业的归宿是程序员才是真理。
真别不相信,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但问题又来了:互联网行业凭什么赚那么多钱?凭什么比其他行业的收入高出那么多?
是程序员天赋异禀?是互联网建立新世界?
非也。
真相是,因为国外(尤其是美国)投资机构可以通过扶持互联网企业,充分挖掘中国庞大的增量市场,利用庞大的中国网民流量和日益增长的消费能力,从而完成资本膨胀。
看看红杉资本跟美国泛大西洋投资集团在国内投了多少互联网企业,就懂了。(偷懒全贴过来,不代表里面都是互联网企业)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投资组合包括京东商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今日头条,摩拜单车,饿了么,滴滴出行,爱奇艺,蔚来汽车,新浪,360,唯品会,拼多多,快手,瓜子/车好多,酒仙网,一下科技,华大基因,贝达药业,诺亚财富,中通快递,再鼎医药,药明生物,中持水务,中曼石油,DJI大疆创新,威马汽车,运满满&货车帮,英雄互娱,找钢网,优客工场,VIPKID,斗鱼,蜜芽宝贝,安能物流,达达-京东到家,依图科技。——百度百科
所以在特朗普上台前,国内互联网企业跟美国资本的关系,要比特朗普跟拜登亲密得多。
毕竟是父子局。
资本膨胀了,自然员工收入水涨船高,而不是说互联网岗位本身拥有划时代价值。
前阵子很多人因为新农民工里包含程序员“破防”,其实这就是被泡沫弄出了错觉,真以为自己混互联网就高人一等了。
但既然互联网并不具备优越感,只是赶上了历史发展机遇,那么同理——
伴随着互联网市场见顶(增量没了),好日子结束了。
即便没有特朗普上台,互联网企业的前景也只能走向内卷,做电商的跑去搞社交,办门户的发力做游戏,大佬们嘴上都在说“生态”,实际上只是原有的蛋糕已经不够分,必须“扩张”、弄死其他领域的同行才能苟活。
导致的结果就是,互联网从业者的日子愈发不好过,企业背后股东们的压力摆在那儿,所以有些企业选择作秀,除了正常业务的工作需求外,也宁可员工摸鱼来维持加班时间,摆出一副自己还很有前景的样子。
有些就裁员退场,或者低价卖身,总之高管亏不了。
小日子不如从前的互联网员工们,财富自由机会少了,但摸鱼时间多了,所以在网上嗓门也比前几年更大一些。
可这种情况也无法长期维持,毕竟很多互联网企业之所以前些年大量招人,本质上不是业务需求,只是为了财报好吹牛逼,跟着股东一起抬高股价或者估值罢了。
可是,国际大环境在特朗普上台、新冠疫情、全球大萧条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互联网企业成本必须缩紧,很多企业上市了也抬不起股价,毕竟人在美国刚下飞机的故事没人买单……
再加上国家层面要打击境外资本渗透,以及人口问题,等等——
互联网企业开始纷纷进行降薪双休,就是一种必然的结果。
而且未来如果没有特别明显变数(例如美国疫情突然转向加强版黑死病,美帝霸权崩盘,中国互联网企业可以迅速占领全球市场云云),整个互联网行业的薪酬都会有较大幅度下滑,最终回归到一个相对理性的区间。
哦,自然也就不需要那么多程序员了。
所以啊,在字节跳动因为双休而降薪时,我认为字节员工一方面要认清形势,少做用摸鱼时间换高额收入的美梦。
另一方面也随时做好被裁员的准备,毕竟应届生比你们便宜好用得多。
不仅是字节,其他互联网公司的从业者们,也别整天摸鱼在网上抱怨,趁着岁数还不算大,该转行转行,该深造深造,该回老家回老家……
别等到突然间失去一切时,才懊恼。
眼看就要取得反 996 的胜利了,却出现了「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的情况,为啥嘞?无非就是诉求不同。
反 996 的,大致有这样几路人马:
1、在高薪 996 行业工作,且薪酬包中包含了加班费(也就是 @法律人袁亚洋 回答中提到的「包薪制」)的打工人。
对他们来说,不 996,意味着可能损失加班费,自由是有经济成本的。
2、在高薪 996 行业工作,但薪酬中不包含加班费,基于行业惯例被迫「自愿」跟着加班的打工人。
对他们来说,如果取消了 996,单位并不一定会降薪(续签劳动合同的时候公司提出降薪,员工如果拒绝的话是能拿到补偿的),取消 996 意味着单位时间收入提升了,希望能真的落实到位、继续加大力度。
3、在非高薪加班重灾区行业工作,比如搞工程、设计的朋友。
他们其实是最惨的一批人,工作可能比互联网行业还累,舆论影响力还弱,比较乐观的从业者,希望这波反 996 的舆论能辐射到自己所在行业、改变社会风气;比较悲观的一群人,可能会觉得神仙打架与我无关,甚至产生仇富心理。
4、因为 996 而失去工作机会或者就业压力增加的求职者
互联网行业盛行着「花两个人的钱、雇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的传统,通过尽可能压榨现有的人力资源,一些公司客观上减少了就业岗位的数量,导致求职者竞争更加激烈。
5、有朴素正义感的围观群众
这些人的心态也很简单,如下图:
--
字节取消 996 后的第一个发薪日之所以引起热议,我猜有一个原因 -- 成功地分化了这五类人。
现在,大家可能有这样的心态:
第一类人中,有的可能会想,本来我也做好了拿钱换命的打算,现在你们一闹,剥夺了我被剥削的自由。
第二、第三类人中,有的可能会想,之前帮你们摇旗呐喊,仗义执言,结果你们还不领情,觉得自己的热情被辜负了。
第四类人,考虑到目前整体行业政策的影响,不管互联网行业是否 996,都不一定有之前几年这么多机会了,电梯开始下行,做啥都没用,对此无感。
第五类人,从目前热榜问题的讨论也能看到,开始报以嘲讽的心态:还不知足,自由和面包都想要,哪有这种好事?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啊。。。
--
但其实,如果强行要找到共同的利益诉求,还是有的,无非就是希望公司严格遵守劳动法。
如果公司不给加班费还让员工每天工作超过八小时,员工可以依法主张加班费,劳动执法部门可以介入;
如果公司愿意支付加班费、也的确有加班的需要,就要减少加班申请过程中的障碍,减少不带薪的隐形加班。
我在之前一个回答中,列举过一些规避加班费的骚操作:
譬如说,某大厂前一段时间高调宣布结束「大小周」工作制,推行双休,但一些业务领导将周会安排在周一一大早,并要求汇总上周的业务数据进行汇报。用什么时间完成这些工作呢?当然是员工自愿自主安排时间,不会有人明确发邮件表示「请周末加个班整理出来」。
再比如说,公司在劳动合同和公司规章中,明确规定了八小时的工作制,并且承诺依法支付加班费,但在加班申请过程中设置阻碍:要想申请加班,必须提供相关工作安排的证据,填一份表格说明加班时间的工作安排、交付的成果、占用的时间,并需要说明这一时间为什么是合理的,要请相关业务方配合做出说明,还要主管领导确认,抄送 Hrbp,抄送业务线负责人,抄送各种人。
相信一些字节的朋友之所以不爽,也是因为上面说的情况:明明工作量还是很大,但却无法申请到加班费。
对于遇到这种情况的同行,不要一棍子打成「工贼」,还是要尽可能团结起来的。
反 996 尚未成功,还是要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这不就是最高院前几天发布的那个典型案例的翻版嘛。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实行包薪制,是否需要依法支付加班费?
包薪制是指在劳动合同中打包约定法定标准工作时间工资和加班费的一种工资分配方式,在部分加班安排较多且时间相对固定的行业中比较普遍。虽然用人单位有依法制定内部薪酬分配制度的自主权,但内部薪酬分配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须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实践中,部分用人单位存在以实行包薪制规避或者减少承担支付加班费法定责任的情况。实行包薪制的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法定标准工作时间的工资,同时按照国家关于加班费的有关法律规定足额支付加班费。
一、得看劳动合同的约定:
假如劳动合同中的薪资约定包含XX小时的加班费,则法院是认可该种约定方式。
如实际中发生该工作小时数外的加班,则企业仍然需要支付超出部分的加班费。
如实际中低于该工作小时数的加班,则企业可以进行对应的工资扣减。
平日小时加班费的计算方式为:基本工资➗21.75➗8✖️1.5
休息日小时加班费的计算方式为:基本工资➗21.75➗8✖️2
PS.该基本工资包括津贴、补贴,但不包含奖金。
二、如劳动合同中未约定,则企业无权扣减工资。
劳动合同如未作出包薪制的约定,未明确说明包含了一定时间的加班费,则视为该工资不包含加班费。
如在实际工作中发生了加班,则企业应当按照上述计算方式发放加班费。
打工人们啊,没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怎么斗得过资本家呢?!
别净想好事,批斗996的时候你就应该想到这一点,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你要真想薅羊毛,请移步资本主义国家去霍霍他们去。
一点不奇怪。
日本15年强推过劳死等防止对策推进法,要求95%的劳动者周工作要在60小时以下,加上把电通祭天,结果大公司都不敢不遵守,到点就让员工下班。
结果呢?就是原本这些应该在公司晚上加班的人早下班了,在小酒馆里一边喝酒,一边抱怨现在不能加班了,收入减少了,回家还要看老婆脸色,还不如在公司多加点班。
日本加班费收入在很多大公司社员眼里是大头收入,有的能占到收入的30%-40%。
但我看了一下字节跳动的薪酬标准,包薪制好像应该和日本年俸制一样:也就是公司会给你一个年薪价格,里面包含了一定时间的加班费(比如一个月50个小时),多出来的加班不算加班费,少了也不会算你没加班不给你。
如果字节跳动是单方面这个把加班费扣除了,造成了年工资总额减少了,那是违反劳动法的,最高法院给的案例里面好像就有这个的说明。
取消硬性的大小周制度,公司当然也就不会支付全员大小周的费用了。这不是很合理的事吗?为什么要补偿呢?
针对项目时间紧张的同学,申请加班依旧有加班费可以拿。
针对周末休息时间也想挣钱的同学,很多兼职外包都可以去做哈
支持取消大小周制度的人,是因为大小周制度是硬性要求全员必须参加。我们不想牺牲周六原本休息的时间去挣钱。想卷的同学,现在依旧可以通过申请加班去卷。
有什么不对呢?(´・ω・`)
天天跟着骂资本家,骂私企。
到头来骂来骂去,骂到自己裁员降薪。
天天支持国家,支持做大做强国企。
结果考个公务员人是万里挑一,招聘岗位量身定制。
国企呢?海归博硕,才配去烟草公司卷烟,你挤破头你也进不去。
你觉得自己是达瓦西里,实际上你是被严防死守的不安定因素。
还有啥好说的呢?有啥能说的呢?
再说多点,我就是50万了。
取消加班对于劳动者不一定是好事情,如果企业把原本需要12小时完成的工作量,压缩到8个小时,让员工完成。那么取消加班,对企业更加有利,毕竟加班费都省了。而劳动者,先不说那部分渴望加班能赚更多钱的人利益受损。缩短工作时长,但是增加工作强度,干同样的活,同样的产出钱还少了,那么这个结果肯定也不是当初厌恶加班的人想要的。
我和我爱人在去年轰轰烈烈的打击996运动中,恢复了双休,恢复了没有加班的日子,我每个月少了2000,我爱人少了1700多,但是我们的房贷没有降,老人的药费没有降,孩子的舞蹈课也没有降,和我同办公室哪怕是开始意见最多的那几个刚结婚小青年都不吭声了。
关键不是你坐在那个位子,而是你是不是急需要钱?
很多答主都是学生党或者吃媒体饭又或者是一个月几万元的成功人士,大体上都没有太大生活压力,但是一个从小地方来的,家里没什么钱,没什么技能的人,比方说我这种从十八线小村子旁边林场打工的江苏木匠家里走出来在二线城市苟活的有家有老婆有孩子有父母要照顾的中年男人来说,我在家里真的帮不上什么忙,出去玩也不懂得什么风花雪月,我最幸福的就是在外面多干点,每个月能给家里多给点,每年能帮衬一下林场里面出不来的亲戚,至于诗和远方,对不起,我家就很远很远,但是一点也没有诗意,我们家一个月就要少收入差不多4000块,就算我双休,早下班,去干什么能挣这4000块?为什么不能在办公室加班?
就如排名第一的回答说,你工资比我高我不酸什么什么的,我也不酸,但是我没钱我女儿就没钱去学她喜欢的舞蹈,我妈就舍不得买她自己那一份水果,我老婆就没有过节礼物,所以我很愤怒。
你们没有牛或者有很多牛,所以可以很开心的起哄,但是我家真的有牛,真的要靠这头牛挣钱养家啊!
现在好了,你们不让牛干活?你们开心了,我们怎么办?
大城市的打工人应该想想,当我们反对996时我们到底在反对什么?
因为实际上不996的办法最简单的是回家乡省会城市,钱少一半,房价也少一半,但正常朝九晚五。
所以反对996很大程度是在反对高压高薪生活里的“高压”,甚至是“习惯性内耗性无意义高压”。
那么在这个请愿纬度,大家希望别动的是什么?
事情不能太多太累,钱你得给我保证到位。
因为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他赚五千时我是按五千消费的,他赚三万时可不是这个消费,尤其超前消费,信用卡,房贷,这些消费可没闲着,也水涨船高。
有的人甚至会先借钱挥霍,反正明年股权就解锁。
可现实是什么呢?年终奖、超额奖,分批次解锁的股权激励、还有加班工资,本质上不是你的恒定收入。
它们更接近于捆绑你和公司的一种对赌协议。
一荣不一定俱荣,一损肯定俱损。
所以在这个纬度里,这部分钱本来就是一个薛定谔的消费额度,你不一定能随时取用。
更何况我们也很清楚,没有996,项目进度还在那,公司要求还在那。
结果导向的当下职场环境,你用强制力去倒逼公司,被粉碎的一定是首当其冲的螺丝钉。
反对一个东西是有代价的,但我们不必气馁,因为你改革变化本来就是有战损,有牺牲,有阵痛,这是必然的。
只是今天破碎的是一部分字节跳动员工的心,他们公司如日中天,收入不菲,所以你愿意停下来,听两秒钟他们的抱怨,再低头想想自己。
更多打工人就像打工诗人许立志的那句诗,“像一颗螺丝钉掉在地上,不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如果要说改善,那可能接下来原来习惯了招几个人就敢玩命开坑搞新项目,全组熬夜加班只为了给领导“看一眼”现在肯定得调整策略。
这是理想状态,是大部分996公司按规矩来,洗心革面后的理想形态。
人们可以依然留在大城市,自主选择高压高薪or低压低薪的人生,保底依然能活下去,这是关键。
可当前的现实是更多人会背着笔记本回家,或者去公司附近的星巴克,“自愿”地悄悄干活。
公司要适应新政策,你也要适应新常态。
很多年轻人刚入行时给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做十年程序员,而后进入技术管理层,或者成为IT创业者。
职业道路行至半程,渐渐开始对原本的10年目标意兴阑珊,一来当时太天真,把自己想的太牛了,二来即便做到了,也摆脱不了996。
这才是人间真实。
7年前,“富士康诗人”许立志从17楼一跃而下,留下了193首诗。
在诗里,他这样控诉自己在流水线上的生活:
我磨去棱角,磨去语言,拒绝旷工,拒绝病假。
流水线旁我站立如铁,双手如飞。
多少白天,多少黑夜,我就那样,站着入睡。
痛苦,不堪,看不到太多希望。
其实现在要面临的问题也不少,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在庞大的逼着你出人头地改变命运的膨胀物欲理念与佛系躺平,反对内卷996的人间清醒之间,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平衡点。
这个点每个人,甚至每个阶段都不一样。
你得自己多想想,退到哪是一站。
19世纪,英国普遍使用童工,因为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以雇佣,人力资源范围广,底层员工就根本没有议价权。
后来全面取消童工,按理说,小孩儿不能补贴家用了,底层家庭应该生活更困难才对。
然而,实际情况是底层人民生活非但没有更困难,反而渐渐好转。
为什么公司喜欢996?不外乎为了2个人干3个人的活,少付薪水少交社保。本能解决3个人的就业岗位,被硬生生挤掉1个。
正是资本家人为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求职者没有议价权,工资被压低,甚至到了35岁被辞退走人。资本家他们认为反正不缺人,你不干有的是人干!
字节大小周后,员工的薪水是降了。但是,等到全社会都不996,全面抵制996,平均工资自然会提升。
劳动者的春天就来了。
字节的同志们暂时牺牲一下吧。
二更。评论区有杂音,我有必要说明一下。我不了解字节。但工作原因,和企业主接触较多,也很清楚每年本地几百亿的各类资金是怎么一层一层地经过部门、大企业主、小企业主、小作坊再分到普通员工这一层。几乎每一层都有大量的资金“损耗”,可能是用地成本,也可能是运输成本,也可能是税收成本,甚至是各种“潜规则”……所以我说里面道道很深的。理论上的利润,经过各种乱七八糟的“潜规则”,到了最后可能只剩三分之一。
谁手里拿着本不该拿的大蛋糕?为什么不能从这些环节入手,反而只盯着员工成本呢?
主要看当时怎么谈的。
其实企业一直有一个隐形降薪手段,和这种很像,就是让你去考一个证,理论上考了这个证应该涨工资的,但企业有各种理由和手段让薪资不变。其实薪资不变就相当于你原来的工作被降薪了。当未来不需要这个证的时候,企业倒名正言顺过来降薪了。
这和字节这种其实挺像的。
这种事要证明其实很困难,就像人事知道劳动者不可能为了这种事去劳动仲裁一样。所以我一直说,劳动法就像离职赔偿法,根本保护不了劳动,只能保护不劳动能拿到的赔偿。
当然说实话字节这事倒无可厚非,因为能进字节的,肯定知道这种996,你要证明自己不知道这个收入是不要求996的是很困难的。而且这里又有一个劳动法的矛盾,就是只有老员工赔偿才高,但既然是老员工了,你说你不知道是很困难的。新员工虽然能说不知道,但新员工赔偿非常低,而新员工离职的成本往往劳动者承担的更多,比如人事关系的变动,频繁离职对求职的负面影响,试用期的低工资等等,导致新员工很难维权。新员工维权成本太高,收益太小,老员工维权难度非常大,导致劳资矛盾对劳动者非常不利。
确实,没取消大小周之前都喊着要取消,现在真的取消了一看钱变少了多少还是。
从我自己出发还是赞成取消大小周,虽然钱变少了谁都会不爽,但休息时间属实变多了,个人感觉双休的体验还是能cover住薪资缩水带来的emo。周末时间多休息休息搞点阳间活动,丰富下生活一样也是挺好的。像之前女朋友一直想去周边玉渡山玩,加班单休几乎等于不休息,根本提不起劲去,8月取消大小周之后也都一起去了,到底还是比加班舒服点的= =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薪资缩水严重,其实少的也只是加班的那天的钱,日薪是没有减少的,不少同学都是进zj前被包含加班费的总包吸引进来了,现在没有大小周也会感觉被骗了,但其实工作量大忙不过来要赶进度的时候还是一样能申请加班拿加班费,大小领导也都明白赶项目的处境,不会在这个事儿上为难人,也没有其他回答里说的那么吓人。
退一步说,跳槽跑路也都是出路,端起饭碗吃饭放下饭碗骂娘,还是不太行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