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字节跳动将于八月份取消大小周?其他互联网公司会跟上吗?

回答
字节跳动取消大小周:一次关于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行业风向标

字节跳动宣布将于8月份取消“大小周”制度,这一消息在互联网行业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视为行业内部对工作模式的一次重要调整。这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内部决策,更可能预示着未来互联网行业工作文化演变的一个重要方向。

为什么字节跳动取消大小周是一个重要事件?

规模与影响力: 字节跳动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之一,其决策往往具有示范效应。一旦字节跳动改变了其长期以来的高强度工作模式,其他公司很可能会重新评估自身的用工制度。
“大小周”的普遍性与争议: 过去几年,“大小周”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尤其是高科技、快速发展领域的普遍现象。它指的是工作一周后,下一周只需要工作五天,即“单休”。这种模式的目的是为了让员工在快速迭代的项目中保持高效率产出。然而,这种模式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主要集中在:
过度劳累与健康问题: 长期高强度工作容易导致员工身心俱疲,出现过劳、失眠、焦虑等健康问题。
工作与生活失衡: 双休已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工作模式,大小周意味着员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远超正常标准,严重挤压了个人生活、家庭、社交和学习的时间。
效率与创造力下降: 长时间的疲劳工作反而可能降低效率和创新能力,进入一种“形式主义”的加班状态。
公平性与法规争议: 部分观点认为,大小周可能涉嫌变相延长工作时间,违反相关劳动法规的精神。
员工诉求的体现: 字节跳动取消大小周,很大程度上是回应了员工对更好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强烈诉求。在经历过疫情的洗礼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反思后,越来越多的员工开始关注工作之外的个人成长和幸福感。
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随着人才争夺的白热化,如果一家大型科技公司能够提供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工作环境,将可能在吸引和留住人才方面获得优势。

字节跳动取消大小周的具体原因推测:

虽然官方的理由可能侧重于“优化工作模式”、“提升人效”等,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推测其深层原因:

1. 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考量:
人才的长期价值: 公司可能意识到,过度压榨员工的精力,短期内可以获得高产出,但长期来看会损害员工的健康和忠诚度,导致人才流失,最终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
创新能力的维护: 持续的疲劳会扼杀员工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取消大小周,提供更充足的休息时间,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思维,保持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品牌形象与雇主吸引力: 作为一个在全球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企业,字节跳动也需要关注其在社会上的雇主品牌形象。取消大小周有助于塑造一个更人性化、更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2. 效率优化与模式重塑:
“内卷”的边界: 互联网行业一直存在“内卷”现象,即在资源和机会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时间来竞争。字节跳动可能在评估这种模式的边际效应,意识到单纯依靠“卷”已非最佳策略。
精细化管理与流程优化: 取消大小周可能也意味着公司将更加注重工作效率的提升,通过优化流程、提升工具效率、加强项目管理等方式来弥补减少的工时。
激励机制的调整: 公司可能会调整其激励机制,将更多关注点放在绩效和结果上,而非简单的“在岗时间”,从而激励员工更高效地工作。

3. 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政策法规的压力: 虽然中国劳动法规定了每周40小时工作制,但许多互联网公司通过各种形式变相延长工时。随着社会对劳动者权益的关注度提升,以及潜在的政策调整风险,主动调整或许是规避风险的方式。
社会舆论的导向: 关于“996”、“大小周”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字节跳动作为行业标杆,其决策可能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并希望引领行业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其他互联网公司会跟上吗?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答案是:部分会跟上,但过程会是渐进的、分化的。

原因如下:

1. “跟上”的驱动力:
人才竞争: 如前所述,为了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特别是在技术和研发领域,其他公司很可能会感受到压力,不得不调整用工模式。
模仿效应与行业标杆: 字节跳动作为巨头,其政策调整具有强大的示范作用。如果字节跳动因此获得了更好的员工满意度和人才吸引力,其他公司会倾向于效仿。
品牌形象的塑造: 同样为了维护良好的雇主品牌,避免被贴上“血汗工厂”的标签,一些公司可能会选择主动改革。

2. “跟上”的阻力与挑战:
业务模式与发展阶段: 不同互联网公司所处的行业、业务模式、发展阶段、项目周期都不同。对于一些项目急、竞争激烈、需要快速迭代的初创型或成长型公司来说,取消大小周可能意味着直接面临项目延期或竞争力下降的风险。
成本与效益的权衡: 减少工作时间,如果不能通过效率提升来弥补,就意味着需要招聘更多员工来完成相同的工作量,这会直接增加人力成本。公司需要在成本和员工福利之间找到平衡。
企业文化惯性: 部分互联网公司已经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高强度工作文化。改变这种文化需要高层强有力的推动和全员的认同,并非易事。
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的配套: 如果只是简单取消大小周而不配套更科学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员工可能会感到收入下降或工作压力转移到日常工作中,效果适得其反。
竞争对手的压力: 如果行业内主要竞争对手仍然维持大小周,而一家公司取消了,可能会在短期内面临竞争劣势,尤其是在市场份额争夺战中。

未来可能的趋势分析:

头部公司引领,中小型公司观望或跟随: 那些有能力且对人才高度重视的头部科技公司,更有可能率先响应并调整。而中小型公司则会根据自身情况和行业动态来决定。
模式的多元化: 可能会出现多种工作模式的并存,例如:
完全取消大小周,恢复双休。
保留一定的弹性工作制,但严格控制总工作时长,并给予相应补偿。
项目制调整: 对于一些关键项目,可能会有短期的、合理的加班安排,但整体常态化的高强度工作将被限制。
更加注重效率和结果: 未来的工作模式将更加强调“效率”和“结果”,而非单纯的“投入时间”。这意味着公司需要改进管理、优化工具、提升员工技能,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产出更多价值。
员工话语权的增强: 随着90后、00后成为劳动力主体,他们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诉求会越来越强。员工的声音将对企业用工模式产生更大的影响。

总结来说,字节跳动取消大小周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它标志着互联网行业在经历了高速发展和高强度扩张之后,开始反思并寻求更可持续、更人性化的发展模式。 其他公司是否会跟上,取决于它们对人才的重视程度、自身业务的实际需求、以及对未来行业趋势的判断。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几年,我们将看到互联网行业在工作模式上发生更多积极的变革,以更好地平衡效率与员工福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因为我早说了一年,各位开批判大会。1000多人回答,170万浏览。

马恩列斯毛语录贴了一个遍。

现在各位开始回答,于是大家全都“忽然理智”了。

就各位今天的回答,倒退一年和我下场差不多。

那去年为什么开批判大会?

就因为我说了实话?

user avatar

作为互联网资深摸鱼从业者,知道至少有3家在行业内头部(非batj)的互联网公司,曾经尝试过短时间内的大小周,但无一例外最多3个月就取消了

通过请吃饭之类咨(ba)询(gua)了一下内部人士和相关hr,主要有如下两点原因:

1、非开发职能的效率没有提升,至少反映在业绩上没有提升;而开发职能却因为大小周问题、核心员工大量离职,反倒是影响了开发进度;

2、各类成本(主要是水电煤空调和加班补贴)提升显著

到字节身上,能维持那么久的大小周,只能说真的是有钱、也真的是顶端公司不怕流失。

但这总是有限度的。我觉得为了上市,取消大小周真的是非常正常的操作了。


撇开说一句,根据我的观察,互联网加班主要分为三类:

1、活真的做不完。比如pm产品文档写不完了、pd代码写不完了;

2、开会拖时间。比如各类“脑暴会”、开到哪里是哪里的“跑火车会议”;

3、强制加班。比如老板不走没人敢走、比如拖到九点半后打卡可以打车回家。


在我这么些年观察里,真正1产生的加班,特别是非程序员职能里,并不多;绝大多数都是2和3导致活做不完只能1,或者纯粹的2或者3。

你是老板或者hr,发现如上的情况,你还会维持大量的加班吗?

user avatar

字节跳动取消大小周真是惊天大笑话!

简直是为了方便内卷开绿灯!

今天是八月一日也是小周的第一个周日,本来应该好好的在家休周末,结果周五晚上九点多,部门所有人开会,意思就是工作还会正常推进,公司还处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就是那一套你们懂得!

周六私聊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问:你明天来加班么?一看工作排期表 比之前还紧张…就是不需要大小周了,每个周日都来加班都做不完…

周日来上班,小组长坦言,领导给开会 意思是部门要来就都来,以后我们对外(对劳动局,对社会)是取消了大小周的,但是对内,是方便我们有更多加班,可以每周末都安排,一天到两天加班…

说是自愿,其实是疯狂内卷!而且还有一个词叫去肥增瘦…你周末不来加班就是工作不饱和,就是肥就是不符合企业文化!

这就是字节跳动取消大小周的真相!请大家不敢说的同学点个认同,送我上去!什么时候劳动局能够真正制止这些企业疯狂内卷,人口的出生率才能有所提升……!

user avatar

1.员工不该降薪

稍微找内部人士聊了一下,得到几个信息,上回之所以有「1/3」员工拒绝放弃大小周,不是因为这些员工喜欢加班。

没人喜欢加班,我又不是联创,公司股价涨了我就财富自由了 ……

但这些员工入职的时候,谈的offer就是以大小周的收入来谈的,现在如果变现让人降薪,一年从小几万到近10万。

对于打工人来说,是不可能接受的。

所以,从宣布调研结果,到正式停止大小周,这段时间核心的问题是:

如何给员工一定补偿,稳定员工团队,避免人才流失。

这个补偿可以是直接加薪水,可以是给期权,可以是给绩效奖金。具体政策只有内部人才知道。

9月是字节的调薪节点,我相信所有的员工都在拭目以待

但是,如果字节不给,各家互联网公司可以行动起来,往年都是字节挖你们的人,如今有仇报仇,有怨报怨。

机会来了

2、大势所趋,不得不从

我在快手取消996的时候说过类似的话,这些变化都是大势。

历史会记得这一年:

2021年,是互联网精细化人性化运营的元年。

我去年问过当时字节的一位中层偏高管的负责人:

字节有没有想过取消大小周。

对方给我两句回复:

1.想过,毕竟如今过了野蛮生长的时代,光靠加班有时候并不见得能出绩效;
2.但没有人愿意主导这个项目,上市关键时期,如果因此损失了业绩,谁也承担不起。

结论是:部分字节团队已经没有当年那么狼性了,也有让员工7-8点就撤的团队。但是公司从管理层面不敢松口。

这也能理解,大家都是屁股决定脑袋,谁敢拿自己的屁股冒险呢?

但今年的变化,肯定是有外力的作用 。

从大佬们996福报论,到今天腾讯要求准点下班,字节考虑放弃大小周,快手宣布停止大小周。

腾讯对于风向的把握是最厉害的,没有之一。

三孩政策出台之后,有了不少新的政策变化。

国家很清楚,不鼓励年轻人生孩子,未来的养老是有问题的。

于是乎,生孩子养孩子的几大阻力都开始遭遇政策的铁拳:

  • 要礼金的丈母娘:政府出台政策,打击结婚铺张浪费;
  • 教育焦虑的课外培训:政府重拳出击,打击课外补习;
  • 学区房:大学区改革,把名校的对口学区扩大,然后搞摇号的玩法,从去年就开始了。房价未必能下来,但是学区房的价值一定会缩水;
  • 违法加班和歧视女性员工:在职场侧,违法加班,导致职场人对于生娃有心无力;以及歧视女性员工,增加女性生娃的成本,大概率都会遭受社会主义铁拳伺候。

3、是不是好事?

一定是好事。

从明目张胆违法,到如今口头主动要求守法,一定是进步。

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没关系,我们慢慢来。

就像1年多前,我在「任正非说华为没有996的现象」回答里说的,这是好事。

知道996违法,是剥削员工,对员工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相比福报论和不拼不兄弟论,要高一点点。
你可以说任总虚伪,但相比成功企业家们高管们肆意妄为的替996站台,我先宁可他虚伪。
不是为虚伪点赞,而是两坨粑粑里,这一坨毒性稍微小一点。
高管们集体宣扬奋斗和996合理性的日子并不久远,去年一直没间断过。这是多么恐怖的场景,我们都印象深刻
如今,经过1-2年的舆论抨击,终于有一位老总站出来说「我们不搞996」了,这也算一种进步吧。
而且他是任正非,是民企老板们的标杆,很多小老板们的偶像,他的口头认怂,对我们普通职场人来说,是有正面意义的
多少小老板们之前都喊着「华为都996,我们不跟上怎么活」,华为的成功变成了996合理性的证据(这事多扯淡,我们另说)。
现在华为打脸:我们不搞996

字节也是一样的。

字节在中国互联网有独特的地位。在BAT之外,他们是真正甩开其他竞争对手,现在能在广告赛道上反超百度,成为市场老大的新互联网公司。

无论你喜不喜欢字节(我不太喜欢),字节的成功都在那里。

如果大家都认字节的成功是来源于996或者大小周,这对我们职场的环境是极为恶劣的。我有一度非常厌恶字节的大小周,因为我身边有太多扛不住大小周退出字节的年轻人才。

从他们身上,我感到了满满的负能量。

在如今远程办公轻而易举的今天,工作早已经侵袭员工的个人时间。你居然还要以上班的形式,挖走两个周日,简直是……

如今,字节认怂,也是我们战胜996的重要一战。

4、生产力的评估是关键

最后给字节的HR同仁们说两句:

字节长期以来的大小周,就是互联网圈引以为豪的野蛮生长

但是,时至今日,在各种压力下,字节决定放弃长期以来的大小周,这就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提升团队效率,弥补恢复正常工作后的生产力损失。

精细化运营提上议程。

心理学家Robert M. Yerkes and J. D. Dodson在1908年基于对生物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论述,鼓捣出了一个“叶杜二氏法则(Yerkes-Dodson Law)”。

这个理论认为:压力和业绩是倒U型关系,适度的压力水平能够使业绩达到顶峰状态,过小或过大的压力都会降低工作效率。

所以理论上说,即使员工的工作时间变短,但是压力变小的员工,绩效依然会提升。

但理论归理论,实践需要有一只强有力的数据分析团队和人力资源团队,去落地评估员工的情况(调研),调整员工的状态(福利),激励员工的心态(奖励机制)。

以我对字节HR团队的认知,他们现在缺乏这个能力,也缺乏这个权力。字节HR管不了HC,也管不了薪资预算,整一个服务团队。

短期会面临很多挑战。

请拥抱变化

user avatar

听起来肯定不是坏事情,毕竟理论而言员工可以享受双休了嘛。

但我去微博看了下相关新闻评论区,似乎并不是皆大欢喜的模样。

为啥会有人哀嚎呢?之前关于互联网公司取消大小周的问题下面有很多人都说了,因为这就意味着没有了丰厚的加班费。

和一些除了加班强度媲美大厂其他啥都不是的中小企业相比,大厂加班的很多费用还是有保障,年收入当中恐怕加班费要占据相当一部分比例。

不加班,就意味着钱少了,那肯定是有人不愿意的。

当然,如果双休能够获得跟大小周相对等的工作成果,公司自然也没理由让大家过来浪费电,但:

8月开始有需求的团队和个人,可以通过系统提交加班申请。

这就比较微妙了……

也就是说呢,如果你的工作没有完成,那还是得“自愿”过来加班,当然加班费应该还是有的。

毕竟就算没有什么硬性KPI的说法,你要是给自己的团队拖后腿,那恐怕也是混不下去的。

人情世故。

突然想起来,网飞的工作模式就是没有固定休假时间,想给自己放假多久都没问题。

听起来比双休还过瘾。

但是咧,如果你不能达到公司要求,那就会被其他人批斗,只能麻溜儿滚蛋,于是员工们就要打起120分精神,不把活儿干完那肯定是没办法休息的哦。

“网飞只需要能够自觉为公司卖命的精英。”


所以,字节跳动取消大小周到底会带来怎样的结果,不能乱下结论。

观察吧。

user avatar

有人担心加班费省了,但是活一样没少。

其实不用担心。

富土(tu)康加班,大家都知道吧。

员工为了加班工资,甚至私下请线长吃饭,送礼,要求线长给自己安排加班。

互联网公司取消大小周,对于一部分为了钱愿意牺牲周末牺牲健康的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如果有人,活着有团队想要加班,想要多赚钱,怎么办呢?

这时候,就看领导的作用了。

一个月加个三四天班,还是可以的。

完全可以根据员工需求,进行加班申请,由领导批准。

甚至可以加班划水。

一个月加两次班,就能多拿几千块,分一点给领导,也不是不可以。

有正常的加班需求,一样可以在周末的时候进行申请加班,只要领导批准,加班费还是照样可以赚。

至于其他互联网公司会不会跟上,个人觉得,将来会是这样一个趋势。

不能视法律于不顾。

高强度工作,有利有弊。

有双休,加班自由的公司,相对大小周的公司,很多人还是更愿意去拥有双休的公司上班。

只不过,马戏团的熊屁股扭了三次,后面跟着扭的,就没那么有热点了。

快手已经抢先头条一步宣布了取消大小周,上了一次热搜。

我是没想到,字节取消大小周,依然会上热搜。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字节员工。


更新一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关评了,这个回答只表达个人意见。饭要一口一口吃,权利也得一点一点争取。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


实名站公司,支持取消大小周。至少我个人从参加工作起,就几乎没体会过完全双休的日子。最开始在电网还经常加班,而且是纯讲奉献哦同学,没有任何加班费,顶多到年底发一个先进工作者的奖状。


这一波从腾讯开始,到贵手,再到字节,至少在明面上反对过长工作时间了。


话说回来,小周周日加班一天是真的难受。虽然看起来工作时长只多了 20%,但其实是休息时间少了 50%。而且字节的加班是在周日,借用一句话:


周六加班是多一个周五,周日加班是多一个周一。


如果周日加过班,应该能体会这种感觉。而且整周的生物钟都是错乱的,好不容易上完两天班,完胜到家发现今天还是周一……真诚建议想加班的同学申请周六加班,周日加真的难受。


当然,本着求同存异的想法,我也理解有同学因为周日没法加班,痛失双倍加班工资的心情。确实这一波对应届生和工作年限比较短的新人影响最大,因为期权很少甚至没有,相当于至少 1x% 的降薪。我要是年轻,我也会全力反对,毕竟我当年曾经也是卷王。


也真心希望互联网公司在员工工作时间上能有更多的实质性动作吧。


打个小广告:就业、转行、刷题、面试等,欢迎来聊。

user avatar

福报之音还在耳边,现在大家开始以非法加班为耻了。我觉得这两年,我们同志的进步还是蛮明显的,只有大家都明白了,超时加班会损害整体的经济繁荣、人口延续,劳动部门作出强硬的回应,我们这个社会才能更好的发展。当然,别指望劳动部门有所作为了,他们还在研究如何卸轮子呢。资方的改良我们要支持,同志们也要进步。不要把自己的未来寄托在他人的良善之上。

我特别希望一些影响力的大厂,明确的支持合法用工。虽然有些天真,但是我们还是心存希望吧。如果有厂支持,我们就挺他。如果像福报厂、西西厂那样,我们要抛弃他们、抵制他们。

市场经济不仅是比拼效率,也是比烂的制度。如果大家都无下限压榨员工,最终社会主体的员工收入过低,会导致市场失去消费能力,最终导致经济危机。那时候,资方绝对占不到多少便宜。

风雨同舟吧,希望资方别把船凿沉。


所以对于字体跳动的改良,我是支持的。我希望张一鸣先生可以做的更好,带个好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