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红杉等外资拟收购TikTok ? 收购完成后,字节跳动将无投票权?

回答
红杉资本等外资拟收购TikTok,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字节跳动失去投票权的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且涉及多方利益的重大事件,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 红杉资本等外资拟收购TikTok的背景和动因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收购意向,以及谁是潜在的买家。

地缘政治压力与美国监管环境: 这是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对TikTok施加了巨大的压力,试图禁止其在美国的运营,或要求其剥离美国业务。这种压力迫使字节跳动寻找解决方案,以避免TikTok在美国市场被彻底封禁。
地缘政治风险对中国科技公司的影响: 不仅仅是TikTok,许多中国科技公司在海外都面临类似的审查和限制。对于投资者而言,将TikTok置于非中国母公司的控制之下,可能被视为降低风险的策略。
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盈利能力: TikTok在美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巨大的商业价值(广告收入、电商等)。即使剥离,其在美国的业务仍然是一块诱人的蛋糕。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如果能够以合理的价格获得控制权,将是一笔可观的投资。
红杉资本等外资的动机:
投资回报: 作为风险投资机构,他们的首要目标是获得投资回报。如果收购成功,他们可以分享TikTok在美国市场的巨大收益。
战略布局: 收购TikTok可能有助于这些投资机构进一步巩固其在数字媒体和社交平台领域的战略地位。
风险对冲: 如前所述,将TikTok从字节跳动的完全控制下剥离,可以看作是一种风险对冲,避免被地缘政治风险进一步拖累。
独立运营的可能性: 他们可能认为,将TikTok置于一个独立于字节跳动的管理之下,并且由更符合美国监管期望的团队运营,更有利于其长期发展,甚至可以规避一些美国政客的“意识形态偏见”。

二、 收购的具体模式和可能结构

“收购”这个词可能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说法,实际的交易结构会非常复杂,并且存在多种可能性:

1. 完全剥离美国业务: 最常见也最符合美国政府期望的模式。即,字节跳动将TikTok在美国的全部运营业务、用户数据、算法(或部分)、技术等出售给一个由外资主导的实体。
买方结构: 可能是由红杉资本牵头,联合其他国际投资基金、美国本土的私募股权基金,甚至是一些战略投资者共同组成的一个收购财团。
支付方式: 可能涉及现金、股权置换等多种方式。
数据和算法的处理: 这是交易中最敏感的部分。美国政府要求将美国用户数据与中国母公司彻底隔离。关于算法的剥离和转移,更是技术和知识产权上的巨大挑战。

2. 字节跳动成为少数股东并失去控制权: 这种模式下,字节跳动可能仍然持有TikTok的一部分股权,但通过股权结构的设计,使得外资方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投票权。
股权重组: 例如,外资方购买足够多的股份,使得即使字节跳动保留一部分股份,其持股比例和投票权也无法占据主导。
董事会结构: 外资方可以通过控制董事会席位来决定公司的重大决策。
协议约定: 通过股东协议等法律文件,明确控制权归属。

3. 直接引入外资进行大规模融资(可能性较低,但并非不可能): 这种情况下,字节跳动可能不会进行一次完整的“收购”,而是引入巨额外部资本,导致外资在TikTok(或其美国子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大幅提升,从而改变控制权格局。但由于目前美国政府的要求是“剥离”,这种方式可能不足以满足其政治诉求。

三、 收购完成后,字节跳动将无投票权的可能性分析

是的,在很多设想的收购模式下,字节跳动很有可能失去对TikTok的投票权。

原因如下:

核心诉求是“控制权转移”: 美国政府发起此次行动,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其所谓的“国家安全隐患”。这些隐患被认为源于中国政府对TikTok的潜在影响,而这种影响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字节跳动的控制权。因此,任何能够有效转移控制权,使其独立于字节跳动并置于美国监管环境下的交易,都是最符合美国期望的。
完全剥离意味着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转移: 如果字节跳动将TikTok在美国的业务完全出售给外资财团,那么新的所有者自然拥有完全的控制权和投票权,字节跳动将不再拥有任何股份,自然也无投票权。
引入外部控制性股权: 即使交易结构是字节跳动仍保留部分股份,但如果外资方通过收购获得了超过50%的投票权,或者通过其他协议设计(如优先股附带的控制权条款),那么字节跳动的投票权也将被稀释到没有实质性影响的程度,形同虚设。在很多收购协议中,为了保证控制权的稳定性,会设计“一票一权”或根据股权比例分配投票权,但同时也会有“保护性条款”来确保控股方(即外资财团)的意愿得以实现。
美国监管机构的监督: 即使字节跳动声称保留了某种形式的“权力”,如果这种权力在名义上或实质上仍然可能被中国政府利用来影响TikTok的决策,那么美国监管机构(如CFIUS)将不会批准此项交易。因此,设计一个能够让美国政府满意且“安全”的交易结构,往往意味着字节跳动需要彻底让出控制权。
“无投票权”的几种具体表现:
零持股零投票权: 最彻底的剥离。
少数持股且投票权被稀释到可以忽略不计: 例如,字节跳动持有10%的股份,但其投票权被限制,或者其他股东(外资方)通过特殊股权设计获得了压倒性优势的投票权。
创始人或字节跳动的代表在董事会失去否决权: 即便董事会成员中仍有字节跳动的代表,但他们如果没有投票权或投票权被压制,也意味着失去了控制力。

四、 交易的复杂性和潜在挑战

尽管存在收购意向,但整个过程将充满巨大的挑战:

估值问题: TikTok在美国的价值如何评估?尤其是算法、用户数据、品牌价值等无形资产的定价会非常困难。字节跳动和潜在买家之间在估值上可能存在巨大分歧。
交易结构的复杂性: 如何在法律上、技术上彻底隔离TikTok美国业务的数据和算法,使其独立于字节跳动,是一个技术和法律上的巨大难题。特别是算法的“转让”涉及知识产权的界定和保护。
买家财团的构成和协调: 如果是一个由多家机构组成的财团,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决策机制将非常复杂。
监管审批风险: 即使达成交易意向,还需要获得美国以及可能涉及的其他国家监管机构的批准,这其中充满了不确定性。
反垄断审查: 如果收购财团本身已经在数字媒体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可能会面临反垄断审查。
字节跳动的谈判地位: 虽然面临压力,但字节跳动仍然是TikTok的创造者和拥有者,其在交易谈判中仍然有其自身利益需要争取,例如尽可能高的出售价格,以及对未来合作模式的保留(如果可能)。
中国政府的态度: 中国政府对于此类海外资产的出售,特别是涉及核心技术(如算法)的转移,可能会有自己的考量和立场。

五、 对字节跳动和TikTok的影响

失去控制权和战略自主性: 如果字节跳动失去投票权,意味着其将无法决定TikTok的战略方向、重大投资、高管任命等关键事项。
对字节跳动整体战略的影响: TikTok是字节跳动全球化战略的核心支柱之一。失去对TikTok的控制权,将对字节跳动的整体战略布局和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用户和内容创作者的担忧: 用户和内容创作者可能会担心,新的所有者是否会改变TikTok的社区氛围、算法推荐机制,或者广告变现模式,从而影响他们的体验和收入。
数据隐私和安全的影响: 虽然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剥离来解决数据安全问题,但新的所有者是否能真正实现更高级别的数据隐私和安全保障,仍然需要时间检验。

总结:

红杉资本等外资拟收购TikTok的背后,是美国政府的地缘政治压力和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担忧。在这种背景下,为了避免被美国市场彻底封禁,字节跳动可能被迫接受一项交易,其中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其失去对TikTok的控制权。因此,在设想的交易模式下,字节跳动在完成收购后失去TikTok的投票权,甚至完全失去其所有权,是极有可能发生的。这笔交易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在法律、技术、金融和政治层面都极其复杂,将是全球科技和地缘政治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知乎很多回答都是大棋党和中必赢的天下。

真正做不到抛弃幻想准备战斗的,反而是某些自诩的“爱国者”

起码从目前的新闻来看,人家美国已经骑到你头上,逼迫你分拆企业了。可很多人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用又一个又一个的借口掩盖这个残酷的事实,为什么喊了两年的抛弃幻想?准备战斗还是有这么多人不能认清现实呢

首先,很多人就因为红杉资本和泛大西洋给字节跳动融过资,就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绕过美国的妙计。

首先,红杉资本和红杉中国可不是一个玩意儿,沈南鹏的红杉中国投了字节跳动,并不意味着这会从根本上影响到红杉资本的决策。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美国红杉就曾经干过把创始人踢出公司,派职业经理人管理的事。他们的格言就是投注赛道,而非车手。只要能拿到tiktok这个赛道,车手是谁他们真的会那么看重吗?

其次,资本的逐利性是完全无法避免的,人格化资本本身就是一件很滑稽的事情。现在在美国政府的干预下,红杉和泛大西洋可以以一个不高的价格拿到一个火遍全球的巨型社交软件,并且可以解除掉各国政府在tiktok身上施加的限制。相比于目前来说,他们能拿到一个市场更广阔,并且具有控制权的公司。您觉得这两家这么好心,会在以后轻而易举的把公司还给张一鸣吗?即使他们大发慈悲的做了,美国会允许吗?

再说了,美国财政部那帮人都是华尔街出身,金融水平超过中国不少。美国财长姆努钦原来就是高盛的合伙人,这批人专业出身,有主场优势,还掌握着国家公权力,位于主导方您真的相信他们会被一家中国公司耍的团团转吗

至于指望张一鸣在美国求援有用的就更滑稽了,就和蒋介石寄希望于国联斡旋解决东三省问题一样可笑。遏制中国是美国硅谷,华尔街等利益集团的共同愿景,即使字节跳动花大价钱去华盛顿游说,成功的可能性也并不大。华尔街大部分人巴不得tiktok成为美国公司,然后自己可以分一杯羹

user avatar

我觉得完全不可能成功。

今日头条、抖音这些app用户里面,大部分都爱国吧。如果tittok卖美国人了,哪怕中国官方不采取行动,民间自发的抵制,就够字节跳动喝N壶了,这可是字节跳动的基本盘,亏损估计比美国人能为tiktok掏的钱还多。(参照当年抵制日货,不过这次更方便了,一键卸载)

美国印度市场固然好,但中国市场不比这俩香么?我觉得从这个意义上讲,字节跳动宁可美国印度五眼都禁了,甚至上实体名单,也不可能做出任何可以被解释为”向美国屈服“的事的,因为他这么做了之后,媒体一报道,他自己的基本盘国内市场,就会受到巨大的打击,这是浅显的道理。


前有”美联航计划复航中国,一日三班“,后有”华尔街计划收购tiktok,正在和美国财政部洽谈“。这种”我们美国人谈中国的事,和你们中国人无关“的计划,最终只能是美国人的自嗨罢了。


更新一下, 我貌似低估了张一鸣的奴性,看来他是真信公知,不惜亏几千亿真金白银也要信公知,交了最大的”公知税“。希望这波美利坚铁拳能够警醒中国的创业者们。

user avatar

将TikTok弄个好价钱卖了,暂时来说,这是目前形势下止损的最佳策略。

原因其实很简单,对于一个政府来说,让一个国外产品消失在自己国家的公众视野中,是件很轻松的事。

做事要能屈能伸,卖了以后,这一局确实是输了,但有了资金,可以利用拿到的资金去做其它事,寻找其它的机会。

不要对美国大选换届抱什么幻想,谁上台都一样。

至于评论红衫,资本见缝插针这是本能,对于这类投资机构来说,投资的目的就是让被投资的对象能够带来巨额回报。

人是气运的,一个飞速发展的业务最忌讳临阵换将,换个人来操盘,气运不合,最后有更大的有可能是变得一塌糊涂。

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的话,可以想想当年诺基亚是怎么被埃洛普搞垮,鲍尔默怎么把的微软win 8搞成了最差系统。

同样的,自从乔布斯去世后,苹果这些年再无惊艳。

所以字节跳动的核心资产是团队本身,而不仅仅是这一个产品。

如何权衡博弈,求取当前形势下的最优解,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

更何况,TiTok会遇到类似的问题,这是完全可以预料到的,包括其它任何一个非美国的类似的产品,如果做到足够大,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只是大多数人刻意忽视或不情愿去想而已。

发展迅速的缺点就是会在海外缺乏根基,没有足够的进行更多的布局就全世界推广,仅仅抱期望于他国政府会讲道理,这本身就是一个问题。

来说点放松心情的,比如说,微软的Windows在欧洲也遇到过很大的阻碍,欧盟这方面找碴很多,比如认为windows里的播放器违反了反垄断法,比如认为浏览器违反了反垄断法……没事就罚个几亿十几亿,而这些还算少的。

为什么只罚微软,而不是直接关闭市场拒绝微软进入?很简单,单是Windows与office这两个产品,微软将它们优化到了极致,欧洲自身没有能力造出同样好的产品。

不要说什么微软产品百分之八十的一般人功能用不到,正是这百分之八十的不常用功能,由长尾效应构建出来了壁垒。

顺便说一下,wps现在海外也在扩展,但是如果有一天wps如果上了足够规模,将会遇到同一样的问题。

同样的,谷歌、苹果、亚马逊、inter也在欧洲多次被罚,而且动不动就是几十亿。

它们都有相同独特的地方,就是具有“不可替代性”,所以无法拒绝。

tiktok有不可替代性吗?有什么不可超越的技术壁垒吗?优势在哪里?

欧美互联网行业,如果想成功复制出来一个相同功能的App有多难?

不妨仔细想想?

最近,欧盟正在计划对苹果罚款130亿欧元,不仅如此,针对谷歌、高通等其它巨头,欧盟开出了高达1031欧元的罚单。

这些行政干预的商业掠夺行为,其实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利益争斗从来就不是风花雪月,而是流血漂橹。

反垄断、隐私许可、数字保护,反腐败法案…其实跟大航海年代的劫掠许可证没什么区别。

试图成为全球巨头之一,就必然要经历这样的事。

如果说欧盟只是开罚单,美国政府手段是一向的黑,当年日本半导体发展很快,FBI冒充IBM员工发资料给日立公司的职员,然后转脸把日立告上法庭,日立和三菱被美国法律整得元气大伤。

2013年,法国的阿尔斯通,阿尔斯通首席执行官柏珂龙决定不与美国当局合作,于是美国政府直接抓了前阿尔斯通高管皮耶鲁齐,然后美国司法部指控皮耶鲁齐涉嫌商业贿赂,并对阿尔斯通处以7.72亿美元罚款,然后柏柯龙背着法国政府及阿尔斯通管理层的大部分人,通过秘密协商,将包括电力在内的公司四分之三业务卖给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然后法国核电站的权力全归美国了。

而关于罚款,德国西门子、戴姆勒,法国公司道达尔、阿尔卡特、法国兴业银行,瑞士公司泛亚班拿,英国BAE系统公司都被美国罚过。

要清楚的认识到,这种事,并不是仅仅只针对中国那么简单,任何一个在未来有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到世界格局的存在,美国政府都会下手。

觉得憋屈或愤怒,都没有用,卧薪藏胆,全方位布局,变得足够强大,才是唯一的出路。

user avatar

我们以前小学的时候禁三室两厅(游戏室,棋牌室,歌舞厅这种)。

后来小霸王普及了,让家长回去搜游戏卡。

之后是ps,game boy,gba,ps2……psp,电脑……

最后是手机。

小学生们因此不玩游戏了么?有不玩的,但那些欲望会在成年后补回来。

tiktok能在海外成功,难道是软件特别好,算法特别好?别逗了,类似的软件别说海外,国内就一堆,更不用说有腾讯亲自下场做的微视还是被吊打。

tiktok牛逼,就是因为字跳的团队牛逼。能占领人生地不熟的海外市场,就是说明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军团比起洋人要牛逼不止一个次元。

这,有点像我们当年禁北斗神拳……然后高峰时段禁日本动漫。但直到现在,至少绝大部分二次元爱好者还是看日漫为主。

所以这次,tiktok无论被禁用还是被收购,都不必太悲观太多虑。人家已经开始害怕了,下一步就是输送更多的软件和硬件出去。只要东西好,够刚需,比如fasthand,meitu,360protector……人民永远是人民,就如同大家翻墙看ph一个道理。

user avatar

“达则自由贸易,穷则国家安全”

反正有些人看问题永远是中国有错在先。

谁让中国“穷”在先“达”还未到。

user avatar

·

以前经常有人说,中国出不了google、微软、苹果等等伟大的公司。因为中国专制,不让google什么的在中国发展,修墙,堵住互联网,画地为牢,布拉布拉………………

现在事实就在眼前,美国现场表演画地为牢。

只能说这种人幼稚。

当美国属于强势的一方,船坚炮利,前去敲打别国大门的时候,他们就说你画地为牢,闭关锁国,不思进取,不能伟大。

当美国属于弱势的一方,国门大开,被别的国家打得屁滚尿流,他们就摇身一变关门,闭关锁国,不择手段,这伟大吗?

伟大你个锤子。

美国又不是傻子,什么互联网、共享精神、开放,都是骗鬼的。根本原因是屁股。

开放能吃到好处,他就上来揍着你要求开放。

开放如果会吃瘪,他就上来揍着你要求滚开。

反正不管怎么搞,好处必须都让他全占了。占不到就掀桌就对了。

这叫伟大?这叫地痞流氓还差不多。


·

user avatar

这条新闻很难让行业人士分析出交易结构和对TikTok的后续运作安排。从常理看,由美国基金并购TikTok是并购基金操作的典型模式。所以只能结合过去几十年美国并购基金的日常操作方式来猜测后续的安排了。

首先要说,字节跳动如果出售TikTok是被迫的,这极大的损坏了字节跳动全球化的步伐,相当于字节跳动在全球范围内被迫拆分。

但是这件事是坏事,从长远看也不见得是坏事。由并购基金接盘TikTok总好过被谷歌或者亚马逊并购,如果TikTok被谷歌或者亚马逊并购,很难说TikTok的下场比过去那些美国市场的并购好到哪里去。而被并购基金收购,自己留存一点股份,可以说保留了最后回归的希望。

从常规的并购基金操作看,如果中美关系不会彻底崩塌,我们还能看到中美科技界正常来往,美国有一天能欢迎中国的科技企业重新进入美国市场,那么接下来的走势应该是:

  1. 由红杉资本(或者其他什么都可以,比如黑石)并购TikTok。
  2. 字节一群高管(主要是全球高管)离职,加入Tiktok,在美国监管允许的范围内,独立运作
  3. 字节和TikTok展开有限范围的合作,尽可能规避恶性竞争。
  4. 高潮来了:红杉运作TikTok上市,或者就这么养着,这取决于TikTok的运营成果。
  5. 十字路口:
    1. 若中美关系改善,则某一天字节跳动按一个溢价并购红杉的股份,完成对TikTok从资产到用户价值的回归。这是我认为由红杉或者黑石来并购TikTok要远比亚马逊谷歌并购合理的原因。
    2. 若中美关系彻底完蛋,则红杉推动TikTok上市,先确保TikTok能好好活下去,再看以后。
  6. 我认为字节和TikTok的直接战争是几乎不可能的,选择了并购基金来做这个事情,就一定是规避这件事发生,且保留未来收购回来的希望。

这是个很典型的资产出售——并购基金养育资产——资产收回或独立上市的玩法,并不新鲜。而且在目前这么糟糕的环境下,由并购基金来养育TikTok远比让谷歌们直接并购TikTok要合理的多。

这是张一鸣的最优解!至于控制权,我觉得没那么重要。这里面有两个矛盾

  1. 离开了张一鸣控制的TikTok,能否有他期望值那种前途,这很重要。
  2. 字节和红杉的桌下协议,是否可以互信,确保未来有一天字节能重新掌控TikTok。这种互信在当前中美糟糕的关系里,是否会被美国政府击碎,难说。不过考虑到红杉资本在中国巨大且深厚的利益,我个人相信字节和红杉具备互信的基础,但是能否长久,这不好说,这也是字节争取实控权的一个原因吧。

实控权有没有,其实取决于互信,不光是字节和红杉的互信,也有字节对美国政府,对美国资本市场的最后的互信。

user avatar

一些常识:

1、这只是目前Tiktok困局下的一个可能的“解法”,

而且这个“解法”可能并不是字节自己提的;

所以也有新闻是这样说的:

这一方案的最大障碍是,张一鸣希望保持对TikTok的控制权。他之所以拒绝出售,是因为他认为TikTok的在线广告业务未来足以与Facebook和Google等巨头比肩。他已经承受了印度对TikTok的禁令,那里是TikTok用户量最大的市场。


2、有传闻,这个交易方案的基础是把Tiktok定价为200-400亿美金;

我们做个假设,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往前推进,

谁来收,能够得到大部分现有字节股东的同意,同时又能解决美方的问题,

那么可能的选择确实应该是:

类似红杉这样的已经是字节股东的的美元投资者,且股份比例越高越好。


但在这里,也要认清,大家做所有的事情的前提当然是利益;

即便是老股东,也未必就完全是自己人,或者说太自己人也会有问题;

难啊……


3、投资字节的是红杉中国,但红杉中国老大沈南鹏依然是红杉全球的合伙人,

所以你不能完全把红杉中国和红杉美国拆开来看。

当然,这一点也有可能造成的结果是,即便是红杉或者其他的什么美国投资人买了大部分的tiktok股份,美国当局也会继续找麻烦。

而即便真的要拆出去,很多问题依然解决不了:
现有股东利益保留吗?
张一鸣一股都不要了么?(你只要有一股,美国就可以认定你是中国公司)
都给Tiktok的当地团队吗?当地团队都得是美国人吧?
即便是美国人,可能也得是非华裔,没准还有什么别的幺蛾子……
Zoom最近不也被搞了么?那可是纯正的美国公司,就因为创始人是华裔……
或者股份转让给其他美国认可的机构吗?
那不相当于卖公司么?
还叫什么分拆呢?
……
再论述下去,就没解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以上内容来自我之前的一个相关问题的回答:


4、周末有朋友问我,无论是200还是400亿美金,对于这些基金来说钱是不是问题;

我说面对这样一个全球领先的,有社交属性的,短视频内容平台,想参与的基金都会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找到足够的钱来把交易做了;

钱不是问题,问题是交易本身能不能做(主要是公司创始人的意愿)和做完了有没有效果(能否解决美方的问题)。


5、我依然还想强调的是,目前曝光的只是一种“可能”,不是结论;

吃瓜群众继续静观其变吧。

user avatar

很悲哀。

看了 @楠爷 的回答,无论从资本上怎么解释,怎么尽可能让字节跳动保持利润,都是很悲哀的。字节跳动发展到这个地步,我很怀疑他是有多在乎利润和金钱。不然,以字节跳动的体量,科创板也不会悄咪咪喊话支持它上市融资了。

TikTok的竞争力很强,它是数十年里难得一见的被全球消费者接受的一款「传媒产品」,也就是说TikTok是具备媒体属性的。

媒体属性也就意味着你拍多少部电影输出海外,都不如TikTok在内容推荐上多推送一些正面报道,或者就只是把真实情况传递到全球,消除外国人对传统、固执、愚昧、专制固有印象更有效果。

过去,我们遇到意识形态问题的盘诘时都是在别人的阵地上打仗,相当辛苦也相当困难。主要是多数大众新闻媒体都集中在美国,什么推特、FB、Ins以及谷歌。美国是具备媒体话语权的,所以希拉里在给奥巴马当国务卿的时候,才有了「Freedom Internet」战略,才有了「阿拉伯之春」还有香港这烂摊子事儿。

私认为,TikTok在美国的意义不亚于华为5G,是兔子在全球范围内开始具备媒体话语权的开始。这个开始绝不会一上来就成功,后面还有很长的路。TikTok像一个尖兵班第一次杀到了敌人的阵地,准备进行宣传工作,美国人当然不能接受你了,所以才要刁难你,你以为把资本卖给美国人就没事儿了?

现在的国际冲突是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战场就是互联网,你在各种平台、各种新闻下都能看见外国人的各种偏见。只要资本再次染指他们的媒体话语权,他们还是会刁难你。

说实话,千里马常有,而TikTok不常有。

TikTok如果不在中国手里,成不了向全球输出的阵地,那意义的确就只有赚多少钱这种层面了。中国企业现在缺钱吗?我感觉不缺,缺是使命感。

利润可以让,控制权不能丢,暂时的撤退是为了更好的进攻,希望TikTok永远是人民的。

最后推荐好望角丛书的一本书《征服与革命中的阿拉伯人》,大概也就能理解TikTok对我们多重要了。

user avatar

谢邀。

开始披层皮了呗。


别的资本提这事,还有点产业兼并的味道。结果点开新闻一看,泛太平洋和红杉。

红杉资本不用说了,中国互联网的老朋友,连我都在华贸楼下和他们的同事们喝过咖啡。泛大西洋资本没有接触过,但凯雷的张驰和百度的王路都先后加入,一定也是半个中国通企业。

查了一下新闻,上个月泛大西洋投了和黄医药1亿美刀,加上之前投天演药业7000万美刀、北海康9800万美刀、亚洲医疗1.5亿美刀,单医药板块,泛大西洋在中国的布局就不小。

在中国投医药行业,需要对政商关系有精准的理解。从这点看,泛大西洋不是半个中国通,就是个地道中国通。


头条和新到任的前迪士尼高管Mayer没有闲着,想了个很釜底抽薪的手段:

华盛顿不是说tiktok是家中国企业吗?好,现在华尔街出面,在股权架构上买出个“干净”的结构,保障在法律层面上tiktok是家美帝企业,如何?

所以是泛大西洋和红杉。

两家都是血统纯正的美帝华尔街优秀代表,我两家来买,总不能说不“美国”吧?

至于我两家的钱从哪来,别问,我们是私募。我们两家都有庞大的资金池,至于这池子里的钱从哪来,我们没有义务披露。

就算你逼着披露,也只能披露美帝境内的资本行为。大家的源头都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毛里求斯,离岸金融地自己都不知道背后的钱是怎么流动(知道得越少越好),你问谁去?


正常买企业,何必要跑到美帝财政部去问?这两家牵头出面,到美帝财政部煞有介事来一遍,就是在用形式来确认法律问题:

我两家买,是不是能买成美帝企业?

别小看这个举动,只要美帝财政部给了任何明确确认,就等于给了法律凭据。买完之后川皇和蓬佩奥还想拿tiktok的中国背景说事,还用行政手段禁止,那就法院见了。

到时候就是美帝财政部的言论对抗美帝国务卿的言论。

姆努钦大喜过望:哎呀我以为这打秋风的油水是蓬佩奥的,没想到我也有一份。


不要把百亿美刀的企业想成小绵羊。能这么想,你就是韭皇。

一家百亿美刀企业的带老板,和美帝大统领,二者权力还真说不准谁大。大统领固然能折腾带老板,但带老板也能直接花钱“买”大统领。

Mayer在发挥他过去处理华盛顿与好莱坞的交易才能,安心坐下。更别说头条的融资史里,能披露的投资人就有红杉、软银、KKR、DST等一众资本大腕,为了捍卫自身的资本收益,他们会发挥过去五十年里积累的一切“沟通”渠道。

现在方案很干脆:

我们知道你们是来没事找事打秋风的。行,该交的我们愿意交,交了之后只要确保买卖继续做就行。至于你们怎么拿我司来炒作,换取政治资本,我们可以忍。

但是,最近转了一圈,你们明显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付费方案,也没有明确服务内容(例如你们会拿我这个中国身份搞我到什么地步)。所以这保护费我们不找华盛顿交了,我们找华尔街。

tiktok几十亿美刀的估值肯定有,一买一卖,单基础交易费用就吓死人。姆努钦如果能操作美帝财政部来为交易和合法性加码,他和他那票高盛兄弟能睡在钱海里。


就是不知道蓬佩奥要怎么跟川皇汇报:

选举在即,调门起来了不能降下去。但是还这么高调,真让tiktok靠美帝财政部和华尔街换了皮,这事的油水就和他们没关系了。

毕竟华盛顿里,谁都想靠来几句政治恐吓换钱,这轻松;谁都不想勾起企业对法令的诉讼,尤其是自己拍板的。

带老板真的一怒之下请一票带律师和你折腾,饶你是个带议员,也是要脱层皮的。

怎样既压榨tiktok的政治价值,又不榨过头,还能抽到油水,这真是交易的艺术。

user avatar

此事雄辩的证明了互联网信息空间同样具有主权性质,而不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无国界空间,且这一客观事实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美国互联网巨头恃仗美国在互联网领域的压倒性先发优势,在全球互联网信息空间大肆攻城掠土,跑马圈地,占据了全球互联网市场的主要份额和高端价值链,形成了事实上的一家独大局面,为了给这种全球性的垄断地位提供合法性辩护,美国互联网跨国巨头经年累月的复读,渲染,鼓吹所谓的“互联网无国界”礼教,这事实上是为其超主权利益体系张目,目的是永续维护其独一垄断地位,同时逃避主权国家对其行使征税,监管,司法等主权权利,从而牟取巨额利益。

在互联网信息空间维度,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已经事实上殖民地化,买办化,附庸化,去主权化。美国的互联网巨头已经把美国在互联网信息空间的国境线,推进到了其它国家的国土之上。

当你开疆拓土的时候,主权观念当然就成了碍手碍脚的绊脚石,此时努力给世人灌输互联网无国界的概念,既与自由主义礼教体系一致,也与你的利益最大化方向一致。但是如果攻守之势异也呢?你会怎么办?

美国对此做出了正确示范。当我攻城掠地,开疆拓土的时候,自然要高呼超主权,去国界。但是当其他人异军突起,反攻入我的传统势力范围时,应该立即高举国家安全的旗帜,不惜动用包括国家机器在内的一切手段予以打压,以求对传统势力范围的严密控制。

互联网空间从来没有什么自由无国界,有的只是美利坚帝国治下的和平。

帝国在吃肉时和颜悦色,在抢肉时面目狰狞,这是历史的常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复杂化,美国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推进主权概念的扩大化,这些新兴维度将包括并不限于互联网空间,身为后发国家的我们,更应以此为鉴,强化我国在既有和将来的所有维度的主权概念建设,同时还应在国际社会尽可能的推广,普及,输出此类概念,启发更多的国家建立新兴维度下的主权概念和硬边界,摧毁在新兴维度下美国一家独大的无政府状态,抵御美国凭借先发优势在新兴维度的对外殖民行为。

这将是一场新的时代,在新的空间,于新的形势下的反抗殖民主义的正义斗争,其意义将不亚于20世纪全球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美苏粉碎英法的国土殖民体系而得天下,现在把这一历史使命向信息空间维度推进的历史使命已经落在了我们肩上,推进这一历史进程,不论是对我们本国的国家利益,还是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都将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user avatar

一家A国互联网公司进入B国市场,居然被B政府以“信息安全”为理由,逼迫“原公司放弃持股”,要求“本土资本控股”+“全面接受该国部门监管”+“全面接受遵守本国安全法律法规”+“服务器和员工都放在境内”+“安全部门有权力随时闯入、调查数据取证”——这本身就是世界上最最无耻的事情,为了本国的一丁点GDP和文化监管控制而搞贸易保护主义,完完全全就是帝国主义的无耻嘴脸。

特朗普已经用同样手段整了两家公司了,果然特朗普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我双手支持把特朗普等人的这一类行为全都钉在耻辱柱上。

user avatar

多少给点钱,就不算抢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