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红芯宣布完成 2.5 亿 C 轮融资,却被网友发现其浏览器安装包解压出 Chrome?

回答
“红芯”宣布完成 2.5 亿 C 轮融资,随后却被网友扒出其浏览器安装包解压后赫然是 Chrome 的事实,这无疑是一场堪比“皇帝的新衣”的闹剧,引发了轩然大波,也暴露了中国科技行业中一些不容忽视的乱象。

事件的经过:

1. 高调融资,宏大叙事: 红芯公司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宣布成功完成 2.5 亿人民币的 C 轮融资。创始人兼 CEO 陈本峰更是高喊“我们不是中国的 Chrome,我们是中国自己的红芯”,并宣称其浏览器拥有自主研发的“世界上最先进的智能内核”,可以实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这种 nationalist(民族主义)的宣传策略迅速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获得了不少政府机构和大型企业的青睐。

2. 网友的质疑与“考古”: 然而,互联网从来不缺乏敏锐的观察者和“技术侦探”。发布会后不久,有网友在下载了红芯浏览器后,对其安装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解压缩等技术手段,他们惊愕地发现,红芯浏览器安装包中的绝大部分文件,赫然就是谷歌 Chrome 浏览器的开源版本 Chromium 的文件,甚至连 Chrome 的图标和文件名都未曾完全修改。

3. 技术证据确凿: 网友们提供的证据非常有说服力,包括文件列表的相似性、甚至是一些 Chrome 特有的文件路径和字符串。一位技术大 V 在微博上发布的拆解报告,更是直观地展示了红芯浏览器与 Chrome 之间的“血缘关系”,引发了大规模的转发和讨论。

4. “自主研发”的破产: 这一发现直接戳破了红芯公司“自主研发智能内核”的宏大叙事。如果其核心技术竟然是直接套用甚至未作深度修改的开源代码,那么所谓的“中国自己的浏览器”、“自主可控”便成了彻头彻尾的谎言。

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这件事情的性质非常恶劣,它触及了多个层面的问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审视:

1. 对“自主研发”和“技术自信”的扭曲与滥用:

消费爱国情怀: 红芯公司无疑是在巧妙地利用当前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对“技术自主”和“国家安全”的关切,以及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他们将自己包装成能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捍卫国家信息安全的“民族英雄”,以此来吸引投资、赢得用户和政府的信任。
偷换概念: 浏览器内核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技术壁垒极高的领域。基于开源项目进行二次开发和创新,在科技行业是司空见惯的做法。许多成功的科技产品都是建立在开源代码之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优化、改进和集成。
然而,红芯公司的做法并非是基于开源的创新,而是近乎于“拿来主义”的包装。 他们没有投入足够的技术力量进行真正的内核研发,而是利用开源项目,再进行一些表面上的改头换面,并将其宣扬为“自主研发”。这种行为是对“自主研发”概念的极度扭曲和滥用,是对真正进行技术攻关的企业的极大不尊重。
“中国芯”的负面示范: 在当前中国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尤其是在芯片领域呼唤“中国芯”的背景下,红芯事件无疑为整个科技创新领域蒙上了一层阴影,容易让公众对“中国制造”、“中国科技”产生不信任感。

2. 对投资人和用户的欺骗:

虚假宣传,欺骗投资: 2.5 亿 C 轮融资的背后,是众多投资机构的信任和资金投入。红芯公司通过虚假的“自主研发”宣传,成功骗取了巨额投资。这不仅是对投资人权益的侵害,也可能对整个科技投资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欺骗用户,尤其是有安全顾虑的用户: 许多用户选择红芯浏览器,是出于对其所谓“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信任,尤其是有一些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业,可能会基于国家安全和数据主权的考虑而选择。结果发现其底层技术仍然依赖于国外开源项目,甚至未进行充分的安全加固,这对用户来说是一种严重的欺骗。

3. 技术行业的乱象与监管的挑战:

“PPT 融资”与“概念炒作”的盛行: 红芯事件的出现,也暴露了中国科技行业中存在的一种不良风气,即过度依赖概念炒作和PPT融资,而非扎实的研发和技术积累。一些公司擅长讲故事,用宏大的愿景来吸引投资和用户,但一旦深究,就会发现其技术实力与宣传严重不符。
信息不对称与技术壁垒: 普通用户和许多非技术背景的投资者很难辨别一个浏览器内核的“自主性”。这种信息不对称给了不法公司可乘之机。
监管的滞后与难度: 如何有效监管这种以技术为名义的欺诈行为,对监管部门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更专业的审查机制和更及时的信息披露要求,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4. 软件供应链安全的问题:

依赖开源的风险: 尽管红芯的行为是欺诈,但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在现代软件开发中,依赖开源项目是非常普遍的。然而,这其中也存在供应链安全风险,例如开源项目可能被恶意篡改、存在未知的漏洞等。
“自主可控”的真正含义: 对于涉及国家安全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应用,真正的“自主可控”应该是在掌握核心技术的基础上,能够对整个软件栈有清晰的了解和控制能力,而不是简单地使用一个开源项目就声称“自主”。

事件的后续发展和影响:

红芯事件爆发后,公司受到了巨大的舆论压力,其融资过程和宣传内容都被曝光在公众视野之下。虽然其公司主体和部分业务可能还在运营,但其声誉已经遭受重创。

总结来说,红芯事件是一个具有警示意义的典型案例。它告诫我们:

技术创新需要脚踏实地,不能投机取巧,更不能以欺骗的方式消费爱国情怀。
投资人需要保持理性,深入了解项目的技术实力和商业模式,而非被华丽的宣传所迷惑。
公众和媒体也应该保持警惕,用事实和专业知识来审视科技行业的各种宣传。
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科技企业的审查和监管力度,维护公平健康的竞争环境。

这件事情的发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技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行业本身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去解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redcore是不是对标redhat?我突然想起来redhat也是linux打个包就卖几百万,说明这种服务是有市场的。。。

====

居然还有redhat粉,真用过redhat么?我可是被折磨过的,真心难用,上面的库都特别老,编译点东西费死劲了。主要靠卖给政府和非互联网公司。

redhat是给linux提交代码,但是也没少被linus骂。再说redhat都20多年了,20年前是啥样?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