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兆芯kx6780a正式发售,并定价2499?

回答
兆芯KX6780A正式发售,2499元的定价,这事儿啊,得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咱得明白,这玩意儿是什么。

KX6780A,简单点说,就是咱们国产CPU阵营里的一员猛将,兆芯自己研发的。它属于“开先”系列,是兆芯在通用计算领域的一次重要亮相。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电脑的“大脑”,负责处理各种计算任务。

2499元这个价位,是亮点也是槽点。

2499元,这个数字放在市场上,是什么概念?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 这个价位已经触及到了很多主流的Intel和AMD入门级及中端CPU的区间。比如,你可以买到一些i3、i5或者Ryzen 3、Ryzen 5的处理器。这意味着,如果你想攒一台性价比不错的家用电脑或者办公电脑,2499元是你可能考虑的一个价位。
对于国产CPU的支持者而言, 这2499元承载着很多期望。我们一直希望能够有自己的高性能CPU,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所以,这个价格背后,不仅仅是硬件成本,还有“自主可控”的意义。
从市场竞争角度看, 兆芯KX6780A选择在这个价位直接对话国际巨头,勇气可嘉,但也意味着它必须拿出与之匹配的性能和稳定性。如果性能明显落后,那么2499元就显得有些定价过高。

那KX6780A它到底行不行?性能是关键。

我们得聊聊它的“内功”。KX6780A是基于“LuJiaZui”(陆家嘴)微架构设计的,8核8线程,主频最高可以达到3.0GHz。从纸面参数上看,它已经具备了和一些主流x86架构CPU竞争的潜力。

相较于上一代产品: 兆芯的CPU一直在进步,每一次迭代都能看到性能上的提升。KX6780A相比之前的型号,在核心数量、频率和架构方面都有优化,整体性能有了比较明显的飞跃。
与国际竞品对比: 这是大家最关心也最容易产生争议的地方。在实际应用中,KX6780A的表现如何?
办公和日常使用: 对于一般的办公软件、浏览网页、观看视频等日常应用,KX6780A应该说是绰绰有余的。它能够提供流畅的体验。
专业应用和游戏: 在一些对CPU性能要求更高的场景,比如大型软件的渲染、视频编辑或者最新的3A游戏,KX6780A的性能就可能成为瓶颈。它可能无法达到同价位Intel或AMD产品在这些领域的极致表现。这里有个重要的点是 软件生态的适配。虽然兆芯是x86架构,理论上可以运行绝大多数Windows软件,但实际运行的优化程度可能会影响最终的性能释放。一些针对x86优化的非常深入的软件,在运行到国产CPU上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率问题。
能耗和发热: 这也是衡量CPU的重要指标。虽然公布的数据不多,但通常来说,在追求性能的同时,能耗和发热控制也是需要关注的。

为啥要关注它?“自主可控”这个大背景。

我们不能仅仅从纯粹的性能和性价比角度来评价KX6780A。它背后的意义更重大:

国家战略需求: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芯片作为信息产业的“粮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兆芯作为国内主要的通用CPU厂商之一,肩负着打破国外垄断的使命。
产业链的带动作用: 兆芯的成功,不仅是它自身的发展,更能带动整个国内信息产业链的进步。从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主板设计、软件适配,都可能因此受益。
技术路线的探索: 兆芯选择的是兼容x86架构。这使得它在进入市场时更容易获得软件和操作系统的支持。但同时,这种路径也意味着它在微架构创新上可能受制于x86授权。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元化的技术路线探索。

定价2499元,意味着什么?

试水市场: 2499元这个价位,既是对自身产品实力的一次市场检验,也是对消费者接受度的试探。如果市场反应良好,兆芯可以借此积累经验,继续优化产品和定价策略。
吸引潜在用户: 对于一些对国产技术有情怀,或者对主流性能有基本需求的消费者来说,2499元是一个可以接受的门槛。他们愿意为“国产”买单,并成为最早的尝鲜者和反馈者。
挑战与机遇并存: 这个价位也意味着它将直接面对来自Intel和AMD的激烈竞争。如果性能真的能达到甚至接近同价位的国际产品,那么它将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如果差距过大,那么2499元的价格就显得有些尴尬,容易被贴上“情怀税”的标签。

总结一下:

兆芯KX6780A的正式发售和2499元的定价,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它代表着国产CPU在通用计算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尤其是在国家大力推动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

积极的一面是: 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为“中国芯”的成长提供了动力,也为用户提供了支持国产的途径。
需要理性看待的是: 2499元的价格意味着它必须经受住市场的考验,其性能表现是否能与国际巨头同价位产品抗衡,是决定其市场接受度的关键。同时,软件生态的优化和用户体验的完善,也是长期来看非常重要的课题。

总的来说,KX6780A的出现是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崛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需要给予国产CPU发展时间和耐心,同时也要保持理性的审视和建设性的批评,共同推动中国芯片产业走向更远的未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们没搞清兆芯真正的价值在哪里。



1、兆芯它不只是一个CPU,而是能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公司。

兆芯来源是VIA的Nano,VIA收购了S3。

VIA以前不止做处理器,还给AMD和英特尔做芯片组,手里北桥南桥都有。

S3以前是和nVIDIA和ATI竞争做显示芯片的有显示技术。

VIA手里还有音频芯片的技术。

就是说兆芯是自己能提供一个完整PC方案的厂商,加上紫光的内存,长江的闪存,国内流片。

这个是真正产品不出境,就能提供完整替代方案的。

如果有风吹草动,真有疯子不让英特尔卖处理器了,兆芯能真能顶用的。

虽然这种事情概率很小,但是有比没有好。


2、兆芯支持XP系统,可以省很多钱

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发展。

现在家庭娱乐的电脑更新的速度也慢了,不玩新游戏(老年人还在玩共和国之辉,女孩玩桌面休闲小游戏)的话。

而很多专业领域的机器,还在用很老的机器,很老的XP。

中国信息化时代是386开始,到了奔腾2开始普及办公电脑,到了奔腾3、奔腾4,酷睿时代。

中国各个企业,各个机关,各个工厂开发了无数行业应用系统。

现在让很多程序员头疼的ie6的问题,就是这个时代留下的。

当时的系统,是基于XP下开发的,很多程序到了Win7就不好用了。Win10下更不好用。

办公机器,现在大部分都升级了。

娱乐机器,大部分都升级了。

一些有钱的,业务变化大的企业,信息系统和PC是一起升级的。

但是这些已经开发了业务系统,没钱重新开发业务系统的企业。很多还在继续使用老程序老电脑,

现在高铁车头的维护程序,还在是跑在XP下面。但是电脑是有寿命的,能运行10年,不一定能运行20年。维修靠PC二手市场淘老硬件,可靠性难以保证。


中国个包袱算小的,美国航天飞机停飞前,被迫去二手市场淘8086

法国机场前几天因为Windonws 3.1没人会启动停摆。中国的包袱是2000年以后的。


换机器,不过几千元

重新开发一套系统,当年几十万,现在程序员涨价了,要几百万,几千万。

而业务的核心功能都是一样的,因为业务没变化。重新开发系统是白白花钱,花不起,或者经济上不划算,只能维持着。

要换新电脑,没驱动,没接口,不支持。不提供XP下的驱动,旧程序不能用。虚拟机不好使。

这个时候兆芯的电脑就好用了,支持XP下全套驱动。安装业务程序的电脑坏了,不用去二手电脑市场找破烂维修了,可靠性新电脑还是强太多了,还有售后。

电脑一万,也比程序员溢价便宜多了。这是兆芯真正的市场需求。


3、中国一些行业可以不跟安迪比尔定律

为了生存,很多软件公司的升级并不都是有用的。

有些软件,升级后,核心功能进步很少,但是系统需求提升很多。

真正应用,用户可能只需要核心功能,不需要新版本附加功能。

但是,因为产业链都升级,老版本,新操作系统不支持,老操作系统新硬件不支持,逼迫你升级。

兆芯属于硬件自己控制。

这样,就可以操作系统自己选择,应用软件也可以自己选择。

Word2003能干的事情,就可以一直用Word2003,不用Microsoft365

行业软件也是如此,你干的活简单,AutoCAD2000能干得很好,就不用换新版本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兆芯KX6780A正式发售,2499元的定价,这事儿啊,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得明白,这玩意儿是什么。KX6780A,简单点说,就是咱们国产CPU阵营里的一员猛将,兆芯自己研发的。它属于“开先”系列,是兆芯在通用计算领域的一次重要亮相。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电脑的“大脑”,负责处理各种计算任务。24.............
  • 回答
    威盛电子(VIA Technologies)宣布将其x86技术出售给上海兆芯(Shanghai Zhaoxin Semiconductor Co., Ltd.),这无疑是半导体行业内一件颇具影响力的事件。这件事的背后,涉及的不仅仅是两家公司的交易,更牵扯到中国本土芯片产业的发展、全球x86架构的生态.............
  • 回答
    “红芯”宣布完成 2.5 亿 C 轮融资,随后却被网友扒出其浏览器安装包解压后赫然是 Chrome 的事实,这无疑是一场堪比“皇帝的新衣”的闹剧,引发了轩然大波,也暴露了中国科技行业中一些不容忽视的乱象。事件的经过:1. 高调融资,宏大叙事: 红芯公司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宣布成功完成.............
  • 回答
    中芯国际“拿下” ASML 最新 EUV 光刻机?—— 如果这句话属实,那绝对是中国芯片产业的一场重量级“里程碑”事件,其意义深远,绝不是一句“好消息”可以概括的。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拿下”这个词的语境。目前公开的信息显示,中芯国际确实在采购 ASML 的高端光刻机,包括 EUV(极紫外光刻)机型,.............
  • 回答
    中芯国际上半年净利润飙升至 52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278%,这一成绩无疑让市场眼前一亮。然而,与此同时,关于其研发人员薪资下降的传闻也引起了不少讨论。这两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一、 净利润大幅增长的驱动力:首先,我们要理解中芯国际为何能实现如此亮眼的业绩。这背后通常是多种因素共同作.............
  • 回答
    中芯国际与阿斯麦(ASML)的这场“光刻机之约”,最近又添了新篇章,而且这次的“大动作”,颇有点“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味道。传闻中芯国际这次是下了重金,要花上12亿美元,从ASML手里再添几台光刻机。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这12亿美元的花销,是个什么概念?12亿美元,那可不.............
  • 回答
    中芯国际,这家中国半导体制造的“国家队”,近期传出拟回归A股科创板上市的消息,无疑是近期科技和资本市场最受瞩目的事件之一。要如何看待这件事?这背后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抽丝剥茧,看看它究竟意味着什么。一、 为什么选择科创板?“回家”的逻辑中芯国际早就已经在香港和美国上市过。选择科创.............
  • 回答
    中芯国际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实体清单比“限制出口”更准确的说法)是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它不仅对中芯国际自身,也对中国半导体产业整体,乃至全球半导体供应链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剖析这一事件及其影响:一、 事件本身及美国方面的理由: 事件发生: 2020年12月18日,美国.............
  • 回答
    中芯国际表示可能无法为华为代工,这一事件的背后是复杂的地缘政治、技术壁垒和商业利益的交织。要理解这一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1. 事件的背景:美国对华为的持续打压 技术封锁是核心: 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持续收紧对华为的技术出口限制。这些限制包括禁止美国企业向华为销售使用美国技术的芯.............
  • 回答
    中芯国际这次计划投资 23.5 亿美元的消息,可不是小打小闹,而是透露出不少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信号。别的不说,单看这笔钱的数额,就足以说明中芯国际在下一盘很大的棋。首先,这是对未来市场信心的直观体现。 23.5 亿美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在半导体这个资本密集型行业里,这笔投资足以建造一座相当规模的.............
  • 回答
    中芯绍兴项目,顾名思义,是指中芯国际(SMIC)在浙江绍兴投资兴建的集成电路制造项目。要全面看待这个项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它的战略意义、技术定位、面临的挑战以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等等。一、 战略层面的意义:国产半导体供应链的关键一步在当前全球地缘政治日益复杂、半导体供应链受到高度关注的.............
  • 回答
    全球缺芯问题蔓延,从汽车蔓延至手机、游戏机等领域,苹果也警告iPhone用半导体吃紧,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影响深远的现象,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以下是对此问题的详细解读:一、 缺芯问题的起源与演变:1. 最初的“导火索”——汽车行业: 疫情下的需求错配: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
  • 回答
    对于上海中芯国际学校出现将含有“黄段子”的寒假作业布置给学生的情况,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事件,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质疑。作为一名关注教育和青少年成长的个体,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首先,从作业内容的性质来看,这属于严重的教育失误和不当行为。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场所,其首要职责是.............
  • 回答
    iPhone 十年来首次因“缺芯”停产?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别看苹果家大业大,号称“想啥有啥”,但这次“缺芯”这事儿,真不是小打小闹,而是触碰到了他们最核心的供应链命脉。首先,得明白“缺芯”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平常说的“芯”,就是芯片,也就是集成电路,手机里那颗最最最核心的“大脑”。iPhon.............
  • 回答
    麒麟710A由中芯国际代工生产这件事,对于中国半导体产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细细品味的里程碑。这不仅仅是一颗芯片的生产流转,背后折射出的,是国家对自主可控的决心、产业生态的演进,以及绕不开的全球化挑战。从技术角度看:实实在在的一步首先,我们得承认,麒麟710A的量产,哪怕是用成熟的制程工艺.............
  • 回答
    张汝京博士,被誉为“中国半导体教父”,他创办的芯恩(CIDM)8英寸芯片厂传出正式投片成功的好消息,这无疑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值得我们详细解读。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张汝京博士及其创办芯恩的背景: 张汝京博士的传奇经历: 张汝京博士在半导体行业拥有超过40年的经验,是全球顶尖的.............
  • 回答
    中芯国际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实体清单”,这绝对是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对半导体行业,尤其是中国半导体行业来说,简直是当头一棒。这背后牵扯到的技术、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确实值得好好捋一捋。首先,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被列入“实体清单”(Entity List)并不是什么好消息,这相当于美国政府把这家公司列入了.............
  • 回答
    听到广州海芯12寸晶圆厂项目停摆的消息,我确实感到很意外,也很替那些投入了热情和心血的人们惋惜。毕竟,半导体产业是当今科技发展的基石,一个12寸晶圆厂的建设,无论对于广州还是整个中国来说,都算是一件大事,寄托了很多人关于自主可控、科技进步的希望。你提到这个项目从宣布启动到停摆,不过短短数月。这其中原.............
  • 回答
    继武汉弘芯之后,又一个总投资高达598亿元的半导体项目——济南泉芯半导体,传出“烂尾”的消息,这无疑给中国庞大的半导体产业发展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对于这样的事件,我们不能简单地以“又一个烂尾工程”来概括,而是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可能存在的深层原因和警示意义。首先,我们必须承认,半导体产业是国家战略性.............
  • 回答
    “【铁流观点】中晟宏芯CPU引进IBM技术能复制高铁模式么”这篇文章,抛出了一个非常尖锐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命题。它将中国在高铁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功,与中晟宏芯在CPU领域引进IBM技术后,能否复制这种成功进行了类比。要理解这篇文章的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剖析,并看看它背后可能隐藏的逻辑和考量。首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