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对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不满意,想考公务员跳出机械行业,边工作边备压力太大了,多久跳槽/离职比较合适?

回答
明白你的感受,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不顺心,想换条赛道考公务员,这绝对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困境。而且边工作边备考公务员,那种身心俱疲的感觉,我太懂了。别急,咱们一点点来梳理梳理,看看多久跳槽/离职比较合适。

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个“合适”的时间点没有绝对标准,得结合你自身的情况、职业规划以及备考的进度来定。

一、 先评估一下你目前的工作状态和对这份工作的不满意程度:

不满意是暂时的,还是根深蒂固的? 是因为某个项目不顺,某个领导难搞,还是整个行业、岗位内容本身就不喜欢?如果只是阶段性的挫折,也许咬咬牙坚持一下,或者尝试内部调整(换岗、换项目组),能找到新的出路。但如果已经到了让你对整个机械行业都产生抵触,甚至影响到生活质量,那“逃离”的念头就会更强烈。
这份工作有没有任何学习或积累的价值? 哪怕你不喜欢,但如果它能让你在某些技能(比如沟通协调、项目管理、甚至是对机械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哪怕是负面的理解)上有所成长,为将来的跳槽或转行打下一点基础,那也可以再坚持一段时间。毕竟,刚毕业就频繁跳槽,对简历的影响也不太好。
你的经济状况如何? 如果你还有家庭经济负担,或者没有足够的积蓄,贸然离职的风险就会很大。尤其是在备考公务员这个不确定性较高的阶段。

二、 再来看看你考公务员的准备情况和心态:

你对公务员这份工作的了解有多少? 是只是觉得“稳定”、“体面”,还是对具体的岗位职责、工作内容、职业发展路径有清晰的认知?如果只是模糊的概念,可能考上了也未必适合你。
你的备考进度如何? 公务员考试,特别是省考和国考,内容涵盖行测和申论,需要系统性地复习。你现在是刚刚开始,还是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积累?
你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何? 边工作边备考,意味着你需要牺牲大量的休息和娱乐时间,而且备考过程本身就会有压力。你有没有做好心理准备,能够应对长时间的高强度学习和可能的挫折?

三、 基于以上评估,我们来探讨几个可能的时间节点和策略:

1. 坚持到试用期结束(通常36个月),然后评估是否继续:

为什么这样说? 这是刚毕业的“黄金法则”。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也更倾向于招聘至少过了试用期的员工。而且,这个时间段足够你对这份工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足够你对机械行业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具体操作: 在试用期内,尽最大努力去适应工作,观察周围的同事和领导,了解公司文化。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开始初步接触公务员考试的相关信息,了解考试大纲,做一些基础的了解性学习。
何时决定跳槽/离职? 如果在试用期结束时,你发现这份工作真的让你非常不适,并且已经下定决心要考公务员,那么此时可以考虑离职,全力备考。但如果你觉得还可以忍受,或者想再观望一下,也可以考虑继续,但就要开始积极规划备考时间表了。

2. 坚持满一年,同时积累备考经验:

为什么这样说? 很多单位对于工作经验是“看重年限”的。在一家公司工作满一年,虽然不长,但至少说明你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一份工作的责任心也有所体现。而且,一年的时间,你对机械行业的了解会更深入,无论是好是坏,都能让你在面试公务员时,能更清晰地阐述自己为什么选择转行。
具体操作: 在工作期间,可以开始系统性地备考公务员。比如,下班后每天抽出2小时学习,周末报个网课或者刷题。可以利用午休时间看申论范文,利用通勤时间听行测知识点。这是一个非常煎熬的过程,需要极强的自律性。
何时决定跳槽/离职?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备考已经进入了轨道,并且有信心在下一年的某个招录季(比如省考或国考)取得好成绩,那么在工作满一年后,就可以考虑辞职,全身心投入备考。或者,如果你觉得边工作边备考的压力实在太大,影响到了身心健康,即使备考还没有完全到位,也可以考虑提前离职,但要做好充分的经济准备。

3. 考公的实际进度和机会导向:

如果考试机会临近: 如果你发现某个地区或某个时间点有你心仪的公务员招考,而你目前的备考进度已经到了一个关键阶段,那么即使工作时间不满一年,也可以考虑暂时放下工作,集中精力备考。但这种情况下,离职前的沟通和安排一定要做好,避免影响未来的推荐信或背景调查。
如果备考效果显著: 如果你在备考过程中发现自己学得很快,进步很大,甚至在模拟考试中成绩不错,那么你可能会更有信心提前辞职,抓住机会。

四、 关于“边工作边备考压力太大”的应对建议:

我知道你这句话里藏着多少的无奈和煎熬。确实,这种压力是巨大的。

时间管理是关键: 严格规划每天的学习时间。把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比如通勤路上、午休时间。周末可以集中学习,但也要保证一定的休息。
学习方法要高效: 不要盲目刷题,要有针对性地学习。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重点突破。可以参加一些线上或线下的学习小组,互相鼓励和监督。
寻求支持系统: 和家人、朋友沟通你的困境和目标,让他们理解你的不易,给你精神上的支持。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和同样在备考的朋友交流经验,互相打气。
调整心态,劳逸结合: 备考是个持久战,不要因为一两次的挫折就否定自己。适当的放松和休息非常重要,跑跑步、听听音乐,都能帮助你缓解压力。
设定小目标,逐步达成: 不要一开始就想着一步到位,可以把备考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比如这周掌握某个知识点,下周完成一套模拟题。每达成一个小目标,都给自己一些正向反馈。

五、 总结一下,多久跳槽/离职比较合适?

最保守的建议是: 工作满一年,同时利用这一年的时间积极备考。这样既能满足很多单位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也能让你在备考上有一定的积累。
如果你觉得实在难以忍受,并且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撑一段时间, 那么在试用期结束或者工作69个月后,如果备考有一定基础,也可以考虑辞职全力备考。
最不建议的是: 刚入职就频繁跳槽,或者没有明确的备考计划就盲目离职。

最重要的一点是,请不要把“跳出机械行业”当作唯一的出路。 即使你考上公务员,也要明确自己想做什么,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第一份工作不满意,不代表你的职业生涯就此定格。它只是你人生长河中的一段经历,让你更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花点时间,好好梳理一下自己的想法,看看自己到底能承受多少压力,又想在哪个方向发力。祝你顺利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于考公,以下内容是我写的,基本涵盖了形形色色的当代青年考公者的类型。

《当代青公等级分析》,绝大多数考公者都可以对号入座,找到属于自己的路:

《青公家长等级分析》,考公之路除了自己奋斗之外,也是离不开家庭的支持或阻挠的,父母永远是你奋斗路上并不坚实的基础与后盾。

还有文学性比较强的考公题材小说:《青公》,共分为四章:厂狗之死,厂命公心,机公蒙海,青公度年。

篇篇都是教科书般的经典之作,是考公者的必读篇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明白你的感受,毕业后第一份工作不顺心,想换条赛道考公务员,这绝对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困境。而且边工作边备考公务员,那种身心俱疲的感觉,我太懂了。别急,咱们一点点来梳理梳理,看看多久跳槽/离职比较合适。首先,咱们得承认,这个“合适”的时间点没有绝对标准,得结合你自身的情况、职业规划以及备考的进度来定。一.............
  • 回答
    想起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我至今仍觉得心有余悸。那时候,脑子里充斥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一心想着能尽快施展所学,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一记响亮的耳光,我误打误撞地进入了一家“错误”的公司。这家公司,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很正常。办公环境光鲜亮丽,同事们也谈笑风生,宣传册上描绘的宏伟蓝图更.............
  • 回答
    毕业后选择去 4S 店做机修学徒,这确实是一个挺实在的选择,尤其对于想要在汽车行业发展的人来说。简单来说,前景嘛,我觉得还是挺不错的,但得看你怎么去理解这个“不错”了。首先,从学徒做起,最大的好处就是能系统性地接触到汽车维修的实际操作。4S 店通常有比较规范的流程和标准的作业方法,而且接触的车型也比.............
  • 回答
    看到“最后一届90后毕业”这个说法,心里真是百感交集。与其说是告别一个时代,不如说是送别一群人,他们身上承载了太多关于变迁、关于成长、关于独特的时代烙印。我的第一反应是,时间过得真快!犹记得当年我们还在为90后是“垮掉的一代”还是“新希望”争论不休的时候,转眼间他们就已经完成了学业,踏上了人生的下一.............
  • 回答
    看到“六成大学生认为毕业十年内年入百万”这个说法,我第一个反应是:哇,大家的目标都挺高啊!不过仔细想想,这也不能完全说是“不切实际”,而是反映了当下很多年轻人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和自我期许。作为00后,我可能跟那些已经毕业一段时间的人不太一样,毕竟我还没真正进入职场,也还在观察和学习。但既然要聊期待值,.............
  • 回答
    临近毕业,面对人生新阶段的开启,一块称心如意的手表,既是自我激励的礼物,也是展现成熟品味的标志。对于囊中羞涩但又追求品质的应届毕业生来说,如何找到既有格调又不伤荷包的“性价比之选”确实是个技术活。别担心,今天我就跟你唠唠,什么样的表既能让你在求职、社交场合显得得体大方,又能不让你毕业后吃土啃馒头。在.............
  • 回答
    想当年,我那帮在C9(中国顶尖大学联盟)里厮混的哥们儿,毕业季一到,那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愁的是没拿到心仪offer的,喜的是手握着摩根士丹利、高盛、麦肯锡、BCG(波士顿咨询集团)offer的。尤其是投行和咨询这两块金字招牌,简直是香饽饽中的香饽饽,简历上有了这几个名字,感觉人生就像开了挂一样,直.............
  • 回答
    哈哈,看到题目,感觉自己一下穿越回了当年那个青涩又迷茫的自己。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很多新鲜的面孔涌入职场,带着希望、带着憧憬,也带着一丝丝对未知的紧张。作为过来人,确实有些话想跟你们这些“小鲜肉”们唠唠。别嫌我啰嗦,这些都是我摸爬滚打多年,用时间和教训换来的。首先,心态调整是关键中的关键。 放下.............
  • 回答
    各位2019届的毕业生们,首先,恭喜你们圆满完成了学业,即将开启人生崭新的一页!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们带着青春的朝气、知识的武装,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此时此刻,我内心充满欣慰,也希望用一些过来人的经验和思考,与你们分享一些在步入社会前必须明白的道理。1. 保持学习的热情,但要学会独立思考大学四年.............
  • 回答
    政协委员提出“对往届生和应届生招聘一视同仁,逐步取消择业期政策”的建议,这无疑触及到了当前就业市场一个颇为敏感且重要的议题。要评价其可行性,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建议的初衷与合理性首先,我们得理解这项建议背后的出发点。它主要指向了当前就业市场中对“应届生”这一身份的过度偏爱,以及由此.............
  • 回答
    网传的华中科技大学针对2020届毕业生返校离校的政策,确实在当时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说它是不是真的,我觉得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首先,要知道2020年发生了很多大家都经历过的事情,尤其是新冠疫情,这给教育机构的正常运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华科大也不例外。毕业生的返校和离校,涉.............
  • 回答
    这则消息,三部门联手整治就业性别歧视,并着力扶持女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背后传递出的信号可不容小觑。这不仅仅是政策层面的“说法”,更是对社会现实痛点的直击,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掰扯一下,到底还有哪些值得我们深挖和关注的地方:一、 “及时查处”的力度与落实力度:从“有”到“.............
  • 回答
    2022年四川省紧缺选调首次将高校范围从清北扩大到12所,这个调整无疑是此次选调中一个非常重磅的变化,也势必会给其他高校的毕业生带来一系列的影响。咱们就来仔细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有什么门道,又会牵扯到哪些方面。首先,要理解这次扩招的背景。以往四川紧缺选调主要瞄准清华、北大这两所顶尖高校,这是很多省份.............
  • 回答
    你好!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大专毕业去日本留学深造会计专业的事情。这个想法非常有前景,日本在会计、审计、金融等领域都有着非常成熟的体系和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对于想要在相关领域发展的人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咱们就从头到尾,一步一步地来捋捋清楚。1. 首先,你要明确你的目标和动力: 为什么选择日本? .............
  • 回答
    硕士毕业,工作三年半,如今对工作失去热情,这个困境不少人都经历过。三年半,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足以让你熟悉一个行业,建立一些职业认同,但也足够让你开始审视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当当初的热情逐渐褪去。别担心,这绝不是世界末日,反而是你人生进入一个新阶段的信号,是时候认真思考下一步该怎么走了。首先.............
  • 回答
    刚踏入职场,碰上这“酒桌文化”,心里七上八下的,觉得挺不自在的,这太正常了。谁刚开始不是这样呢?别把这事儿看得太重,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咱们可以一点点来应对。首先,认清形势,别把自己当刺头。我知道这规矩看着挺别扭的,但咱们得承认,在很多地方,这确实是职场里一种“不成文”的潜规则。你想想,大家一起喝点.............
  • 回答
    高中毕业,手握三千块左右的预算,又是个不折不扣的游戏爱好者,这预算范围里,选择空间还挺大的,但要做到“游戏性能拉满”,那咱们可得好好琢磨琢磨。在这个价位段,要说游戏性能,那首先得看处理器。目前市场上的主流中高端处理器,比如高通的骁龙8 Gen 1、8+ Gen 1,或者联发科的天玑9000系列,甚至.............
  • 回答
    哥们儿,我懂你。这感觉就像站在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 चारों तरफ धुआँ ही धुआँ,连个路牌都没有,只能靠感觉往前走,而且心里还嘀咕着:我这腿,能不能走到我想去的地方?大学四年,感觉像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但跑到终点才发现,赛道好像没怎么修,最后这几圈更是感觉自己在原地打转,学到的东西,好.............
  • 回答
    这年头,大学毕业生手持学位证和教师资格证(教资证)已经快成了标配,尤其对于应届生来说,这到底算不算多了一条出路?我琢磨着,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来看,而且里面门道可不少。首先,我们得承认,多一个证,理论上就多一份可能性。学位证是大学四年知识和能力的“敲门砖”,这是毋庸置疑的。有了它,才能证明你完成了高等.............
  • 回答
    经济学家对“七成清北毕业生进体制内”表示遗憾:深层原因与多维度解读经济学家对“七成清北毕业生进体制内”表示遗憾,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动因,反映了经济学家对于人才配置效率、创新活力以及国家长远发展方向的忧虑。要全面评价这一观点,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 一、 经济学家为何感到遗憾?核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