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公平和效率的问题嘛。
其实站在公众的角度来讲,不管是什么,只要能一视同仁把这个门槛给降下来,多点机会给不断尝试,那大家总归还是乐意接受的。
就拿这个问题说事。
乍一看这个政策支持和反对的要素都很明显,支持的人是往届生,是社会人,都觉得这样做是利于公平的,但是应届生和大学生们就不会乐意。
你们以前这些人在毕业的时候享受到了应届生特权,咋跑到我这届就搞起来这样呢,你这叫公平?你这叫双标好不好?
这尼玛比毕业了装空调还离谱。
如果大家只是看到这一层,那可能会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一个绝对公平和相对公平之间的辩论,但实际你再往深想一层的,你会发现真正影响这个问题的,从来不是公平,而是效率。
是国家层面的效率。
对国家层面来讲,他相较于个人的价值实现,他更重视社会资源的整体配置,因为站在整个社会层面来讲,不管是公务员还是职工或是农民,都是不可或缺的职业,让谁干都成。
高考、考研、招聘只不过是国家给予社会整体一次较公平的上升渠道罢了,原则来讲国家是不支持复读,二战这种行为的,因为它实际上影响了社会整体的效率问题。
就跟教培一个道理,大家都在卷,消耗了大量资料,但实际给到的岗位就这么多。
公平倒是公平了,但是太不效率了。
于是教培就被砍掉了,而应届生和往届生也是一样的,他相当于一个高考,你抓住了那就抓住了,抓不住那就算了。
机会给到了,这是公平。
但如果机会反复给,出于个人利益考量,大家都会选择教培式的内卷,那就影响效率了。
这就跟林冲之把葵花宝典放到整个武林是一个道理。
没有葵花宝典,练了他就是天下数一数二的高手,但葵花宝典烂大街,那么武林人士都得面临自不自宫这个选项了。
对林来讲,练不练很重要,因为他要报仇。
但武林来讲,有没有没区别,因为它要得有人是只是天下第一罢了。
是扫地僧天下第一还是张三丰天下第一,它都无所谓,但它不能接受一个全是阉人的武林。
这就是公平和效率的悖论。
支持!
对应届生过度宠溺引发的负面连锁反应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程度。
很多企业利用应届生保护政策不惜代价大量校招,一年后又以各种借口裁掉,再招聘下一届应届生。一方面,刚入职的应届生对未来的收入信心膨胀,借贷消费,被裁后容易陷入困境。另一方面,资源错配和薪资倒挂下,社会生产效率受到打击。
更有甚者,某些地方动用财政开支补贴竞争形式争夺应届生,本质上是从往届劳动者抽血来给应届生补血,构成掠食关系,不利于社会稳定。由于银行贷款年限和贷款人年龄成反比,抢新现象也助长了房地产泡沫放大杠杆,对金融系统性风险构成威胁。
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后,扩大就业的初衷却并没有实现。因为实际上,在社会岗位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优先招聘应届生本来就不会扩大就业,反而让企业有了名正言顺年龄歧视的理由。国家层面就鼓励低龄优先,企业搞35岁退役线又有何不可?取消应届生特权可以规避种种弊端,同时并不会减少社会整体就业率。
至于应届生出路问题,首先我们要相信新青年的智慧和能力。Z世代是中国成为世界Top2大国进程中成长起来的,生活富足,教育充分,独立自信,自带强大的职场竞争力。麒麟儿们昂首出道,需要保护的应该是往届的菜鸡。其次,就业特权可以用软性策略替代实现更优的资源分配。比如宽进严出,提高毕业标准。高标准毕业的优秀毕业生数量少,能力强,不愁找不到好工作。未能毕业的肄业生则可以凭借经过大学深造过的高中学历,在供应越大短缺的蓝领市场降维打击。通过毕业筛选分出两个赛道,应届生可以在不同赛道取得双赢。
在经济增长正在步入平台期的历史阶段,很多爆发期制定的政策需要及时调整。这个提案就是顺天应人的及时雨。不仅可行,还要快行,大行,势在必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