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同目前最高票答主 @水笙 的理念,无知不是一种美德。
但是我也想说,有理念没有没有用, 无知不得不是我们长期必须面临的实际情况。理念是理念,有了好的理念,如果缺少了对实际情况的把握,理念无法转为政策。
对孩子的性教育的提倡——30年前就开始了,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说法,我初中的时候就有所谓的《青春课》。结果呢,一直到高中,还是有女孩子会问,接吻的时候吞了男朋友的口水,会不会怀孕。在没有互联网的年代,知识的匮乏是你我想象不到的。这才是实际情况。就算是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依然很多人的性知识,是从骂人的脏话中学到的,比如我X你女马。
所以,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并不是为什么我们没有性教育,而是为什么性教育变得如此的难以推广。光有理念是没有用的,并不是老师不想教,是因为这个事情存在的风险性过高,收益过小,性的诱惑力对青春期的学生过大。根据调查,有一部分的学生是为了想体验做爱而做爱。老师启发了学生,就等同于开启了一个新世界,学生可能会想去做爱——而风险的一部分则有老师和校方承担和追责。
这种完全没有收益,反而会让老师陷入麻烦的事情,你让老师怎么教呢?怎么传授呢?没有人愿意担责任。教好了,学生也不会给老师好评,讲细了,会出现老师诱导学生之嫌。网上随便一篇小作文《你觉得你女儿小,老师并不觉得你女儿小——记录XX中学XXX老师的课堂行为》这样的文章,可以让一个老师立刻社死。
我当然不是要抬杠——我只是想让大家把“理念”,“现实”,“收益”,“具体方法”搞清楚。很多美好的理念——给我们带来的是灾难。我承认无知会带来灾难,但是在不具备必要准备的情况下开启智慧一样会带来灾难。
虽然很无奈,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选择拥抱无知,跟无知做朋友,歌颂无知,支持无知,保护无知。尤其是在没有能力改变现实难题的情况下——我们都知道无知当然不是美德,但是如果无知是现实情况的话,我们需要妥协。
大部分无知的人,都是不会承认自己无知的——这才是现实。相反,他们会变相想办法,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利益。那么到时候,整个事情就会变得很复杂。
很有必要。
我的学生,10岁。
他问过我这样的问题:
我的困惑想来应该也是大部分老师的困惑吧。
性教育不仅可以在当下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缓解男女对立现象、甚至还会对他们今后结婚生子产生积极影响,是提高生育率、造福子孙之大计啊!
性教育绝对不止大人们羞于开口退避三舍打死不在孩子面前提的“性交”二字,而是一个帮助孩子健全人格形成的系统教育。
我认为胡萍老师总结的比较全面:
性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格教育,帮助孩子从这些因素来理解“性”,对于孩子建构健康的人格,应该是一种积极正面的引导。
我们希望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感到自豪,懂得尊重其它孩子、成人,知道什么是隐私,能够做和年龄相符的决定。
去年4月我根据自家宝宝的陪读经历,写了一个有关儿童性教育绘本的推荐,由于我娃只有3岁,所以推荐的绘本大多集中在学前幼儿阶段,在这个阶段,家庭教育是儿童性教育的主要战场,在此不表,感兴趣的话可以点击链接查看。
而当孩子进入社会——没错,学校就是社会的缩影。在这个初级的“社会”里,没有家长的时刻保护、老师也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面面俱到地照料,我认为青少年性教育的主要战场就是学龄少年儿童的性教育课堂。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没有人能面面俱到完成一个体系型的计划。纵然很多家庭早期对孩子进行了良好的引导,但家长的力量太弱了,本身的能力有限、想要进行性教育却往往跟不上孩子的身心成长进程、错误的知识传递等等,往往都是一个单独的人无法逾越的障碍。
这个体系,我更认为其实应该是学校、社会共同形成的,然后通过专业人员传达给家长、孩子,才能把横亘在家长、孩子和性教育之间的障碍消除。
想想我们小时候,学校明显把责任推给家长,家长也假装什么也不知道,留给孩子自己琢磨,实在是很不应该。
当然,不是说家长就可以甩手不干假装不知道了,更不应该质疑和阻止专业机构的教学。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真的,当我成为妈妈以后,发现我真的二次成长了,生娃以前的思维方式、性格、以及脸皮的厚薄程度,都完全不同,完全像两个人一样。
无知导致自负,进而不尊重对方——男女矛盾可能的源头。
举个例子:刚到国外,我和老公和别人合租公寓,两个室友很热情地邀请我们去爬山。刚好月经痛不欲生,只能我自己在家休息,老公和室友去了。
痛得爬不起来,吃什么都能给疼吐了,一整天就喝了点粥。三个男生兜风、爬山、吃烤肉,晚上10点尽兴而归。
回到我们房间,还没等我说什么,老公发表他的意见了,埋怨我不给人家面子,本来特意为我接风洗尘的,还娇滴滴不去。
我当时真的是垂死病中惊坐起啊,我真是吊着一口气在这,脸上都没点血色了,你不关心一下,还嫌我不和你们一群男生去爬山?!
其实他们的本意是好的,但男生一辈子都不会有这个经验,不知道痛经到晕厥、痛到呕吐是什么滋味。对这个领域是完全无知的,只能靠自己的凭空的猜测、给女性下定义为娇滴滴。这就是自负。再加上笨嘴拙舌,最后表现出来就是不尊重女性,不爆发矛盾才怪。
如今想想,这种不尊重对方的根源,可能就是无知。性教育不到位导致的男女矛盾,有时还真赖不到自己另一半头上,追根溯源可能给要怪到上一代给他们的教育吧。
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在一个尊重男性也尊重女性的新社会中茁壮成长。
接上一条,男性和女性在学校里经过系统的性教育,将来更有可能从生理常识上客观地对待另一半,更能共情、尊重对方,对爱情和婚姻何尝不是良性促进。
再往后看,性教育内容里包含的对婴幼儿的照护、对孕妇、婴幼儿的关爱从孩子抓起才真的有效。就像当今我们在幼儿园、学校对垃圾分类的教学一样,中老年人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改起来难于上青天,孩子则是最具可塑性的。
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是持续一生的,健全人格的形成需要系统的性教育。
是的,作为一名生物老师,深感无奈。列一下开展“性教育”的囧境。
1、课件无法上传Q群。因为会审核不通过。
2、学生普遍心理害羞。
以至于原本一个课时的“生殖系统”,我硬生生讲了一个月(8节课)。
才让他们从一开始讲到异性生殖器官时,都遮着眼睛,慢慢才逐渐接受。
3、家长的错误认知
委员说得很对:
落实起来存在诸多障碍。一是对性及性教育有误解,认为“性=性行为”“性教育=性教唆”等;
我有个要求,课前会提问,答不出来的话要把相应内容抄10遍,
点了一位男生起来,问:月经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他回答不出,那就回家抄十遍。其实就一句话:子宫内膜会为受精卵的着床做准备而增厚,若卵细胞没有受精,则子宫内膜会脱落,形成月经。
他妈妈看到后,说男生不能抄这些,然后撕了。
我听到后,可笑又可悲。
一直强调的性别平等,其实就是基于最原始的了解不同性别的生理学差异。
①女生面对月经不知所措,甚至恐惧
②男生对异性的过度好奇心,引发不良甚至犯罪现象
异物癖的产生,其中一种原因就是小时候对异性的远离,从而导致对异性的好奇。
强奸,就是来自于对异性的好奇甚至不尊重
③我国男性受性侵害的法律仍未完善
默认为受性侵的只有女性,默认为只有女性受性侵才是犯罪,本就是不正确的两性观念,便是源自于性教育的不足。
想起罗翔老师的一个法律“段子”(忘了是哪一期了。。。)
把情况说成:想强奸的是你老公,那么罪名就很轻了。
“性别平等,不是让每个人都做一样的事,而是做擅长的事,女生的做女生擅长的事,男生做男生擅长的事。”
最后推荐一套性教育书籍和一档节目吧。
书籍:《不惊不慌笑对儿子的性教育》;《不畏不缩直面女儿的性教育》
节目:来自印度的(对没错,是印度),《父与子的性教尬聊》。
这是这些天看到的各种提案里面难得的我无条件支持的。
非常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