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支持呀,只要有种把植入广告给停了,影视制作公司的收益全部来自作品本身,那我绝对支持。
广告不是问题,说得扎心点,广告是穷人的福利。
没有广告这种商业模式来将大众低价值的注意力做集中变现,很多内容产品大众根本不会有接触机会。
过去一个普通人养不起戏班子,现在一个普通人也拍不起电影。内容产品随其具象的丰富,生产成本指数级上升。文字可以靠一支笔;广播就需要笔之外的好声音;而视频,需要镜头需要场地需要服道化需要演员,还需要组织这一切的管理。
可为什么当年一台显像管电视架个天线就能看不少内容?
因为广告呀。你一个人的注意力虽然不值钱,但五万人乃至五千万人的注意力加在一起,那就值钱了嘛。
举个粗暴点的例子:18年阿里投春晚广告,3个亿,换春晚共30秒播片广告加4次主持人红包口播互动,就折算成1分钟吧。
就当全国人民70%看春晚(因为南方确实很多人不看),那是10亿人。摊到每个人头上,这一分钟就是三毛钱。
你卖你自己的一分钟注意力,估计没人要;但有现代传媒业来收集你这一分钟,用广告的形式去到大企业那换钱,换来的钱去付给各种影视公司生产内容,你这一分钟就能换来一集电视剧或者动画片。
广告其实能够压缩大众消费内容产品的门槛,是有价值的。
啥时候没价值了呢?
例如华谊开始大搞植入广告呀。
电影电视剧拍摄之前,在剧本策划阶段就完成广告招商,把一堆饮料啊电器啊服装呀的产品植入到画面里,拍之前就能收广告费。
从商业上来说,这是降低风险的妙计;但从产品属性上来说,这发生了根本变化。
以内容为主彻底转为以广告为主。
过去:有个撒丁来的画家,画的不错,米兰公爵大手一挥,撒币,整个画展。
群众一看,哇,好康,画家牛逼。原来赞助人是米兰公爵?公爵大人牛逼,公爵大人有品味,公爵大人大气!
现在:公爵大人把画家衣服扒咯,全身写满“公爵大人牛逼”,写正字,body writing,找个画展吊起来。
如果别人也在开正常的画展,那就高价把场地买了,只需吊自己的画家;如果这个画家名气不大,那就花钱请个有名的来吊。
这时候,广告就成眼球强奸了。
所以现在谈整顿已经没多大意义了,我们就身处于一个巅峰造极的广告时代。过去还要用内容这个载体去勾引你的注意力,现在恨不得直接贴脸。
想想,多少很不堪的新闻事件,各平台去采访受害人,还不忘把自己的logo摆在画面前面。
生产内容麻烦,生产好内容更麻烦,贴脸最直接。以前还有戛纳、克里奥这些广告奖,刺激一下广告的创意。现在中国广告讲这个吗?追求美帝超级碗那种广告水平吗?
屁,专心复读机洗脑就好了。
如果哪一天把人绑在椅子上看广告是合法的,那这一天一定会来。
不就是电梯间嘛。
演化到最后,不看广告才是一种特权。
所以讲真,我挺支持恢复插播广告的。
烂就要烂到底,就是要刺激bt网盘等盗版的全面回归,刺激收视率与真实在线播放的全面崩盘,刺激业界把假数据和烂内容玩到极致。
搞不好到那个时候,内容付费就真的起来了,像YouTube/P站那样克制投放的机制也起来了。
央视标王都死了好几个了,这么喜欢搞广告,那就让他们狂欢到最后嘛。
管管这个谢谢,这是贵会该管的事儿。
假设地球明天重新进入冰河期,为了生存下去大家在一起讨论出路,你提议每人加一床棉被,你觉得你说的靠谱吗?短期看,加床棉被确实就暖和些,但从长期,这无非就是稍微延长了一下苟延残喘的时间罢了。
电视台经营困难,根本原因就是互联网时代到来了,你要么变的适应互联网时代,要么只能灭亡。多做两个广告,有用吗?
我觉得95前应该都还记得电视台雄霸天下的时代。本世纪初的十年,互联网当时还没有成气候;汽车没普及,所以广播也趴在地上;报纸杂志时效性又差,电视台是当时媒体的王者,那广告做起来,管你人大政协有没有意见,有钱就是可以为所欲为。
当时可以在四十分钟的电视剧里插入三十分钟的广告。新东方、蓝翔、不孕不育、白癜风等等广告轮番上阵,没有时移,没有回放,你要么不停换台,要么就在那干等着。
当然,作为补偿,有些台会在特定时段拨一些丰胸内衣或者丰胸乳的广告——今天的孩子能想象到一排大妞儿穿着内衣露着沟齐齐整整的画面出现在电视上吗?
“XXX让我找回了做女人的自信”
HOLY SHIT!啥也不说,都在手上了。
如果没有互联网,我相信今天的电视台依然不会有任何生存压力,即使不在电视剧里插播广告,靠卖剧集间的广告栏位一样能活得很好。
但是你看看现在,有啥是你电视台能播网上播不了的?那你觉得加个广告栏位,真的有用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