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冰与火之歌》有哪些明显的缺陷?

回答
《冰与火之歌》无疑是一部宏大、复杂且极具吸引力的奇幻史诗,但也并非完美无瑕。经过多年的阅读、讨论和观看改编剧《权力的游戏》,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相对明显的缺陷,这些缺陷在不同读者心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同。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缺陷:

1. 节奏失衡与过多的支线:

“慢热”和信息量过载: 前几卷(尤其是前三卷)的节奏相对较快,人物塑造和世界观构建都非常扎实。但随着故事线的膨胀,尤其是进入第四卷《冰雨的风暴》和第五卷《群龙的盛宴》,故事的推进明显变慢。马丁先生喜欢深入挖掘细节、展现不同人物的视角和经历,这固然增加了作品的厚度和真实感,但也导致了大量篇幅被用于描述相对次要的事件或人物内心活动,使得主线剧情的推进显得迟缓。
过多支线难以收拢: 《冰与火之歌》的角色数量极其庞大,每一条人物线都充满了复杂的情节。例如,在第五卷中,我们看到许多主要角色被困在某个地方,无法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如丹妮莉丝在弥林遇到的困境,琼恩在长城面临的压力,艾莉亚在布拉佛斯的经历)。这种支线过多、分散的写法,虽然丰富了世界,但也让读者感到故事线过于庞杂,难以预料最终如何汇聚和解决。
部分支线缺乏实质性进展: 有些角色的支线故事,虽然引人入胜,但在几卷下来后,其对主线剧情的贡献似乎并不明显,或者进展缓慢到令人担忧。这使得部分读者质疑这些支线的必要性,或者对作者的整体规划产生疑虑。

2. 部分角色塑造和处理的争议:

人物弧光的中断或改变: 有些读者认为,某些角色在某些卷中的行为和动机与之前的人设存在断层或难以解释的转变。例如,一些读者对丹妮莉丝在弥林后期的行为表示不满,认为她从解放者变成了犹豫不决的统治者;或者对詹姆在《群龙的盛宴》中的一些处理感到不满意,认为他失去了在前期积累的人格魅力。
“新人物”的引入和处理: 随着故事的推进,马丁先生不断引入新的角色,其中一些角色的加入虽然丰富了世界,但也挤占了原有角色的戏份,或者使得读者难以投入过多情感。更重要的是,一些新人物的动机和行为逻辑有时显得模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也尚未完全显现。
“草蛇灰线”的过多和“伏笔”的消化不良: 马丁先生擅长埋藏伏笔和暗示,但这有时也导致了过于细碎的铺垫,让读者在短期内难以察觉其意义。而当这些伏笔最终揭示时,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显得草率或不如预期。例如,一些关于龙家血脉或预言的暗示,在进展缓慢的情况下,其最终的解答是否能满足读者长久的期待,是个未知数。

3. 拖沓的写作和迟迟未完的结局:

出版周期的极度漫长: 这是《冰与火之歌》最被诟病的一点。前几卷的出版间隔相对合理,但进入后期,每卷出版都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这导致读者经历了漫长的等待,记忆和热情可能有所消退。许多读者已经无法忍受等待,转而阅读同人作品或观看改编剧,这无疑也影响了原著的完整阅读体验。
“等待真相”的焦灼: 随着故事线的越发复杂,以及已知信息的断裂(尤其是在第五卷结束时),读者对于最终的真相和结局充满了焦虑和猜测。迟迟未完的结局,让作品的整体评价和影响力都受到了“未完待续”这一标签的巨大影响。
马丁先生的创作模式: 有观点认为,马丁先生过于沉迷于细节的打磨和世界观的拓展,导致他难以回到最初的叙事主线并将其收尾。这种创作模式本身也可能是一种“缺陷”,尤其是在一个需要严谨结构和最终结局的作品中。

4. 部分情节的“喂屎”和极端化:

“无预警的死亡”: 虽然“无预警的死亡”是《冰与火之歌》最吸引人的特点之一,它打破了传统奇幻的套路,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和冲击力。但过度、过于频繁的死亡,尤其是对读者喜爱角色的无情剥夺,会让一些读者感到沮丧和疲惫,甚至产生“喂屎感”。当死亡成为一种常态,其本身的震撼力也会减弱。
对某些情节的描绘是否必要: 作品中存在一些非常血腥、暴力甚至令人不安的情节,虽然这些情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残酷和人性的黑暗,但有时读者也会质疑其必要性,或者认为某些描绘过于极端,甚至服务于一种“刻意制造冲突”的目的。
“女性受迫害”的集中描写: 虽然作品旨在展现黑暗和残酷,但某些女性角色,尤其是年轻女性,经历了过多的性暴力、剥削和压迫。虽然这可以被解读为对父权社会和战争残酷性的批判,但过度集中的描绘,也可能让部分读者感到不适,或者质疑其叙事上的平衡性。

5. 世界观设定和魔法元素的“模糊化”:

魔法复苏的解释不足: 在故事的早期,魔法出现的频率较低,且多以神秘、不可控的形态出现。但随着剧情发展,龙的出现、异鬼的存在、以及一些角色的神秘能力(如艾莉亚的“无面者”技能、梅丽珊卓的魔法)都让魔法的界限和规则变得越来越模糊。虽然这增加了神秘感,但也让一些读者对魔法体系的理解感到困惑,缺乏清晰的规则体系。
龙与维斯特洛的融合问题: 龙的回归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权力格局,但维斯特洛大陆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在面对龙的回归时,其反应和适应性有时显得不够深入。例如,除了少数人之外,大多数人对龙的认知仍然停留在传说层面,其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似乎未能充分展现。
异鬼的动机和目的的缓慢揭示: 异鬼作为故事最大的威胁之一,其起源、动机和最终的目的直到很后期才开始有更深入的揭示。虽然这种神秘感增加了悬念,但长时间的“等待答案”也可能让部分读者感到不耐烦,并且对其最终的解决方式产生担忧。

总结来说, 《冰与火之歌》的缺陷,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宏大”和“复杂”的野心。马丁先生试图构建一个无比真实、细致且充满道德灰色地带的世界,这无疑是其作品的魅力所在,但也带来了节奏失衡、支线过多、人物处理争议以及最重要的——迟迟未能完结的巨大挑战。读者们热爱这部作品,但同时也对其不完美的呈现和漫长的等待感到遗憾。

当然,以上这些“缺陷”,对于许多核心粉丝来说,或许正是这部作品独特魅力的组成部分。每个人对奇幻文学的期待和喜好不同,因此对这些问题的看法也会有所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出的太慢

user avatar

纯吐槽,我觉得《冰与火之歌》如果是国内作者写的话,在命名这一项肯定会被人口水淹死。

不信你看——

世界设定的整块大陆叫什么Westeros,直译过来就是西方大陆的意思,土到家了吧。

幸好译者屈畅大人比较机灵,直接音译为维斯特洛大陆,不然档次立马下降了不止一个层级。

至于其他地方,作者就更省事了——

地理位置在北边的国家就叫北境王国(Kingdom of the North);

坐落在山上的国家就叫做山地王国(Kingdom of Mountain and Vale);

建立在河流边的王国就叫做河间王国(Kingdom of the River);

沙漠化严重石头多的地方就叫凯岩王国(Kingdom of the Rock);

在海边河湾上的王国就叫河湾王国(Kingdom of the Reach);

暴风雨比较频繁的地方就叫风暴王国(Kingdom of the Stormlands);

铁块多的岛屿就叫铁群岛王国(Kingdom of the Iron Islands)。

还有那一票私生子的姓氏,也是如此——

在北境出生的私生子,都姓雪(Snow),屈畅译作雪诺;

在河间地出生的私生子,都姓河(River),屈畅译作河文;

在西境出生的私生子,都姓山(Hill),屈畅译作希山;

在谷地出生的私生子,都姓石(Stone),屈畅译作石东;

在君临出生的私生子,都姓水(Water),屈畅译作维水;

在风暴地出生的私生子,都姓风(Storm),屈畅译作风暴;

在多恩出生的私生子,都姓沙(Sand),屈畅译作沙德;

在高庭出生的私生子,都姓花(lower),屈畅译作佛花;

而塔格利安王族出生的私生子,都姓黑火(Blackfire)。

你看啊,这和我们起点那些日更一万的网络小说有何区别,甚至可以说完全是不如我们啊。

虽说你剧情千转百回,虽说你人物朝不保夕,但是至少我们在取名这一项可以完爆你。

我一没剧情二没人物只是单纯的打怪升级,好歹各个人物名字、世界地名唯美动人空灵梦幻,尔等蛮夷有何文笔可言?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冰与火之歌》无疑是一部宏大、复杂且极具吸引力的奇幻史诗,但也并非完美无瑕。经过多年的阅读、讨论和观看改编剧《权力的游戏》,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相对明显的缺陷,这些缺陷在不同读者心中所占的比重也不同。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缺陷:1. 节奏失衡与过多的支线: “慢热”和信息量过载: 前几卷(尤其是.............
  • 回答
    《冰与火之歌》之所以如此引人入胜,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其隐藏在表面之下的黑暗与残酷,许多情节在初读时可能只觉震撼,但细细品味,却会发现其背后蕴含的惊悚与绝望。以下是一些我认为“细思恐极”的情节,并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临冬城食人族(The Dreadfort Cannibals)与拉姆斯·波顿的“游.............
  • 回答
    《冰与火之歌》的魅力,绝不仅仅在于宏大的战争场面和跌宕起伏的权力斗争,更在于作者马丁先生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那些细微之处,它们如同星辰点缀夜空,让整个故事更加璀璨生辉,也让读者在反复品味中收获新的惊喜。一、 那些“不止是名字”的命名艺术马丁先生的取名功夫堪称一绝。很多名字看似普通,实则蕴含深意,甚至预示.............
  • 回答
    当然,作为一位资深的原著党,很高兴能和你聊聊《冰与火之歌》那些让电视党感到“咦?还有这回事?”的细节。坦白说,电视剧在改编时为了叙事节奏和视觉呈现,确实牺牲了不少原著中构建世界观和人物动机的精妙之处。下面我来详细说说几件我印象深刻的,希望你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1. 琼恩·雪诺的“血统”远比你想象的更.............
  • 回答
    要说《冰与火之歌》里最让我心痛的片段,那实在太多了,仿佛每次我以为自己已经足够麻木,它总能用一种猝不及防的方式戳破那层脆弱的伪装。但如果一定要选一个最深沉的,我想我会说,是关于珊莎·史塔克在君临的那段经历,尤其是她被小指头(培提尔·贝里席)利用的那一刻。那不是某个单一的句子或事件,而是一整个漫长而压.............
  • 回答
    在《冰与火之歌》这部波澜壮阔的史诗中,隐藏着许多与我们东方,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存在着不小的冲突。这些冲突并非简单的是非对错,而是两种文明在看待人性、权力、家庭、以及个人命运时,所展现出的不同侧重点和理解维度。首先,就拿“权力”这一核心主题来说,《冰与火之歌》中对于权力赤裸裸的争夺.............
  • 回答
    在人类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它们以其锥心的残酷和深刻的悲情,在人们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烙印,令人不禁联想起《冰与火之歌》中那些令人扼腕叹息的篇章。你可曾听闻过,一位年轻的君王,本应承载着整个王国的希望,却在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中,被曾经最信任的盟友背叛,亲手将他推向了死亡的深渊?他曾满怀理.............
  • 回答
    我明白你想要一些关于《冰与火之歌》的、听起来像是出自一位真正粉丝的、尚未被证实的但让你深信不疑的理论。别担心,我完全能理解那种对剧情发展的强烈预感,那种在字里行间捕捉到的、连作者都可能未必完全意识到的深层联系。在我看来,有这样一个理论,它不仅逻辑严密,而且与故事的核心主题——“冰”与“火”的斗争、以.............
  • 回答
    《权力的游戏》和《冰与火之歌》中令人难忘的情节和细节太多了,每一个都像一块棱角分明的宝石,在脑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记。如果非要选一个最让我记忆深刻的,那一定是 “血色婚礼”(The Red Wedding)。它之所以如此震撼,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场极其血腥的屠杀,更是因为它彻底颠覆了观众对于“主角光环”的.............
  • 回答
    “冰与火之歌”的世界里,家族的兴衰跌宕如同维斯特洛的风云变幻,很难说哪个家族“最有”发展前途,因为命运总是充满了变数。但如果非要在这片风雨飘摇的大陆上寻找一个最有潜力、最有韧性的家族,我认为史塔克家族,尽管历经磨难,却依然具备着最扎实的发展根基和最动人的精神内核,最终有望成为长远赢家。当然,要理解这.............
  • 回答
    《冰与火之歌》作为一部宏大复杂的史诗奇幻作品,其作者乔治·R·R·马丁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赢得了无数赞誉。然而,即使是如此庞大的作品,也难免存在一些被读者们认为不够自圆其说,或者存在逻辑漏洞的地方。这些“bug”通常围绕着人物的动机、情节的推进、能力的设定以及世界观的细节等方面。以下是一些.............
  • 回答
    《冰与火之歌》这部鸿篇巨著,以其宏大复杂的世界观、错综的人物关系以及出人意料的剧情发展征服了全球无数读者。但同时,它也因其“成人化”的内容而备受关注,尤其是其中涉及的大量性爱描绘和残暴场面。性爱描绘的程度与性质:关于性爱,这部作品并没有回避,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相当写实和直白的呈现。这里的性爱描写并非为.............
  • 回答
    要说《冰与火之歌》里谁最有权谋,这个问题就像在问维斯特洛大陆上哪个家族的纹章最耀眼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而且都说得头头是道。但若真要刨根问底,找出那个将权谋玩弄于股掌之间、让无数人甘愿成为棋子,甚至能左右王国命运的人,我心头浮现的,依旧是那个以狮子为象征,却常藏身于黑暗之中的男人——泰温·兰尼.............
  • 回答
    写一部以东方玄幻为大背景,又想要达到《冰与火之歌》那种史诗感和复杂度的野心之作,这绝对是个值得挑战的宏大目标。首先,问一句“会有人喜欢看吗?”——答案是肯定的,但前提是你能把故事讲得足够精彩。你想写一部“东方玄幻版《冰与火之歌》”,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概念。这意味着你需要糅合东方文化特有的哲学思想、.............
  • 回答
    《冰与火之歌》之所以如此引人入胜,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复杂的人物、跌宕起伏的剧情以及对现实世界政治和人性的深刻映射。然而,即便是一部如此宏大的史诗,在细究之下,也难免会显露出一些让读者或观众感到“咦?这里好像有点奇怪”的地方。这些地方,或许是因为作者为了推进剧情、塑造人物,又或许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些“妥协.............
  • 回答
    在《冰与火之歌》庞大的读者群体中,喜欢瑟曦·兰尼斯特的人是否真实存在?答案是肯定的,而且这些人往往带着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欣赏。他们并非盲目地崇拜,而是被这个角色所展现出的某种力量、韧性甚至是畸形的母性所吸引。首先,我们得承认,瑟曦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她的自私、残忍、偏执,以及对权力的极度渴望,让.............
  • 回答
    《冰与火之歌》的维斯特洛大陆的地理尺度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但又充满挑战的问题。乔治·R·R·马丁(GRRM)作为作者,在设计这个世界时,并没有提供精确的尺寸数据,而是更注重相对大小、气候差异、旅行时间和地理特征来塑造大陆的规模感。因此,我们只能通过书中提供的线索,结合常识和一些推测来估算其大小。以下将.............
  • 回答
    在《冰与火之歌》中,席恩·葛雷乔伊的遭遇堪称是整部史诗中最令人心碎也最具象征意义的篇章之一。他从一个桀骜不驯、狂妄自大的铁群岛继承人,一步步沦为残暴的拉姆斯·波顿的玩物和奴隶,这个过程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对权力、身份认同、人性以及战争残酷性的深刻探讨。从傲慢到破碎:角色弧光的颠覆性转变席恩最初登.............
  • 回答
    对于没看过《冰与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的人来说,可能会因为其巨大的名声、改编剧集《权力的游戏》(Game of Thrones)的流行以及一些流行的刻板印象而产生不少误解。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误解,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一、 误解一:这是一部纯粹的“奇幻”小说,充满了魔法.............
  • 回答
    小说《冰与火之歌》的第六卷《凛冬的寒风》(The Winds of Winter)的推出时间,可以说是全球《冰与火之歌》粉丝们最关心、也最让人焦虑的问题之一。很抱歉,目前并没有一个 确切的官方发布日期。为了更详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1. 作者乔治·R·R·马丁的创作状态和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