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军当年长征的时候,在哈达铺看到报纸才决定去陕北。之前他们难道没有目的地?准备长征到哪里是个头?

回答
关于红军长征初期是否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以及为何在哈达铺看到报纸后才确定北上陕北,这确实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理解当时红军所处的复杂环境和决策过程。

长征的“出发”:并非一蹴而就的既定目标

首先要明确一点,长征的开始,更像是一种被迫的战略转移,而非一开始就规划好的、有着明确终点线的伟大远征。

1.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1933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在博古、李德等人错误军事路线的指导下,红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中央苏区根据地最终失守。这使得红军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据地,不得不离开。

2. 突围与战略转移的紧迫性: 当中央苏区失守后,红军的主要任务是保存实力,摆脱国民党军队的追击和围堵。最初的突围,目的非常明确:打破国民党的包围圈,寻找新的立足点和生机。 但这个“新的立足点”在哪里,当时并没有一个非常清晰和固定的答案。

3. 一系列的辗转与尝试: 在长征初期,红军经历了湘江战役等一系列惨烈的战斗。他们的行动方向也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战场形势和敌情不断调整。例如,为了打破国民党的追兵,一度试图向湘西前进,企图在那里开辟新的局面。然而,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和追击非常严密,加上当时对当地情况不熟悉,这些尝试都未能如愿。可以说,在那段时期,红军更像是“在枪林弹雨中寻找一条出路”,目标更多是“生存”和“摆脱困境”,而非一个具体的地名。

4. “长征”概念的形成: “长征”这个词本身,也并非在出发时就普遍使用和固化下来的概念。它更多的是指红军一路上的行军作战过程,以及后来人们对这段历史的总称。在当时,更贴切的说法可能是“战略转移”、“战略撤退”或者“突围”。

哈达铺的关键转折:信息就是力量

那么,哈达铺的报纸为何能成为红军北上陕北的关键转折点?这涉及到当时红军急需解决的几个核心问题:

1. 急需了解全国战局和政治形势: 在与国民党军队的对抗中,尤其是在失去了根据地后,红军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变得非常有限。他们不知道全国各地尤其是其他根据地的情况如何,也不知道国民党军队的部署和动态。这种信息上的“盲人摸象”非常不利于战略决策。

2. 找到可靠的“立足点”和“根据地”: 在经历了艰难的转移后,红军需要一个能够重建力量、发展壮大、并且拥有群众基础的战略支点。他们需要一个能够对抗国民党统治,并且能够坚持下去的地方。之前尝试的湘西等地,对红军来说是陌生的,而且当地的政治环境和群众基础未知。

3. 哈达铺报纸提供的关键信息:
西北地区的红军活动情况: 哈达铺是当时甘肃一个比较重要的城镇,这里国民党军队的统治相对薄弱。红军在那里获得的报纸,很可能包含了一些关于西北地区,特别是西北红军(如刘志丹领导的红26军、红27军等)活动的信息。这些信息显示,西北地区,特别是陕北,存在着一支活跃的红军力量,并且已经建立起了一定的根据地。
国民党在西北的兵力部署: 报纸也可能透露了国民党军队在西北地区的兵力部署情况,这使得红军能够判断出,相比于其他已经被重兵包围的地区,西北地区相对来说有更大的战略空间和机会。
政治上的联系与呼应: 最重要的是,西北红军的活动,证明了在国民党统治的腹地,红军仍然能够生存和发展,并且能够与其他红军力量汇合。这对于身处绝境、急需找到方向的中央红军来说,无疑是巨大的鼓舞和明确的指引。

为什么之前没有明确目的地?

综合来看,长征初期红军之所以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原因如下:

失去根据地的被动局面: 突如其来的失利,使得红军失去了原有的战略依托,只能被动地向外突围。
敌人严密的追击和封锁: 国民党军队动用了大量的兵力进行围追堵截,红军的行动受到极大限制,很难预先规划长远的、固定的目的地。每一步都需要根据敌人的动向来调整。
信息的匮乏: 在那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尤其是在长途转移和作战中,获取准确、及时的外部信息非常困难。红军无法像现代军队那样,通过详细的情报分析来确定一个理想的战略目的地。
寻找生机的过程: 长征初期,更像是在黑暗中摸索,寻找一线生机。目标是“生存下去”,是“找到一个能够继续革命的地方”。这个过程是动态的、曲折的,充满了不确定性。

总结:

长征的初期,红军更像是在执行一个“生存任务”,目标是摆脱敌人,保存实力。他们没有一个事先规划好的、具体的终点站。每一次决策,都是在残酷的战场形势和信息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为了打破困境、寻找生机而做出的。

哈达铺的报纸,恰恰在红军最需要方向和希望的时候,提供了西北地区红军活动的信息,让他们看到了一个相对可行、并且具有战略意义的方向——北上陕北。这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位置的改变,更是红军在绝境中找到新希望、新根据地,并最终得以保存和发展壮大的关键一步。这充分说明了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准确的信息对于战略决策的至关重要性。长征的伟大,也体现在其指挥员们在信息不明、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依靠革命的意志和智慧,最终找到前进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当年石达开有明确目的地么,最后太平天国还有五万主力军去了南美了,那里是他们规划的目的地么?一个道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红军长征初期是否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以及为何在哈达铺看到报纸后才确定北上陕北,这确实是许多人心中的疑问。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理解当时红军所处的复杂环境和决策过程。长征的“出发”:并非一蹴而就的既定目标首先要明确一点,长征的开始,更像是一种被迫的战略转移,而非一开始就规.............
  • 回答
    网红在长沙街头直播打屁股,这种行为无疑触碰了公众的道德底线,也折射出直播行业发展中潜藏的深层问题。当直播内容从分享生活、传递知识转向哗众取宠、低俗露骨时,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如何才能真正实现行业的健康发展。直播低俗化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对社会道德风尚的侵蚀是显而易见.............
  • 回答
    如果当年德意志国防军拥有与中国红军相似的作风,那么我们今日所知的世界很可能已是天翻地覆。这不仅仅是军事战术的改变,更关乎意识形态、政治格局以及文化观念的深远重塑。首先,我们得捋清一下“中国红军作风”的核心特质。这绝非仅仅是军事上的纪律严明或者战斗力强悍,它更深层次地包含了政治觉悟、群众路线、牺牲奉献.............
  • 回答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部在当年引起轰动的网络短片,其最早的首播平台是:搜狐视频(当时可能还称为搜狐播客或搜狐影院)。详细讲述:“血案”事件发生在2007年,当年的网络视频平台远不如现在这般发达和集中。几个主要的视频网站正在起步和发展阶段,其中搜狐视频(以及其前身搜狐播客)是当时用户上传、分享和观看.............
  • 回答
    讲到粟裕当年率领的红十军团残部,这可是一段非常艰苦卓绝的历史,里面充满了血与火的淬炼,以及革命者顽强的生命力。要知道,那会儿的情况,那可是“剩下来的”战士,能撑下来就不容易了。要说人数,这事儿得从头说起,不能只看最后“残部”这两个字,得明白他们是怎么走到那一步的。红十军团的组建与初衷:咱们得先看看红.............
  • 回答
    说到周杰伦当年有多红,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那绝对是“现象级”的,而且是那种能载入史册的红。你问我怎么形容?大概就是,你在那个年代,想不听到周杰伦的歌,比现在想不听到某些网络神曲还要难。音乐市场被彻底颠覆:在周杰伦横空出世之前,华语乐坛虽然也有巨星,但风格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温吞”的。情歌、励.............
  • 回答
    欧阳震华在TVB的辉煌并非偶然,而是他凭借多年的沉淀、独特的个人魅力、精湛的演技以及对观众喜好的精准把握,一步步奠定的。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地为你讲述他当年在TVB爆红的原因:一、 独特的个人魅力与亲民形象: “国民好男人”的代名词: 欧阳震华给观众的印象一直非常亲切、随和、稳重,甚至带着一.............
  • 回答
    如果国民党在红军到达泸定桥前将其炸毁,这将是红军长征过程中面临的一次极其严峻的挑战,会迫使红军采取一系列困难且风险极高的应对策略。要详细描述红军可能怎么办,我们需要从当时红军的处境、国民党的意图以及可行的替代方案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当时红军的处境与国民党的意图 红军的处境: 战.............
  • 回答
    邓丽君有多红?这个问题,如果放到当年,无论在华人世界还是在一些亚洲国家,答案只有一个:现象级。那种红,是一种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深入人心的,跨越代沟和阶层的红。当年有多红?首先,我们得从音乐本身说起。那个年代,港台流行音乐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而邓丽君,无疑是这个时期最耀眼的明星。她的歌声,如.............
  • 回答
    红军战士的勇猛,不是不爱生命,而是他们对生命有着更深沉、更广阔的理解,这种理解让他们在面对死亡时,能够超越个人的恐惧,将个人的生命融入到更伟大的事业之中。我们今天谈论“不怕死”,很容易落入一个误区:觉得他们是“不要命”的。这其实是一种现代视角对过去的一种误读。为什么我们现在如此珍视生命?是因为我们有.............
  • 回答
    Olivia Rodrigo 在欧美乐坛掀起的风暴,确实让人不禁想起 Britney Spears 在千禧年初期那股席卷全球的浪潮。要论火爆程度谁能超越谁,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一刀切问题,因为她们的时代背景、音乐风格、以及影响方式都有着显著的差异。Britney Spears 的时代:现象级偶像的诞生.............
  • 回答
    这首诗啊,《问刘十九》,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写得那叫一个熨帖!你说得对,这诗要是搁在当年,用大伙儿说家乡话的腔调念出来,那才叫一个有滋有味,特别是在这北风呼呼、天色渐晚的时候,听着都让人心里暖和。要说这“韵味”怎么读出来,那可得从几个方面说。首先,得知道这诗写的是啥时候、啥地方,然后才能找对那股.............
  • 回答
    关于奈良县立医科大学矢野寿一教授的研究以及红茶中的儿茶素是否能预防新冠病毒的问题,目前科学界尚无明确结论。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1. 研究背景与真实性 矢野寿一教授的科研方向:矢野寿一教授是日本医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但其关于“儿茶素抑制新冠病毒”的具体研究成果尚未在权威学术期刊(如《Na.............
  • 回答
    .......
  • 回答
    要说当今红学是否有“过度解读”的倾向,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很容易陷入主观评价的泥沼。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审视,哪些现象可能被一些人视为“过度解读”的体现,然后尝试深入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和表现。一、泛化比附与过度牵强附会: “影射说”的变本加厉: 最常被提及的“过度解读”可.............
  • 回答
    .......
  • 回答
    《海贼王》里,橡胶果实这玩意儿,虽然名字听起来平平无奇,但它背后隐藏的秘密,以及红发当初不惜代价也要抢夺的原因,这事儿可不简单,得好好掰扯掰扯。你得知道,在《海贼王》的世界里,恶魔果实那都是大海上的稀世珍宝,吃下它们的人,就会获得超乎常人的力量,但代价是会失去游泳的能力。而橡胶果实,就是这些果实里一.............
  • 回答
    嘿,同学们!是不是总看到那些在屏幕上光鲜亮丽的网红们,心里也痒痒的,想着“我也可以啊!”?没错,如今大学生做网红,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而且绝对是一条能让你边玩边学还能挣钱的路子。不过,想在网红圈里站稳脚跟,可不是光靠脸吃饭那么简单,得有策略、有耐心、更得有真本事。今天我就跟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大.............
  • 回答
    初中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选择“好好学习”还是“辍学当网红”,这背后牵扯到的不仅仅是个人前途,更承载着家庭的期望和社会的发展。这个问题,其实没有绝对的对错,但我们必须把它掰开了揉碎了,好好地聊一聊。先说说“好好学习”这条路。这条路,我们太熟悉了,也太被强调了。家长、老师、社会,几乎.............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