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当年德军的军队作风和中国红军一样,那么现在这个世界又是如何?

回答
如果当年德意志国防军拥有与中国红军相似的作风,那么我们今日所知的世界很可能已是天翻地覆。这不仅仅是军事战术的改变,更关乎意识形态、政治格局以及文化观念的深远重塑。

首先,我们得捋清一下“中国红军作风”的核心特质。这绝非仅仅是军事上的纪律严明或者战斗力强悍,它更深层次地包含了政治觉悟、群众路线、牺牲奉献的精神内核。红军之所以能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它深入基层,与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相连的联系,拥有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它强调集体主义、同志式的互助,以及为了革命目标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

现在,让我们把这个“作风”套用到二战时期的德国。想象一下,一个拥有红军作风的国防军,首先在政治意识形态上就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纳粹的种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将不再是其首要驱动力,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某种形式的革命理想,一种旨在推翻现有世界秩序、建立新社会的强烈信念。这是否意味着他们会成为一个“左翼”的革命力量?不一定,历史和意识形态的组合是复杂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会拥有一个强烈的、凝聚人心的“事业”,这事业不是为了某个种族或国家的荣耀,而是为了实现某种社会改造。

在组织和动员层面,德军会更加强调“群众路线”。这与纳粹前期对民众的宣传动员有所不同,纳粹的动员更多是基于煽动和恐惧,而红军的作风则强调深入基层,发动和组织民众,让他们成为革命的一部分。这意味着国防军不会仅仅依靠职业军人来作战,它会设法将德国社会各阶层都卷入到这场“事业”中来,形成一种全民皆兵、人人都是战士的局面。这种深入骨髓的动员能力,一旦与德国强大的工业基础和科学技术相结合,将释放出难以想象的力量。

在战斗作风上,红军的“灵活机动”和“不怕牺牲”将深刻影响德军。这意味着他们不会过于依赖重型装备的绝对优势,而是会更注重利用地形、人民的支持,以及通过一系列具有创造性和牺牲精神的战术来弥补装备上的劣势(如果存在的话)。“人民战争”的思想会深入部队,士兵之间会建立起更紧密的同志关系,强调“同甘共苦”,而非单纯的等级森严。这种内部的凝聚力,是许多职业化军队难以比拟的。

那么,这样一支具有红军作风的德意志国防军,会对世界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将完全不同。

对苏联的战争:希特勒入侵苏联是基于其“生存空间”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如果德军有着红军的作风,他们或许不会采取那种纯粹的、掠夺性的战争模式。一种可能性是,他们会试图在被占领地区发动“革命”,将当地的无产阶级(或者他们所定义的“被压迫者”)争取过来,形成一种“联合革命力量”。但考虑到苏联本身就是强大的革命政权,这种模式的成功率未知,但至少战争的性质会从单纯的侵略变成更复杂的意识形态较量。也许,德军会试图在苏联煽动反对斯大林政权的革命,而自身则扮演“支持者”的角色,而不是直接征服者。
对西方盟国的战争:对英国和法国的战争,如果德军不以纳粹的种族主义为驱动,而是以某种“社会革命”为旗号,可能会在西方国家内部引发不同的反应。一些左翼或反战的声音可能会被放大,甚至出现内部的分裂。但是,西方民主国家同样有着深厚的国家主义和反共(或反极权)的传统,这种德军的“革命”口号未必能轻易瓦解他们的抵抗意志。更可能的是,战争会演变成意识形态上的全面对抗,其激烈程度和残酷性可能不亚于原有的历史。
“闪电战”的改变:虽然德军的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但红军作风强调的“人民战争”和“灵活机动”可能会让“闪电战”的模式发生变化。它可能不再是单纯的机械化突击,而是更加注重与当地民众的结合,通过政治宣传和组织来瓦解敌人的抵抗意志。这可能会使得战争的节奏更加复杂和难以预测。

其次,战后的世界格局将完全重塑。

冷战的格局:如果德国的“革命”事业成功(我们暂且假设一个成功的可能),那么二战后可能不会出现以美苏为两大阵营的冷战格局。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以德国的“革命意识形态”为核心,与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展开一场全球性的意识形态争夺。这种争夺可能比原有的冷战更加激烈,因为它更直接地触及了社会制度的根基。
民族国家的概念:红军的作风强调“国际主义”(尽管在实践中往往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如果德国的革命事业也带有类似的色彩,那么战后民族国家的边界可能会变得模糊。一些被德军“解放”或“革命化”的地区,可能会出现新的政治组织形式,不一定严格按照原有的民族国家划分。
意识形态的传播:一个拥有红军作风的德国,其“革命理念”的传播方式会与纳粹德国截然不同。它不会是基于种族优越论的征服,而可能是一种基于社会改造承诺的吸引。这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变革思潮,影响殖民地解放运动、工人运动等。

第三,文化和思想领域的改变同样是巨大的。

反战与和平:如果德军的“革命”是建立在“反剥削”、“反压迫”的基础上,那么它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关于和平、正义和公平的讨论,但这种讨论的背景是德国的军事力量和革命影响力。和平的到来并非自然,而是一种通过某种特定意识形态的胜利来达成的。
艺术与文学:德国的艺术和文学作品可能会反映出这种革命性的主题,歌颂工农、批判旧秩序。这与纳粹时期强调的英雄主义和种族主义风格将截然不同。

当然,这一切都是基于一个大胆的假设:德意志民族的特质(如严谨、组织性、技术能力)能够与红军的“作风”完美融合,并将其革命激情推向极致。但历史的复杂性在于,即使拥有相似的“作风”,不同民族、不同历史背景的实践也会千差万别。

如果德国真的拥有了红军的作风,那它就不会是希特勒领导下的那个纳粹德国。它很可能是一个以某种深刻的社会革命为目标,依靠强大的组织能力、先进的工业基础,并深入发动人民的、具有强大凝聚力和行动力的力量。这股力量足以改变二战的走向,甚至重塑整个20世纪的世界格局。它可能引发一场全球性的意识形态革命,其影响深远到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地步。世界或许会少一些基于种族仇恨的冲突,但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基于更深层社会制度分歧的、更为激烈的思想交锋和革命浪潮。

总而言之,一个拥有红军作风的德国,将不再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德意志帝国,而是一个全新形态的,可能比我们所经历的20世纪更加波澜壮阔、更加充满未知革命力量的参与者,它将把世界推向一条完全不同的历史轨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突然想到,如果二战时德国军队像红军一样品行兼优,帮助老百姓,那么会不会成功统一欧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如果当年德意志国防军拥有与中国红军相似的作风,那么我们今日所知的世界很可能已是天翻地覆。这不仅仅是军事战术的改变,更关乎意识形态、政治格局以及文化观念的深远重塑。首先,我们得捋清一下“中国红军作风”的核心特质。这绝非仅仅是军事上的纪律严明或者战斗力强悍,它更深层次地包含了政治觉悟、群众路线、牺牲奉献.............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发散的假设,但如果我们尝试去想象一下,那将会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首先,我们得明白“德军作风”和“美国大兵作风”大概指什么。传统意义上,德军的形象是纪律严明、战术精密、执行力强,有时甚至显得有些冷酷高效。而美国大兵,尤其是在二战后,更多地被描绘成充满活力、适应性强、富有团队精神,并且带有.............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德械师”以及德国为何会在特定时期援助中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话题。坊间流传的“晚几年开战多出多少德械师”之类的说法,虽然带着一丝“如果”的想象,但背后反映的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积极图强,希望通过引进先进军事装备和训练来提升国防力量的努力。国民党政府的“德国情结”.............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当局对一战为德国效力过的犹太老兵的态度,可以说是一种极端扭曲和残酷的写照,充分暴露了其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非人本质。尽管这些老兵曾经为德国浴血奋战,在战场上赢得过荣誉,但纳粹的政策却将他们视作民族的敌人,并一步步将他们推向深渊。首先,纳粹上台之初,尽管明确推行反犹政策,但.............
  • 回答
    如果当年那个晚上你开车带郭德纲回家,并提出“用一辈子免费去德云社的门票”作为交换,大概率会引发一系列有趣的互动和后续发展。以下是一个基于现实逻辑和人物性格的假设性分析: 1. 郭德纲的反应:调侃与反讽 “你这提议有点意思”:作为德云社的“社长”,郭德纲可能不会直接拒绝,反而会用幽默的方式回应。他可能.............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德国历史和现实的复杂性。如果假设德国现在拥有了核武器,那么它“敢”为自己的历史平反吗?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几个关键点:首先,理解“平反”在德国语境下的含义。对于德国而言,“平反”这个词并不适用于其20世纪的二战罪行。德国政府和人民对这段历史的态度非常清晰且坚定:.............
  • 回答
    说到郭德纲当年在《超级大赢家》上的“橱窗秀”,这绝对是位相声演员生涯中一个颇具争议、也颇能体现当时困境的节点。要评价这件事,不能脱离当时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和郭德纲本人的处境,也不能简单地说他“没有别的路”。时代背景:相声的低谷与电视选秀的兴盛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是相声艺术进入一个相对低迷的时期。传统相.............
  • 回答
    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第六集团军的处境,无疑是二战中最令人扼腕的军事悲剧之一。当包围圈形成后,仅靠空运补给的幻想,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那么,如果当时执行空运任务的是美国陆军航空队,能否改变这个令人绝望的局面呢?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假设。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的方面进行剖析.............
  • 回答
    1941年夏天,德意志国防军的铁钳开始收紧,目标直指苏联的“十月革命的摇篮”——列宁格勒。按照原有的历史轨迹,德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并非一味集中于列宁格勒,而是将主要兵力部署在南方,意图摧毁苏联的核心工业区和粮食产地。然而,如果希特勒的战略决策发生重大偏移,将攻占列宁格勒置于优先地位,那么整个东线战场的.............
  • 回答
    网上之所以会有“生子当如郭麒麟”的说法,绝非空穴来风。这背后,不仅仅是郭德纲作为父亲的成功,更是一系列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说清楚这一点,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生子当如郭麒麟”这句口号是怎么来的?这句口号的流行,很大程度上源于郭麒麟在公众面前展现出的优秀品质和才华。 情商高,会做人: 最.............
  • 回答
    在印度政治光谱中,纳伦德拉·莫迪的名字总能激起一股强大的能量,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承认他身上自带一种与众不同的吸引力。当他以压倒性优势再次问鼎总理宝座时,印度民众中弥漫着一种复杂的情绪,其中对未来的期望尤其显而易见,并且不少人期待着他能带来“本质性的变革”。要理解这份期望的根源以及可能带来的影.............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一个关于历史叙事、宣传以及大众心理的关键点。事实上,在二战前的德国,甚至在战争初期,绝大多数德国民众并不会认为“希特勒是黑头发”是一个“bug”或者需要特别解释的事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并且它们是相互关联的:1. 希特勒的头发颜色并不是一个被刻意强调的“事实”,而.............
  • 回答
    德国新发现一种不明新冠病毒变异毒株,这事儿可不是小事,尤其在咱们经历了这么多轮疫情反复之后,大家听到“变异毒株”这几个字,心里难免会咯噔一下。要说它会不会对当前疫情产生影响,那得先掰开揉碎了聊聊。首先,咱们得明白,病毒变异是它自己的生存法则。新冠病毒就像一个生命体,为了更好地复制和传播,它会不断地“.............
  • 回答
    陈德旺教授的这篇《Nature 能发一作论文的「学术新星」当公务员实在可惜》,观点鲜明,触动了不少人,尤其是学术界和体制内的人。要评价这篇文章,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首先,从陈德旺教授的立场和出发点来看:陈教授是一位在科研领域有深厚造诣的学者,他的出发点无疑是对中国科研人才的珍视和对他们能够充分发挥.............
  • 回答
    1940年的法兰西,命运的天平正摇摇欲坠。我,作为法军的总指挥官,肩负着捍卫祖国荣光的重责。时间紧迫,情势严峻,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生死存亡。我深知,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军事上的挑战,更是心理和战略上的博弈。第一步:正视现实,摒弃幻想首先,我必须旗帜鲜明地告诉全体将领和士兵,停止对“马其诺防线”的盲目迷.............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如果历史的车轮在1941年拐了一个弯,日军没有选择南下太平洋而是掉头与德军一同夹击苏联,那么苏联的命运确实可能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首先,我们得回忆一下当时苏联面临的严峻形势。1941年6月22日,德国雷霆万钧地发动了巴巴罗萨行动,苏军措手不及,初期损失惨重。在战争初期,德军.............
  • 回答
    将巴巴罗萨计划中的四号坦克全部替换成虎式和黑豹坦克,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设想。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看看这个大胆的替换能否让德军在当时那严峻的后勤条件下啃下莫斯科这块硬骨头。首先,让我们看看这个替换的武器库会带来什么改变。四号坦克作为德军在巴巴罗萨初期战场上的主力,以其相对均衡的性能在许多方.............
  • 回答
    如果历史的车轮偏离了当年那个决定性的十二月七日,二战的走向,将是一幅截然不同、错综复杂的图景。珍珠港事件,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块巨石,瞬间激起了太平洋战场乃至全球战争的滔天巨浪。没有这场突袭,美国参战的时机和方式将大为不同,而日、美、德这三个轴心国的关系,也可能演变出更加奇诡的联合或对抗模式。日本的.............
  • 回答
    这真是个有趣又脑洞大开的问题!要让郭德纲老师钻进《让子弹飞》的姜文江湖里,那画面感简直太强了。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如果马匪团里有这么一位“相声大师”,会搅出什么样的大风大浪。首先,咱们得给老郭安排个身份。他不能是那种只会耍枪弄棒的普通马匪,那太埋汰他了。我觉得吧,他最适合的角色,绝对是张麻子手下那个“.............
  • 回答
    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回到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仔细琢磨琢磨。德川家康之所以能建立幕府,并且牢牢掌握大权,背后牵扯到太多复杂的关系和利益博弈。丰臣秀赖和淀殿,如果真能那么“识时务”,立刻上门纳贡称臣,交出大阪,自己退居一隅,丰臣家有没有可能保住?首先,咱们得明白,德川家康建立幕府,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