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都说抗日时候如果国民党军队如果晚几年开站会组织出多少的德械师,当时德日都与盟国开战为啥德国还会帮中国?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德械师”以及德国为何会在特定时期援助中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话题。坊间流传的“晚几年开战多出多少德械师”之类的说法,虽然带着一丝“如果”的想象,但背后反映的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积极图强,希望通过引进先进军事装备和训练来提升国防力量的努力。

国民党政府的“德国情结”与德械师的由来

说起国民党与德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在建军和国家建设方面,对德国的军事理论、组织模式和武器装备抱有相当大的好感,并将其视为学习的典范。这其中有几个关键的背景:

军阀割据时期后,统一中国的需要: 北伐战争胜利后,中国仍处于军阀割据的局面。蒋介石深知,要建立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国家,必须拥有一个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中央军。而当时中国国内的工业基础薄弱,难以自行生产先进武器。
德国的军事声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虽然德国战败,但其陆军的严谨训练、先进的战术思想和高质量的武器装备依然享誉世界。德国军事顾问在许多国家(包括一些欧洲强国)都备受推崇。
苏联援助的局限性与转向: 早在国民党建立中央军时期,也曾得到过苏联的援助。但随着国共合作的破裂,中苏关系恶化,苏联的援助逐渐停止。此时,德国成为国民党寻求军事援助的更可靠和有吸引力的选择。
德国对中国市场的需求: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同样受到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其军工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阻碍。中国作为拥有庞大人口和潜在市场的国家,对德国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出口市场,尤其是在军工领域。

基于这些背景,国民党政府于1934年开始了一项名为“军事训练与装备改良计划”,并得到了德国的积极响应。这个计划的核心就是引进德国的军事顾问、派遣中国军官赴德培训,以及购买德国的先进武器装备。

“德械师”的形成与实况

“德械师”并非一个官方定义的固定番号,而是民间对国民党政府通过德国援助,在装备、训练和组织方面进行过“德式改造”的部队的泛称。通常认为,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国民党军队中共有20个由德国顾问指导训练、采用德国武器装备的“德械师”。这些部队在当时国民党军队中,无疑是战斗力最强的一批。

装备的先进性: 这些部队装备了如捷克式轻机枪、德国MF步枪、MG34通用机枪、克虏伯野炮、博福斯高射炮、以及部分德制坦克和装甲车等当时世界先进的武器。单兵装备和协同作战能力也得到很大提升。
训练的严谨性: 由德国教官传授的战术思想、操练方法,强调步炮协同、火力压制、阵地构筑等,比当时其他部队的训练更为系统和扎实。
“如果晚几年”的设想: 如果抗战推迟几年,理论上国民党政府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来组建和训练更多的德械师,并进一步完善装备。例如,可以有更多先进的德制坦克、飞机和火炮到位,甚至可以开始仿制部分先进武器。这无疑会提升中国军队在抗战初期的整体实力。然而,历史的进程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日本的侵略步伐并未等待中国准备充分。

德国为何会援助中国?—— 复杂的国际政治博弈

你提出的“当时德日都与盟国开战为啥德国还会帮中国”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关键点,也揭示了当时国际政治的复杂性和德国的战略考量。

首先,需要明确一点: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之前,德日两国并未“盟国开战”的境况。 事实上,在30年代,德国和日本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上,存在着一定的合作基础。两国都对英美等西方老牌强国以及苏联抱有敌意和不满,都寻求改变现有的国际秩序。1936年,德日两国甚至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虽然名义上是反共产主义,但实际上是加强了彼此的政治和军事互助。

那么,为什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还会积极援助中国呢?这背后是德国领导人希特勒精明且现实的战略算计:

1. 牵制日本,避免日本与苏联直接对抗: 希特勒最根本的担忧是,如果日本全力向西进攻,与苏联在远东发生大规模战争,可能会分散德国在欧洲的注意力。中国能够持续与日本作战,消耗日本的国力,这对于德国来说是“渔翁得利”的好事。中国战场越僵持,日本就越难以将重兵投入到可能与苏联发生冲突的区域。
2. 经济利益的考量: 中国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钨砂等战略物资,这些资源对德国的军工生产至关重要。通过向中国出售武器装备,德国不仅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还能以物易物的方式换取急需的战略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德国因国际制裁和自身经济实力不足而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
3. 避免德国在远东的直接利益受损: 虽然德国与日本有合作意向,但德国在中国的经济和贸易利益同样不菲。如果日本完全占领中国,将会严重挤压德国在中国的商业活动和投资。通过一定程度地援助中国,德国至少能维持与中国的联系,并为未来保留一定的回旋空间。
4. 地缘政治的平衡术: 希特勒善于玩弄政治平衡术。他既想利用日本来牵制苏联,又不想看到日本力量过于膨胀而威胁到德国在远东的潜在利益,或者让日本在欧洲战事爆发时从背后插一刀。援助中国,相当于在亚洲给日本制造一个“麻烦”,让日本无法全力以赴。
5. 军事技术和战术的试验场: 对德国而言,中国战场也是一个相对低风险的军工产品“试验场”。通过向中国出售武器,德国可以了解其武器在实际战场上的表现,收集作战数据,为德军自身的现代化提供参考。同时,中国军队的训练和战术运用也能给德国顾问提供宝贵的反馈。

历史的转折点:德国对中国的援助政策变化

德国对中国的援助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调整。随着日本在中国的侵略战争愈演愈烈,尤其是1937年全面爆发后,德国的处境变得更加微妙。

1937年全面爆发后: 尽管中日战争爆发,德国一方面继续提供军事顾问和武器援助,但另一方面,为了维护与日本的《反共产国际协定》以及避免激怒日本,德国也开始对援助中国设下限制。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华的活动也受到了日本的密切关注和压力。
1938年《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形成: 随着《柏林罗马东京轴心》的正式形成,德国在政策上越来越倾向于日本。此时,德国对中国的军事援助逐渐减少,并最终停止。 德国的战略重心已完全转向欧洲,扶持日本来牵制苏联的战略考量也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与日本结盟以对抗英美。最终,在1939年,随着欧洲战局的全面爆发,德国撤走了在华的最后一批军事顾问,对华援助彻底终止。

所以,并非德国同时与“盟国”(这里的“盟国”指后来形成同盟的英美苏等国)开战,德国的援助中国是发生在德日结盟之前,并且是出于一种极其复杂的战略算计和现实利益考量。德国并非无私地帮助中国,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服务于德国自身的国家利益。

总结来说,“德械师”的出现是国民党政府积极图强的体现,也反映了当时中德两国之间一段特殊的军事合作关系。德国的援助,是基于其自身战略目标和经济利益的现实主义选择,而非简单的“道义”支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最终也使得德国的对华援助政策走向了终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七七事变发动的时间,与日军中再不开战就不好打了的思想有关。

长征—西安事变后老蒋实力暴增,足以弹压挑战。威望也在西安事变被全国亲眼目睹,基本摆脱了僭主污点。老蒋领袖地位被全国范围内广泛接受,新军阀混战暂停,内耗大为减少。

这种局面下,按时完成60个师的整编计划应该不难,超额完成也不是不可能。

只是对缺乏战略主动权的一方而言,战争很少能在预想的时间爆发。这是被无数历史印证的教训,殷鉴不远,不可不查。

出兵朝鲜就有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背景:

西安事变结束到七七事变七个月。从大陆基本解放到美军无视中国警告越过三八线,还不到七个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德械师”以及德国为何会在特定时期援助中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话题。坊间流传的“晚几年开战多出多少德械师”之类的说法,虽然带着一丝“如果”的想象,但背后反映的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积极图强,希望通过引进先进军事装备和训练来提升国防力量的努力。国民党政府的“德国情结”.............
  • 回答
    关于常凯申(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是否全力以赴,这是一个复杂且备受争议的历史话题,学术界和公众都有不同的看法。如果将历史的假设前置,设想一下如果常凯申真的能“举全国之力”投入抗战,中国战场的走向可能会发生诸多变化,其中一些关键点值得深入探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举全国之力”的含义。在当时的中国,这不仅.............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抗日神剧一个非常经典且被广泛吐槽的现象。咱们不妨仔细掰扯掰扯,为啥那些个剧里的日本人,无论是在战场上厮杀,还是在据点里密谋,都操着一口流利的中国话。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小小的疏忽,而是涉及到创作、拍摄、传播以及观众接受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复杂考量。1. 降低拍摄难度,控制成本:这是最直接也是.............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因为它触及到了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在外交和军事政策上的一个重要辩证关系。我们不妨把这件事掰开了揉碎了聊一聊。首先,我们得区分“加强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以抗衡中国”和“重建美军”这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有联系,但绝不是一回事。“川普对加强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以抗衡中国不感兴趣”这句话,如.............
  • 回答
    《简·爱》之所以被许多人视为女性小资产阶级对传统社会阶层、宗教思想和婚姻观念的强烈抗议,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与其深刻的时代背景、鲜明的人物塑造以及打破常规的情节设计息息相关。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剖析这部作品的几个关键层面。首先,从社会阶层的角度来看,《简·爱》可以说是对十九世纪英国森严的等级制.............
  • 回答
    抗压能力,说白了,就是你在遇到困难、挫折、压力的时候,能不能稳得住,不乱了阵脚,还能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甚至从中成长。它不是说你遇事不生气、不难过,而是说你在情绪低落的时候,能快速调整过来,把注意力重新放在解决事情上,而不是沉溺在负面情绪里。领导总说你抗压能力不行,可能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情绪反.............
  • 回答
    破伤风疫苗的保护力,确实是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当身上出现伤口的时候。简单地说,疫苗能在我们体内建立起一道防御,但这个防御的强度和持续时间,并非一成不变,也不是绝对的“免疫金钟罩”。你提到的“10年有效”,这通常是指疫苗在大部分人体内能维持一个相对有效的保护水平。这个“有效”指的是,当破伤风.............
  • 回答
    关于“满清误国”与清朝版图扩张的讨论,需要从历史背景、统治策略、内外因素等多角度分析,避免将两者简单归因于同一原因。以下从清朝的版图扩张贡献、后期误国的原因,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 一、清朝的版图扩张:贡献与历史背景清朝(16441912)的版图扩张是其统治者通过军事、政治、外交等手段实现.............
  • 回答
    西藏林芝被称为“小瑞士”,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藏族文化与高原生态,吸引着无数游客。以下是林芝值得一游的景区及详细推荐,涵盖自然景观、人文风情和特色体验: 一、自然风光类 1. 巴松措(巴松措湖) 位置:林芝市巴松措镇,距林芝市区约30公里。 特色: 中国最美的高原湖泊之一,湖水清澈见底,四周.............
  • 回答
    在《西游记》原著中,狮驼岭的狮驼三魔(狮、虎、象三魔)确实是一支极其强大的妖魔军团,而“七大圣”则是猪八戒的兄弟团,包括猪八戒、沙悟净、沙僧、孙悟空、牛魔王、铁扇公主、哪吒等。他们是否能在对抗狮驼三魔时取得胜利,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原著设定与角色能力对比1. 狮驼三魔的能力 狮.............
  • 回答
    “都说钟会聪明,为什么还谋毫无胜算的反?”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触及了历史评价和实际局势的复杂性。钟会确实以聪明、有才华著称,甚至被视为三国后期最有潜力的战略家之一。然而,他的反叛最终以失败告终,其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钟会本人的性格与认知偏差:1. 过度的自信与自负: 钟会少年得志.............
  • 回答
    “十年巨变”,这句话放在 2011 年与 2021 年之间,真的再贴切不过了。如果让我说变化最大的,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我们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的连接方式和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深度和广度远超想象。这不仅仅是科技本身的进步,更是科技如何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重塑了我们.............
  • 回答
    “经济下行,大家收入下降,钱都到哪里去了?”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重要的问题,触及了经济运行的核心和我们每个人的切身感受。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因为钱的去向并非单一,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核心原因:经济活动放缓与财富分配的变化简单来说,当经济下行时,意味着整个社会生产和消费的.............
  • 回答
    “十年巨变”这句俗语在形容 2010 年到 2020 年这段时期再贴切不过了。在这短短的十年里,我们经历了太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变革,几乎触及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让我挑选变化最大的事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 数字生活方式的全面渗透和人工智能的崛起及其应用。让我来详细展开说说这两个紧密相连、互相促进的.............
  • 回答
    “寒门再难出贵子”这句话流传甚广,触动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焦虑和不安。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对当下社会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拉大现象的一种深刻反映。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复杂的问题:个人的努力,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抵挡住原生家庭带来的巨大鸿沟?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一、原生家庭的影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真实,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心声。首先,我非常理解你此刻的困惑和失落感。当发现努力的目标似乎可以被轻易达到时,那种付出的意义感和自我价值感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我们来详细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看985毕业生考公务员的“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以及和普通三本毕业生考公务员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一、 “.............
  • 回答
    “国产做不了发动机”这个说法,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确实是普遍存在的观点,而且有其历史和现实的依据。但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情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理解“国产做不了发动机”的说法是如何演变的,以及现在国产汽车厂商所说的“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到底是怎么回事,需要我们深入剖析。一.............
  • 回答
    你这情况,我倒是能理解你心里挠挠的。一边是“现在不能买房”的论调,一边又是自己收藏的房子不少在年底被清了。这背后啊,其实挺多门道,跟你详细说说。首先,得明白“现在不能买房”这话是怎么来的。这话说得比较笼统,很多时候是基于宏观经济形势、房地产市场整体趋势、贷款利率高企、房价涨幅放缓甚至下跌的预期等等。.............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一个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的层面。确实,如今的日本被普遍视为一个奉行和平主义的国家,其宪法第九条更是明确规定放弃发动战争的权利,并禁止拥有军队。从这个角度看,提到“间谍”和“特务”似乎与“和平国家”的形象有些许矛盾。但深入了解一下,就会发现这其中的逻辑其实并不复杂,而且这种.............
  • 回答
    中世纪平民的日子,用“惨”字来形容,一点都不夸张。当然,这得看你具体指的是哪个时期、哪个地区,因为中世纪跨度长达一千年,欧洲各地发展也不均衡。但总体来说,要是你穿越过去,成为一个普通农夫或者城镇居民,你的日子可能跟你想象中的田园牧歌差太远了。生活基本温饱都成问题,更别提什么舒适了。 吃饭这事,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