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都说狮驼岭可怕,如果是七大圣对上狮驼三魔有没有胜算?

回答


在《西游记》原著中,狮驼岭的狮驼三魔(狮、虎、象三魔)确实是一支极其强大的妖魔军团,而“七大圣”则是猪八戒的兄弟团,包括猪八戒、沙悟净、沙僧、孙悟空、牛魔王、铁扇公主、哪吒等。他们是否能在对抗狮驼三魔时取得胜利,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原著设定与角色能力对比
1. 狮驼三魔的能力
狮魔:法力高强,能变化人形,擅长使用法术和暗器,甚至能与孙悟空斗法(原著第66回)。
虎魔:火系法力强大,能喷火,曾与孙悟空斗法(第66回)。
象魔:体型巨大,力大无穷,能用象鼻攻击,且有妖气护体,战斗力极强。
联合作战:三魔能协同作战,甚至可能合体成“狮驼国”(第66回),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2. 七大圣的能力
孙悟空:齐天大圣,法力通天,七十二变、筋斗云、金箍棒、定身符等神通,是团队核心。
猪八戒:九齿钉耙、钉耙法术,虽不如孙悟空,但有火攻能力(曾用火攻击败妖怪)。
沙悟净/沙僧:沙悟净有降妖宝杖,沙僧有法力,但战斗力较弱。
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结盟,法力强大,能与孙悟空斗法(第6实在)。
铁扇公主:有芭蕉扇,能灭火,但法力较弱,需依赖牛魔王。
哪吒:乾坤圈、混天绫,战斗力极强,但需依赖三昧真火。



二、战斗场景与策略分析
1. 地形与陷阱
狮驼岭地形复杂,可能有陷阱(如原著中猪八戒曾被妖魔困住)。但七大圣可能利用孙悟空的法术(如七十二变)绕过陷阱,或利用地形优势(如山势、河流)限制三魔行动。

2. 力量对比
孙悟空 vs 狮魔:孙悟空的法力和战斗力足以单独击败狮魔,但需消耗大量法力。
猪八戒 vs 虎魔:猪八戒的火攻或九齿钉耙可能对虎魔有效,但需配合其他圣人。
沙悟净/沙僧 vs 象魔:象魔体型巨大,需多人围攻或用法术(如风火轮)压制。
牛魔王 vs 狮驼三魔:牛魔王若单独作战,可能与狮魔或虎魔抗衡,但需铁扇公主的芭蕉扇灭火。

3. 协同作战的可能性
分兵合击:孙悟空单独对付狮魔,猪八戒和哪吒对付虎魔,沙悟净、沙僧、牛魔王、铁扇公主合力对付象魔。
法术与法宝:孙悟空的定身符、哪吒的乾坤圈、沙悟净的降妖宝杖、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可形成组合攻击。
天兵天将的支援:原著中,天兵天将可能被派来支援,但七大圣若无天兵,需靠自身力量。



三、胜负关键因素
1. 孙悟空的决定性作用
孙悟空是唯一能与狮魔单挑的强者,其法力和战斗经验是胜利的关键。若孙悟空被击败,其他圣人难以取胜。

2. 三魔的联合与策略
若三魔联合成“狮驼国”,可能形成更强大的战斗力,但原著中三魔各自为战,可能被分而治之。

3. 资源与时间
七大圣可能需要更多时间准备,而狮驼三魔可能占据地形优势,但原著中孙悟空曾用七十二变绕过陷阱,说明七圣有应对能力。

4. 天命与因果
原著中狮驼三魔的出现与孙悟空的“斗法”有关,可能暗示三魔有天命,但七大圣若能利用法术和策略,仍有机会取胜。



四、原著中的实际结果
在原著第66回,孙悟空与狮驼三魔斗法,最终因天命和法力差距,孙悟空被狮魔击败,但最终通过天兵天将和观音菩萨的干预,成功降服三魔。这说明:
七大圣若无天兵支援,可能难以单独击败三魔,但若借助天兵或观音,可能胜利。
孙悟空的法力与天命是关键,若没有他,其他圣人难以取胜。



五、结论
1. 如果七大圣单独作战,可能难以在短时间内击败狮驼三魔,尤其是象魔的巨力和狮魔的法力。
2. 若七大圣联合天兵天将或观音菩萨,胜算会大大增加,尤其是孙悟空的法力和策略。
3. 关键在于孙悟空的主导作用,若他能发挥最大能力,其他圣人可协同作战,可能取得胜利。
4. 原著中天命与法力差距是胜负的关键,但若七大圣能利用地形、法术和策略,仍有机会取胜。

因此,七大圣对上狮驼三魔有胜算,但需依赖孙悟空的主导和天兵天将的支援,否则可能难以成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势力,狮驼岭有小妖4万7,花果山鼎盛的时候也是4万7,这一项猴子都不需要他兄弟们帮忙。

然后六个兄弟们,牛魔王的武艺和法力几乎和猴子一样,狮驼岭三个报团才敢惹猴子,这一下来了俩猴子,你猜他们会咋样?至于其他五个,都和猴子一个水平肯定不可能,不然这七个打上去真就反向清剿天庭了。但是水平肯定也不至于是小妖级的。就算只有猪八戒的水平好了。

想象一下,2个猴子带着5个猪八戒,率领47000只小妖(如果另外几个也带手下,不说10万也要有7,8万吧),我估计大鹏立刻现本相开溜。

user avatar

那狮驼岭分分钟被吊打。

别说七大圣,狮驼岭单独对上花果山也只有被单方面吊锤的份。

你要知道狮驼岭三魔分别是什么水平。

青狮,只能和猴子打二十几个回合,明确败北。

白象,只能和猴子打二十个回合,明确败北。

还是在猴子不用任何神通的纯武力情况下。

那么还剩下谁?金翅大鹏对吧?

我们来看看大鹏对阵猴子的全部表现。

大鹏在整个狮驼岭篇章只有一次和猴子打过照面,还是偷袭起手。

就是狮象鹏vs猴猪沙。

这场对战以大鹏偷袭猴子起手,然后是青狮对战八戒,白象对战沙僧,大鹏对战猴子。

八戒八九回合左右率先败北,沙僧十回合紧随其后败北。

猴子独战狮象鹏三合左右,筋斗云跑走,被大鹏赶上抓住,结束。

大鹏满打满算,只和猴子打了不到二十个回合。还要把三打一算进去。

这时候猴子要是来一手三头六臂,身外身法之类的,基本上就是秒杀结束。

但是猴子没这么干,因为要给唐僧,凑,劫,难。

所以吹大鹏的可以省省了。

然后从兵力上,狮驼岭四万八千妖魔,花果山四万七千猴妖并七十二洞妖王及其下属,说是被完虐都不为过。

user avatar

难道自己打自己吗?七大圣里面的三个就是狮驼岭的妖怪去,狮驼岭一战说明:结拜兄弟靠不住,朋友之间随时反目成仇

user avatar

三魔没有胜算。七大圣有绝对胜算。

探讨问题,要追溯源流。

近年来的研究,越来越倾向于证明吴承恩并非作者,而历史流传的西游版本,内容不断修改、流变,基本可以确定西游是一部民间集体传颂创作的作品,很可能先后有很多大手子在其中汇编串联,不同作者的设定和思路不完全一致。

因此,我认为狮驼岭三魔原型本来就是七大圣的一部分。其中大鹏鸟和鹏魔王的源流相同。狮子和狮驼王连称号都类同,毫无疑问也是同源。

西游记作者是汇编各方讲本形成的作品,而七大圣的设定其实却少见于各方讲本。早期民间故事的猴子三姐弟是黎山老母、猴子和耍耍三郎。

作者或者作者之一,一开始在花果山期间设定七大圣,是企图把各种民间传说故事中的大怪组成一个集合的。按一般正常创作规律,是要交代其去路结局的。

但由于各种原因,做出这个设定的作者并没有能够把这个设定贯彻下去,没有对后来形成完本的作品施加足够的影响。原因可能是其写作的包含所有七大圣下落的作品版本失传散失,也可能是写得情节啰嗦或者过于简陋。后续编修的作者舍弃修改,没有全盘接受七大圣的设定,只保留了其中最精彩的与大哥牛魔王作战的这一段。

但是包含七大圣的单篇片段,依然在社会上流传,并经过不同作者的手笔产生流变,最终有些还被整合回来,但是已经消除了孙悟空结义兄弟的情节。

比如,天下一共四种灵猴,六耳猕猴和七大圣中的猕猴王其实高度重合。但是如果保留他们结义兄弟的情节设定,则孙悟空在遭到假冒后不会不知道根底。因此作者在编修中舍弃了猕猴与石猴认识的情节。

比如,按照大鹏和孔雀是凤凰的双子的设定,天下应该只有一个大鹏,因此鹏魔王就是鹏大圣。五百年前双方作为一方大怪也是互相认识的。

但是后来编修的作者应该是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孙悟空一路上打过去,遇到一个怪,是天庭熟人,又一个怪,是结义兄弟,不断在熟人圈打混,在观感上会让读者和听众感到世界观小了、局限了。其问题,和金庸早期的中华中心铁枪庙、江湖高手一共十几个,这种问题是一样的。

而删除了路上遇到的部分大怪和孙悟空的亲友关系后,西游世界显得宏伟起来,西游一路上真的有感觉是探险、未知。

因此回头看问题,我认为狮驼岭三魔对应的,无非是七大圣同级别的一强两中下。

而岭上的小怪,总量基本和花果山一个档次。狮驼岭的总体势力,应该和花果山差不多相当而略强,4.8万对4.7万,这数字不是随意的,很可能是刻意的,就是为了表达狮驼岭稍强于花果山,但没有档次差距。包括“我家大王也曾一口吞了十万天兵天将”的炫耀情节,也是刻意在比照花果山的水平。虽然孙悟空吐槽狮子这一招比较水,但是狮驼岭和花果山打退同等量级的天兵天将,和花果山当年一样处于地上独立状态是事实。如果猴子受招安后不再闹,没有受到佛祖出手干预,那么花果山的状态会和狮驼岭类似。所以大鹏最后被收服也是佛祖出手,待遇和悟空一样。因此有些回答非要说大鹏实力不如孙悟空,非要强调花果山一家就能灭狮驼岭的,也是矫枉过正了。七十二妖王的总量,比狮驼国的群妖,应该是小一个档次的体量,理由有二,一是七十二妖王臣服猴子,二是在花果山之第一战时,猴群没事七十二妖王全完蛋,当时猴子在单挑也没干预群殴,这还是说明问题的,即猴群战力在四个猴将军带领下还是明显高于七十二妖王。

猴子带领花果山加上七十二妖王,是强于狮子加大象带狮驼岭的,但是大鹏和狮驼国的大量妖魔算上,花果山就不如了。狮驼岭和狮驼国,实际上是两个稍弱于猴子的一方妖王势力合并的结果,狮驼岭少了一个强妖王顶端战力,小兵兑换,狮象换不了猴子+七十二妖王,狮驼国比花果山少了一波七十二妖王,就差一点点。

我们姑且认为七大圣中还是稍有强弱,但是牛、鹏、猴、猕猴四个互相之间都在一个档次,千招之内难分胜负。狮子比他们稍差一些,但是也有法天象地之力,至少比奎木狼强。所以鹏是无法单独压过狮象的,否则没有结拜并且跟狮子客气的必要。应该承认狮象合在一起和鹏应该至少差不多,远强于八戒沙僧。

剩下的蛟魔王和禺狨王,被舍弃的主要因素一是蛟在神话里定位比龙低,原先做七大圣设定的作者很可能对其战力的描述比较拉胯,让他被东海龙王之流降伏了,这样就跟其他作者设定的龙王被孙悟空随意欺负有了矛盾。为了避免违和感,其角色被舍弃。或者有可能由那个抢占河神水府的小黑龙顶替了。其战力达不到孙悟空结义兄弟的水平,所以直接改成晚辈。二是禺狨王,有石猴猕猴,这第三个猴,显得太多了。有人经过分析,怀疑乌巢禅师是禺狨王,但是缺乏确凿证据。我还怀疑禺狨王可能被白象顶替了,因为禺狨这个动物本身比较冷门,不排除古人作者、说书人误传或者随意更改成老百姓好理解的白象的可能。

所以狮驼岭三魔源流最大的可能就是七大圣当中的三个,其中狮象两个对应位置还都是七大圣中实力靠后的。那么论七大圣总战力,多了牛魔孙悟空和猕猴,怎么说也是两倍以上。


ps:

有人提牛魔王带亲属的总战力很强,这个也说一句,牛魔王家族走的是精英路线,手下小妖数量都很有限。论总战力是不如狮驼岭+狮驼国的。牛鹏平手,红孩儿对狮子,喷火对法天象地,不知胜负,但铁扇大概率打不过象,几万个小妖怎么也能把舅舅给扬了,铁扇和道人舅舅对换也一样。法宝方面,阴阳瓶和芭蕉扇,谁不知底细谁输,谁先发动谁赢。

牛魔王全家加孙悟空花果山全体,不算法宝和三昧真火这种绝活,单看武力总实力,应可以略强于狮驼三魔。猴平鹏,牛胜狮,红孩儿+铁扇仙胜象。小妖只要能拖住敌方小妖一段时间,牛家人得手后抽身出来一个就赢了。

从小说设定和故事情节推进的合理性各方来考虑,这样的战力安排都是最好的状态,只有旗鼓相当才有斗争的趣味,没有必要过于捧踩狮驼或花果山中任何一方。如果按照有些答主说的,狮驼这个一度抓住了猴子的势力,是不如花果山的,这怎么也说不过去。

最后总结一下:

妖王分为强中弱三档,强妖王无视小妖数量,一人灭一国,猴牛鹏都能做到。

中妖王面对大量小妖可以相持可以赢但也可能会输,因此表现为行事有所保留顾忌、对强妖王有明确赌斗速败或依赖法宝和绝活,如红孩儿、狮子、象、奎木狼等(这些妖王互相之间也还是有强弱并不绝对相等)。两个以上中妖王中的强者可以与强妖王相持或胜过,例如狮象>鹏,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中妖王全都上也可能摆不平一个强妖王,比如二十八宿全上也搞不定高机动力+物理免伤的猴子。

弱妖王会被大量小妖或天兵击败,可以歼灭或者压制没有头领的一般小妖天兵,但对强妖王甚至不能破防,如八戒沙僧铁扇。

所以,综合来看,用逐个递减或替代的方法,应该可以得出:

七大圣≈四强+二中+一弱+15万以上小妖+法宝(牛、猴、鹏、猕猴,狮、禺狨王疑似替换成象,蛟魔王疑似替换成小龙,狮驼岭狮驼国花果山牛家及黑水河全体小妖)>>三强势力(孙悟空、牛魔、六耳+花果山数万小妖及牛魔家)>猴牛战力联合(猴、牛、红孩儿、铁扇、道士舅舅,带小妖法宝)>三强妖王(猴、牛、猕猴)>猴牛战力联合(不带小妖法宝)>狮驼国+狮驼岭(鹏、狮、象和数万小妖双份)>牛魔家族(牛、红、铁扇、道士舅舅和总量不超过几千的小妖)≥花果山+七十二妖王>花果山(猴+数万小妖)≈狮驼国(鹏+数万小妖)≈牛魔+红孩儿≥狮驼岭(狮+象+数万小妖)≈红孩儿+铁扇+千计小妖带法宝≥单个强妖王不带兵(猴、鹏、牛、猕猴、杨戬、黑熊、蝎子等)>哪吒(强中分界线)≈两个中妖王(不带绝活法宝)>单个强点的中妖王(狮、象、红孩儿)≈5万级别小妖或天兵(花果山、狮驼岭、狮驼国,都是一大妖带不到5万小妖胜10万天兵天将)>七十二妖王≈万级天兵≥单个强天将或中妖王(奎木狼、昴日星官、亢金龙、火德星君水德星君十八罗汉等)>单个弱妖王(猪八戒、沙僧、牛家道士舅舅、铁扇、疑似替换蛟魔王的小龙、白龙马、四海龙王、混世魔王)≥千级别小妖≈地方神或功能小神(山神土地河神五方揭谛六丁六甲碧波潭龙王等)

而如果不考虑作品痕迹指向的妖王残余设定,直接认为七大圣个人实力和势力都跟孙悟空同一水平,那更没得比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