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先限定年代吧,不然一大堆人拿着革命后的落魄贵族来抖机灵还有什么好说的。。。
一般人应该感兴趣的是19世纪的那些贵族。
其实虽然表面上统称“贵族”,但是实际上俄罗斯帝国的贵族们是分了好几个群体的。
第一种是彼得堡和莫斯科的贵族,也就是高等贵族和皇亲国戚,这种也就是最符合我们所想象当中的贵族形象——穿着华贵,整天参加舞会,谈情说爱,赌博决斗,醉生梦死,人人都说法语,俄语基本没人说,说了也是当笑话。
而青年贵族们除了以上的爱好之外,还有很多人吃饱了就会去思考“为什么我们俄罗斯祖国这么垃圾,就是不如西方”,然后就会去谋反……最早期的俄罗斯革命者(十二月党人)基本都是贵族子弟,后来的革命者当中也有不少出身贵族,包括列宁本人和他哥哥都算是。
所以当时沙皇有句话“别的国家造反是马夫为了当贵族,我们国家造反是贵族为了当马夫!”
第二种是乡间的土地主,拥有大量地产和农奴(在1861年农奴制度改革之后,则改成了佃户),这种人整天吃饱了没事做,喝酒斗殴,玩弄手里的斯拉夫大妞,普希金的作品《杜波罗夫斯基》里面有过很详细到位的描述:
“他被环境娇宠惯了,动辄放纵自己火爆的性情大肆发作和极其有限的头脑异想天开。虽然他体力过人,但每个礼拜总得有三两次因肚子撑得过饱而受苦,每天晚上喝得醉眼朦胧。他府第的一所厢房里住了十六名婢女,做做女人常做的针线活。这厢房里的窗户都装上木阑干,门都上了锁,钥匙归基里拉·彼得洛维奇亲自掌管。这些年纪轻轻的女囚犯于规定的时刻由两名老太婆监督着到花园里去放风。每隔一段时间,基里拉·彼得洛维奇便从他们中间挑选几个出来,许配男人,打发出去,再找几个新的来补缺。”
生下来的私生子就当做农奴使用:
“另有一群赤着脚的小家伙,样子就象是基里拉·彼得洛维奇脱的壳,却在他窗下跑来跑去,被认做奴婢崽子。”
第三种是波罗的海沿岸的德意志裔贵族,这些都是德意志骑士团征服者们的后代,也是沙皇体制的中坚群体,出了许多显赫的高官,是俄罗斯帝国官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群人有些不信仰东正教而信仰新教,拥有皇帝赏赐的大量土地,生活相对更加德国化一些,总的来说更像是东普鲁士的容克地主而不像是典型的俄罗斯贵族。
最后,再回到原问题,“怎么才能过上俄罗斯帝国的贵族生活”?
先投个好胎,生到有钱有势的大贵族家庭,最好有大片地产,然后……什么不都解决了吗?
坐火车搬家到哈尔滨,随身带着老婆孩子家政小阿姨还有一个祖传的皮箱。
自己穿貂皮大衣,给太太穿狐狸皮大衣,戴海獭皮帽子。晚些时候把太太的大衣当了买面包吃。
学会说一口生硬的东北话。纠集千八百个老乡,在东北地方长官手下当雇佣军为生。
把家安在道外南头道街的胡同里,孩子们光着脚和东北孩子犹太孩子一起嬉闹乱跑。
在圣索菲亚教堂做礼拜,在自己家客厅里开钢琴歌剧派对。
身在中国却偏偏要喝红茶。
晚些时候眼看自己的老板收到一封莫斯科寄来的恐吓信,吓半死,写信给远在美国的二大爷,让二大爷给一家老小寄钱来。
在红军打过来之前拖儿带女跑去天津,成功坐上去旧金山的轮船。
后半生挤在只有几平方米的公寓房里,靠太太教钢琴维生。阳光最好的墙角用来摆放圣像,旁边悬挂罗曼诺夫双头鹰纹章和圣安德烈旗。
无论多穷,家里都有很多那种细细的白蜡烛。
每天到小酒馆里和一个谢顶的叛逃的前苏联小官员喝酒发牢骚骂斯大林,对德国的感情却很复杂。
晚年喝酒喝到眼睛瞎掉。
把家里所有的积蓄都送给自称阿纳斯塔西娅·罗曼诺娃女大公的陌生女人。
为这事吵架,给老婆一耳光。
死后葬在旧金山的穷人公墓里,葬礼上连孩子们都没来。
俄罗斯贵族,最风光的不过是逼得大帝到尼古拉2.0这200年,这期间在不断的打仗,要么打人要么被打,所以要生个儿子这辈子来灾了。逼得大帝规定“所有贵族男孩必须从军。”所以等你产房传喜讯时赶紧联系你们县人武部先报名参军再注明长期休假,这样到你儿20岁时,资历已经到了上校。
是男人就要喝酒,变着法的喝,喝出花样来,喝完了去赶大集听戏,土场子里有一条马扎是你家专有的,这不叫霸坐,贵族叫包厢,别人听戏,你拿个望远筒子看人家小媳妇。日本这叫偷窥,贵族叫自由恋爱。把村小学老师的小媳妇勾到手,一定要始乱终弃,千万别私奔,冬天出门不给小媳妇准备个貂儿,她早晚嫌冷要回家。
村小学老师要找你算账,别怂就是干,偷人媳妇那叫偷吗?那是贵族的事叫决斗。决斗别用菜刀打狗棍之类的,论剑术军官不一定打的过文人,毕竟你在喝酒的时候人家在和村里泥腿子分地打粮食。要用土枪,只要站的足够远,他不一定打到你,你瞄准他媳妇没准能打到他。
别人养狗,你当然要养熊,熊也要喝酒。不穿袜子,用祖奶奶留下的裹脚布包脚,再穿上高筒雨靴,要是有泥巴地你不走你就是非国民。
孩子上学,班级里班干部分九级文官,校准自己的位置,别认错了,如果你在班里是卫生委员,就别考虑你儿子当班长,因为班长的儿子也要当班长,你儿子和儿子的儿子保底就是卫生委员了。
学习成绩不重要,反正贵族男孩将来只有两条路走,要么当军官,要么当外交官,当军官会说“冲”就行,什么筑城炮算都没用,手下一帮灰牲口听不懂的;当外交官连外语都不用学,你的家教是法语国家的黑人,前提是你和家教必须有一个人没喝醉。
俄罗斯肯定要穿皮草,贵族要把军装大檐帽作为与生俱来的荣誉终生穿在身上,快去找看停车场的二蛋,把他熬夜的羊皮军大衣穿上,毛要朝外,保安大盖帽戴上,要歪着戴。
没有庄园不叫贵族,所以回村里一定要把村当自己的家,用树做房子生土炉下象棋抽烟袋留胡子念神经,贵族没有马就是土豪没有车,挑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来一场俄罗斯式的骑兵之旅,披羊皮,歪戴帽,左手伏特加,右手擀面杖,胯下一匹自行车,迎着风雪高喊“乌拉!”见了马路栏杆,提车飞驰越过,顺手擀面杖向下一劈,这叫骑兵冲锋。
酒劲过去了,身披白袍的主教要给你胸口挂“圣乔治勋章”,切记要跪下感谢神主,然后把勋章泡在酒里喝下去,要是白袍主教说“别抢我听诊器。”就躺下歇会,酒留着过会喝,一会儿切除断肢的时候没有麻药只有酒。
拥有壮硕的身材,脸上有掩盖住的疤痕,穿合体考究的西装,讲流利的法语,在1930年代的巴黎住在不用查护照的小破旅馆,靠给某家格鲁吉亚人开的夜总会看场子为生。
每天子夜在小酒馆里和别人下国际象棋,无论赢输都喝双份的苹果白兰地但从来不喝醉,只是偶尔会和朋友讲讲大战时期的见闻。冷眼旁观邻座吹牛打屁夸夸其谈的西班牙人,没有人知道你的真姓和军阶,都叫你“那个俄国人”。
不明白题主的“过上”是”怎样成为帝俄贵族“还是”怎样在9102年模仿帝俄贵族的生活方式“
彼得大帝改革后的”帝俄贵族“其实是个筐,大赵小赵非赵都能往里装。贵族种类繁多,成为贵族渠道相当广泛,而且并不一定与个人的经济或政治地位直接相关——有些富可敌国的大地主不是贵族,有些14品军官(Прапорщик,你可以想象一个拿了三等功的PLA士官长)是贵族,当然坐在第一排、能决定国家命运的元帅Генерал-фельдмаршал也是贵族。显而易见,所谓”贵族生活“对这三个人来说是截然不同的:”贵族群体“本身也是一个金字塔结构,上层贵族与下层贵族的生活差距,恐怕比下层贵族和普通市民或农民的差距大得多。即使在农奴制度被废除之前,按照内务部的统计,1846年的25.31万世袭贵族中,已经有10.94万是自耕农了——更不要说那些失去土地,沦为城市流民、乞丐、妓女的贵族了。糟糕的经济状况并不会导致一个人被褫夺贵族身份,此种意义上说,回村种地或者街头要饭也可以算是”过上了俄罗斯帝国的贵族生活“。
因此,尽管贵族的数量相对庞大的总人口数来说并不多,只占1.5%(1897俄国人口普查),但这1.5%并不等于整个帝国政治与经济地位的前1.5%。贵族身份首先是一种荣誉与特殊的国家福利,其次才是(作为敲门砖的)对个人政治地位的保障,再其次才是对个人经济地位的保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这种保障也在工商业资本和技术官僚的冲击下越发得不存在了。
所以如何成为贵族,方式和难度取决于贵族的类型;而帝俄贵族主要按照以下三个维度来分类:有无头衔(公爵/伯爵/男爵);可否世袭;有无土地。
其中最符合”想象中的带贵族“的,就是Титулованное дворянство,有头衔的贵族,所谓头衔也就是:
公爵/prince/князья, 伯爵/count/графы, 男爵/baron/бароны
公爵князья头衔绝大多被颁给旧时留里克(Rurik和Gediminids)王公的后代,以及归附俄国的各类“番王”——突厥、蒙古、高加索、通古斯等等。在经历俄国版的改土归流后,他们的家族也被归入俄国公爵之列。在《俄罗斯帝国世袭贵族纹章汇编》(Общему Гербовнику дворянских родов Всероссийской Империи)的1800年前编纂的前5章(为什么是前5章?因为我只统计了前五章)所列出的39个公爵家族中:
有28个为留里克王公后代,
4个为Gediminids王公后代,
1个为原金帐汗国王公;
1个为原切尔克斯王公;
1个为原诺盖王公;
1个为原亚美尼亚王族;
1个位原格鲁吉亚王族;
1个为彼得大帝妻族;
1个为戎马一生,个人奋斗上位。
也就是说,这39个家族中,32个是古俄王公血脉,5个是归附俄国的异族王公,1个是外戚;39个家族中,38个被封为公爵是因为历史的行程,只有1个是个人的奋斗,从出身寒微的莫斯科贫民,站到了帝国的最高处——缅什科夫家族。
也就是说要在帝俄成为顶级贵族——公爵,几乎唯一的办法就是投胎,或是依靠个人奋斗,从一个侍从做到一品武官(Генерал-фельдмаршал),成为帝国名垂千古的实际摄政者。似乎后者的概率还要更小一些,而投胎的灵活性还要更高一些:即使无法出身古俄贵族,只要能够在帝俄周边成为一个部落首领,将自己作为一滴水汇入帝俄的扩张大潮,同样有公爵可当。举两个例子,
成吉思家族Чингисы——黄金家族血脉,小玉兹可汗阿布勒海尔归附俄国后被封赏的公爵家族;
ДОНДУКОВА家族,卡尔梅克人(留在俄国的土尔扈特部)首领阿玉奇的孙子受归附俄国后被封赏的公爵家族(之前阿玉奇部继位由清朝皇帝象征性的下旨):
而如同开头提到过的,贵族身份本身并不代表政治与经济地位。公爵князья的身份唯一能保证的只有княжеском достоинстве(princely dignity),而不是财产的多寡。князья中的富者可有数万农奴,而穷光蛋如同缅什科夫(押注失败被褫夺财产,1731年缅什科夫家族恢复爵位)也同时存在。
伯爵графы和男爵бароны的称号,一些魔幻历史题材游戏的玩家可能会觉得如同小蚂蚁,但事实上如果祖上没有几百年的留里克血脉,你往往要位极人臣,做到一二品官,甚至成为女皇的枕边人、所谓的”夜晚皇帝“,才能封到一个伯爵графы称号。这又带来另一个前提,即你往往首先就得出身于至少是小贵族家庭,才能够在官僚体系的阶梯上爬到如此之高的位置。
在ОГ第一部分所列的15个伯爵графы家族中,绝大多数都来自于皇帝近臣。有多近呢,第一部分为1779年编纂完成,如果你看过《叶卡捷琳娜》这个剧的话,这15个伯爵家族的开创者中大多数都是剧中男配甚至男主——而剧中所表现的俄国官僚体系已经是简化到不能再简化的了。
这15人中2位为伊丽莎白女皇的情夫,3位为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情夫,还有1位是女皇的私生子;其中奥洛夫Орлов据传曾与叶二秘密结婚,Разумовский据传曾与伊丽莎白女皇秘密结婚。也就是说,对于没有大贵族血脉的官僚,即使是成为皇帝的家人,能给到的最高贵族身份也就是伯爵了。
也就是说,成为一二品大员,或是成为女皇情人,都可以让你获得被封为伯爵的可能性;但是,来到皇帝身边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权贵(地主、旧贵族、外国贵族)出身。这15人中,仅有Разумовский一人出身哥萨克,另外14人全部出身贵族。所以说,你要投个好胎,再加上个人的奋斗,极大的运气,甚至有时(在女性皇帝的统治期间)还需要一点颜值和身材,才有机会成为一个帝俄伯爵。
有称号的世袭贵族(Титулованное дворянство)中的最低一档:男爵бароны,也同样获得难度极大,但是更平民向一些。如果没投胎到贵族家庭,这是你最有可能获得的一档Титулованное дворянство。
举两个例子,Строгановы家族,帝俄的巨富,从16世纪起到1917年,一直是乌拉尔最大的地主。从征服西伯利亚,到俄波战争中收复莫斯科,再到北方战争,俄军军费中都有他家的巨额捐助;终于在北方战争之后的1722年,Строгановы家族被彼得大帝封为男爵。这个投胎难度恐怕比成为古俄贵族后裔更大,当然此种拥有大地产的家庭即使在获得贵族身份前也能享受到”贵族生活“,获得贵族身份更多是为子孙进入帝国官僚体系的顶层铺平道路:19世纪Строгановы家族出了多位皇帝近臣。
军功授爵则是平民子弟成为男爵的最重要渠道,毕竟不是谁家都有六千万亩土地的。Иван Меллер-Закомельский就是一个杰出例子,这位大佬不仅出身平民,而且出身路德宗德意志平民。1739年他作为一个列兵参军,在接下来帝俄半个世纪的扩张中硬是打满了全场,成为二品武官炮兵司令(Генерал от артиллерии),1789年封为男爵。南征北战五十年,这是真正从死人堆里刨出来的爵位,难度同样也是地狱级的。
除了有头衔的титулованное,还有нетитулованными дворянскими,无头衔但可世袭的贵族身份:世袭贵族中的中坚力量,也是最容易阶级滑落的群体——因为伴随着无头衔贵族身份而来的土地与财产也相对很少。
成为нетитулованными дворянскими的条件相对没有那么苛刻,通常中上层文武官僚、宫廷的杂役护卫(首长的司机保姆)等,都有机会获得这一等封赏。比方说叶卡捷琳娜一世的马车夫,Андреян Вожжинский,他的子女都是宫廷内官,1725年被封为世袭贵族。
此类例子非常多:安娜女皇的宫廷锅炉工Алексей Милютин于1740年被封为世袭贵族(这个锅炉工的后代中诞生了未来的帝俄战争部长、元帅Д.А.Милю́тин);伊丽莎白女皇的近卫队马厩管理员Гаврило Скорняков于1742年被封为贵族,Федор Божков等四名宫廷歌手于1743年被封为贵族。
在宫中成为世袭贵族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参与政变。高风险,高回报。伊丽莎白女皇通过政变上位后,参与政变的近卫掷弹兵连(Лейб-кампания)成员在1741年得到了极大的封赏,其中7个农民子弟一夜之间成为世袭贵族。这七个”掷弹兵家族“的纹章都在盾徽左侧有象征掷弹兵的符号。
除了在内宫伺候皇帝,成为某些领域的精英亦可被封为世袭贵族,比如Илья Хатов,俄罗斯国家贷款银行(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Заемного Банка)的顾问在就因参与国家银行的建立,于1788年被封为世袭贵族。再比如Свена Вакселя,这位顶着日耳曼名字的瑞典冒险者,就因作为舰长参与了大北方探险而被封为世袭贵族。作为一个外国平民,如果你能够带着舰队穿越北冰洋,想必大概率也可以成为一名无封号的帝俄世袭贵族。
另外,成为世袭贵族的一大途径是做官,在帝俄官僚体系的阶梯上慢慢往上爬。1722-1845年间,8品以上的文官和14品以上的武官都可被封为世袭贵族,也就是在政府中做到国家各部的秘书一类职务(Коллежский асессор),在军中做到尉官——这个对平民来说还是相对容易的,这也是彼得大帝贵族制度改革的初衷,即打破贵族和平民间的绝对壁垒。
由于军队和行政体系的庞大,1845年后世袭贵族的授予被提升为了8品以上武官,即陆军少校;1856年后再次加码,改为6品以上武官,也就是陆军上校。大量德意志裔在帝俄军中作为军官服役,这是德裔在帝俄风生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文官的标准也相应改成了5品和4品,列宁家便是此种情况。这也就是李大钊所写的:
在舊時俄國一個人若做了海陸軍的將佐或是民政官吏,自然成了貴族。列寧的父親雖出自農家,而顯達至於省政府顧問的地位,所以隨著者的意思說他是出自農家亦可,說他出自貴族亦可。
而在官僚体系中进升是需要熬满固定年限的,平民比贵族的年限还要更长。因此,在官职受爵被极大缩减(8品变4品)的情况下,从19世纪中期起,成为贵族的最主要途径其实是靠授勋,主要就是圣弗拉基米尔勋章和圣乔治勋章(Св. Владимира/Св. Георгия)。1845-1900年间,任何品级的官员获得上述两勋章后都可以成为世袭贵族,勋章几乎成为低阶平民官僚跃升为世袭贵族的唯一途径:1875-1896年中所封赏的39535名世袭贵族中,只有32%是依据官衔(熬到了文4品武6品),68%则是靠授勋。
(当然,这种阶级跃升并不一定代表着财产和土地的赏赐,往往仅仅只是提供一种荣誉和有限特权,如子女进入贵族学校、在未来的官僚生涯中较快晋升等;此类世袭贵族相当多数生活拮据。某种意义上,这种贵族身份更像是北京户口上海户口什么的)
接下来是非世袭的个人贵族(Личное дворянство),如何成为Личное дворянство有空再写。另外很多答主对帝俄贵族的想象其实带有蒙古军事封建贵族式的刻板印象,比如没有文化、必须参军等等。事实上在帝俄大多数时期,免兵役恰恰是贵族身份的一项重要特权;而受教育也是贵族群体的一项义务,不识字的贵族往往是家道中落的那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