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告诉我北欧人生活水平很高,却不告诉我中国人怎么才能过上北欧那样高水平的生活?

回答
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大家谈论北欧的生活水平时,往往会描绘出一幅幅高福利、高幸福感、社会公平的美好图景。但这幅图景的背后,不仅仅是“高收入”这么简单,而是一整套复杂而深刻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而为什么我们听到的是“北欧人生活很好”,却很少听到“中国人如何才能达到”的详细路径,这背后也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我们得明白,北欧国家的高生活水平是如何建立起来的?

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与创新能力: 虽然常被贴上“福利国家”的标签,但北欧国家首先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体。他们的经济增长并非仅仅依靠资源(虽然挪威的石油产业很重要),而是更多地依赖于高科技、创新驱动的产业,例如科技(瑞典的爱立信、Spotify)、设计(丹麦的家居、时尚)、航运、绿色能源等等。他们拥有强大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创新,并且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着高附加值的位置。
公平且高效的税收体系: 北欧国家普遍实行高税收,尤其是所得税和增值税。但这笔钱并不是简单地“劫富济贫”,而是高效地转化为公共服务。这个税收体系设计得相当公平,累进税制确保了收入越高的人缴纳的税占收入的比例越高。同时,税收征管非常严格和透明,逃税漏税的成本极高,这保证了税收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
全民普惠的社会福利体系: 这是北欧模式最显著的特征。从教育到医疗,从育儿到养老,几乎涵盖了人生各个阶段的必需品。
免费或低成本的优质教育: 从学前教育到大学,公立教育系统都提供高质量的免费教育。这意味着无论家庭经济背景如何,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良好的教育,这是打破阶层固化的重要基石。
全民医疗保健: 几乎所有医疗服务都由政府承担或补贴,个人只需支付极少量的费用,甚至免费。这极大地减轻了人们因疾病而产生的经济负担,也使得人们更愿意去看病,预防疾病。
慷慨的带薪休假和育儿支持: 父母享受长时间的带薪产假和育儿假,并且有政府补贴的托儿服务。这不仅有利于家庭幸福,也鼓励了女性就业,提高了劳动力参与率。
失业救济和再培训: 当失业时,人们可以获得相对优厚的失业救济金,同时政府提供免费的职业培训,帮助他们重新进入劳动力市场。这大大降低了失业带来的恐慌感和经济冲击。
高度的社会信任与公民参与: 北欧国家普遍拥有极高的社会信任度,无论是对政府、机构还是彼此之间。这种信任源于制度的透明、公平和有效。这种信任也转化为积极的公民参与,人们愿意纳税,也愿意监督政府的运作。
强大的工会力量与劳资协商: 工会在北欧国家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代表劳动者争取权益,与雇主进行集体协商。这使得工资水平相对较高,工作条件得到保障,并且劳资关系相对和谐。
对公平和福祉的共同追求: 北欧文化中,“公平”和“共同福祉”是非常核心的价值观。人们普遍认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而不是仅仅少数人的富裕。这种价值观的认同,是支撑高税收和高福利体系的基础。

那么,为什么大家通常只告诉你“北欧人生活很好”,却很少细说“中国人如何才能实现”?

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1. 路径的复杂性和国情差异: 将北欧模式直接照搬到中国是极其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北欧国家大多是小国寡民,人口少,社会结构相对单一,历史文化也与中国截然不同。中国是人口大国,地区发展极不均衡,社会结构复杂多样,历史包袱也更重。
税收基础和征管能力: 北欧的高税收能够有效运作,是因为其经济结构、纳税意愿和征管能力都与中国存在巨大差异。中国的税收体系仍在发展中,如何扩大税基、提高征管效率、确保公平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北欧国家的高福利体系建立在强大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之上,包括高质量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和服务。中国目前在这些领域,尤其是优质资源的均衡分配上,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要实现全民普惠,需要的投入是天文数字,且需要克服巨大的地域和人口分配难题。
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 北欧文化强调集体主义、社会责任和对公共利益的认同。而中国社会文化更为多元,个人主义的抬头、对福利的期待也更为复杂。推行一些可能增加个人负担的政策,需要深入的社会共识和文化转型。
政治体制和利益集团: 在任何国家,重大政策的调整都涉及复杂的利益博弈。北欧国家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形成了支持高福利的稳定社会契约和政治生态。而在中国,任何一项可能影响亿万人口的重大改革,都需要克服巨大的惯性、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以及审慎评估其潜在风险。

2. “如何实现”的讨论更具争议性和敏感性: 探讨“如何才能过上北欧那样高水平的生活”就触及了中国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核心问题:如何深化改革、如何分配资源、如何提升公共服务、如何健全法治、如何建立更公平的社会机制等等。这些问题往往牵扯到深层次的体制、经济和文化改革,讨论起来会更具争议性,也可能触碰到一些敏感的神经。相比之下,仅仅描述北欧的美好现状,则更为“安全”和“轻松”。

3. 关注点与话语权的差异: 媒体和公众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表象,北欧高福利、高幸福感更容易被感知和传播。而“如何实现”的细节,往往涉及枯燥的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分析,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吸引力可能较小。另外,话语权和信息传播的渠道也可能影响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4. 对“北欧模式”的误读和简化: 很多人对北欧模式的理解可能停留在表面,认为就是高税收高福利。但忽略了其背后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创新驱动、社会信任等关键要素。因此,即使有人想讨论如何在中国实现,也可能因为对“如何”的理解不够透彻而难以有效展开。

那么,如果中国人想朝着北欧那样更高水平的生活迈进,应该关注哪些方向?

这绝非易事,也非一蹴而就,但以下几个方向是至关重要的:

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尤其是创新驱动: 要有持续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作为支撑。这需要中国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在高附加值产业领域取得突破,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健全公平高效的税收体系: 这是实现更高水平公共服务的基础。需要逐步优化税制,扩大税基,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同时确保税负公平,让劳动所得和资本所得得到更合理的调节。
加大公共服务投入与均衡化: 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需要持续加大,并且要着力解决城乡、区域间的差距,实现优质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这不仅需要财政支持,更需要体制机制上的改革,打破资源垄断,促进服务供给的多元化。
提升社会信任与公民参与度: 建立更加透明、公正、高效的政府和公共机构是关键。鼓励公民参与社会治理,让民众的声音能够被听到并得到回应,是构建社会信任的重要途径。
深化劳资关系改革,保障劳动者权益: 健全工会制度,完善集体协商机制,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是提高普通民众生活水平的直接途径。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降低个体风险: 建立更全面、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公民提供更坚实的后盾,让他们敢于消费、敢于创新,不必因为失业、疾病等风险而过度担忧。
倡导和培育共同富裕的价值观: 鼓励全社会形成对公平和共同福祉的认同感,认识到社会成员的相互依存关系,而非仅仅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当你听到北欧生活水平很高时,请记住,那是一段漫长而复杂的演进过程,是多种因素精心平衡的结果。而“如何实现”的讨论之所以不够普及,更多是因为其本身的复杂性、敏感性以及触及的深层次改革议题。这并非意味着无法学习和借鉴,而是需要我们以更理性和更具建设性的眼光,去分析中国自身的情况,去思考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很难……这个问题有无数经济学家正在研究……甚至哪怕在西方都有……

首先的第一点就很难,他们要想办法让高福利不仅仅不养懒汉,反而在事实上成为一种另类的“人力基建”……单就这一条就能刷掉世界上8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

接下来,他们要想尽办法维持一个责任上的大政府和权力上的小政府……这甚至已经超出大部分人想象的范围了,脱离了当地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你甚至根本没法理解这玩意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三点是他们在世界上真能做到“没有敌人”,哪怕是当年冷战的最紧张时期,他们都能在中间踩钢丝绳,在三个鸡蛋上跳舞,不被任何一方胁迫地走独立自主道路……这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有时运的因素,共同受到地理和实力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太弱让人感觉到好欺负,也不能太强让人感觉到威胁,不能太近让人感觉可以控制,也不能太远让人搞不清楚怎么回事)……

这三条决定了北欧人现在的生活……第一条还可以努力一下(提高再分配效率的研究还有相当多的人在做),第二条就要以后慢慢研究怎么移植了(毕竟“用小政府的权力承担大政府的责任”,这活真不好干,甚至我觉得都可以为这个课题单独设立一个跨学科的社会科学奖项,以奖励对此有贡献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第三条就真的离谱了……学不来学不来……

user avatar

本来我不打算回答这种没意义的问题。

但是怎么说呢,我居然能看到这种闭着眼睛瞎回答的玩意:

议会斗争是吧……

那么问题来了那么问题来了,印度和新中国,一个走的是暴力革命,一个走的是议会斗争,这两个国家建国时间也差不多,请问这两边谁更穷?

我在举几个比新中国建国早的,走议会斗争的——

巴西,墨西哥,阿根廷。

怎么这几个国家就没有比中国日子过得好呢?

难道只有欧洲是特例?

那么这些特例和非欧洲国家有什么区别呢?

你们猜猜看?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知道你过不上,说了也没用。

不单你过不上,美国人也过不上,哪怕是冷战黄金时代的美国工人都不行,他们最多是一个人养活一家子还能住个独栋小楼,但真正工作的时候还得勤勤恳恳去制造业行业上班——加班、工伤、毒气、拧螺丝,一个都少不了。

所以冷战时期福利待遇最好的美国工人完全没资格跟神蛆的第三代地上神国“北欧”比,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如“北欧”的下水道。


其实神蛆说的“北欧”,本质和肖战giegie相同,都是立起来的人设,基本不可能存在于这个时空的地球上。

以前他们讲x国霸气小护照,讲x国医疗免费水电全免,讲x国民主自由不日就要超过中国,后来这些吹逼的国家一个个现了形,连第一代地上神国日本和第二代地上神国美利坚的裤子都被扒得差不多了,现在只能搞第三代地上神国北欧了,属实有点惨。

当然这种神蛆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应该是外军吹,当年他们吹过韩国越南,吹日本海自1天全灭plan,吹美利坚登陆中国本土,现在那是真的吹不动了。。。。


第三代地上神国的人设崩塌前大约还可以撑个三五年,预计下一代地上神国:摩纳哥、梵蒂冈、列支敦士登、瑞士。

user avatar

因为你还有良心,会考虑14亿普通老百姓。

高华和公知只考虑他们自己。

他们可以牺牲这么多人的利益去住大house,天天吃牛排。

user avatar

只要放弃一切防疫措施,很快中国人就能享受到和北欧人差不多的新冠病毒感染次数和后遗症啦!

user avatar

醒醒吧。美国人也过不上北欧人的生活。

小国寡民,教育发达,社会和谐,资源丰富,长期高利润单一优势产业,这不是大国能走的路。

user avatar

前天看了b站的共同富裕的视频,里面列举了欧美发达国家福利占百分之二十,中国百分之三点几(这里面体制内的肯定把大头拿了),当然,由于是讨论北欧,那就重点讨论北欧。

19年北欧的油气资源收入占gdp的比重超过百分之二十,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么?意味着北欧光靠卖资源就能支付欧美(北欧除外)发达国家的福利,也就是说,人家什么都不用做,就能躺着过发达国家的日子。

其次,北欧不仅仅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他工业化也比较早(这点比沙特优势明显),北欧本身就属于工业化比较早的国家,然后百年的积累下来,也有一些支撑国内发展的高科技企业。而且北欧和德国以及法国比领土面积的话,北欧的领土面积和德法加起来,北欧比德法大点,所以,北欧是一个工业化比较早,领土面积并不比德法差多少的国家,德法现在都有不少高科技企业,北欧虽然弱了点,但高科技企业还是有不少的,也就是说,按照历史的必然走的话,北欧哪怕没有油气也能过个中等发达国家的生活,更何况人家油气资源丰富,那活得更好意料之中。

第三,北欧人口少,北欧五国加起来三千万人口,别说和中国比了,就是比德法,一个八千万北欧人口近三倍,一个六千万,北欧人口两倍,北欧这么少的人口,又有不低的领土面积,个体过得轻松不少很正常。

然后再来讨论中国怎么过上北欧的生活,首先,中国得在国内发现能为中国每年创收三万亿美元以上的资源,这是什么概念呢,中国进口石油才2000亿美元,进口芯片才3000亿美元。

也就是说中国得发现国土资源,能够每年创收5倍以上的中国现在进口的石油以及芯片的资源才行,而这种程度的资源,只能等以后开发月球或者海洋了才有可能(所以中国要想过好日子是“不得不”向外探索的,躺着?想屁吃)

其次,时间,任何东西都需要积累,中国工业化太晚,需要时间积累技术和企业,这一点没人逃得掉,我都不想和无视这一条的人讨论。

然后,人口,中国人口太多了,中国要么降低人口,要么比现在还要团结,中国人口多意味着中国用啥啥贵,中国卖啥啥便宜,也就是说,中国如果卖资源,可能需要远超现在的三万亿价值的资源,中国卖高科技技术产品,也需要远超现在技术的产品,才能获得挪威现在的高科技公司的同等收益,没法子,人太多了,需求大人家不怕你不买,产量大人家不怕你不卖。

user avatar

因为这件事情触碰了红线。

将时间推回到100年以前

当时欧洲马克思主义分成了两个派别,其中列宁派主张暴力革命,而另一派主张议会斗争。

主张暴力革命的一方,在他们控制的绝大部分地区,人民依然过着比较艰苦的生活,而主张议会斗争的,当地的人民却可以开着宝马,喝着红酒。

为什么?

我们得看议会斗争如何使人民过上好日子。

众所周知,在普选制国家,每个人手里都握着选票,而那些工党(也就是另一分支的马),由众多工人支持,而且选票数量可观。

如果政治家想要得到这些工人的选票,就必须要讨好工党,当然那些大资本家也拥有着相当的影响力,所以政治家就必须要平衡好精英与平民的关系。既要避免精英组成的寡头政治,又要避免平民造成的平民暴政。在两者的制衡之中,使其社会效率相对最大化。

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quan,解决真正的问题,需要真正的全,而不是口头承诺,到头来什么都没有。

我看到其他人的回答,多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回答,我承认他们的观点也是正确的,但这些只是辅助因素。

我们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体制内耗严重,而且当quan者在地区组成了大大小小的地区寡头,一个很直白的例子:法律说,老师没收学生手机犯法,请问又有哪个老师没有犯法,又有哪个老师受到了惩罚?学生上一秒写的举报信,下一秒就会突然出现在老师手里,难道是老师懂魔法?

其次,当事人掌握了太大权利,又没有被很好的监督。假如你可以自由支配50万500万,而且没人管你或者监管制度形同虚设,你会怎么做?

user avatar

其实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只想重复“中国差外国好”这种直接的、人尽皆知的结论(废话)。

如果你敢小声争辩一下下,他们就拿全世界和中国比较。比如你说美国大学学费高,他们马上说德国学费低,你说北欧物价高,他们马上说美国物价低……几十个发达国家,把所有优点集合起来,肯定把中国赢的体无完肤,至于这种对比是不是侮辱智商,是不是属于智力障碍,他们不考虑。

很多人想去北欧并不是想躺平,而是想躺赢,以为到了北欧就可以过上只靠福利就能天天游山玩水打游戏睡大觉的人上人日子,就没想过人家凭啥要你,连语言关都过不了。

而有能力移民北欧的,反而顾虑重重,因为他们在国内也属于人上人,因为他们也很清楚北欧的弊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心态放平,自己在国内也能“北欧”,只是目前做不到而已。

user avatar

都是混知乎的人了,好多人还吹嘘自己学历高,985以上,但看问题还是非此即彼,看来吹嘘独立思考之类都是假的。

独立思考是啥?

举个例子。别人说北欧很牛掰。

你什么反应:

1.哇,北欧好牛掰啊。这叫人云亦云,随大流。

2.北欧很牛掰吗?我不信。为什么不信,就是不信。这叫杠精。

3.北欧真的牛吗?我去看看资料,收集一些信息,书面材料,别人经验,亲身体验。纵横对比,识别真伪。这叫开始独立思考。

下一步:

好像真的有点牛。怎么做到的?代价是什么?

1.历史条件是什么?能否重复?

2.现实代价是什么?可否持续?

3.面临挑战是什么?可有应对?

最后一步:

能学吗?学得了哪些?学不了哪些?学习需要什么条件和努力?

user avatar

就是老子讲的“小国寡民”。只要人口大国就学不了。不光我们这里,美帝都学不了。还好美帝的联邦制比印度稍微真一点,把一个大经济体切成了五十个小经济体。

user avatar

那么多嫁给北欧人的中国姑娘告诉你答案了啊。run并且入籍就行了。

男生也可以自己努努力吸引个北欧姑娘结婚就行了。

user avatar

更新一下,那些赢麻党恨国党的神神们,想润到国外的话,先加强一下自己能力。国外高福利国家,负担都很重的,老弱病残,还有生七八个小孩等国家养的难民。人家接受移民,是想要高技能人去工作纳税做贡献的,不是想你去增加人家本来就很重的福利负担的。

========

以下是原回答

看到一帮吹北欧生活水平高的,甚至能秒杀美国似的,我就笑了。前东家北欧公司,工作了十几年,身边同事移民过去了几十个,自己也曾有过这个想法,算是对那边有一定了解得。

北欧税重,同样工程师,同样公司,同样工作强度,在北欧那边实际年收入和国内差不多,甚至还不如,但是物价综合下来差不多国内两倍,这能叫生活水平高?过去过得爽得,基本上是要带资过去的。过去华人同事小圈子中一大流行话题就是省水省电生活小妙招。他们称呼那些北欧本地人为屌丝,事实上,那些北欧本地人也是积蓄少,不注重资产积累。

但是北欧优势在于福利好,卷得程度低。比如国内同样公司工程师岗位是清洁工岗位薪资4到8倍,但是北欧那边大概也就1.2倍到1.5倍的样子。所以国内卷,个个都想985和211去当工程师,而不是清洁工。那边就无所谓,读书好坏,薪资相差也不大。

历史上,北欧属于苦寒之地,生存第一,所以北欧养成了不太注重生活物质享受的习惯。现在发达了,对物质享受,也没有太大攀比,比较容易满足,幸福程度高。

其实碰到那些北欧同事,在西欧和美国还有中国出差时,他们也羡慕当地商品和饮食比北欧丰富,价格也比北欧低很多。但是总体来说,北欧人相对来说比较质朴些,对物质享受注重少一些。

中国人多资源少,还属于发展中国家,还在爬坡阶段,北欧生活模式目前来说还不太适合中国。我一个前同事比较仰慕北欧生活,跳槽到国内其他公司后,又想办法在北欧那边找了一个汽车电子工作,润过去了,呆了两年,受不了又回国了,说那边干活节奏太慢了,扯皮会议多干活少,两年工作进展还不如国内一两个月。这样下去,以后同台竞技,还不得被秒成渣啊。毕竟现在是全球竞争,也不能闭门锁国自己玩。

知乎上现在一大堆赢麻和恨国党,真要觉得国内不好,想办法润到国外去呗,中国政府也不是障碍,主要障碍还是你的理想国度是否肯要你。

其实,高福利国家,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有人享受就要有人做贡献。你说他们接受移民是要去享受福利的呢,还是要去做贡献的呢。他们也是要年轻力壮技能高的呢。我同事过去北欧,工作变动,拿了补偿28万,结果扣完税到手12万多一点,每个月交税也多。

不要说移民过去人了,本地人也有抱怨的,我在西欧出差做项目时,项目经理是一个工作多年的北欧大龄未婚男工程师,他私下就和我抱怨,税都交几百万了,像扔水里去了,自己啥回报都没见到。

真羡慕北欧的话,坐等不如行动,好好准备那边需要的技能,努力润过去。依国内现状还有文化特性,即使发展上去了,北欧模式可能性小,美国模式可能性大

user avatar

很简单,因为这个北欧并不是地理位置上的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和冰岛五国,就和《亮剑》里面丁伟毕业论文中的假设敌C国一样,是一个乌托邦的代号而已,只要它比夏国好,它可以是猫国狗国都行。

十五年前,这个乌托邦的代表是阿富汗、伊拉克和乌克兰,因为阿富汗和伊拉克在美国人的帮助下推翻了塔利班和萨达姆,而乌克兰彻底清理了苏联的遗毒,他们都把美国最先进的制度学了下来,定能把夏国远远地甩在身后。

十年前,这个乌托邦的代表是越南、印度、菲律宾,因为他们的改革更加彻底,对西方国家更加开放,劳动力更廉价,所以他们超过夏国是必然的。

五年前,这个乌托邦的代表是乌拉圭、厄瓜多尔、马来西亚,因为他们小国寡民,又处于美国的辐射内圈,比起夏国的地大人多好改变好调头。

三年前,这个乌托邦的代表是日本,因为日本人做事比夏国认真负责,小到寿司大到马桶,都是用工匠精神做成的,即使出了问题,都能第一时间鞠躬道歉,这一点夏国就不具备。

两年前,这个乌托邦的代表是美国,因为美国有吹哨人制度,所有人都可以自由的评论任何事情;因为有纠错机制,官员只要不负责任第一时间就会下台;更有24小时就建好的180家战地医院和35艘医疗船,绝对不会像夏国这样满地无主手机。

……

照这个速度的话,搞不好不出明年北欧就会被换成瑞士了。

user avatar

因为北欧国家的高社会福利,是建立在强制性的高度社会财富再分配基础之上的。

北欧国家是允许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允许社会主义政党通过民主选举制度,以此换取不会有社会主义政党通过革命推翻资本主义。

中国和北欧国家不一样,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是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

完全相反的道路,当然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果。

征收房产税,征收遗产税,征收资本利得税。取消户籍制度,取消城乡二元制,取消养老金双轨制实行统一的养老金制度,取消医保双轨制实行全民医。

关键是,动别人利益简单,动自己利益难于上青天。

user avatar

告诉你有啥用?

在中国,过的比北欧国家水平还高的人比北欧国家总人数都多,只是你不属于这个人群里而已。

当然,你要说努力希望中国能和北欧国家一样更公平,更法制,更关注普通人的生活。我怕我告诉你,你就进局子了,而且会在网上被喷为公知和来电了。

所以不告诉你是为你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