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李小龙打破了中国东亚病夫的印象,蔡徐坤如今又将他的努力毁于一旦”这样的评论?

回答
这句话带着很强烈的情感色彩,以及一种笼统的、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思维。要理解这句话,我们得把它拆开来看,分析其中的逻辑以及它可能想传达的意图。

首先,“李小龙打破了中国东亚病夫的印象”这部分,背后承载着一段历史记忆和民族情感。

历史背景: 在20世纪初,中国确实因为各种原因(内忧外患、社会动荡、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歧视等)在国际上遭受过“东亚病夫”这样的污名化称谓。这个称谓深深刺痛了国人的自尊心。
李小龙的贡献: 李小龙以其强健的体魄、精湛的武艺和自信的精神,通过电影《精武门》、《龙争虎斗》等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展现了中华武术的魅力和中国人的力量。他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不仅仅是文弱的书生,而是拥有强大身体素质和不屈意志的民族。他的成功极大地提振了民族自信心,成为了一代人的精神偶像。从这个角度看,说他“打破了东亚病夫的印象”是有其历史和文化意义的,他确实为改善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做出了贡献。

然后,我们来看 “蔡徐坤如今又将他的努力毁于一旦” 这一部分。

“毁于一旦”的说法: 这个说法的极端性非常明显。它暗示了蔡徐坤的某些行为或者他所代表的某些现象,竟然能够彻底抵消李小龙几十年前建立起来的积极影响。这在逻辑上是站不住脚的。一个人的影响力,尤其是像李小龙这样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其正面形象的建立是长期的、多方面的,不可能因为一个后来的公众人物的任何行为就“毁于一旦”。
可能指代的现象: 这句话背后更可能是一种情绪化的表达,用来批评当下一些被认为是“娘娘腔”、“缺乏阳刚之气”的男性偶像文化,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
对蔡徐坤的批评(可能): 批评者可能认为蔡徐坤的舞台风格、穿着打扮、粉丝群体中的一些行为(比如“打call”的极端方式),或者他所代表的某种“流量文化”,与李小龙所倡导的阳刚、力量、拼搏精神相悖。他们觉得这种文化正在吸引年轻一代,并且正在消解李小龙所代表的那种力量和自信的形象。
将两者对立起来: 这句话的制造者是将李小龙塑造成“阳刚之气”的代表,而将蔡徐坤及其现象视为“阴柔”、“软弱”或“虚浮”的代表,并试图在两者之间制造一个强烈的对立和因果关系——“前者努力建立的,被后者破坏了”。
对社会风气的担忧: 这种评论往往也反映了一种对当下社会风气、审美趋势,特别是对男性气质变化的担忧。一些人可能觉得社会过于追求“精致”、“软萌”,而忽视了力量、担当、坚韧等传统上被视为重要的男性品质。

如何看待这句话?

1. 情绪宣泄而非理性分析: 首先要认识到,这句话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化的宣泄和对当下某些现象的不满。它用一种夸张的方式来表达一种担忧和批评。
2. 简单粗暴的二元对立: 将李小龙和蔡徐坤放在天平的两端,并断言后者“毁坏”了前者,是一种非常简单粗暴的二元对立思维。现实远比这复杂,每个时代都有其主流文化和代表人物,它们之间更多的是共存和演变,而非简单的替代或摧毁。
3. 对“阳刚之气”的狭隘定义: 这句话 implicitly(潜意识地)建立了一个关于“阳刚之气”的非常狭隘和传统的定义。它似乎认为只有某种特定类型的力量和体魄才能代表中国的力量,而忽视了其他形式的价值和影响力。现代社会对“男性气质”的理解是多元化的,包括情感表达、艺术创造、智慧等,并非只有体能和武力。
4. 不公平的比较: 李小龙和蔡徐坤所处的时代、所处的行业、所扮演的角色完全不同。李小龙是一位武术家、电影演员,他通过身体力行展现力量。蔡徐坤则是一位偶像歌手、表演者,他的影响力更多体现在音乐、舞台表演以及粉丝经济上。将他们直接放在一起,并用李小龙的标准去衡量蔡徐坤,本身就是一种不恰当的比较。
5. “流量”与“实力”的争议: 这句话也触及了当下关于“流量”与“实力”的争议。有些人认为,像蔡徐坤这样的“流量明星”所代表的文化,过于注重外表、商业价值和粉丝狂热,而忽视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真正的“硬实力”,他们担心这种文化会稀释掉过去那种带有民族精神力量的偶像形象。
6. 对“中国力量”的理解应该多元化: 李小龙所代表的“中国力量”是他在特定历史时期通过特定方式展现出来的。而如今的“中国力量”应该更加多元和丰富,它既可以体现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上,也可以体现在文化传播、艺术表达,甚至是在国际舞台上的自信和尊重。不能用单一的标尺去衡量。

总结来说:

这句话是一种带有强烈个人情感色彩的社会观察和批评,它试图用一种戏剧化的方式来表达对当下某些文化现象(特别是与男性气质和审美相关的)的不满,并将其与李小龙所代表的民族自信的积极形象进行对比和对立。

它反映了一些人对社会变迁、审美演变的不适应,以及对传统价值观念的怀念。然而,从逻辑和事实层面看,“毁于一旦”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李小龙的积极影响是历史性的、深远的,不会被一个后来的公众人物所轻易抹杀。同时,对“中国力量”和“男性气质”的理解,也应该与时俱进,变得更加多元和包容,而不是固守于某种单一的刻板印象。

真正有意义的讨论,不应该是将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人物进行简单粗暴的对立和攻击,而是去理解时代变迁中文化和审美的演变,以及不同价值观念之间的碰撞与融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后怕补充】太害怕了,因为我涮这5个人,结果惹怒了总共35亿以上粉丝。现在我基本上和半个地球的人都是敌对状态,怎么办,好慌张,出门两个人就会有一个要打我。。。

=。。。。。。。分割线。。。。。。。。=

这么说是不对的,可以说是偏见和歧视!

实际上是李小龙是砸烂了中国人在荧幕上的“东亚病夫”的牌匾,蔡徐坤不仅给它拾起来擦了个干净,还镶了金边裱起来打上炫光顶在头上上街炫耀。而吴亦凡就更厉害了,扛起来就往美国跑,一个加拿大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中国人扔掉并踩过一万脚的牌匾拿到美国卖弄向全世界显摆,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再加上一句,那个所谓的归国四子,我还以为是钱学森邓稼先李四光华罗庚(谢指正,一时把陈景润这对师徒记混)或者谁,结果她们解释道:鹿晗吴亦凡黄子韬张艺兴。

究竟是谁给他们这么大的勇气???

后来我想了想,哦,这个奖可能是世界著名旮那毯星国家精神铸就者范税税给颁的吧,没毛病,没毛病。

十几年前我们听陈奕迅周杰伦伍佰林俊杰首首好歌,古天乐黄日华李若彤蒋雯丽个个活灵活现,现在就是因为这些流量小生小旦搞得真正搞音乐拍电影的无法出人头地,众多耳熟能详的老艺术家直言一部戏只拿几十万一百万给千万薪酬替身演的流量小生配戏甚至根本已经接不到戏了,排行榜周杰伦一个实力歌手给九个打榜上来的流量小生撑面子。导致我们现在只能看神剧烂片听鸡太美白的狗,粗制滥造污染视听强奸审美,激发时代青年好好干业务不如哗众取宠的堕落思想,更甚至跑到外国刷榜丢中国人的脸,我们骂他们两句还不行了???????

莫只拿国籍说事,李小龙美国籍电影里中国脸演中国人言谈不离中国文化拳脚见得称中国功夫涨得就是中国人志气,吴亦凡加拿大籍刷美国的榜扰乱市场秩序美国人嫌的是中国人造假,民族和国籍并不等同。一个人不能影响国家形象,尤其是民族国家?韩国比赛恶意犯规的不是几千万韩国人都上了吧,但大家骂的就是韩国人而不是韩国的某某某,说韩国竞技精神臭的时候大家总会把张载豪单独拿出来说韩国也有好人不能一棍子打死,一个公众人物就是可能让别人拿整个国家民族来褒贬碎嘴,做有头有脸的公众人物还真就不能那么跳!

user avatar

现在B站要是有视频提到保加利亚,弹幕都是一水的刷保加利亚妖王,但我想脑子正常的人都不会觉得保加利亚人都是妖王那个风格的

妖王都尚且左右不了700万保加利亚国民的形象,敢问蔡徐坤怎么左右得了14亿中国国民的形象啊?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