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仲礼被美国制裁了,以个人身份被美国制裁,上了美国人的黑名单。
谁是丁仲礼?
为了中国人的经济发展,在国内公知亲美思想最浓厚的时候,他多次发声,坚决反对美国主导的全球减排协议,坏了美国的好事的一位中国院士。
站在美国的利益角度考虑,丁仲礼实在是太坏了。
2010年,丁仲礼曾质问柴静“中国人到底是不是人?”
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批评发达国家碳排放霸权的丁仲礼,接受了柴静的采访。
按欧美国家提出的计划,未来的世界里碳排放总额被限制在8000亿吨以内。
所有人的碳排放量按现有的规模锁定,大家都得降排。
发达国家降的多些,按80%的规模降,但不发达国家你也得降,绝不允许增。
降完之后,现在的27个发达国家,以11亿人口,占据了全球碳排放权44%的份额。
另外包含中国在内的55亿人,占据56%的份额。
按此计划,发达国家的人均碳排放量将是我们的2.3倍之多。
即便不考虑科技的差异,未来的西方人也会永久性的比中国人有钱2.3倍。
如果考虑到科技效率的差距,那么财富差距就更大了。
所以丁仲礼对此方案坚决反对。
丁仲礼提出的方案,是把碳排放权视作基本人权,所有人都应该一样,因为众生平等。
中国退一步,那也得要欧美发达国家80%的人均碳排放量。
无论欧美国家把碳排放量降的多低,中国都跟,而且我们按欧美国家人均碳排放量的80%来作为自己的碳排放上限。
中国人不贪,每个人只要能有欧美国家80%的工资拿就行了。
这就是丁院士的方案,但欧美国家对此坚决反对。
为了反对这个方案,欧美国家甚至声称巴西热带雨林的毁灭是因为中国人吃肉太多而导致的。
柴静也坚决反对,她说:“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你这么一乘的话,那个基数太大了。”
丁仲礼回击道:“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同样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
柴静回应说:
“现在常规的算法,都是以国别计算。”
类似荒谬的回应还有很多。
比如说丁仲礼在指责欧美国家给中国挖陷阱时对柴静说:“那你算账。假如告诉你,中国今后从2020年以后,每年花一万亿人民币去买二氧化碳排放权,你会怎么想,你觉得公平不公平?”
而柴静不接这句话,立刻从另一个角度去刁钻质问作为回应:“科学家在谈论一个科学问题的时候,为什么要用比较激烈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字眼,这样是否合适?”
你和她聊科学,她和你聊道德。
不过当你和她聊道德的时候,她就和你聊其他的了。
丁仲礼说:“如果这些方案成为国际协议,那将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平等条约,在道德上是邪恶的。”
柴静:“您现在是在直接指责IPCC?”
丁仲礼:“为什么不能指责,科学就是可以批评,既然你承认你是科学,你就得能经受得住人家的批评。”
不单纯只是转移话题,能看出柴静真的很震惊丁院士居然敢质疑IPCC。
大概在柴静的眼里,指责欧美的IPCC,是一种大逆不道的行为。还有更离谱的呢,给你扣政治黑锅。
丁仲礼说:“我对公平的理解,我把排放权视为发展权,视为基本人权,所以我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个大致相等的排放空间。”
柴静:“您看您原来研究古气候的,都是很专业的科学家,但实际上这次气候谈判,您一直是在做政治解读,是在提出很多的方案跟策略,别人也许会对你的身份提出各种疑问,觉得适当还是不适当,您觉得?”
丁仲礼:“你就说我搞科学研究的,就不应该去了解后面的政治?”
记者:“这倒不是,他们可能会觉得,科学家甚至不应该以国家利益为前提,而应该比如在人类共同利益的这个前提下去制定方案?”
什么叫科学无国界,什么叫人类的共同利益?
有中国人的利益么?
所谓的共同利益就是欧美的利益吧。
这就是2010年的犀利交锋,柴静站在西方的利益立场上妄图驳倒丁院士,但失败了。
任何国家从不发达到发达,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二氧化碳的高排放过程。
欧美国家完成了这个过程后,想关上大门,让不发达国家永远不发达,让他们自己永远可以当人上人。
如果同意了这个方案,那么中国想发展就必须每年对外缴纳1万亿的费用。
什么叫丧权辱国,这就叫丧权辱国。
当年金国打到了宋朝首都底下,才迫使宋朝缴纳了岁币。
如今中国作为一个核大国,居然在没打仗的情况下被迫对外缴纳岁币?
如果谁能帮欧美国家完成这个壮举,那什么荣誉称号都可以给啊。
2015年2月28日,柴静耗时良久的《穹顶之下》出炉了。
看完这部似是而非,混淆概念的片子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被震惊,深深的认可柴静的观念。
2015年12月12日,《巴黎协定》达成,缔约国开始进行减排。
事实上,雾霾和碳减排一点关系都没有。
美国的国土面积和中国差不多,但因为人均碳排放量太高,所以碳排放总量也和中国差不多。
但美国的空气,是“香甜”的。
而日本的人口密度是中国的2倍,人均碳排放量也是中国的2倍。
换句话说日本的空气污染程度应该是中国的4倍。
但实际上,日本的空气,被很多人给吹上了天。
所以雾霾和碳排放量没有关系,只取决于环保的管理水平。
导致雾霾的是颗粒污染物,二氧化碳是没办法导致雾霾的。
而且丁仲礼院士通过详尽的科学研究,以无可辩驳的证据驳斥了西方荒谬的二氧化碳灭世论。
欧美国家说,如果人类再肆无忌惮的排放二氧化碳,那么全人类都会灭亡。
丁仲礼以中国黄土高原1.8万个不同时期的化石样本为基础,多维度建立起了中国黄土高原260万年来的气候记录曲线。
丁院士发现,只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亚洲象化石,出现在了在距今3000多年的商朝时期的中原地区。
换句话说,3000多年前的中原地区,气温和今天的亚热带及热带是差不多的。
丁院士还在四川东北部的巴中地区,发现了荔枝树的化石证据,时间大概是中国的唐宋时期。
而荔枝,只能生活在亚热带地区,目前一般只产于中国的广东、广西及海南地区。
唐代的杨贵妃爱吃荔枝,曾有人专门运送荔枝入长安城。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很多人小时候纳闷,荔枝这么易腐烂的水果,是怎么从广东地区靠马力运到长安的,高速公路遇水搭桥都要1700多公里,中途河流和山脉无数,古人快马加鞭没有大半个月是绝对到不了长安的。
哪怕在今天的高速公路上跑,如果你用马来运输,新鲜的荔枝也绝对到不了西安城。
但丁院士用化石标本证明,唐朝的时候,那荔枝的产地离长安城其实一点都不远。
实际上唐贵妃吃的荔枝树产地可能更近,也许就在长安城外面的山头上。
这样的新鲜荔枝,吃了才不会拉肚子。
当温度高到西安城旁边可以种荔枝的时候,唐贵妃都没死,唐朝人也没灭亡。
今天的人类科技如此强大,怎么可能会被灭亡?
实际上,东亚夏季风暖湿气流所到之处通常会带来降水,若是它不断往北方推进,北方降水就会增加。
而全球气温升高,会使中国北方的干旱现状将得到缓解,气候环境大幅改善。
当年的长安城作为多朝古都,是当时中国最适合居住的地区之一。
后来就是因为气候变冷,西北变得极度干旱,才最终不再适合成为首都的,今天的西安人只能怀念几千年前的辉煌。
如果气候变暖,降雨线北移,那么西安有可能重新恢复古代的盛况,成为一个气候上非常宜居的城市。
中国作为一个大陆国家,北方有太多的干旱土地甚至是荒漠。
如果气候变暖,这些土地将重新肥沃,而荒漠将会逐渐消失。
怎么看,对中国都不是坏事。
历史上,地球就是在不断的变暖和变冷,但人类一直活得好好的。
气候变暖对人类来说不一定是坏事,对大陆国家甚至是好事。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科学道理,但欧美就是装傻充愣。
至于说保护地球那就更扯淡了。
3.65亿年前,地球上进化出了植物,这玩意吸收二氧化碳制造出的木质素,整个地球上没有一种生物可以吃。
事实上到了今天,也就蘑菇和白蚁吃这玩意,没有几个生物有本事去啃木头。
所以当年的植物是地球上的绝对霸主,比今天的人类还嚣张。
整个地球的生态都被植物给彻底改变了,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了80%,而氧气含量提升了好几倍。
这导致整个地球被冰封,进入了冰河时代。
但地球过的好好的,冰封就冰封呗,有关系么?
人类能拯救自己就不错了,别幻想去拯救地球了。
所谓拯救地球的碳排放协议,完全就是为了约束发展中国家,让落后的国家永远落后而精心设定的圈套。
只要中国上钩了,那就等同于美国不费一兵一卒迫使中国签订了澶渊之盟。
但丁仲礼却拼尽全力在从中阻止,甚至连学术证据都能搬出一大堆,让人无话可说,你说美国讨不讨厌他?
表面上,丁仲礼是被美国封杀了,但实际上美国是在给丁院士颁奖。
美国的封杀令,就是最高含金量的嘉奖令。
就在丁仲礼被美国封杀的13天之前,英国的BBC公布了2020年度全球100名最具影响力女性名单。
这份名单,被称之为全球“百大巾帼”。
中国区只有两名女性上榜。
一位是《武汉封城日记》的作者,把武汉描绘成阿鼻地狱的方方,一位是香港“废青领袖”,千方百计要把香港分裂出中国的周庭。
所以,他们被英国BBC认定为2020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女性,授予了荣誉称号。
真的是战斗英雄啊,英美的战斗英雄。
英国刚表彰完方方,美国就制裁了丁仲礼。
谁是中国的脊梁,谁是真正为中国好的人,一下子就对比出来了。
我认为,对我们来说,一个人,一个党,一个军队,或者一个学校,如若不被敌人反对,那就不好了,那一定是同敌人同流合污了。如若被敌人反对,那就好了,那就证明我们同敌人划清界线了。如若敌人起劲地反对我们,把我们说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那就更好了,那就证明我们不但同敌人划清了界线,而且证明我们的工作是很有成绩的了。
《 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毛泽东,1939年5月
人民出版社版
作者:远方青木(ID:YFqingmu)
喜欢丁仲礼院士。
美国制裁丁院士,恰恰说明了丁院士是个很厉害,对国家有重要贡献的人。
从以前的丁仲礼院士和柴静的对话中,
我明白了: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
一个科学家,也可以去关心政治问题。
中国人,也是人。
美国人的嘴会骗人,但美国人捅过来的刀子绝不会骗人。
要看中国的什么部分对美国造成了实然层面的威胁和震慑,只需要看美国人对我们的什么部分开火就行了,其它标准可能会有错漏,但这种标准将是绝对可靠的。
丁仲礼院士的“罪过”在哪儿?在于他竟敢在大众传媒上公然论证中国人也是人,竟敢公然论证中国人也有资格喘气,吃饭,烧化石燃料,竟敢把中国人和美国人放在一个人格平等的语境中展开讨论。
这对于把种族灭绝反人类文件《美国宪法》奉为圭臬的盘踞北美的世界上最大的法西斯政权而言,是有害人伦大防,有违人畜分界的严重僭越行为。
因为该文件中反复念叨的“we the people”三字,真实含义为“只有我们算人”,因此丁仲礼院士在被美国长期把持的舆论战线上,公开论述中国人也是人的行为,对美国人来说实属“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行为。
美国当然会对此做出坚决反击。
就像要是有一天,如果有人公开主张让中国授予猪牛羊鸡鸭鱼以公民权,换你,你会不会急?
这也提醒我们,不应对北美法西斯政权抱有哪怕是一星半点的幻想,如果说在地缘政治和军事斗争领域,我们和他们还有那么一丁点的妥协可能和谈判空间的话,那么在事关做人权和呼吸权合法性问题的文化和舆论战线上,我们和他们之间早已是必有一亡,你死我活的割喉战局面。
至于这份美国人的所谓制裁清单,完全可以视为我方战士的荣誉勋章。
大多数是民主党派的同志们。
表明了 民主党派 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的杰出贡献,以及展现了各党派、各团体团结一致,全国扭成一根绳。
也戳破了美国试图要把我们的组织与人民和其他派别对立起来的谎言。
上下同心者胜。
1、这次美国的制裁,已经差不多是最高级别的制裁了,简单的说,禁止入境和没收在美国的财产倒是还好,但只要有涉及美元业务的银行,都不能为被美国制裁的这些人和他们的直系亲属提供服务,甚至我们的国有银行,因为业务里涉及美元,就不能给他们提供服务。所以林郑月娥特首的儿子都没有办法在美国上学了,这也是林郑月娥说自己已经用了好几个月现金的原因,她好歹是香港的特首,她的银行户头全部都被取消了一个也不剩,她领工资也只能是现金。美元霸权体系下,没有银行敢、也没有银行有能力对抗。像这次14名副国级领导被制裁,是否可以将工资户开在完全和美元没有关系的银行,比如小微型的完全的无美元业务银行?否则会有一定的麻烦。
2、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一定会接踵而来,加关税、打华为、制裁14位副委员长和林郑月娥特首等高官,是开始。我们最终会胜利,但就像毛主席在《论持久战》里写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都不可取,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作为普通人,思想上始终跟国家站在一起,行动上有条件的话多支持一下国货,也就是能做这些了,就像战争年代一样,他们是战士,我们给前线的战士推小车送粮食。
3、我也是因为14位官员被制裁,才去全国人大网看了看这些领导都是谁,然后感觉他们当年起步的时候,称得上五湖四海,有在山东发了八年电报的报务员,有当了好几年小学老师的,有第一学历博士的,也有没上过大学的,丁仲礼和陈竺是院士,有的是车间工人,有的是国营店售货员,有的是烧陶瓷的,有的在部队11年终于干到了连长、15年才干到了副营,那是个英雄不怕出身低的年代,最终万千细流归大海,几十年后都上了美国的光荣榜,给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被不停要求修改,呵呵,环球时报带节奏还可以闭别人的麦,那还有什么可说的:
向丁院士学习。
其他我没什么好说,你们去我的公众号吧。
毛主席说得好,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丁仲礼院士被美方认证为我国最有价值的人员。
丁仲礼院士还记得是谁吗?就是曾经说过这样话的老人家——
这是一个访谈,是2009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之后,某记者和丁仲礼院士有这样对话:
某记者:但是我们也看到,有发达国家的首脑在当时就表达了比较强烈的意见,他会认为说,我给我自己定指标还不行吗?
丁仲礼:那当然是不行。你定指标就是你要取一块更大的蛋糕,那我以后这样定指标行不行,我以后人均排放跟你一样多,这我不过分吧,我历史上少排很多吧,今后40年的排放我跟你一样多,或者中国说得更白,我就1990年到2050年,我的排放只需要你的人均排放的80%,行不行?
某记者:那他可能就会说,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你这么一乘那个基数太大了。
丁仲礼:那我就要问你了,你就是说中国人是不是人?这就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了,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你这个是以国家为单位算的,还是以人为单位算的。
某记者:也可能他会觉得说现在常规的算法都是以国别计算。
丁仲礼:那么行了,那我就不跟你算了,我没有必要跟你算了,为什么?摩纳哥多少人,我们中国跟摩纳哥比行不行,那你还讲不讲理了。
某记者:他现在提出的一个概念就是说,我不管你是人均,还是说贫富,现在只以碳排放大国来算。
丁仲礼:我可以承认说我是碳排放大国,那你给我们一个数,我们能排多少,你发达国家你要排多少,你为自己分配了一个数,你这个80%就是分配了一个数了,你是把你分配得大,给我们分配得少,我就说,我们如果是一样的行不行。8000亿吨的这么一个蛋糕,根据G8的方案,他27个发达国家取走的是多少,取走的是44%。他多少人口,他11亿人口,余下的55亿人分56%的蛋糕,那么你说公平不公平?
某记者:它这个方案本身就没有按人口计算。
丁仲礼:你要问问默克尔本人这个方案公平不公平,我没有机会,要我有机会,我要问问发达国家的领导人本人,你觉得这个方案公平不公平。
————————
如此硬气而且有理有据的辩驳,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毛主席那话还有后半句,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鲁健:美国制裁对您这段时间有没有受什么影响?
丁仲礼:“没有,我反正也不去美国,也没有美元账号”
这就是当年以绝对专业知识和水平段位吊打某柴姓女公知记者的丁仲礼院士。那年柴公知采访提问时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神态,可谓是挖空心思步步设陷,结果被院士降维打击到气急败坏。
话说回来,发达国家工业时代造的孽就不是孽了?!自己污染完了发展好了然后打着生态的旗号限制发展中国家也不嫌脸皮厚?
资本主义国家的原始资本积累建立在对其他国家的剥削和掠夺之下,几百年前如此,现在依然如此。打着冠冕堂皇保护动物的旗号,限制我们国家的海洋权益,自己却肆意捕捞,极力抹黑和甩锅,同理还有碳排放和居心叵测宣传吃素。丁仲礼院士和柴静的对谈,就问:“我们中国人是不是人?”我们为什么要让步?
生态环境很重要,但发展更重要,毕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last but not least,碳中和是好事,但是得循序渐进,不能步子迈太大扯到那啥~
根据大国外交的对等报复原则,希望有一天我们能读到这样一条新闻:
某国财政部于当地时间7日一早宣布对14位美国国会议员实施制裁,理由是他们“涉及歧视与迫害美国黑人群体一事”。
在此之前,新华社提前报道了相关消息。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菲克纽斯7日在回答相关问题时表示,美方一直坚决反对、强烈谴责某方借黑人问题干涉美国内政、对美方人员进行所谓制裁。
另据中媒报道,某国人大7日将就所谓“美国少数族裔自由和选择法”进行表决。美国亚洲研究会副会长门的亚罗7日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表示,这些法案和制裁没有实际意义,更多是对美国人权状况不满的“政治表态”。
据美国国会官网发布的信息,14位被制裁议员中包括美利坚合众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
我为丁院士大声喝彩啊!
这年头,搞高科技企业的,连个美国政府的黑名单都没进,好意思说自己是行业巨头吗?
办大学的,都没列入美国政府的制裁名单,你以为你是留美预备班吗?
同理,作为科研人员,越是被美国制裁,越是荣耀啊。
以后啊,院士们碰头了,估计就是如下场景了。
甲:我是18年当选的院士。
乙:我是09年当选的资深院士。
丙:我是第一批被美国制裁的院士!
甲、乙:大佬!
特朗普政府末路疯狂,再次粗暴地插手香港事务,悍然制裁14名中国官员,其中就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前中科院副院长丁仲礼。
得知这一消息,不少中国网友又搬出了十年前丁院士力争公平减排权的一段触及灵魂的采访。
更有人评论说,“表面上被美国‘封杀’,实则是给丁院士颁奖”。
这是2010年丁仲礼院士接受央视《面对面》节目采访的一段视频。丁仲礼在节目上与主持人围绕“什么是公平的减排方案”进行辩论式采访。
丁仲礼认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的“减排方案”实际上是“减排话语下的陷阱”,这为发达国家设计了比发展中国家多数倍的未来人均排放权,其结果是要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加大富国与贫国的差距。
丁仲礼在节目中表示,从1900年到2005年这105年之间,发达国家的人均排放是发展中国家的7.54倍。由于基数巨大,发达国家在此基础上承诺的减排指标,实际上为自己明确了还是相当大的未来排放空间。而IPCC倘若将方案定下,这个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就会变成一种非常非常稀缺的商品,“不够排就得买”。
根据丁仲礼计算,中国的排放空间只能支撑大约10年,也就是说从2020年起中国就需要购买排放空间了。丁仲礼质问,“从2020年以后,中国每年花一万亿人民币去买二氧化碳排放权,你会怎么想,你觉得公平不公平?”
在被记者问到“所理解的公平是什么”时,丁仲礼院士提出他将排放权视为发展权,视为基本人权,所以就是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个大致相等的排放空间。
而为力争排放权,丁院士还提出从1990年到2050年,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坚决不超过发达国家同期水平的80%的方案。“不管你怎么减排,我都要比你少,并且我一定要做到。并且你发达国家已经把所有的基础设施建完了,中国很多还没有建,那在这样的发展阶段背景下,中国应该提出这样的方案,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我们要比你们雄心勃勃多。”
记者对此追问说“中国是人口大国,这么一乘那个基数太大”,丁院士则发出了“灵魂拷问”,“那我就要问你了,你就是说中国人是不是人?这就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了,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你这个是以国家为单位算的,还是以人为单位算的”。
丁院士和记者在节目中观点交锋中,一语道出了问题实质所在,以至于该视频10年来反复被网友搬出。
得知丁仲礼被美国“封杀”后,有中国网友表示,“美国用封杀告诉国人,谁才是国家脊梁”。
对于美国此举,2020年12月8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郑泽光召见美国驻华使馆临时代办傅德恩,就美国务院宣称将制裁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14位副委员长提出严正抗议。
郑泽光指出,美方上述行径严重违反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严重干涉中国内政,严重破坏中美关系,蛮横无理,性质恶劣,中方表示强烈愤慨,予以强烈谴责。
(文/观察者网 张晨静)
英国给我们送来了一个名单。
美国又给我们送了一个名单。
这俩名单真是忠奸立辩。
就怕西人忽然想开了,下回好人坏人掺和着来,那还真能起到搅屎效果。
西人做事利字当头,只知道怀土怀惠。
只要赢了,什么腌臜手段都是为了维护皿煮自游。
我倒要看看公知准备怎么洗。
这是他们的荣幸。能被敌人列入黑名单,这不正说明了他们做的对做得好么?
简直明灯啊,灯塔国果然名不虚传,他们凡事反对的,制裁的人,那这些人一定是做了对中国有利的事。
高中时和大学的我也是个愤青,那是国家还落后,处处还挨打,内忧外患说不上,但也出不多了。我也一度希望祖国能快点转变,甚至最好一年就转变。
然而2008年步入社会,见证了北京奥运,也见证了我国在大地震救灾中的作为,我的祖国已经转变了,比我转变得还快。我从怀疑者转变成了坚定信念的拥护者,而国家却以更飞快的速度突飞猛进。
尤其之后工作,不得不经常出差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亲眼目睹各种公知的谣言不攻自破,我甚至为我过去的思想感到羞愧。海德堡的文物上刻满了日语韩语和英语,景点不得不用日韩英三语标示请勿乱划。巴黎伦敦脏乱的街道,疯狂乱穿马路的Londoner,痴肥的德州收银员,蛮横LA机场保安,等等等等。真的让我感觉想快点回中国。现在的我国真的是最自由的国度了,网上发言那点事儿真的对我们老百姓不重要了。其实现在facebook和Twitter都不能畅所欲言了,大家都一样了。
所以,制裁就好了,就像三体里说的一样。三体制裁哪些方面,哪些方面就必然是人类发展的关键。这下丁院士彻底为自己正名了。
犹记得当年,柴静的“穹顶之下”甫一播出时,我们一群高中生在班会上边看边讨论,并对官方封禁该片嗤之以鼻的场景。年轻人只有一腔热血,见识的深度广度又远远不够,只觉得我们所处的环境是如此的黑暗,遥远的西方仿佛是唯一的灯塔。当年不少同学甚至坚定了移民的主意,如今他们部分人虽已经如愿在美国各个名校打拼,移民的话题却已经渐渐成为圈子里的玩笑话了。若是柴大记者的“传销术”能够彻底成功,至少我那个班就给美国输送了不少优秀的人才。
我现在依然能够回忆起柴静采访丁院士的视频给我带来的震撼,仿佛醍醐灌顶。即使是现在,笨嘴拙舌的我要和柴静这类公知去对线我也是做不到的。丁院士在视频中所展现的,不仅有学者的风度,思维的缜密,更有为国为民的一腔热忱。学识的厚重让他的发言铿锵有力,且直指主要矛盾,一针见血。让习惯西方话术的柴静进退失据。我想,这就是民族与国家的脊梁了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高手对决,见招拆招。当你藏招时,你是招式的主人。当你滥用时,你就成了招式的奴隶。美国如今已对制裁形成了路径依赖。这色厉内荏的黔驴之势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有意为之,既不得而知,也无需关心。天道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这份名单也更像一份对优秀人物的荣誉表彰,使更多的人能认识丁院士这样的人,也证明了教员的话永不过时,常读常新:
“如若被敌人反对,那就好了,那就证明我们同敌人划清界线了。如若敌人起劲地反对我们,把我们说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那就更好了,那就证明我们不但同敌人划清了界线,而且证明我们的工作是很有成绩的了。”
谢邀。
美帝这是在科普我国民主党派么?
看了一下名单:
14人里,有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九三学社。
中国致公党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你是不是对我有些忽视?
首先,这次制裁不是专门奔着丁仲礼院士;这次制裁是因为香港有一票议员被撸了。
先有4名鼓吹港独的议员被取消立法会资格,然后15名议员站出来威胁要集体辞职。
于是他们一起愉快地走人。
鼓吹国家分裂、不向国家效忠、还指望在立法机构里有把交椅,想啥呢?
美帝冲出来表示:你中国最高权力机关在粗暴干涉香港地方的立法机构,我要制裁一波。
于是拉了14人的名单。
丁仲礼院士当年的柴静采访,可谓是自干五的启蒙教材。但把这次制裁说成“美帝专门针对丁仲礼”,有点偏,容易走向捧杀,不好。
回到香港。
美帝这次制裁,说到底,还是为了破坏香港作为中国重要金融窗口的地位。
议员集体辞职这事属于年三十的凉菜,有你没你都过年。
香港因为其特殊的历史原因,成为中国领土上资本流动最宽松的地区,尚未回归的台湾省都自愧不如。
因为体制差异,庞大的海外资本不敢直接进入中国,中国也没有足够成熟的经验去直接接受。一方怕你搞“没收充公”,一方怕你搞“快进快出割韭菜”。
或者说白点,双方都知道对方是这么想的。海外资本不是来做慈善的,巴不得快进到“贱价收购苏联国家资产”;中国也不会傻白甜到开放金融主权边界,恨不得自己属貔貅。
不是说龙生九子,三子是貔貅么?我们是龙的传人,属貔貅没毛病。
所以,双方都需要一个缓冲,而香港是改开五十年里最合适的中间人。
在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FDI)里,从香港进来的资金长期占七成左右。
2018年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1380亿美刀,香港来的占66.6%。
不仅是每年流入的外资,到19年,外资存续在中国境内的投资约17690亿美刀,这里面至少五成的财务法务归属,也是香港。
700万人口的城市哪有这么多钱。从香港自己的FDI来看,三分之一多的钱来自大陆,四成来自于维尔京、开曼、百慕大等离岸金融中心,一成来自带英,剩下的是新加坡美帝日本加总。
你们海外资本不是不敢自己进大陆吗?我出一部分、你出一部分,混在一起投我自己,放心了吧?
为什么提到香港就会强调其对改开的贡献?700万人是有极限的,真正的贡献是香港特殊的生态位。
美帝一直很想整掉香港这个生态位,至少要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产生实质威胁,好拿来作对话谈判筹码。
但是吧,一到钱的问题上,大家身体就很诚实。
像带英,口嗨谴责一大堆,反正张嘴批判花不了几个钱。可你要是真觉得香港已经不是那个香港,你倒是上个伊朗级别的金融交易制裁嘛。
不敢,我自己也有小钱钱在里面。
实际上美帝自己也不敢。中环中心那块随便一栋楼都是几百亿,还不是因为你华尔街的人、业务、钱在那。
维尔京群岛可是你的海外属地。
所以美帝最后,也只能口嗨。
现在这些制裁,国会老爷们演给选民看,因为华尔街金主爸爸们已经把界限画得很清楚:
话你可以随便说,生意我要继续做。
全球第一霸权的制裁名单,成了光荣榜。
对我们而言,扩张产业体系、保持坚实增长,是王道。
资本又没有祖国,如果中国是唯一的增长高地,华尔街敢主动搞“公私合营”。
对美帝而言嘛...
红脖子和马润们,敌不在太平洋西岸,敌在本能寺啊。
为什么没人分析一下这14个人为什么可以用来作为“香港问题”的报复目标?
这明显跟之前发生的事情无关啊,很显然经过情报部门的分析,美国认为这14个人要么是“香港问题”的“幕后操纵者”,要么这14个人是某个其他重要问题的关键人物。
所以才会只制裁这14个人,而不是其他人啊。
我翻了半天也只看到了这14个人是人大副委员长,请问制裁人大副委员长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呢?
有的人不要搞笑了。美国真的关心香港?固然不要脑补美国人搞什么精确爆破,不要像美国人一样逮到机会就踩一下你讨厌的人。但是也不要为了反对而反对。
这其实就是中国的光荣榜嘛。像丁仲礼院士这样的才是中国的脊梁。
以前我们总忧心忡忡,担心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担心中国迈不过去。为什么?因为这些所谓的陷阱本来就是人家已经挖好的坑,还要加上高大上的招牌,微笑着等着后进国家踩进去。
丁院士在当年著名的访谈里,轻松的点破了实质
所谓的碳排放标准,不就是像美国这样的“世家大族”给我们这样后进的“寒族”套上的枷锁吗?他们忽悠出来气候变暖概念,然后又顺势搞出碳税概念,制定IPCC的方案,这样西方发达国家拿走44%的份额,占全世界90%人口的其他国家就要在在56%中搏杀,不想要搏杀的就要掏钱去买。
结果忽悠的太成功了,连美国人自己都信了,自从生产线搬到国外后,美国的自然环境都好了很多,空气变清新了,天空也变蓝了。所以在奥巴马当政时期,决定继续深化去工业的过程,于是美国便加入了《巴黎气候变化协定》,准备在2025年前,将美国的碳排放量降低30%左右。
结果川总上台之后,大呼上当,发出了“制造业回流”的号召,希望美国企业和外国企业能将生产线搬到美国,而且干脆利索的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你说,这是不是绝妙的讽刺?
所以呀,要感谢像丁院士这样的中国脊梁,因为有他们这样的国士,让我们这样后进的“寒族”有了一双慧眼,在别人卖拐的时候没有给忽悠瘸了。
一个敢公开宣称“中国人也是人”的人,自然是要被皿煮灯塔制裁的
这件事评判的标准只有一个,越被美丽灯塔制裁,说明越值得我们尊敬。这个制裁,对丁仲礼院士等人来说,就是勋章。
如若不被敌人反对,那就不好了,那一定是同敌人同流合污了。如若被敌人反对,那就好了,那就证明我们同敌人划清界线了。如若敌人起劲地反对我们,把我们说得一塌糊涂,一无是处,那就更好了,那就证明我们不但同敌人划清了界线,而且证明我们的工作是很有成绩的了。
想起来著名的采访,丁仲礼院士被某记者采访。
碳排放就是一个国家的发展权利。
对于中国普通人来说,到底什么是排放权?
这个排放权意味着生活的改善,意味着你的福利能不能够,意味着你明天有没有工作。
问题说到底,就是我还能排放多少,我还能使用多少能源。各国争执从来都不是什么真正的气候问题,而是自己的“利益问题”。
这个问题是《环球时报》提出来的吧?这种问题除了这个报,别人没这个水平。
这个意思是:如果这14人当中有个杀猪的,那么证明美国连杀猪的都不放过。
原谅我无耻阴险地笑了……
很喜欢丁仲礼院士,没想到已经是人大副委员长了,由衷的高兴。丁院士无愧国家的栋梁,知识渊博,头脑清醒,儒雅随和。有这样的领导代表人民,我放心。丁院士相貌堂堂,看相貌有南方人特征,今天特意搜索了一下,浙江人,我以为会更南一点。最初了解到丁院士当然是柴记者的访谈,丁院士犀利的观点句句深入我心,都是我非常赞同的。庆幸国家有这样的人才守护,可以捍卫人民的利益,有丁院士在,我们就不怕被外国忽悠了。希望丁院士能为人民作出更大贡献。
丁院士就是在气候大会上坚决维护了全球60亿发展中国家人民碳排放权益的伟大科学家。
美国这次制裁的含金量约等于过去(1954年以前)的诺贝尔和平奖。自从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一个支持派兵解决苏伊士运河问题的政客以后,就越来越变味了。
我相信,等全球其他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知识水平上来,能够了解理解碳排放权的重要性以后,读到丁院士在气候大会上英勇战斗的历史,一定热泪盈眶!这是为了60亿人民而战斗,在祖国的支持下,以一己之力挫败了一票发达国家本世纪欺压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最巨大阴谋啊!未来历史评价只会更高。
美国以自身的发展权益为理由,退出京都议定书,到处叫嚣反对气候变暖论,毫无疑问是很清楚碳排放权益甚至是制造污染“权”的意义的,他们知道自己天天大豪斯粗排气管大豪车大牛排的日子对全球会带来什么,但是他们不愿意改。全球人民应该迫使他们改!
先来一段“百家号体”——
美国宣布制裁包括丁仲礼在内的14位中国官员是怎么回事呢?丁仲礼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但是丁仲礼被美国制裁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让乐舟川带大家一起了解吧。
丁仲礼简介:
丁仲礼,男,汉族,1957年1月生,浙江嵊州人,民盟成员,1988年8月参加工作,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古生物学及地层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学位,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丁仲礼目前(2020年12月)担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丁仲礼被很多人所知晓,是因为一段采访。在2010年3年21日的《面对面》节目(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一档人物专访节目)里,一位记者在采访丁仲礼的过程中有如下一段对话:
记者:陷阱?
丁仲礼:就是一个陷阱。
丁仲礼:如果是今后的排放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国际上的限制的话,那么这个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就会变成一种非常非常稀缺的商品。
记者:就是你想要排有可能……
丁仲礼:你不够排你就得买,如果是你承认二氧化碳排放配额是一种稀缺商品的话,
记者:真金白银。
丁仲礼:那么这个8000亿吨分配的过程当中,多分一点,少分一点是多大的利益。
(世界人口大国1900-2005年人均累计排放二氧化碳量图表)
从这张图表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在过去百年间的工业化进程中,人均累计排放量远远超过了发展中国家。由于基数巨大,发达国家在此基础上承诺的减排指标实际上为自己明确了还是相当大的未来排放空间。
记者:但是我们也看到,有发达国家的首脑在当时就表达了比较强烈的意见,他会认为说,我给我自己定指标还不行吗?
丁仲礼:那当然是不行。你定指标就是你要取一块更大的蛋糕,那我以后这样定指标行不行,我以后人均排放跟你一样多,这我不过分吧,我历史上少排很多吧,今后40年的排放我跟你一样多,或者中国说得更白,我就1990年到2050年,我的排放只需要你的人均排放的80%,行不行。
记者:那他可能就会说,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你这么一乘那个基数太大了。
丁仲礼:那我就要问你了,你就是说中国人是不是人?这就是一个根本的问题了,为什么同样的一个中国人就应该少排,你这个是以国家为单位算的,还是以人为单位算的。
记者:也可能他会觉得说现在常规的算法都是以国别计算。
丁仲礼:那么行了,那我就不跟你算了,我没有必要跟你算了,为什么?摩纳哥多少人,我们中国跟摩纳哥比行不行,那你还讲不讲理了。
记者:他现在提出的一个概念就是说,我不管你是人均,还是说贫富,现在只以碳排放大国来算。
丁仲礼:我可以承认说我是碳排放大国,那你给我们一个数,我们能排多少, 你发达国家你要排多少,你为自己分配了一个数,你这个80%就是分配了一个数了,你是把你分配得大,给我们分配得少,我就说,我们如果是一样的行不行。8000亿吨的这么一个蛋糕,根据G8的方案,他27个发达国家取走的是多少,取走的是44%。他多少人口,他11亿人口,余下的55亿人分56%的蛋糕,那么你说公平不公平。
记者:它这个方案本身就没有按人口计算。
丁仲礼:你要问问默克尔本人这个方案公平不公平,我没有机会,要我有机会,我要问问发达国家的领导人本人,你觉得这个方案公平不公平。
记者:现在除了IPCC这个方案之外,不是一共有7个方案吗?有没有一个是……
丁仲礼:没有一个。IPCC的方案还是最好的,其他的方案是越来越黑。
中国科学院对这7个减排方案进行了评估,他们认为这些方案为发达国家设计了比发展中国家大2.3-6.7倍的人均累计排放权,而且都没有考虑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历史排放差别巨大的事实。根据丁仲礼的计算,如果按照现有的几个方案,中国的排放空间只能支撑大约10年,也就是说从2020年起中国就需要购买排放空间了。2009年12月16日,作为中国代表团科技顾问,丁仲礼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中国新闻与交流中心发表了演讲,直接指出这些减排方案有失公允,而且很激烈地表示,如果这些方案成为国际协议,那将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平等条约,在道德上是邪恶的。
记者:您现在是在直接指责IPCC?
丁仲礼:为什么不能指责,科学就是可以批评,既然你承认你是科学,你就得能经受得住人家的批评,我在中国科学院写的文章,我就是直接批评IPCC第三(工作)组的。
记者:而且我看到您的措词……
丁仲礼:非常严厉。
记者:其实很激烈的,有这么严重吗?
丁仲礼:那你算账。假如告诉你,中国今后从2020年以后,每年花一万亿人民币去买二氧化碳排放权,你会怎么想,你觉得公平不公平?
记者:一个科学家在谈论一个科学问题的时候,为什么会用比较激烈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字眼,这样是否合适?
丁仲礼:你批评他们的方法不公平,他们是不会理你的。所以我必须用非常激烈的语言引起别人的重视。
记者:当时您在大会上演讲,您去提出这些观点之后,场上有什么反应?
丁仲礼:场上就是有一个美国人,他提出一个很好的问题,说现在的问题就是说我们可能要考虑的是什么样一个行动的问题。中国该怎么行动?
记者:您怎么回应的?
丁仲礼:我就是说我也同意行动第一的,我说中国很简单,如果我要对中国政府的建议,中国政府应该制定一个雄心勃勃的长期排放的承诺。这个长期排放的承诺,就是一句话。
记者:什么话?
丁仲礼:从1990年到2050年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坚决不超过发达国家同期水平的80%。不管你怎么减排,我都要比你少,并且我一定要做到。并且你发达国家已经把所有的基础设施建完了,中国很多还没有建,那在这样的发展阶段背景下,中国应该提出这样的方案,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我们要比你们雄心勃勃多。后来美国人也没有办法跟我争了。后来有个比利时的人告诉我,他说您回答得很好,他很赞成。
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最后24小时里,一份不具备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作为被注意到的文件记录在案,在这份协议中,各方同意全球增温应低于2摄氏度,发达国家减排目标的具体数字没有被写进协议。各方希望在今年年底召开的墨西哥气候会议上,能够达成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取得更大的进展。丁仲礼认为,要建立起国际责任体系,必须是在公平正义的基础上。
记者:在您理解的公平是什么?什么是公平?
丁仲礼:我对公平的理解,我把排放权视为发展权,视为基本人权,所以我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应该有个大致相等的排放空间。
柴静:您看您原来研究古气候的,都是很专业的科学家,但实际上这次气候谈判,您一直是在做政治解读,是在提出很多的方案跟策略,别人也许会对你的身份提出各种疑问,觉得适当还是不适当,您觉得?
丁仲礼:你就说我搞科学研究的,就不应该去了解后面的政治?
记者:这倒不是,他们可能会觉得,科学家甚至不应该以国家利益为前提,而应该比如在人类共同利益的这个前提下去制定方案?
丁仲礼:我没有否定人类的共同利益,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保障发展中国家的,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落实,这难道不是人类的利益吗?这是国家利益吗,这是个人利益吗?我从来没有这么想。
回到这个问题:如何看待美国宣布制裁包括丁仲礼在内的14位中国官员?
个人认为,美国一定程度上是在给这些中国官员“颁奖”——这是在侧面告诉我们——这些中国官员承担了实干兴邦的责任,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对中国的富强很有益。
而从国家的层面看,美国再生事端,中美对抗的“战场”,领域在不断扩展:从贸易领域扩展到科技领域,再到外交领域……
美国政坛高层的变动,并未减缓中美对抗,中美对抗继续呈愈演愈烈、扩大之势。
往更高的层面看,这是东方与西方两大文明之间的较量,这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味着世界正在发生着的事情,是近百年来未发生过的带有“破局”和“立局”性质的大变化。
好物推荐:
本人 @乐舟川 的其他几个知乎回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