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强碱可以滴定弱酸,而最好不要用弱酸滴定强碱?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我们通常用强碱去滴定弱酸,而不是反过来。这背后其实涉及到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特别是滴定终点指示的准确性问题。

一、 强碱滴定弱酸:为什么是“标准配置”?

想象一下,我们有一个未知浓度的弱酸溶液(比如醋酸),我们想知道它有多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我们已经精确配制好的、浓度已知的强碱溶液(比如氢氧化钠)去滴定它。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 滴定初期: 氢氧化钠溶液逐渐加入,它会毫不犹豫地与弱酸反应,生成弱酸的共轭碱(比如醋酸钠)和水。这个阶段,溶液的pH值会随着强碱的加入而缓慢升高。

2. 接近等当点: 当加入的强碱量接近能中和所有弱酸时,溶液中的弱酸浓度会大大降低,而共轭碱的浓度则越来越高。这个阶段pH值的变化会变得非常敏感,即使加入很少量的强碱,pH值也会急剧上升。

3. 等当点: 此时,加入的强碱量恰好与溶液中的弱酸完全反应。溶液中存在的主要是弱酸的共轭碱。由于共轭碱是弱碱,它会与水发生水解反应,使溶液呈弱碱性。所以,等当点的pH值通常会大于7。

4. 过量强碱: 如果继续加入强碱,溶液中就不再有弱酸与之反应。多余的强碱会直接导致溶液的pH值迅速升高,进入强碱性范围。

为什么强碱滴定弱酸效果好?

pH突跃范围宽且明显: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等当点附近,pH值会发生一个非常陡峭、剧烈的变化(pH突跃)。这个突跃的范围相对较宽,而且变化幅度很大。
指示剂选择的余地大: pH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固定的。由于pH突跃的范围宽,我们有很多种pH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等)可以在这个范围内找到一个,它的变色点正好落在pH突跃的中间或范围内,从而准确地指示出滴定终点。例如,滴定弱酸强碱体系,等当点pH>7,可以使用变色范围在pH 8.210的酚酞来指示终点,因为酚酞的变色点恰好落在pH突跃的碱性区域。

二、 为什么最好不要用弱酸滴定强碱?

现在我们反过来,假设我们要用一个弱酸(比如醋酸)去滴定一个强碱(比如氢氧化钠)。

1. 滴定初期: 弱酸加入强碱溶液中,它们会发生反应,生成弱酸的共轭碱(醋酸根离子)和水。由于强碱在水中完全电离,溶液pH值一开始就很高。

2. 接近等当点: 随着弱酸的加入,强碱被逐渐中和,溶液中的强碱浓度降低。同时,弱酸的共轭碱浓度升高。这个阶段的pH值变化会比较缓慢。

3. 等当点: 此时,加入的弱酸量恰好与强碱完全反应。溶液中存在的主要是弱酸的共轭碱。由于是强碱和弱酸反应,等当点时溶液中只有弱酸的共轭碱,它会与水发生水解,使溶液呈弱碱性。所以,等当点的pH值同样会大于7,但这个“碱性”程度通常不如强碱滴定弱酸那样明显。

4. 过量弱酸: 如果继续加入弱酸,溶液的pH值会缓慢下降,但由于弱酸本身的弱电离性,pH值的下降速度会非常缓慢,很难形成一个明显的pH突跃。

为什么弱酸滴定强碱效果不好?

pH突跃不明显或不存在: 这是最关键的问题。在等当点附近,pH值的变化非常平缓,没有那种急剧的、大幅度的pH上升或下降。
难以找到合适的指示剂: 由于pH突跃不明显,任何pH指示剂都很难在这个平缓的pH变化区间内找到一个精确的变色点来指示滴定终点。如果强行使用指示剂,往往会出现“提前变色”或“滞后变色”的情况,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
缓冲体系的影响: 在滴定过程中,特别是接近等当点时,溶液中同时存在弱酸和它的共轭碱,形成了一个缓冲体系。缓冲体系的特性就是抵抗pH值的变化。这意味着,即使加入了相当量的弱酸,溶液的pH值也不会发生显著的变化,加剧了pH突跃的不明显性。

举个例子:

强碱(NaOH)滴定弱酸(CH3COOH): 等当点时,溶液主要是CH3COONa。CH3COO + H2O <=> CH3COOH + OH,溶液呈弱碱性(pH > 7)。在等当点前后,pH值会从一个相对低的数值(酸性)迅速升高到高于7的弱碱性,甚至更强的碱性(如果继续加NaOH)。这个pH突跃非常明显。
弱酸(CH3COOH)滴定强碱(NaOH): 等当点时,溶液主要是CH3COONa。同样是CH3COO + H2O <=> CH3COOH + OH,溶液呈弱碱性。但问题在于,在加入CH3COOH之前,溶液是强碱性的(pH非常高)。随着CH3COOH的加入,它会和NaOH反应生成CH3COONa和水。溶液中会逐渐形成CH3COOH/CH3COO的缓冲体系。从强碱性向弱碱性转变的过程非常平缓,没有一个清晰的“拐点”。

总结一下:

酸碱滴定的核心是利用pH值在等当点附近发生的剧烈变化(pH突跃)来指示反应终点。强碱和弱酸的反应,由于强碱的强电离性以及反应产物(弱碱)的水解,使得在等当点附近形成了一个宽而陡峭的pH突跃。而弱酸滴定强碱,由于弱酸的弱电离性和滴定过程中形成的缓冲体系,导致pH变化非常平缓,缺乏明显的pH突跃,因此难以准确确定滴定终点。

简单来说,强碱滴定弱酸,就像是“冲开”了一道突然升高的“山坡”,指示剂很容易就能抓住这个“山顶”。而弱酸滴定强碱,更像是一个“缓慢爬坡”的过程,没有明显的“山顶”,指示剂也就抓不住那个关键的“点”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可以这么做,但是没必要——因为有更好的方式,用强酸来滴强碱。

首先,这个问题与滴定跃迁和指示剂没有任何关系。

用弱酸滴定强碱,当然也是有跃迁的,而且与强碱滴弱酸的跃迁差不多。强碱滴弱酸的跃迁范围是计算弱酸过量一滴到强碱过量一滴;弱酸滴强碱的跃迁范围是计算强碱过量一滴到弱酸过量一滴。所以,它们应该是基本一致的;如果从跃迁范围上来看,强碱可以滴弱酸,那么弱酸当然也可以滴强碱。比如 @独孤求超 在其回答中已经计算了,弱酸滴强碱也有明显的跃迁范围。

而指示剂,只要选择范围正确的指示剂,都是可以的。实在不行,咱还可以电位滴定,对不?

那么,既然跃迁范围和指示剂上都没有问题的话,为什么从来没听说过弱酸滴强碱呢?且听我慢慢到来。

当我们说A滴B时,A一定是放在滴定管中的滴定液。一般来说,这里的B就是在锥形瓶中的待测液了。为什么从来待测液都是在锥形瓶中,而不是在滴定管中呢?因为 1. 滴定管中的液体一般是需要过量的,因为倾倒、转移等过程会有损耗,而且必须保证滴定液一定有富余;2. 待测液一般成分比较复杂,可能还要进行一些前处理。所以,B就是待测液了。A在使用前还要经过标定,对于酸的标定一般是用无水碳酸钠作为基准物质。

那么首先在标定时,就是弱酸滴碳酸钠,这就是弱酸滴弱碱了,跃迁范围可能会比较小。就算标定过程没有任何问题,我们可以准确知道弱酸的浓度:

既然你能用强酸来作滴定液,你又何必强行用弱酸呢?强酸作滴定液,不仅可以解决标定过程的问题,而且测定过程就是强酸滴强碱了,相比于弱酸来说具有更大的跃迁范围,所以更准确。

总的来说,弱酸滴强碱,理论上可行,但是没有任何必要,因为你还可以选择更好的方式——强酸滴强碱。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我们通常用强碱去滴定弱酸,而不是反过来。这背后其实涉及到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特别是滴定终点指示的准确性问题。一、 强碱滴定弱酸:为什么是“标准配置”?想象一下,我们有一个未知浓度的弱酸溶液(比如醋酸),我们想知道它有多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用我们已经精确配制好的、浓度已知的强碱溶.............
  • 回答
    炔烃在强碱作用下能够生成负离子,这在有机化学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反应。与之不同,烯烃和烷烃在通常情况下很难在强碱条件下生成负离子。要理解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它们的结构、电子分布以及酸碱性的差异。炔烃的负离子生成:强有力的“酸”炔烃,顾名思义,是指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C≡C)的化合物。这个三键是.............
  • 回答
    姚明在中国和世界篮球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他能在2002年的NBA选秀大会上摘得状元,绝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理解他的“强大”,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一、 技术层面:他并非只是一个“高个子”在2002年那个时代,内线球员的技术特点相对单一,普遍以背身强攻、篮下终结为主。而姚明,.............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我们日常经验与微观粒子世界之间的一个巨大鸿沟。你觉得强弱相互作用力“强”,是没错的。它们是构成物质世界最基本的四种力中的“颜值担当”,尤其是强相互作用力,在原子核内部,它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强大力量将质子和中子紧密地束缚在一起,抵抗住质子之间巨大的电磁斥力。弱相互作用力虽.............
  • 回答
    北大西洋暖流之所以如此强大,并且对欧洲气候产生如此显著的影响,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而协同作用的地理、海洋学和大气学因素共同造就的。把它想象成一条横跨大洋、输送巨大热量的超级“传送带”,它的强大并非偶然,而是自然规律精心编织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源头说起——赤道地区旺盛的太阳辐射。欧洲之所以能够享受到比.............
  • 回答
    在日本战国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大名们之间的联姻和继承问题,可不是简单的家族情仇,而是关乎领地、势力、乃至生死存亡的政治博弈。当一个曾经显赫的大名家因为后继无人,眼看就要香火断绝、领地旁落,而另一家强势大名却想将触角伸向这块肥肉时,送出子侄辈过继继承家名,就成了一种再自然不过的策略了。这背后可不是什么.............
  • 回答
    提起中国排球,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中国女排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她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拼搏夺冠的英姿。“中国女排精神”更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然而,与女排的辉煌相比,中国男排的成绩似乎总是差那么一口气,难以跻身世界一流强队的行列。这其中究竟有何原因?这个问题,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一、历史传承与群.............
  • 回答
    万历皇帝之所以没有强制立福王为太子,其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可以”或“不可以”就能概括。这背后牵扯到明朝的宗法制度、权力制衡、万历皇帝自身的性格以及政治环境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需要一点一点地剥开这些层面。一、 宗法制度与“嫡长子继承制”的根基首先,我们必须明白,明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
  • 回答
    日本当年之所以能强大到侵华甚至与美国对抗,并非仅仅因为其自然资源和国土面积,而是多重复杂因素叠加的结果,其中最为关键的在于其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社会结构以及对现代化的早期适应。首先,让我们审视一下日本崛起的几个关键支点:1. 政治体制的现代化与集权化: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经历了长期的封建幕府统治,虽.............
  • 回答
    唐朝击败突厥和北宋未能击败契丹,这背后涉及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非简单地认为契丹比突厥“厉害很多”。两国时期不同,对手不同,而唐朝和北宋自身的国力、战略以及对游牧民族的认知和应对策略也存在显著差异。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 唐朝与突厥:时代背景、国力对比与战略优势1. 时代背景与突.............
  • 回答
    想搞明白麦肯锡为什么和埃森哲在这“500强榜单”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确实得从它们的业务模式和目标客户说起,这背后有很多门道。简单来说,区别很大,并且和它们各自怎么赚钱、为谁赚钱息息相关。麦肯锡:精耕细作的“大脑医生”你想啊,麦肯锡最擅长的就是做战略咨询。它们的目标客户通常是那些面临重大决策的企业高管.............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文化、历史、科学以及社会认知等多个层面。洋枪洋炮取代土枪土炮,是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而中医的强大生命力,则更像是一种复杂的文化基因传承和适应性演变。洋枪洋炮取代土枪土炮,是技术迭代的胜利: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直接的逻辑:效率、威力、可靠性。 威力与射程: 土枪土炮,无论什么.............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也触及到了足球界一个经久不衰的讨论点。确实,欧洲杯上出现“希腊神话”这样的黑马,让所有人都津津乐道,而世界杯似乎总是被那些有着深厚底蕴和历史的传统强队牢牢占据。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咱们不妨从几个关键角度掰开揉碎了聊聊。欧洲杯的赛制与参赛性质:天然孕育“奇迹”的土壤首先,要理解欧洲杯为何.............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明末社会政治、军事力量以及人心向背等多个复杂层面,不能简单地用“能力强弱”来衡量。事实上,当时的人们之所以选择打开城门迎闯王李自成,而不选择打开城门迎清军,原因错综复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合法性与统治基础的不同: 李自成:反明政权,代表农民起义的合法性(在农民眼里)。 .............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确实,一提到装甲列车,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这玩意儿受铁路限制太大了,怎么能在近代还发展起来?” 感觉像是把坦克搬到了轨道上,脱离了铁路就成了废铁。但事实并非如此,装甲列车在近代(主要指一战和二战前后这段时期)之所以能大力发展,恰恰是因为它在那个特定时期,在战场上展现出了其独特.............
  • 回答
    李正己家族割据山东六十年,唐朝最强藩镇是如何炼成的?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道难以磨灭的伤痕,而在众多割据势力中,山东地区的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家族却如同一颗耀眼的星辰,以其三代六十余年的统治,成为了当时唐朝最强大、最令人忌惮的藩镇之一。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要理解李正己家.............
  • 回答
    奔驰A45 AMG之所以能把2.0T发动机调校得如此强劲,这可不是随便玩玩的,里面蕴含着奔驰AMG部门深厚的技术功底和对极致性能的不懈追求。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颗小小的2.0T心脏到底有什么玄机。首先,别看它只有2.0升排量,但它绝对是“身怀绝技”。AMG之所以能压榨出如此惊人的马力和扭矩.............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戳中了《原神》很多玩家的痛点和疑惑。为什么明明看起来“免费”又“送原石”,但依然有人愿意投入大把金钱,甚至被贴上“强氪”的标签呢?这背后其实牵扯到游戏的设计理念、玩家的心理需求以及“快乐白嫖”与“强氪”之间的微妙界限。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1. 游戏的核心驱动力与“原石”的定.............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是历史发展和战争形态变化的一个非常生动的缩影。为啥一战的“精锐”一旦损失殆尽就很难再补充,而到了二战,一些国家反而能越打越强,这中间的门道可不少。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一战:那个“老兵不死,只会凋零”的时代首先得明白,一战打的是什么仗。那会儿的战争,虽然也开始用到一些新技术,但总体上还.............
  • 回答
    C++ 和 Java 在静态类型这个大背景下,Java 在代码提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能提示、自动补全)方面之所以能做得比 C++ 更加出色,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它们在设计哲学、语言特性以及生态系统成熟度等多个层面的差异。首先,让我们回归到“静态语言”这个共同点。静态语言意味着变量的类型在编译时就已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