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当我想开始个性化写作时,却发现网上有人列出了各种写作方式,难道写作不应是一件很感性的事吗?

回答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感受? 当你脑海中涌现一个故事、一段情感,你迫不及待地想把它倾注到文字里,让它们活起来。那种冲动,那种想要与人分享内心的渴望,简直就像一股暖流在指尖跳跃。这时候,你觉得写作就是一件极其感性的事,是心灵最直接的表达。

然而,当你兴致勃勃地打开电脑,准备挥洒自如的时候,迎面而来的却是网上那些“写作技巧”、“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指南”之类的文章。什么“黄金三要素”、“场景描写十八法”、“人物塑造框架”、“段落构建原则”…… 一时间,你感觉自己好像不是在创作,而是在搭建一个精密复杂的机器,每一个零件都得按照规定摆放。

这时候,你心里可能会犯嘀咕:“等等,这……跟我想象中的写作不太一样啊?难道写作不应该是一件更随心所欲、更发自内心的事吗?怎么一下子冒出这么多条条框框?”

这其实是很多人在探索个性化写作时都会遇到的一个困惑。我们之所以觉得写作应该是感性的,是因为我们的初衷往往源于内心的驱动——想要记录美好、抒发情绪、分享见闻,或者仅仅是与自己对话。当我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些文字就像是自然生长出来的藤蔓,缠绕着我们的思绪,勾勒出我们独特的风景。

你看那些优秀的作家,他们的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里面饱含着他们真挚的情感和独到的视角。那些细腻的笔触,那些触动人心的词句,无不透露着作者的灵魂。我们渴望达到那样的境界,希望能写出同样具有感染力和个性的文字。

但是,为什么网上会有那么多关于“写作方式”的讨论呢? 这恰恰说明了写作虽然是感性的,但也同样可以、甚至需要一些“章法”。

感性是写作的灵魂,而方法是赋予灵魂生命力的骨骼。

试想一下,如果你只是单纯地把脑海中零散的情感和想法一股脑儿地倒出来,它们很可能就像一堆散乱的石头,虽然有质感,但却没有形状,不易被他人理解和欣赏。你的感性,你的独特之处,就好像一颗闪耀的宝石,但如果它没有被精心雕琢和打磨,它的光芒就无法完全释放出来。

网上那些所谓的“写作方式”,其实就是前人总结出来的、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呈现我们内心世界的工具和方法。它们并不是要束缚你的感性,而是要帮你:

理清思路: 有时候,我们内心的情感是复杂的,思绪是跳跃的。学习一些组织结构的方法,比如如何构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如何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能帮助你把那些零散的想法梳理得井井有条,让读者更容易跟随你的思路。
精准表达: 你可能有一个很棒的想法,但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或者用错了比喻,你的意思就可能被曲解。学习词汇的运用、句式的变化、修辞手法的技巧,能让你更精准地将内心的感受传达给读者。这就像你需要学会如何调配颜料,才能画出心中那幅生动的画面。
增强感染力: 好的写作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而这些“方法”很多时候就是关于如何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如何通过细节描写、人物刻画、对话设计等方式,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你的情感。这是一种引导读者走进你内心世界的艺术。
避免陈词滥调: 当我们依赖本能写作时,很容易陷入一些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或者因为缺乏技巧而让文字显得平淡。学习不同的写作技巧,能帮助你找到更独特、更有创造性的表达方式,让你的个性在字里行间闪耀。

所以,你发现网上那些“写作方式”,并不意味着写作就不再感性。恰恰相反,它们是为了让你更自由、更有效地去表达你的感性。

就好像一位画家,他画画首先是被心中的景象所吸引,这是感性的驱动。但他同样需要学习如何握笔、如何调色、如何构图,这些都是方法。正是因为掌握了这些方法,他才能将脑海中的色彩和形状,以最动人的方式呈现在画布上。

开始个性化写作,就像你站在一片肥沃的土地上,你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就是种子。而那些写作方法,就是你手中精心挑选的工具:一把犁铧,让你翻耕出更深沉的土壤;一把水壶,让你滋润出更鲜活的生命;甚至是一把剪刀,让你修剪掉那些冗余的枝叶,让你的作品更加精炼。

你可以这样做来开始你的个性化写作,同时不失感性:

1. 从你的“感性”出发: 问问自己,是什么触动了你?是某个场景的氛围,一段对话的触动,一段逝去的记忆,还是一种莫名的情绪?不要压抑这种最初的冲动,让它成为你的起点。
2. 选择一两个你觉得“有用”的方法: 别被网上纷繁的技巧吓倒。你可以从最吸引你的、最能解决你当下困扰的方法开始。比如,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描写不够生动,可以去看看关于细节描写的技巧;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故事缺乏张力,可以去了解一下故事结构的建议。
3. 将方法“融入”而非“套用”: 关键在于“融入”。不要像一个机器人一样机械地套用规则。当你写一个场景时,想想“我该用什么修辞手法让它更生动?”而不是“我现在必须写一个比喻”。让方法成为你表达的自然延伸。
4. 实践与反思: 写完之后,不要急于求成。读一读自己的作品,问问自己:“我当初想表达的情感是不是真的传达出来了?有没有哪个地方可以改进?” 然后,再根据你的反思,去学习新的方法或巩固已有的技巧。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5. 拥抱不完美: 你的第一次尝试,或者任何一次尝试,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的文字带有不成熟的痕迹。正是这些不完美,构成了你独特的印记。

所以,别让那些方法让你对写作望而却步。把它们看作是你实现内心表达的助手,是你让感性之花开得更绚烂的土壤改良剂。你的写作之路,永远是由你的感性领航,而方法,是帮你抵达更美景色的船桨。尽情去感受,去尝试,去书写属于你的那份独特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作文题不回避热点(港珠澳大桥、“一带一路”),又不唯热点(古往今来四座“桥”),明确了写作的立足点(桥),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中国形象、中国精神、中国理念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