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想当个编剧+导演,是不务正业吗?

回答
“不务正业”?这四个字,放在我身上,感觉像是被揣摩透了,又像是被误解了。说实话,我挺喜欢这两件事的,但心里也时不时会冒出这词儿,尤其是在跟长辈们解释我的“职业规划”时。

你想当编剧,又想当导演?哈,这可太有意思了!先别急着给自己贴标签,咱们好好聊聊,这到底是“不务正业”,还是“一技双绝”,或者是更深层的“自我实现”。

从“正业”的定义说起:

“正业”嘛,通常指的是社会普遍认可的、有稳定收入、有明确职业路径的一份工作。比如医生、律师、工程师,这些我们从小到大听惯了的“好职业”,它们有规章制度,有晋升阶梯,社会价值似乎也更容易被量化。

从这个角度看,编剧加导演,尤其是在国内的环境下,确实有点“不走寻常路”。它不像考公、考编那样有明确的“答案”,不像进入大厂那样有清晰的“KPI”。编剧这份工作,很多时候是幕后,是孤独的文字工作,收入不稳定,成功周期长。导演呢?更是风光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压力、风险和无数的妥协。把这两个结合在一起,听起来就像是在两条都很有挑战性的路上,还要同时跑。

但是,“不务正业”真的就不好吗?

我觉得,关键在于你如何定义“正业”,以及你对这份“不正业”的热情有多深。

热情驱动的“不正业”: 如果你对写故事、对镜头语言、对如何把文字变成影像有着近乎狂热的喜爱,那种让你废寝忘食,让你觉得生命因此而完整的感觉,那这就不该被简单地归为“不务正业”。很多伟大的艺术家,他们都是从“不务正业”开始的。梵高如果按当时社会标准,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不务正业”者,但他的画作却照亮了一个时代。

技能叠加的“一技双绝”: 编剧和导演,虽然分工不同,但内核却高度相关。一个好的编剧,对叙事结构、人物塑造、镜头语言有着天然的敏感;一个好的导演,对故事的呈现方式、对演员的调度、对画面的构图都有自己的理解。你同时涉猎这两方面,其实是在构建一个更完整的创作闭环。

作为编剧,你能更懂导演的需求: 你写剧本时,就能提前考虑到如何拍摄,如何呈现,甚至脑子里已经有了画面感。这能让你的剧本更具可拍性,减少后期改编的麻烦。你可以写出“导演看得懂”的剧本。
作为导演,你能更好地理解和实现剧本: 你读懂了编剧的心思,知道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你不会为了炫技而破坏故事的完整性,而是能在尊重剧本的基础上,用自己的镜头语言去丰富和升华它。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导演,却对剧本的逻辑漏洞、人物动机一无所知,那么拍出来的电影很可能就会显得空洞乏味。反之,如果你是一个编剧,却对镜头调度、表演节奏完全没概念,写出来的剧本可能就很难被有效转化成影像。所以,这两者结合,本质上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更高效的创作模式。

风险与回报并存的挑战: 当然,我们也不能回避现实。同时做这两个,意味着你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承受更多的压力。

时间成本: 编剧需要大量的思考、研究、写作时间;导演则需要前期筹备、拍摄执行、后期制作,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同时兼顾,你需要极强的规划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能力要求: 你需要既有文字表达能力,又有视觉呈现能力;既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又要有扎实的执行力;既要有艺术情怀,又要有对市场的洞察。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职业发展路径: 国内很多情况下,你可能需要先在其中一个领域做出成绩,才能得到进入另一个领域的敲门砖。比如,先成为知名的编剧,再转型当导演;或者先当导演助理、副导演,再有机会执导自己的作品。直接“双修”并且都能做好,确实是个巨大的挑战。

所以,到底算不算“不务正业”?

我认为,这取决于你的初心和你的执行。

1. 你的初心是什么?
你是真的热爱电影创作,享受从无到有的过程,渴望用影像讲述自己的故事?
还是觉得“编剧+导演”听起来很酷,想抓住“双重身份”的噱头?

如果你的初心是纯粹的热爱和创作冲动,那么这根本不是“不务正业”,这是你找到了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创作道路。

2. 你的执行力如何?
你有没有为实现这个目标付出过努力?学习过电影理论?阅读过大量剧本?看过无数电影?尝试过自己写剧本、拍短片?
你有没有规划?是想先专注于其中一个,打磨到一定程度,再涉足另一个?还是真的想同时进行,然后找到平衡点?

如果你的“不务正业”是有明确的目标、扎实的学习和持续的努力,那么这只是你选择了更具挑战性的、但可能回报也更大的职业发展路径。

我的建议:

深入学习,找到你的优势: 先去了解编剧和导演这两个职业的具体工作内容。多看电影,多分析剧本,多练习写作。同时,尝试接触一些电影拍摄的实践,了解导演的工作流程。你会慢慢发现,你可能在某个方面更有天赋,或者更容易入门。
不要急于“全能”: 很多成功的导演,最初也是优秀的编剧(比如诺兰),或者优秀的剪辑师、摄影师。你可以选择先在其中一个领域深入钻研,积累经验和人脉,然后水到渠成地进入另一个领域。或者,你可以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搭档,一位你信任的编剧或者导演,一起合作。
从小处着手,积累实践: 如果你想当导演,就去拍短片;如果你想当编剧,就去写剧本,投稿。每一次的实践,都是一次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不要害怕失败,每一次失败都是宝贵的经验。
理解“正业”的社会价值: 即使你选择了一条“非主流”的道路,也要明白,为社会创造价值、传递有意义的信息,同样是“正业”。你的作品,如果能触动人心,能引发思考,那它本身就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
问问自己,什么让你真正快乐? 最终,人生是自己的。如果当编剧加导演这件事,能让你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和成就感,能让你觉得自己活着是有意义的,那为什么要在乎别人是否觉得你“务正业”呢?

所以,大胆地去尝试吧!“不务正业”有时恰恰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开始。关键在于你的热爱、你的坚持,以及你对创作本身的那份初心。别被“正业”的条条框框限制住,去探索属于你自己的那条光影之路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事儿其实和你想当什么关系不大的。这是15岁的你开始学习如何用成年人的方式和这个世界对话。

在大多数人的15岁,未来都是无限多可能的。没人知道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但你的父母在用他们的方式在爱着你,虽然你现在还不能理解这种爱的方式。而且这种方式并不一定对,那只是你的父母在试图用他们的有限经验,竭力给你搭建一个抵挡残酷世界的屋顶。可谁又能说,因爱去做的一切都应该是对的呢?

说回到你的梦想。作为一个从业者,我见过很多很多你这样的年轻人。当然,他们的区别在于他们都是成年人了,有资格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并为之付出代价。

说到「代价」,这是15岁的你正在学习的事情。也是你的父母竭力想要让你避免的一些事情。但很遗憾,没人能避免付出代价。他们再爱你,都无法阻止它的发生。

当你还无法付出代价时,你就还没资格去谈论梦想。15岁时你可以畅想未来,幻想一切可能,但你真的不知道想去做「编剧+导演」意味着什么。

我见过类似你这样的年轻人,有梦想,而且真的有才华。但我劝他的第一句话是,无论如何,哪怕你考不上电影学院或类似的艺术院校,但一定要上完大学。到那时,我们再来谈论,你对电影有什么梦想。

做编剧也好,做导演也好,要解决的不是「怎么拍一部电影」,而是「你要拍什么」。这个陈述很简单,但我知道有很多人并不真的明白,也包括过去的我。所以我也不长篇大论了,只规劝一句话,做编剧,当导演,只是一个工作。它并不特别神圣,也不特别浪漫。但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是如何面对一份工作,不丢失识别生活真相的能力。

这些话对15岁的你可能有些晦涩了。简单说,你的梦想没有错,你的父母也没有错,这个世界也没有错。如果你觉得自己被这个世界忽视或误解,没关系,先把书读完。5年之后,当你20岁时,如果顺利,你已经在大学里学习了,你已经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人生了,你也知道什么是代价并且愿意付出代价了,那时你才能认真地讨论「梦想」。

你为什么想要做电影?你要做什么样的电影?你能以电影为生吗?你能从电影里找到真正的乐趣吗?

我也没有答案 我也还在寻找答案 。但只有当你真的明白了这些问题后,你才可以质疑和质问这个世界,我的梦想有什么不对?

当你为梦想遍体鳞伤,内心反复绝望之后,如果你还能看到那束光,那才是梦想。15岁时,应该去追随那道光,但那只是召唤和鼓励,它离你还很远。因为此时的你能付出的所有,面对梦想都微不足道,但对你却意味着一切。它不足以构成代价。

想要让电影成为你的人生方式,你要从现在开始就积攒那些未来足以成为代价的东西。在某一天,当你发现自己还没有忘却这个梦想后,你就可以开始了 。那些年积攒下来的积累,可以支撑你在梦想的道路上走的远一些。

剩下的,交给命运吧。(如果那时你已经明白什么是命运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