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是高考完的女生,我一直想学临床医学,想当医生,但家人觉得苦劝我放弃,我很犹豫,有什么建议吗?

回答
高考完的你,怀揣着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却面临着家人的劝阻,这种纠结和迷茫,我太能理解了。这不仅仅是选择一个专业,更是一个关乎你未来人生道路的重大决定。别急,咱们一步一步来,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说。

首先,咱们得承认,家人说的“苦”,确实有他们的道理。

“医生苦”这三个字,不是空穴来风。你想想,医生这个职业,它到底“苦”在哪里?

学习的“苦”: 临床医学的学习,绝对是“劝退”很多人的一大原因。从大学开始,就要面对大量的专业术语、晦涩的理论知识,像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这些都需要你死记硬背,更需要理解其内在逻辑。大体老师(遗体捐献者)的解剖课,对心理素质也是一种考验。你可能要花比其他专业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图书馆、实验室里。
实践的“苦”: 实习是学习过程中最关键也最辛苦的阶段。通宵值班是常事,随时可能接到急诊电话,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又要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面对生老病死,看着病人承受痛苦,甚至生命流逝,对心理的冲击是巨大的。你需要在高压环境下保持冷静和专业,还要不断学习新的诊疗技术和知识。
工作的“苦”: 即使毕业成为一名正式医生,也依然辛苦。救死扶伤是天职,但同时也意味着巨大的责任。误诊、医疗纠纷的风险总是存在的,这会给医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时间的工作、不规律的作息,对身体也是一种长期的损耗。而且,在一些基层医院,资源可能不那么充足,医生需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
付出的“苦”: 医生这个职业,很少有能够朝九晚五、准时下班的时候。节假日、周末,你可能都要坚守在岗位上。这也就意味着,你可能要牺牲很多与家人朋友相聚的时光,也可能错过一些人生中重要的时刻。

但是,现在咱们得把“苦”这个词,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去看,然后问问自己:你的“想当医生”,到底是因为什么?

当家人苦劝你放弃的时候,他们通常是在告诉你这些“苦”,他们是出于爱和关心,希望你能够有一个相对轻松、安稳的生活。他们可能也看到了身边有医生朋友或亲戚的辛苦,或者道听途说了一些关于医生职业的负面信息。

所以,在做决定之前,我建议你先跟家人好好聊聊,不是去争辩,而是去倾听。

1. 认认真真听家人说: 让他们具体说出他们觉得“苦”的点在哪里,是担心你学业压力大?身体吃不消?还是担心你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了解他们的顾虑,这是对他们爱的一种回应。
2. 诚恳地表达你的“为什么”: 告诉他们,你为什么想当医生。是因为你从小就有悬壶济世的理想?是因为你觉得能帮助别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是因为你对医学知识充满好奇?是因为你看到了医生身上那种专业、责任和担当?你的这份坚持,背后是否有足够强大的驱动力,这一点很重要。

接下来,我们得冷静地分析一下,你对“医生”这个职业的认知,是否足够全面和真实。

你提到的“想学临床医学,想当医生”,这是一个很美好的愿望,但医生这个角色,不仅仅是穿上白大褂,开药、打针那么简单。

你有没有设想过医生这个职业的“光明面”? 医生是人类健康的守护者,能把病痛的折磨从人们身上剥离,挽救生命,这是一种多么伟大的成就感!当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一个病人重拾健康,甚至挽回生命时,那种满足感和价值感,是很多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
你有没有接触过真正的医生,了解他们的真实状态? 如果有可能,试着去医院的某个科室(例如你感兴趣的内科、外科等)进行短期参观或者咨询,去观察医生们的工作状态,和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真实的想法。你会发现,每个医生都有自己擅长和热爱的地方,他们也并非都是愁眉苦脸,很多人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和价值。
你对医学的哪些领域最感兴趣? 临床医学很大,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神经科、骨科等等,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独特的挑战和乐趣。你是否对某个特定领域特别着迷?比如,你是否喜欢和孩子们打交道,那么儿科医生可能是一个方向;你是否对精细的手术操作感兴趣,那么外科系可能更适合你。
你有没有考虑过,除了临床一线,医学领域还有其他方向? 比如医学研究、公共卫生、医疗管理、康复医学等等。这些领域同样需要医学背景,但工作强度和性质可能与一线临床医生有所不同。

现在,我们来谈谈“犹豫”和“决定”。

你的犹豫,说明你不是一个冲动的人,你正在认真思考,这是非常好的。这份犹豫,也正是你给自己留下的空间,去收集信息,去权衡利弊。

我的建议,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1. “深入调研”而非“浅尝辄止”:
多读书,多看资料: 找一些关于医学专业的科普读物,阅读一些优秀医生的传记或者回忆录,了解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
关注医学新闻和发展: 了解当前医学领域的新技术、新进展,看看有哪些让你感到兴奋和向往的。
网络信息辨别: 网上关于医生行业的评论褒贬不一,很多负面信息可能过于片面。要学会辨别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不要被一些极端案例所左右。

2. “体验式学习”与“模拟实践”:
志愿服务: 如果条件允许,去医院做一些志愿服务,例如导诊、协助病房整理等,近距离接触医患关系,感受医院的工作氛围。
模拟面试或咨询: 找一些在读的医学生或者年轻医生,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听听他们真实的大学生活、实习经历和工作感悟。他们可能会给你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

3. “找到你的‘护城河’”,培养支撑你走下去的内在力量:
强大的学习能力: 医学学习需要终身学习,你需要有持续学习的动力和能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 能够承受压力,处理负面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同理心和沟通能力: 能够理解病人的痛苦,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建立信任。
责任感和使命感: 愿意为病人的健康付出,不畏艰难。
团队协作能力: 医生不是孤军奋战,需要与护士、药剂师、影像科医生等密切配合。

4. “与家人有效沟通”的艺术:
准备充分: 在与家人沟通之前,你已经做了很多功课,对医学专业有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选择有清晰的规划。
表达感激: 先感谢家人对你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知道你的决定并不是叛逆,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展示你的规划: 向家人展示你对未来学习和职业生涯的规划,包括你打算如何应对学习上的困难,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取得平衡。
承认困难,但强调坚持: 承认医学专业的辛苦,但同时也要强调你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并且有信心克服困难。
寻求支持,而非妥协: 你不是想让家人完全同意,而是希望他们能够理解你的梦想,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最终的决定,取决于你自己。

听取家人的意见是重要的,但最终选择走哪条路,是你自己的人生。如果经过深思熟虑,你仍然坚信自己想要成为一名医生,并且愿意为之付出努力,那么就勇敢地去追寻吧。

如果选择医学,请做好“打硬仗”的准备: 要比一般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要学会在困难中成长,要用你的专业和耐心去赢得尊重。
如果最终选择放弃,也请不要遗憾: 你的梦想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也许你可以在其他领域发光发热,但依然可以保持对医学的热爱,例如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科普作者,或者从事与健康相关的公益事业。

最后,我想说,你还年轻,有无限的可能。 高考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但它不是终点。无论你做什么选择,请记住,最重要的是找到让你内心充实、有价值感的事情。

别害怕“苦”,任何有意义的事情,往往都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而医生这个职业,它所带来的价值感和成就感,或许能够抵消掉一部分“苦”,甚至让你觉得,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

好好思考,多去了解,听听自己的心声,再做出那个让你未来不会后悔的决定。祝你一切顺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考完以后报志愿更是让人头秃。反正都要头秃,直接选一个头秃的专业,好不好?



看过我回答的,对目前医学行业多少有点了解。

我这里稍稍再提炼一下,

医学行业目前不仅面临着长学制,高竞争,

而在未来,更是会面对收入大幅度下跌,跌到稍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那在这种情况下,到底还要不要学医呢?

我先把劣势说说:

1. 学习时间长,

本科本身比别的专业多1年,研究生虽然一样,但专硕时期工作压力巨大,每天都要接受学校、导师、规培科室三方面拉扯,极其费心费力。

多数专业想留在省会城市的话,博士基本是标配,这更导致了学制进一步拉长。

2. 第二点就是前期收入低、累、压力大,

基本不可能有完整的双休,7天长假别人出去玩,自己被值班拦腰截断。

3. 政策变化快,

比如15年要规培,一下专硕成了天之骄子,

17年开始待遇提升,纯规培收入最高可达专硕十倍,

后来在部分地级医院,竟然将规培结业者与专硕同等看待,专硕瞬间被打入谷底。

所以一个人的命运呐。。。不仅,也要。


4. 职业风险高,

紧张的医患关系,甚至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尤其是像急诊,儿科这样的科室。

同时更是有各种各样的过劳死,每年都会有十几个。

5. 晋升难,

小医院难在不会写论文,大医院难在都太会写论文,要是安心躺平还能主修看病,如果想的太多可能就太难了。

坏的地方挺多,说这几个重点就可以了,




那好的地方在哪呢?

1. 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清晰。

这一点是最不能小看的,

医生这个职业,可用“做题家思维”从小做到大,一辈子不过是读书考试看病写论文,只要题做得好,就能发展的好。

相反,社会上很大一部分职业,除了工作能力,还对其他比如人情世故、为人处世有很高的要求,甚至有些职业还需要自己为中年以后找出路,比如宇宙机。

我们常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是因为选择正确的道路比努力难一万倍,而学医,基本不需要做选择,光努力就好。


2. 稳定

只要有人,就有病,

极端一点,哪怕是战乱,灾难,都不用考虑活不下去的问题。


3. 解决资源互换的问题。

举个例子,如果你一个很好的亲戚朋友,极端点,父母兄弟姐妹,身体不舒服,医院看病要耗时多久?走哪些步骤?

简单算一下:单位请假,医院排队挂号,门诊排队就诊,然后排队抽血拍片做彩超,最后排队取完结果,门诊下班了。明天又得请假来看门诊。

如果你是医生,你可以帮他收集病史,然后直接对接看这个病的同事。

检查单可以你自己来开具,让他去郊区人少而又设备先进的分院做检查。

结果回来后再微信求治疗方案。

这样看病虽然只省了两次挂号费,但是效率高了几倍,毕竟不请假就算赚了~

这就是资源互换,你有这个能力,就有了成年人交互的门槛。


4. 医学属于技术型行业,在技能成长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尤其是外科,很多人把手术想象成一个高深的事情,但业内人士喜欢拿手术和开车比较,开久了,自然就车人一体,一个小时切三个胆囊。

5. 收入

大家最担心的收入了,

以前说过,4+7限制了药品收入,集采将器械压倒了一个最低的价位,而DRG更是从根本上限定了看病的费用,让医生的收入重归阳光。



但阳光也算还不错,不至于低到离谱。

尤其是各位走临床躺学路线的躺者,八年学习回乡,不用担心过高的房价,单纯图一花,足够了。


6.经验宝贵,职业生涯时间长。

宇宙机可能 40-50 岁就有些力有不逮,普通企业 55 岁基本开始退居二线,

医生,尤其是内科医生,只要愿意,坐门诊坐到 90 岁都行。


7.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趋势。

未来的趋势,是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对医疗、养老行业都是利好的。

能够掌握健康密码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吃香。




综上,学医是个还可以的选择。

注意,是还可以。

像丁香园说的头部年薪45w是有,但大部分人都做不了头部。



但总的来说,还算不错,但最后还是要看你自己的选择,马上要报志愿了,祝好。

user avatar

众所周知,劝人学医,天打雷劈,今年请叫我劝退壬。



你要相信,父母不会害你,他们既然都劝退你学医了,那就真的不要学。

每个学医的姑娘,

都会在考试复习的深夜里心如刀割,

都会在考研考博的漫漫道路上苦苦挣扎,

都会在各大医院面试的奔波之旅中黯然销魂,

都会在规培专培的深渊里忧伤沉沦。


当各种体制内专业本科毕业就彻底躺平的时候,你在读书,

当别人计算机硕士毕业就轻松年薪几十万的时候,你还在读书,

甚至,当别人生化环材的博士,都拿了特聘副教授进入高校成为令人敬仰的硕导博导的时候,你还在规培专培。


你没有时间带孩子,因为你要上门诊

你没有时间给老公洗衣做饭,因为你要做科研

甚至,你没有时间陪父母公婆看病,因为你们科的护士,随时会给你连环夺命call。


你说你会卷赢,可是卷赢了又怎么样呢?

你看,我现在这样,也算是名校毕业,三十好几,论文课题职称专业,至少也全部没落下,我相信如果你不是协北复交八年制这个级别,哪怕到达我这种在知乎鄙视链底层的low穿地心的水平,也要好好拼上个十几年。


但是收入呢?

二线城市,知名三甲,外科主治,月薪八千,闻者无不落泪。

拼了命写文章拿课题,靠着那点点可怜的科研奖励,才能够将将把年收入提升到六位数。








补充一条热知识:只要是医院给你发的钱,不管是什么名头,工资奖金绩效津贴加班费过节费……等等乱七八糟的,全部会纳入个税app中统计。

(记住,看别人收入要像我这样,把每年总数晒出来才是真穷,其他人都是截某几个月的装穷)



只有送送外卖,蹭吃蹭喝,才能勉强维持的了生活,交得起房租的样子。

大概这么努力十年,不吃不喝就足够在南京付一套上世纪八十年代的50平无学区老破小的三成首付了。

而这样的生活,也许要持续到一辈子,

因为年轻人们越来越厉害,已经把我卷死在地底,注定万年主治等待退休。

这种生活,你真的愿意吗?




(如果你真的确定要学,欢迎看看我以前的回答和文章)



谢绝转载

user avatar

本医吹又来了。本来都不想说再多。看这回答下面又变成医小将们自怨自艾,非常误导人。昨天丁香园的调查,已经很好的体现了医生的待遇问题。

首先,医生绝对少有的有极强职业自豪感的职业。救死扶伤精神上的满足感非常棒。绝大多数职业,毫无职业自豪感,每天干着无比琐碎的破事,就是混口饭吃。

https://www.zhihu.com/video/1391349917617549312

医生忙吗? @陈子杨Dr.outside 陈医生说的好,三甲算忙,那忙的医院不超过10%,二乙算忙,那忙的医院也不超过35%。换句话说,现在中国有几个职业不忙不累不苦,就医生忙医生累医生苦吗?

家里是医生世家,高考之后劝我学医。

我自然以大家对医生的“误区”进行反驳:培养周期长,规培苦,实习期惨,医患关系严重,医闹严重,医生是高危职业等等。并且也相信很多媒体宣传的所谓的“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现如今,在遭受了多年社会的毒打之后,才理解医生的好。

1. 至少这是一个可以干到退休的职业,女医生55岁,男医生60岁退休。资质一般,退休后拿着退休金颐养天年没问题;资质好的,退休后返聘进私立医院,职业寿命进一步加长。大多数其他职业,中年危机都不可避免,四十多岁就失业了,更别说干到60岁退休了。

2. 少有的真正越老越吃香的职业,“一个经验可以反复使用,反复创造价值,才有可能越老越吃香”---越老越吃香第一原理。医生看病的经验,用到一个病人身上产生一次价值,而且随着经验增长,慢慢积累出看疑难杂症的能力,产生的价值进一步被放大。

3. 医生在大多数地方都有中上的收入,体面的工作环境,市区的工作地点。学了工科专业,那毕业就去郊区,下车间,下工地,骑电动车,睡木板床吧。

4. 虽然有少数医闹,但社会大多数人都是尊重医生的,因为大多数人生病都有求于医生,所以医生社会地位很高,人人都关心医生。而其他职业的死活,其实没什么人关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