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省养得起一个航母编队吗?

回答
一个省养得起一个航母编队吗?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简单来说,一个省财政独立养活一个航母编队在当前中国的体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是荒谬的。 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以便更清晰地理解其背后的复杂性。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养得起”的定义。

成本构成: 一个航母编队不仅仅是航母本身,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军事体系,包括:
航母本体: 建造、维护、升级、燃料、弹药、零部件。
护航舰艇: 驱逐舰、护卫舰、潜艇、补给舰等,同样需要建造、维护、燃料、弹药。
舰载机: 各类战斗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直升机等,包括采购、维护、飞行员培训、弹药。
人员保障: 军人及其家属的薪资、福利、医疗、住房、训练。
基础设施: 航母基地、码头、维修厂、训练设施、后勤保障体系。
运营与训练: 日常出海训练、演习、维护性飞行、国际任务等。

“养得起”意味着什么? 是指每年能提供足够的财政预算来支付上述所有开销,并保证编队的正常运作和战斗力?还是仅仅能够负担部分基础开销?

其次,我们来分析省的财政能力。

中国目前有31个省级行政区(包括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3个省)。省的财政收入来源主要包括:

税收: 主要来自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等。
非税收入: 包括国有资产收益、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等。
转移支付: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中央政府会对各个省份进行财政转移支付,以调节地区间财政收支差距,保证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并支持特定发展项目。

接下来,我们来估算一个航母编队的成本(仅为大致估算,具体数字保密且非常庞大)。

建造费用: 一艘现代航母的建造费用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例如,美国的福特级航母造价约130多亿美元。中国航母的造价虽然公开信息较少,但可以推测也处于极高的量级。建造一个完整的航母编队(包括航母、护卫舰、潜艇、舰载机等)总成本更是天文数字。
年度运营和维护费用: 这通常是航母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占到航母造价的10%20%甚至更高。这包括:
人员费用: 几千甚至上万的军人及家属的开销。
燃料和弹药: 航母、舰艇、飞机的消耗巨大。
维护和修理: 航母是极其复杂的机器,需要持续的维护和定期的坞修。
舰载机运营: 飞行员训练、飞机维护、弹药。
其他: 通信、情报、后勤等。

粗略估计,一个航母编队的年运营成本可能在 数十亿美元到百亿美元 的量级。

现在,我们来对比省的财政能力与航母编队的成本。

我们来看几个经济发达省份的财政收入数据(以2023年为例,数据会略有波动):

广东: 财政总收入超过了1.5万亿元人民币。
江苏: 财政总收入也接近1.5万亿元人民币。
山东: 财政总收入在1.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浙江: 财政总收入在1.2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假设汇率 1美元 ≈ 7.2人民币):

广东的财政总收入约合 2000亿美元。
江苏的财政总收入约合 2000亿美元。

问题就显而易见了:

1. 财政总收入 vs. 可支配财政: 省的财政总收入是包括了中央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等在内的总数,并非省可以完全自由支配的“净收入”。即使是广东、江苏这样经济最发达的省份,其财政总收入与一个航母编队的年运营成本(数十亿美元到百亿美元)相比,虽然看起来差距似乎没有那么大(例如,2000亿美元 vs 100亿美元的10%),但还有以下几个关键点需要考虑:
省的职责: 省政府的首要职责是保障本省的公共服务和经济发展,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发展、科技创新等。这些领域的开销是巨大的且持续的,无法随意削减。
军事国防属于中央事权: 在中国的体制下,国防建设和军队的指挥、装备、运营,是中央政府的职责。海军装备的采购、建造、维护、人员的供给,都是由中央财政和国家相关部门统一规划和拨付的。
航母编队的特殊性: 航母编队不是一个孤立的军事单位,它需要融入整个国家的海军体系,接受统一的指挥调度、后勤保障和战略部署。一个省没有能力建立和运营一个完整的、具有战略意义的海军编队。

2. 成本的隐形部分:
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航母及其配套技术的研发是国家层面的投入,需要顶尖的科研机构和大量的科研人员。一个省难以承担如此大规模的研发项目。
战略规划和军事指挥: 航母编队的运用需要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和军事指挥体系支持。一个省无法进行独立的军事战略规划。
国际协作与外交: 航母编队在执行国际任务时,往往需要与国家外交部门协调。

因此,答案是:一个省在现有体制下,财政能力和职责范围都不足以独立养活一个航母编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位感”?

这种问题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人们将航母编队视为一个“超级资产”,然后用省的财政收入去简单对比。但军事力量的建设,尤其是像航母这种战略性极强的装备,是国家整体实力的体现,是国家安全和战略意志的延伸。它的运作和维持,需要的是国家层面的资源调配、技术积累、人才储备和政治意愿。

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理解:

如果一个省能独立自主地进行国防建设,并拥有自己的国防预算,那么它的财政能力是否能够支撑一个航母编队? 即使如此,也存在很大的挑战。即使是最富裕的省份,其财政收入的大头仍然是用于民生和经济发展,而用于军事的比例会非常小。而且,海军是一个技术密集、资本密集、人力密集的兵种,其维持成本非常高昂。
哪个国家能够独立养活航母编队? 只有极少数军事和经济实力极其强大的国家才能做到,例如美国、中国、英国(虽然英国的航母数量和规模已不如巅峰时期)。

结论:

一个省养得起一个航母编队吗?答案是明确的“否”。 无论是从财政能力、职责范围、国家体制,还是从航母编队本身的巨大、复杂且战略性的成本构成来看,一个省都无法独立承担这一任务。海军的建设和运营是国家核心战略的一部分,由中央政府统一负责和投入。省份的财政资源主要用于保障民生、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并为国家整体战略贡献力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于一个生能不能养得起航母这事,要跳出航母编队就是纯烧钱这个思维误区。

一方面,现在中国的大多数技术装备都已经可以实现国产化,这意味着虽然制造这些装备的确需要花钱,可花的钱却也在国内实实在在的创造出了就业岗位。都不用说航母了,几艘驱护舰的订单,就足够一个大船厂干几年的。此外,现在国内一直也在推进军民融合,军用订单的很多需求是可以直接推动一个产业链升级的,这个价值也比有几艘舰艇要大得多。这跟大多数国家需要外购武器装备产生的效益是完全不一样的。

或者,换个表述方式。如果把“造一个航母编队至少需要1000~2000亿元”,换成“国防部向国内XX船厂下达金额达2000亿元的装备制造订单”,是不是就更能理解航母编队的经济价值了?按照每个工人人均成本10万、一个航母编队制造周期四年计算,2000亿元的订单就意味着可以创造50万个就业岗位。虽然这笔钱来自于财政税收,可最后不仅还之于民,还拉动了经济和就业。

就算是航母编队造完了,这钱也不会浪费。航母编队要烧油,那这钱就给了中石油中石化这样的炼油企业。航母编队要采购补给物资,就会有各种工厂为其提供保障。想一想,现在美国有多少世界级的企业是靠着二战时的军工订单迅速成长起来的?

另一方面,一个人有了枪炮之后,就有资格收保护费了。每年还想着拿自己的工资养护枪炮,这不是傻么。美国那么多艘航母,可不完全是靠美国人创造的GDP养着的。美军的航母保护了美国的军事霸权,从而保证了美元的信誉,反过来美元又让美国有钱造更多的装备。中国如果能有5~6艘航母,那么美军就将完全撤出第一岛链,东盟的话事人会只有一个。这时候,中国在东南亚的投资和经济活动基本上就不会再受到外部势力的干扰。在这里投资产生的利润,完全足够养一到两个航母编队。当然,如果东南亚国家愿意大批量采购中国的军事装备,那就更好了……

所以说,别总想着花自己的钱养航母……那多不值啊。

user avatar

航母编队的建造成本:2000亿RMB上下

航母400亿,大驱80亿,小驱50亿,护卫20亿,核潜艇300亿,综合补给舰20亿。

按照1:4:4:4:1:1的编队算,这就是1300亿左右了。再来个两栖攻击舰,又是200亿。一共1500亿。

上海2018的财政收入是7108亿RMB,也就是说上海全年财政收入的21%能造一个航母编队。江苏广东这种省级单位还要高于上海。

勒死裤腰带,大家集体抗也能能挤出来的。鉴于题主问的是养,这部分造的钱我们就不算了。


养的话,成本大概这样。

人员成本:编队人员+基地人员按10万人算,每个人全年的成本100万(津贴+吃喝拉撒,海军的费用可比陆军高的多),人员成本1000亿。

舰队加油:航母加一次几千万,其他的船也不是省油的灯,100亿的油钱是起步价。

弹药:一发导弹几百万,一发炮弹几十万,这种大件武器总要打几次吧。1130密集阵一发子弹过百,一分钟11000发,无底洞一号。

舰载机:一架几千万,一年摔两架就是过亿的损失,每一次执行任务后都要养护,发动机寿命到了要大修,无底洞二号。

这个时候,可就不是一个省的玩的转的了。



更正回答:

首先承认舰载机的错误:J15的成本是几千万美元,因为目前还是产量低分摊高,比原来估算的更贵了。

问:为什么一个编队要10万人?

航母大概需要四千人,大驱千人,小驱/护卫/核潜艇几百人,两栖攻击舰要带陆战队。朋友们也说了,美帝一个编队2-2.5万人。

但是后方的基地呢?海军航妈编队是要基地的,基地港口泊位,维修船台,后勤保障中心,加油的设备,食物的采购加工处理,基地食堂,基地医院,培训,雷达站,岸防火力,安保。

处处都是要人的需求,每一个都要配人。


问:为什么每个人100万的成本?

首先我承认我可能是说高了,前面我写的也很含糊,接下来我说说我是怎么想的。

军人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都是要花钱的。海军储运成本更高,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尝试着算算航母在南海上吃一吨牛肉和一吨大米要花多少钱。

军人的津贴特别是海军是相对高的,海航和核潜艇尤其高。此外社保部分也是一大笔钱,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算算年薪30万的人,一年的社保,按公司缴纳的比例要交多少钱。

作战部队的培训支出也是很重的一部分,航母编队貌似是全套学的鹰酱管理办法,请退伍鹰酱教官的价钱是不是也得分摊到每一个受训的人头上?

退伍军人的安置,患病军人的疗养,伤残军人的补助,身故军人的抚恤,英烈军人的表彰慰问,都是要花钱的。这个钱不管谁出,不是军费就是地方财政,必然免不掉的。

养就要养的彻底,只算工资和津贴都是耍流氓。


问:造价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当然不知道,这都是几十亿元的精度了,谁知道究竟花了多少钱啊。


再次更正:

第一,不要再问泰国是怎么养航母的事情了,那玩意还不如二战本子的赤城加贺飞龙苍龙。别说中国一个省,苏州市就能分分钟养两个给你看。(苏州:隔壁南通已经把明斯克拖回家了,咱这么有钱的不能怂 )

第二,俄罗斯是怎么养的起核潜艇和航母的?

和广东相同的GDP,但是俄罗斯以卖资源为主,现金流更充裕。而且不用大规模基础建设不用上交国库的俄罗斯财政明显比广东更充裕。GDP是假的,财政收入才是政府可支配的。

而且大毛已经把库兹涅佐夫养死了,动力舱失火+甲板大洞,你们就别拖人家出来鞭尸了。赶紧收拾一下送到大连抢救说不定还能留住性命。

第三:100W一个人不是工资不是工资不是工资,解释这么多还是要被喷没发那么多工资和津贴,真是不知道怎么解释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个省养得起一个航母编队吗?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简单来说,一个省财政独立养活一个航母编队在当前中国的体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是荒谬的。 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以便更清晰地理解其背后的复杂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养得起”的定义。 成本构成: 一个航母.............
  • 回答
    要养活一个日本动画里的女仆,这可不是件小事,得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户”才行。咱就别拿现实生活中请个保姆来比了,动画里的女仆,那可自带一套体系,从吃穿住行到各种潜在开销,都得细细算来。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动画里的女仆可不只是个打扫卫生的角色。 她们往往被设定成全职、24小时待命、负责主人家中几乎一切事.............
  • 回答
    .......
  • 回答
    国足举国体制下,一省养一队,次级联赛省内内部赛制可行性分析近年来,围绕中国足球的改革和发展一直争论不休,其中关于体制、联赛结构和人才培养的讨论最为激烈。一个被反复提及的设想是,借鉴体育强国的举国体制模式,将足球发展与行政区划深度绑定,例如“一省养一队”的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层级分明的全国联赛体.............
  • 回答
    一个人养狗的最低标准,并非一个固定、量化的数字,而是一套围绕狗狗的健康、安全、基本需求和与主人和谐相处的综合性考量。这套标准会随着狗狗的品种、年龄、性格、健康状况以及当地的法律法规而有所不同,但核心在于确保狗狗能够获得一个有尊严、快乐且不给他人造成困扰的生活。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个人养狗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真是道不清说不明,因为它触及的是情感最深处、最原始的联系。我跟你说啊,这事儿没法用“谁更大”来简单衡量,更像是一场细水长流的付出,又像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创造。生孩子这事儿,那叫一个“造物”之恩。你想想,一个新生命就这么凭空出现,从无到有,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这不仅仅是说把精子卵子结合一下那.............
  • 回答
    .......
  • 回答
    “如今养一个孩子都觉得吃力,以前家里七八个孩子,父母却能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这句话,相信不少经历过时代变迁的人都曾听到过,或者自己也曾这样感叹过。明明社会进步了,生活条件更好了,为什么生育养育孩子这件事,反而成了让许多家庭“叫苦不迭”的难题?这其中的矛盾,恰恰揭示了社会进步的复杂性和多维度。要深.............
  • 回答
    想在一个月内让皮肤焕然一新?这绝对不是什么天方夜谭,只要你用心,科学地对待,就能看到惊喜的变化。别指望一夜之间变成无瑕美肌,但一个月的坚持,绝对能让你的皮肤状态得到显著改善,变得更健康、更有光泽。我不是什么美容达人,只是一个同样渴望拥有好皮肤的普通人,摸索和实践了许多方法后,总结出了一套我认为最实在.............
  • 回答
    要在一个古代的社会背景下,悄无声息地培养一支营私兵,这无疑是一项极其考验智慧和胆识的秘密工程。不能有丝毫张扬,任何一丝不寻常的动静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这不仅仅是训练几个人那么简单,更是一场围绕着资源、人心和隐蔽性的复杂博弈。一、 目标的设定与人物的甄选:绝对的关键首先,你要明确你养这支私兵的最终目的.............
  • 回答
    这样的家庭状况,说实话,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看到年迈的老人独自承担了那么大的养育责任,最终却只能依靠一个孩子来养老,这背后隐藏着太多不易和无奈。另一方面,也让人忍不住去审视其他几个孩子,以及这个大家庭的责任分担问题。首先,让我们拉近一点,试着去理解这位老人。一个老人,拉扯大了五个孩子,这本身就.............
  • 回答
    .......
  • 回答
    听到你这个问题,我首先想到的是,你对仓鼠的喜爱和想让它们有个伴的心情,这真的很棒。不过,关于将银狐和布丁仓鼠放在同一个笼子里饲养,我的建议是,最好不要这样做。虽然它们都是仓鼠,而且同性别听起来好像减少了潜在的冲突,但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为什么分开饲养是更稳妥的选择。首先,从它.............
  • 回答
    养好一个“备胎”,这话听起来有些微妙,但如果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角度去理解,其实是在说如何维系一段关系中,你不是唯一选择但仍能被重视、被维护的地位。这需要技巧、耐心,更需要对人性的洞察。这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因为它涉及到对方的心思、你的姿态,以及你们之间那根若有若无的线。咱们得先捋清楚一个概念:谁是“备.............
  • 回答
    唉,养了一周就不想要了,这可真是个棘手的状况。想当初您可能也是一时兴起,觉得猫咪软萌可爱,能给生活带来许多乐趣,但现实往往比想象的要复杂一些。首先,我们得想想,为什么只养了一个星期就不想要了呢?是猫咪出现了一些您没想到的问题吗?比如,它会不会乱抓东西,或者在家里随地大小便?是不是它的叫声让您觉得吵闹.............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一个人住,感觉有点孤单,想养点什么来填补一下内心的空缺,这是非常正常的想法。选择合适的宠物,不仅能给你带来陪伴,还能让你生活多一份乐趣和责任感。考虑到你一个人住,我给你几个方向和详细的建议,希望能帮你找到最适合你的“毛孩子”或者“小伙伴”。首先,你需要评估一下自己的情况: 你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样的.............
  • 回答
    养刺猬啊,那真是一段挺有意思的经历,可以说是有点挑战,但更多的则是乐趣。别看它们一身刺,其实挺招人疼的。首先说说它们的外形吧,刚到家的时候,你可能会有点被它们的样子“劝退”——那一身密密麻麻的小刺,像个行走的毛栗子。但上手之后,你会发现它们其实挺柔软的,尤其是在它们放松的时候,刺会稍微收起来一点。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