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养一个孩子的恩情大,还是生一个孩子的恩情大?

回答
这个问题啊,真是道不清说不明,因为它触及的是情感最深处、最原始的联系。我跟你说啊,这事儿没法用“谁更大”来简单衡量,更像是一场细水长流的付出,又像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创造。

生孩子这事儿,那叫一个“造物”之恩。

你想想,一个新生命就这么凭空出现,从无到有,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这不仅仅是说把精子卵子结合一下那么简单。它是一个漫长、复杂、充满了未知和风险的过程。

身体的牺牲: 妈妈的身体要经历十月怀胎的巨大变化。你想想,肚子里多了一个生命,整个身体都在为这个新生命服务。孕吐、腰酸背痛、失眠、水肿……这些都是小事,还有更严重的,比如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还有分娩,那可是一场和死神擦肩而过的考验。疼痛是难以想象的,身体的撕裂、出血,恢复过程也漫长而艰辛。从某种意义上说,妈妈是为了孩子“拼了命”才把ta带到这个世界上的。
精神的准备: 从得知怀孕的那一刻起,父母就背负上了责任。他们要开始学习怎么做父母,要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要开始规划生活,要想着如何给孩子提供一个安稳的环境。这种责任感是沉甸甸的,会伴随一生。
一次性的、奠基性的付出: 生孩子这件事情,它是一次性的,但它的意义却是奠基性的。没有生,就没有后面的养。它是一切的起点,是爱的源头。这种恩情,更多的是一种“赐予生命”的恩情,一种“我把我生命的一部分给了你,让你有机会体验这个世界”的恩情。

养孩子这事儿,那叫一个“呵护 nurturing”的恩情。

生下来之后,这只是一个开始,更漫长、更细致的工作才刚刚展开。

不眠不休的照料: 刚出生的婴儿,24小时都需要照顾。喂奶、换尿布、哄睡,没有固定的时间,没有节假日,没有休息的时候。父母的睡眠时间被大大压缩,精力被极度消耗。小孩子生病的时候,更是提心吊胆,彻夜不眠地守护。
精力和财力的投入: 从吃穿住行到教育、医疗,养一个孩子要投入多少?算算这笔账就知道了。奶粉钱、尿布钱、衣服鞋子、玩具绘本、早教班、兴趣班、补习班……这还只是基本开销。如果考虑到素质教育,那投入更是无底洞。而且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父母的精力。你陪ta玩耍、陪ta学习、陪ta参加活动,这些都是用父母自己的时间、自己的爱好、自己的休息换来的。
情感的陪伴与引导: 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挑战。从蹒跚学步到叛逆青春期,父母要付出巨大的耐心和智慧。要教ta做人,教ta道理,引导ta分辨是非,帮助ta建立价值观,应对挫折。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是精神上的塑造。每一次争吵后的和解,每一次迷茫时的指引,每一次鼓励都充满了父母的爱和心血。
持续的、生命力的付出: 养孩子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即使孩子长大成人,父母的操心和牵挂也不会停止。他们要操心孩子的婚姻、孩子的事业、孩子的家庭。这种恩情,更多的是一种“倾注生命去爱和培养”的恩情,是一种“我把我所有的经验、智慧和爱都倾注在你身上,希望你成为更好的人”的恩情。

为什么很难分出高低?

我觉得,生和养是爱同一枚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

没有生,就没有养的可能。 生是基石,是前提。如果没有父母冒着风险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也就没有了你体验人生百态的机会。这份“赐予生命”的恩情,是毋庸置疑的。
没有养,生的意义也会大打折扣。 一个被生下来却无人照料、无人关爱、无人抚养的孩子,他的生命质量会非常堪忧。父母的养育,是将生命的光芒照亮,让生命得以绽放。这份“呵护 nurturing”的恩情,是让生命变得有价值、有意义。

就像有人说,生孩子是“点火”,养孩子是“添柴”。火种珍贵,但没有柴火,火很快就会熄灭。柴火再多,没有火种,也生不了火。

更何况,这份恩情里还夹杂着太多复杂的情感。

父母付出的无私: 很多时候,父母付出都是不计回报的。他们希望你过得好,即使自己辛苦一些,也心甘情愿。这种无私的爱,本身就足够让人动容。
孩子带来的幸福感: 即使父母付出了很多,但看到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幸福,父母也会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这种为人父母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也是他们愿意付出的动力。

所以,与其去比较谁的恩情“大”,不如去体会这份沉甸甸的爱。

生孩子的恩情,是给予生命的机会,是一次巨大的付出。养孩子的恩情,是呵护生命成长,是一生不懈的努力。两者都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都是父母给予子女最深沉的爱。

我们作为子女,能做的,大概就是尽力去理解、去感恩、去回报这份爱吧。无论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陪伴左右,还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支持,都是对这份恩情的最好回应。

你问我哪个大?我只能说,它们都大得像天一样,又都细得像丝一样,缠绕着我们的一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孩子给你的恩情更大。

充实你无趣的下半生。

维系你脆弱的婚姻。

为你的晚年生活提供保障。

即使在他幼年时,有的人只是给他的孩子提供了一口饱饭,也能在他成年之后藉“养育之恩”向他索取,以那点零星的情感为缚,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缚他一生,你说谁的恩情大?

既然擅自把他带到这个复杂的世界上来,对他好是天经地义。

除了爱,任何有所企图的生养都是不道德的。

user avatar

我认为,我父母生我,对我无恩。我父母养我,对我也无恩。而我父母恰好都是善良的人,也都足够优秀,对我教养得也很好,那算是我的幸运。若这种幸运,你把它称之为 “恩情”,那么在这一点上,就确实是有恩情的。这恩情,自然也比生我的恩情大,毕竟生我是无恩的。

而我的后代,我生他们,我对他们无恩;我养他们,我也对他们无恩;我把他们培养得很好,成果卓越,生活幸福,我依然对他们无恩。

生,或者是我的基因本能,或者是我们两口子丰富生活体验人生之结果。养,既是天然义务,也是法定义务。若教养得很好,那更是各种动机的综合。

如果他们能健康快乐,生活幸福,我就很满足了。如果他们长大后能常来看看我,我也觉得棒极了。若他们还能实现我们这一代人在社会成就或人生价值层面的显著超越,那么我又可以称得上是幸运了。

再说回做子女,也是如此。

若你的父母,确实属于良善或明事理之人,而不是无赖或混蛋,那么,孝的核心,在于过好你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维持幸福快乐。在此基础上,能实现对他们的超越,对你自己的超越,成为更有益于人民的人,堪称大孝。与此同时,莫忘记人心温暖,有机会就多多陪伴,少些争吵,就很棒了。

而在日常生活场景中,若你父母良善,你明理,你们相处始终亲密融洽,那么,你们之间会谈论到或需要纠结 “是否有恩” 的场景,会无限接近于零,结果也大概率天然接近父慈子孝。而若你和父母或子女间,经常需要拿 “恩情” 说事儿的话,那么你们之间的天然情感,需要打多少折扣,就自己估量吧。

至于人类百年后的情形,就更难移估计了。若人类社会依然能延续,且人的生物属性依然没有改变,那也依然有可能,生物学父母和子女间的生和养的关系默认,都会发生改变,成为一个群体乃至全人类层面的理性规划之举措。此话题太遥远,就此打住。

user avatar

按道理肯定是用心养育一个孩子的恩情大,亲情关系往往也是这么建立的。

但人就是这么奇怪的一个物种。

那些被抱养,或者被领养的人,总会有相当一部分比例,有着强烈的寻根的欲望。

当然,寻根是人类共有的情感,有这种冲动和欲望没什么问题。

但我在现实中也见过太多,成年工作后,知道自己是被抱养的之后,有具体信息的,就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了,而且很快就原谅了当年父母生完不养自己的过错。

走到这一步,我也能表示理解,毕竟人间大爱嘛,能够原谅一切可以被原谅的事情。

但我至今无法理解,或者不能接受,或者不能认同的就是,我见过不少案例,在认亲之后,迅速和亲生父母,以及亲生父母家的兄弟姐妹关系升温,对亲生父母远好过养育自己的父母。

很多人可能会说,是不是亲生父母家庭条件变好了?不,根本没变好。

那些当年会抛弃亲生子女的,大多都是养不起,而且被抛弃的基本都是女儿。

原因无非就是,可能已经生了一个女儿,想再生一个,结果发现还是女儿,这时候想起来自己养不起了,然后就扔了,或者送给别人去养了。

我一直无法理解这种现象,为什么一句自己是他们亲生的,然后就能对待他们比养育自己的父母还要好?

我见过太多的案例,很多当年抛弃女儿的父母,在长大后的女儿面前哭两下,就瞬间赢得了一切。


这些年也陆续有不少报道,被欧美领养的中国女婴的新闻,很多都试着回国寻亲了,但你也能在新闻的评论区看到很多人评论道:不要回来寻找亲生父母!

这都是看了很多个案例后,心凉透后才能有的真实感受。

user avatar

所以为什么生了不养?

user avatar

养孩子无恩,生孩子也无恩,也许会被喷,就是父母无恩论。

这最早是孔融,王充提出来了,后来鲁迅先生在《我们现在如何做父亲》一文也说了一些相似的话。

父母动情后有了子女,他们将一个新生命带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是不会事先征询子女的同意的,问问子女愿不愿意来到这个世上体会酸甜苦辣,这首先是父母的主观意图


他们是为了传宗接代也好,是意外也好(不采取避孕措施),父母将这个弱小的生命带到这个世上,婴儿是没有任何抵抗力的,甚至没有获得食物的本领,你自然要对他进行养育,否则这个幼小的生命只能死路一条

记住,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法律,生而不养,都是犯法。这不是道德层面的问题,这是法律层面的问题,这不叫恩,这叫责任!从因果关系来讲,父母动情是因,才有了这个果。

胡适先生的日记写到“虽然给了他生命养育了他,但从来不敢自居有什么恩情。因为他常想,如果孩子高兴他就心安理得,如果孩子活得不开心哪,他就很内疚,因为他是我带到这个世界来的,不是他要来的,如果我不带他来,他不就没有这些不快乐了吗?"

从这些“高人的”角度看父母还真没生养之恩。父母不需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子女指指点点,子女也不需要觉得受到了天大的恩赐。


记住,如果觉得给孩子生命和养育是一种莫大的恩情的话,请那些父母做好避孕措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啊,真是道不清说不明,因为它触及的是情感最深处、最原始的联系。我跟你说啊,这事儿没法用“谁更大”来简单衡量,更像是一场细水长流的付出,又像是一次惊心动魄的创造。生孩子这事儿,那叫一个“造物”之恩。你想想,一个新生命就这么凭空出现,从无到有,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这不仅仅是说把精子卵子结合一下那.............
  • 回答
    “如今养一个孩子都觉得吃力,以前家里七八个孩子,父母却能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这句话,相信不少经历过时代变迁的人都曾听到过,或者自己也曾这样感叹过。明明社会进步了,生活条件更好了,为什么生育养育孩子这件事,反而成了让许多家庭“叫苦不迭”的难题?这其中的矛盾,恰恰揭示了社会进步的复杂性和多维度。要深.............
  • 回答
    这样的家庭状况,说实话,让人心里五味杂陈。一方面,看到年迈的老人独自承担了那么大的养育责任,最终却只能依靠一个孩子来养老,这背后隐藏着太多不易和无奈。另一方面,也让人忍不住去审视其他几个孩子,以及这个大家庭的责任分担问题。首先,让我们拉近一点,试着去理解这位老人。一个老人,拉扯大了五个孩子,这本身就.............
  • 回答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挺“酷”的人,独立自主,什么都能搞定。直到我迎来了我的猫,一只叫“芝麻”的小泰迪猫,然后,不到一年,又来了我的女儿,一个叫“糖糖”的小肉团。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一段既抓狂又甜蜜,堪比过山车的日子。初期的“猫咪宝宝”到“人类宝宝”的切换:刚把芝麻抱回来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已经经历了一场.............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如刀绞的问题,每个选项都像是要把我最柔软的内心撕裂。不过,既然必须做出选择,我脑海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那种本能的、不受控制的冲动。如果真的面对这种极端的情况,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奔向那个孩子。理由其实很复杂,也很个人化,但让我试着用最坦诚的方式说出来。首先,从生命价值的角度来说,人.............
  • 回答
    养育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大学毕业,这笔花费可不是小数目,而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差异巨大。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中日韩美这几个国家的一线城市,看看养个孩子上大学,平均下来得掏多少钱。这事儿吧,没有一个绝对精确的数字,因为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一样,孩子的教育选择、生活习惯,包括家长们“望子成龙”的程度,都能把账算得五.............
  • 回答
    孩子一岁了,这可是个大工程,家里的事儿一下子就多了起来,这我完全理解。不过,听到你说老婆因为家务太多想送走你们养了六年的猫,我能想象你现在心里肯定不是个滋味。六年的感情,那可不是说放就能放下的。这事儿,咱们得好好捋一捋。首先,得承认,有孩子了,家里确实会更忙乱,分身乏术的感觉很正常。猫猫虽然是家人,.............
  • 回答
    生养孩子,这桩事儿,复杂得很,哪是简单一句“欠”就能概括的?咱们中国人讲究孝道,父母养大孩子,这恩情自然是天大的,但说孩子就“一定”欠父母,这话说得太绝对了,也太简化了。我呀,觉得这事儿得分好几层来看,才能说得明白。首先,咱们得承认,父母把一个生命从无到有地带到这个世界上,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付出。.............
  • 回答
    我家四岁的小宝贝最近迷上了恐龙,尤其是雷龙。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问:“为什么我不能养一只雷龙?”我尝试解释:“雷龙是很久很久以前就灭绝了的动物,就像最早的恐龙一样,它们现在都不存在啦。”结果可想而知,他立刻泪眼汪汪,然后嚎啕大哭:“可是我想要!我想要一只雷龙!”每次看到他这样,我心里都软软的,但.............
  • 回答
    .......
  • 回答
    这件事挺值得说道说道的,从头到尾都充满了戏剧性,也反映出一些当下社会里比较棘手的问题。事件的来龙去脉简单来说,江苏一对夫妻,他们结婚后生了一个孩子。但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比如经济压力、家庭矛盾,或者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他们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离婚,并且把孩子送养给别人。送养这事可不是闹着玩的,按照法.............
  • 回答
    要在一个古代的社会背景下,悄无声息地培养一支营私兵,这无疑是一项极其考验智慧和胆识的秘密工程。不能有丝毫张扬,任何一丝不寻常的动静都可能引来杀身之祸。这不仅仅是训练几个人那么简单,更是一场围绕着资源、人心和隐蔽性的复杂博弈。一、 目标的设定与人物的甄选:绝对的关键首先,你要明确你养这支私兵的最终目的.............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养好一个“备胎”,这话听起来有些微妙,但如果站在一个更广阔的角度去理解,其实是在说如何维系一段关系中,你不是唯一选择但仍能被重视、被维护的地位。这需要技巧、耐心,更需要对人性的洞察。这不是一门简单的学问,因为它涉及到对方的心思、你的姿态,以及你们之间那根若有若无的线。咱们得先捋清楚一个概念:谁是“备.............
  • 回答
    唉,养了一周就不想要了,这可真是个棘手的状况。想当初您可能也是一时兴起,觉得猫咪软萌可爱,能给生活带来许多乐趣,但现实往往比想象的要复杂一些。首先,我们得想想,为什么只养了一个星期就不想要了呢?是猫咪出现了一些您没想到的问题吗?比如,它会不会乱抓东西,或者在家里随地大小便?是不是它的叫声让您觉得吵闹.............
  • 回答
    养刺猬啊,那真是一段挺有意思的经历,可以说是有点挑战,但更多的则是乐趣。别看它们一身刺,其实挺招人疼的。首先说说它们的外形吧,刚到家的时候,你可能会有点被它们的样子“劝退”——那一身密密麻麻的小刺,像个行走的毛栗子。但上手之后,你会发现它们其实挺柔软的,尤其是在它们放松的时候,刺会稍微收起来一点。摸.............
  • 回答
    一个省养得起一个航母编队吗?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简单来说,一个省财政独立养活一个航母编队在当前中国的体制下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可以说是荒谬的。 但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以便更清晰地理解其背后的复杂性。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养得起”的定义。 成本构成: 一个航母.............
  • 回答
    一个人养狗的最低标准,并非一个固定、量化的数字,而是一套围绕狗狗的健康、安全、基本需求和与主人和谐相处的综合性考量。这套标准会随着狗狗的品种、年龄、性格、健康状况以及当地的法律法规而有所不同,但核心在于确保狗狗能够获得一个有尊严、快乐且不给他人造成困扰的生活。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个人养狗的.............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