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贫富差距大、生活压力大、基尼系数高,
无法实现共同富裕。
“我一开始以为他们是想要把99%的财富集中在1%的人手里。”
“后来发现是我思路太狭隘了,他们是想让99%的人负债200%,然后剩下1%的人拥有200%的财富……”
(来源:网络)
我从一个比较朴素的角度来谈一下个人的看法吧:
将资本作为核心思路会削弱系统的正常结构,最终在社会竞争中被更具有生命力的系统淘汰。
用体育联赛举个简单的例子:
这时候长远看,哪个球队的配合度、熟练度、稳定性会更高呢?
哪个球队的球员会获得更多的荣誉和长远收益呢?
资本思路的问题在于以利润为核心,【资本思路不是目标导向的】,食利反过来从系统抽取资源,反过来弱化系统甚至毁灭系统,这是资本思路的核心问题所在。
【食利】这种癌症最终会不断增生,并把赖以生存的系统侵蚀殆尽。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有一个这样的闭环:工人帮资本家生产东西,然后工人又从资本家手里买产品,资本家得到更多的钱开发更多的产品,如下图:
解释:1⃣️2⃣️循环工人的到钱,然后去参加3⃣️4⃣️循环,买资本家的东西,但由于剥削的存在,工资是相对不变的(劳动的价值就是生活必须),但产品的产量却会越来越大,导致两个循环之间的失衡,更糟糕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器开始逐渐代替人工,资本家对劳动力的需求将越来越少,将会进一步加剧这个失衡。
但是在这个模型中,存在一个致命的矛盾,就是资本家的钱会越来越多,生产的产品会越来越多,但工人的到的钱却相对而言越来越少,无法承接这些消费,最终工人甚至会被社会甩出去,这个闭环就转不动了,所以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型是一个不可持续的模型(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我们暂时称这个问题为:资本主义不可持续问题)
马克思的理论是对的,但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没有国家能忽视资本主义不可持续问题,无论是现在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
有人总是觉得资本主义国家回避这个问题或者说强行认为这个问题不存在,那他们不成了傻逼了吗,那么西方那么多经济学家都搞不明白马克思主义?都搞不懂一个中国所有学过马克思主义的大学生都能搞懂的问题?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上个世纪,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军对垒,但并不只有社会主义阵营在谈论马克思,资本主义国家的上流社会同样也是言必马克思,直到后来凯恩斯等人市场经济模型出现,这是后话了。
总之,为了让经济机器持续下去,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都提出了各自的解决方案,还记得那三个条件吗?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认为,资本主义之所以玩不下去,关键在于市场的存在,那把市场灭了不就行了吗(改变条件1),说干就干,资本家枪毙,家属发配西伯利亚,生产资料收归国有,毕竟手上有枪,很顺利的把市场干掉了。
在苏联的模型中,钱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购买票据,什么粮票呀,油票呀之类的,这个象征着政府的分配权
资本主义国家自然是舍不得市场的,要按苏联的搞法,这些国家的头头脑脑统统西伯利亚;
第二个条件能改改吗?让资本家不在自私?搞道德教育?要不每年四月雷锋月?全国一起学雷锋?就某些经验来看,这个用处真不大。
那只有改变第三个条件了,资本主义国家发现,诶,对呀!资源从来不是按市场分配的,它本质是按权利分配的呀!既然分配出了问题,没必要改市场结构,直接改权利架构就好了,资本主义不可持续问题,不就是工人拿的钱太少了吗?那就给工人的权利多一点呗 —— 想通了这个,资本主义的新版本就出现了,版本更新信息是:新增修复补丁:选票。
在西方模式中,在市场之外,新增加了一个结构,就是选票结构,完成社会资源的二次分配,这次分配是通过权利争夺来实现的,用来解决以前必须用暴力才能解决的争端,剥削仍然存在,但已经并不会严重到失衡的地步了,这种失衡或许会导致经济危机,但短时间上命或许是保住了。
有人常常说美国的选票完全是假的,实际上是被财团垄断的,钱在大选中肯定有影响,但绝对不可能操作选举,毕竟,那些财团都是聪明人,他们很清楚美国的高速发展就是来源于这个政治制度的支持,破坏这个政治制度,去掉这个补丁,世界就会玩不下去,他们的工人爷爷就会提着锤子来问问他要不要试着拥有一个开放的头盖骨。
两个方案,一个是决定大胆抛弃现有的框架向共产主义大步迈进,另一个这是决定在现有的基础上小修小补。两者的结果怎么样呢?
在刚刚开始的时候,社会主义占据了绝对的上风,在西方陷入经济危机的时候,苏联却风景一边独好,东南亚的缅甸和越南开始纷纷加入共产主义阵营,南美洲的共产主义运动如火如荼,哪怕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由于失业率的上升,工人运动,游行罢工,一片混乱。总之,当时大家都以为,世界如果是一辆汽车,那一定是驶向社会主义的。
可是渐渐的,社会主义的问题开始暴露,毕竟,推导整个自然发生的经济体系再人为重建,肯定有许多bug,其中一个最大的bug就是:计划经济没有活力,也就是经济僵化。
首先,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是整个经济发展的动力,但计划大大削弱了这样的竞争产生的动力,竞争有还是有的,比如第一被服厂和第二被服厂之间偶尔还会争夺一下流动红旗什么的,但与市场经济中你死我活的自然选择相比,这个顶多算是小学生的课后活动。
其次,市场的消失使得市场中自然的评价功能消失了,比如,在市场经济中,你生产了一种巧克力,很好吃,市场就会买你的巧克力,不好吃,你的巧克力就会滞销;但是在计划经济中,是没有这样的自发形成的评价机制的,于是需要引入人为评鉴,比如搞一个巡查小组,挨个去评鉴这个巧克力做的好不好。
这样的制度浪费人力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生产者发现搞定巡查小组不就好了吗?市场不好忽悠?领导还不好忽悠吗?那么,你改进巧克力的动力就大大减小了
有人想虽然市场不在了,但人希望日子过的越来越好的欲望还在呀,这不是人类发展的最原始的动力吗?不能用这个驱动社会的发展吗?只要这个还在,计划经济就不会僵化吧?
虽然我们一直在拿巧克力举例子,但其实并不准确,那个年代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不让吃巧克力的,毕竟那是小资情调。。。。,在社会主义国家,人的欲望一直是被控制的,具体原因在这就不展开讨论了。
总之,资本主义国家开着这量虽然随时可能爆炸,但是动力十足的汽车,靠着三分运气,两分狡诈,五分浪劲,将稳定但没有发展动力的苏联模式拖垮了。
中国,吸取了苏联的教训之后,将市场经济这个发动机给搬了回来,也就是说,中国在去掉市场经济的情况下发展出了一套全新的社会模式,之后再将市场经济放了回去——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辆社会主义的车,以及一个市场经济的发动机,可以说是取两家之长。
有人因此说中国抄袭了西方的市场经济,这话很不合适,市场经济是自然发展出来的,和资本主义又有什么关系呢?你非要说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有什么关系,那就是资本主义来在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你亲爸爸。
但是,中国引入市场经济之后,中国的市场经济改名为: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但资本主义不可持续问题还在啊?你说你改个名字这个问题就不在了,不可能啊,这又不是命中缺火,你改名炎龙侠就解决了的事情。
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崛起,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叫廉价的劳动力。
廉价劳动力本质就是工人拿钱少,工人拿钱少,就没钱消费了,没钱消费企业做出来的东西就没了需求,这样的话,中国经济火箭别说腾飞,火都打不着。
但中国经济还是腾飞了,这就不得不说到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
模型大概是这样的,先是外来投资涌入中国,中国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将他们做成商品。
老板这些商品卖给谁呢?卖给自己人?不行啊,你每天给自己人那三瓜两枣的工资,他们买不买得起你自己心里没点B数吗?但外国韭菜有钱啊,价格翻个倍卖给他们他们都会由衷的赞叹一句:中国制造真便宜!这就是出口。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消费市场几乎是一片蓝海——用人话来说,就是几乎没有消费市场,人民大众能买得起菜米油盐就不错了,过年能有件新衣服开心的不得了。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中国也一步一步成长为了世界工厂,世界工厂是什么意思呢:中国的生产量是世界级的,但中国的消费水平不是世界级的。
总结一下: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决 资本主义不可持续问题 的方法是,自家韭菜的钱不够,就去找外国的韭菜,他们有钱。
资本主义不可持续问题 本质是资金分配问题,由于出口的存在,中国不需要面对这个问题,但如果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 中国的体量继续增大,国外也承接不了我们的生产量
2. 外国限制出口。
这个问题就绕不过去了。
现在中国消费能力有所上升,毕竟消费已经跟出口和投资并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了。苹果手机咬咬牙还是可以试试的,毕竟有两个肾。但消费能力还是不够强大。
比如农民付出三百斤玉米的劳动只能买到一斤猪肉,你会想,那卖猪肉的肯定很有钱吧?你可以去观察一下,底层劳动者没一个有钱的。
就像哪栋房子不是劳动人民盖的,现在房子卖的那么贵,农民工挣大钱了吗?同样的道理,哪头猪不是劳动人民养的?猪肉价涨了,和卖猪肉的关系能有多大?他的猪肉价涨了,进货的价格也涨了,儿子想吃的火腿肠也涨了,最可恶的是,猪价涨了,买的人少了,生意让隔壁卖牛肉的抢了去。
那买牛的肯定赚了钱吧。。。。记住一句话,宏观视角下,钱是按权利来分配的,底层劳动者穷不是因为他是劳动者,是因为他是底层。
中国现有一个矛盾:中国劳动者生产的东西劳动者自己买不起的矛盾,随着中美脱钩和中国生产力继续膨胀,会加剧这个矛盾。
解决方法就是,让底层人民有钱起来,让一个14亿人的国家真的有14亿人级别的消费市场。
这就是为什么必须要实现先富带动后富,看到这只能说总设计师高瞻远瞩。
但有一个问题就是,市场经济自由运行的结果是贫富差距扩大呀,引入市场经济却是可以实现: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但后半句中的共同富裕是怎么实现的?市场经济可不具备这个功能,那总设计师怎么敢说: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因为中国政治还是社会主义的,总设计师有这个自信:只要政府控制力足够,政府想让钱怎么走,钱就能怎么走。表面上看起来是的,但政府过分干预经济是会有后果的,这是非常考验执政能力的。
我国政府指挥钱的能力确实是有目共睹的
否则像一带一路这种前期几乎纯粹撒钱但后期可能有收入的近乎慈善的社会活动,冷血无情的资本主义国家是绝对搞不起来的;
这种每年花很多钱引入外国留学生的胸怀天下的教育能力,那些坐拥无数世界名校但却将他国留学生拒之门外的某些国家,也是做不出来的。
从中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可以看出我国政府一种近乎偏执的执着,别人用过的补丁,再有用我也坚决不能用,一定要走出自己的特色来。
新的角逐已经开始,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这个命题的证明还在进行,结果随时揭晓,我们拭目以待!
——————
7月27日更新:留言的朋友水平都超级高!交流下来得到许多新的感悟,人到底还是要多交流ヽ(゚∀゚)ノ
第二部分,尤其是留学生部分,有许多读者不赞同,emmmm,虚心接受之,本来还想举一个“中国职业学校办的特别好”的例子,后来没有加。
既然引起了讨论,就不修改了,否则新了的读者看不到全貌,实在不好。如果这些部分引起您的不适,向您表示歉意,还请海涵!
就算不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来解释,你也要明白,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任何事物,思想,制度都会有灭亡的一天。资本主义逃脱不开,社会主义也是一样,哪怕是我们理想的乌托邦社会,当我们达到的那一刻也是它灭亡倒计时的开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