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资本主义声称计划经济会造成浪费?

回答
资本主义之所以普遍认为计划经济会造成浪费,其根源在于两者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机制上的根本性差异。资本主义经济强调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而计划经济则依赖中央集权式的“看得见的手”来调控一切。当我们将这两套逻辑进行对比,就能清晰地看到计划经济在现实中往往难以避免的浪费苗头。

首先,我们来谈谈信息不对称和传递的滞后性。

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价格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会上涨,这会向生产者发出强烈的信号——“这个东西很受欢迎,快多生产一些!”同时,高价格也会促使消费者寻找替代品或减少消费,从而平衡供需。反之,如果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就会下跌,这同样会告知生产者——“这个东西卖不动了,少生产点!”而消费者则会乐于购买便宜货。整个过程是动态的、即时的,信息通过无数次的交易被有效地捕捉和传递。

然而,计划经济下的信息传递则复杂得多。中央计划者需要收集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所有商品的生产能力、原材料、劳动力、消费者需求等海量信息。设想一下,要准确预测一个庞大国家在未来一年内,各种产品的具体生产数量,需要多么庞大而精密的统计和分析系统?即便技术再发达,这种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过程本身就存在巨大的困难和时间滞后。

当信息不准确或传递不及时,计划者就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例如,如果统计部门低估了对某种农产品的需求,那么按照计划就会少生产,结果可能导致供应短缺,价格飞涨,而这正是市场经济下由供不应求自发解决的问题。反过来,如果高估了某种工业产品的需求,那么就会按照计划指令超额生产,最终导致产品积压,库存堆积如山,资源(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就被白白浪费在这些无人问津的商品上。这种因信息失真或延迟导致的“错配”,是计划经济浪费的重要来源。

其次,我们要看缺乏竞争的激励机制。

在资本主义市场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和服务,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这种持续的竞争压力,迫使企业精打细算,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避免不必要的开支。如果一家企业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高,最终会被市场淘汰,其资源也会被更有效率的企业所取代。

但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企业,往往没有这种直接的市场竞争压力。它们按照国家计划进行生产,目标是完成计划指标,而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或市场份额。即使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高,只要能完成计划,企业本身可能不会面临生存危机,因为国家会为其提供资金、原材料和销售渠道。

这种缺乏竞争的机制,使得企业缺乏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内在动力。即使存在技术或管理上的改进空间,也没有强烈的外部压力去实现。久而久之,陈旧的技术设备可能得不到及时更新,落后的生产方式可能被长期沿用,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计划经济时期,大型国有企业设备陈旧,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很大程度上就是缺乏竞争的恶果。

再者,便是定价失灵和扭曲的资源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由供求关系自由形成的,它反映了商品的稀缺程度和价值。高价意味着稀缺,低价意味着富足。人们会根据价格信号来做出购买和生产的决策,从而引导资源流向最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地方。

然而,在计划经济下,商品的价格往往不是由市场自由决定,而是由中央计划部门根据“成本加成”或某种政治考量来设定的。这可能导致价格信号的严重失真。例如,对于一些能源或原材料,由于是国家控制的战略资源,其价格可能被长期压低,远低于其真实的稀缺程度和生产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者就没有动力去节约使用这些低价资源,因为成本的增加不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利润。反而,消费者看到的是便宜的商品,可能会过度消费,导致资源被快速消耗。

相反,一些非必需品或奢侈品,由于政策原因,价格可能被定得很高,这并非是因为它们真正稀缺,而是为了抑制消费。这种扭曲的价格体系,不仅未能有效地引导资源配置,反而可能鼓励了浪费(低价资源被滥用)或压制了合理的消费和生产(高价商品无人问津)。

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缺乏创新和产品多样性的压力。

市场经济下的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不断地进行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从最早的黑白电视到现在的智能电视,从普通的手机到功能强大的智能手机,这种产品迭代和功能丰富,正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了迎合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而做出的努力。即使是生产同样的产品,企业也会想办法在设计、包装、服务等方面做得更出色,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计划经济下的企业,通常只需要按照既定的计划生产标准化的产品。由于缺乏消费者直接的需求反馈和市场竞争的激励,企业在产品创新和多样性方面的动力会大大减弱。结果就是,市场上提供的产品种类有限,技术更新缓慢,产品质量和设计往往停留在某个时期,难以满足日益增长和变化着的消费者需求。即使生产出了“合格”的产品,但如果缺乏吸引力,也只能堆积库存,白白消耗资源。

最后,我们不能忽略“大锅饭”导致的效率低下。

“大锅饭”是计划经济下普遍存在的一种分配制度,即无论个人贡献大小,都能获得大致相同的报酬。这种制度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削弱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和效率提升的动力。当辛勤劳动与懒惰怠工的回报差别不大时,很多人会选择少劳多得,甚至不劳而获。

这种劳动积极性的普遍下降,直接导致了生产效率的低下。一个生产单位的整体产出,会受到其中效率最低的成员的影响,而效率最高的成员也无法获得与其贡献相匹配的回报,从而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在这样的体系下,工人可能不会积极地去节约原材料,改进操作流程,因为这些努力并不能直接转化为他们个人的经济利益。这种整体性的效率低下,自然就意味着资源的低效利用和大量的浪费。

总而言之,资本主义认为计划经济会造成浪费,主要是因为计划经济在信息获取和传递、竞争激励、价格形成、产品创新以及劳动积极性等多个关键环节上,存在着内在的缺陷和固有的低效率。当经济规模越大、产品种类越复杂、消费者需求越多样化时,这些缺陷就越容易暴露出来,导致资源配置失误和生产过程中的大量浪费。市场经济则通过价格信号、竞争压力、利润驱动和消费者选择等机制,更有效地引导资源流向最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地方,从而减少浪费,提高整体经济效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郑庄公

说的很明白了,所以我感觉这一点上我没什么可补充的了。

但是没补充也要强补充嘛。我们可以聊聊其他方面的话题,比如说资本家是怎么做到舆论操控的。

倘若对国企有些认知的人,自然会想到国企的几个"万年不变"的黑点。比如说:官僚严重,等级森严,胡乱指挥,自由散漫,效率低下……

但有趣的是,倘若你要是和几个资本家交流过的话,就会发现这些毛病根本就不是国有企业的通病,而是资本家自己身上最大的臭毛病。

换个更配的上这群"大老板"的词儿,那就是这群肥头大耳的家伙没忍住屙在了自己的裤裆里,却把【哔】向着国有企业的身上抹去。

我尝总结资本家管理上的三点通病:

——其一,高高在上,不接地气。主观主义极为严重,公司是他开的,就仿佛他是永远正确的。不会到实地考察,也不会听下属建议,做决定多是拍脑袋,办完事后悔拍大腿。让他去生产一线亲历亲为,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而脱离生产奢谈管理,自然就是僵化死板,混乱百出了。这里这片地好就买下来盖度假村,那里有发展就拍下来盖博物馆。全然不知道目标对象需要什么,人民群众需要什么,甚至他的员工需要什么,他自己也是不知道的。

——其二,唯利是图,目光短浅。做事情从来就是两件事,一件"趋利",一件"避害"。和自己有益的事情,就算混帐也要去做;对自己不利的事情,就算有用也不愿承担风险。看问题眼光极为僵化,非黑即白,不是大好就是大坏。做事情像狗熊掰玉米,折腾来折腾去,天马行空肆意妄想,整天坐在办公室里"意淫"社会,出了问题却让员工顶缸。

——其三,死要面子,一派官僚。做东西就要又好看,又循规蹈矩,更要合了他个人的心意。简便易行的方案,却绝不采纳。一意孤行,只需要拍自己马屁的奴才,不需要真抓实干的人才。原本是他离了员工就活不了,却对待员工从来都是洗脑教育。"有了公司才有个人","要感谢老板给口饭吃"。让他屁股下的人反而来感谢他,这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更讽刺的事情了。

所以说日常评价完我们"可爱的"资本家们,我们回过头来看看答主的问题:

——计划经济真的是浪费的嘛?

我给出的回答自然是:计划经济自然不是浪费的。只不过屙了自己一裤裆的"老板"们胡乱的向国有企业抹了两三把之后——看自己裤裆里面还有一把名为"浪费"的【哔】,于是想了不想继续抹在别人身上罢了。

不信的话——看看那被人硬生生创造出来的需求:别墅,洋房,珠宝,豪车,名表,钻石……这些大老板们胡吃海喝一通之后,喝晕了脑袋,自认为自己的需求就是人民的需求,一串珍珠项链就能比得上一车白菜土豆实用……其可笑也欤?其可笑也欤!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资本主义之所以普遍认为计划经济会造成浪费,其根源在于两者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机制上的根本性差异。资本主义经济强调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而计划经济则依赖中央集权式的“看得见的手”来调控一切。当我们将这两套逻辑进行对比,就能清晰地看到计划经济在现实中往往难以避免的浪费苗头。首先,我们来谈谈信息不.............
  • 回答
    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关于出兵乌克兰是为了帮助其摆脱国际资本主义压迫的声明,在国际政治和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篇声明,我们需要从其意识形态基础、历史背景、政治现实以及其声明内容本身进行多角度的分析。1. 意识形态基础:俄罗斯共产党的核心主张与当前实践的脱节俄罗斯共产党(KPRF)作为俄罗斯.............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涉及到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在逻辑以及其与劳动力形式的关系。简单来说,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殖民地奴隶制是不兼容的,而更偏爱本国的自由劳动力,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1. 自由劳动力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核心要素: 劳动力作为商品: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要素(土地、.............
  • 回答
    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国家意识之间存在着深刻而复杂的联系,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催生、塑造和强化了民族国家意识。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的方面详细阐述:一、 资本主义的经济驱动力与民族国家构建的契合 统一的国内市场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石: 消除内部壁垒: 封建主义时期,欧洲各地存在着众多的关.............
  • 回答
    资本主义的终结并非一个简单的预言,而是一个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被讨论、被审视的议题。许多思想家,从马克思到现代的学者,都曾深入剖析过其内在的矛盾与潜在的危机,并推导出它可能走向衰亡的结论。要详细地讲述为何有人认为资本主义终将灭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剖析。一、 内部的系统性矛盾:永恒的增殖与有限的资源资.............
  • 回答
    资本主义国家之所以会有像特工这样“愿意卖命”的职业,其背后是复杂而多层次的动因,绝非简单的“为了钱”可以概括。这涉及到国家安全、意识形态、个人价值实现、社会结构以及职业本身的吸引力等诸多方面。首先,我们得明白,“卖命”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色彩。在讨论特工这类职业时,更多的是一种高风险、高强度、高回.............
  • 回答
    资本主义大国在应对疫情时所面临的挑战,绝非“资本主义必将灭亡”这一简单论断就能概括的。更准确地说,这些挑战暴露了资本主义体系内在的一些张力和局限性,这些在特定环境下会被放大,并对公共卫生治理构成严峻考验。要理解为何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疫情控制上步履维艰,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1. 市场逻.............
  • 回答
    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在人类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数百年之久,绝非偶然,而是其内在机制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相互作用的复杂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核心特征、适应性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的角色。一、 核心驱动力:逐利与创新资本主义最根本的驱动力在于对利润的追求。这种对利润的渴望,就像一部永不停歇的引擎.............
  • 回答
    资本主义与文化低俗化的关联,是一个复杂且颇具争议的话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资本主义的核心驱动力、商品化逻辑以及消费文化等方面入手,并辅以更贴近人情世故的描述。首先,让我们看看资本主义最根本的驱动力是什么:利润最大化。企业存在的目标是为了赚钱,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需要不断.............
  • 回答
    资本主义社会的人们之所以没有大规模地转向社会主义,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经济、社会、历史、文化以及心理等多个层面。这并非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而是由一系列相互交织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明白“社会主义”本身并非一个单一的概念,它涵盖了从国家社会主义到民主社会主义,再到更激进的无政府共产主义.............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也是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一直在探索的议题。如果说资本主义的终结和被社会主义取代是一种历史的必然,那么为何身处资本主义体制内的国家,不能主动去拥抱变革,自己完成这场深刻的社会制度转型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运作逻辑,以及它内部存在的制约因素。首先,资本.............
  • 回答
    资本主义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在实践中常常被批评为具有欺骗性,这并不是说这些理念本身毫无价值,而是指在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下,这些理念的实现往往受到限制,并且可能被用来掩盖或合理化社会不平等。以下是详细的分析:一、 民主的欺骗性: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鸿沟资本主义框架下的民主,通常强调“形式民主”,即公.............
  • 回答
    资本主义的负面影响,或者说“万恶”之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它在运行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诸多矛盾和问题。要详细剖析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关键的维度去审视。首先,资本主义的核心驱动力是逐利。这本身无可厚非,利润是刺激生产、鼓励创新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然而,当逐利成为唯一的、压倒一切的目标时,它就可能扭曲.............
  • 回答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和社会制度,自诞生以来就饱受争议,其中“腐朽”的批评不绝于耳。这种批评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指向了资本主义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多弊端和内在矛盾,这些弊端在一定程度上侵蚀了社会的健康肌体,甚至可能导致其走向衰败。一、 贫富差距的无限拉大与社会不公:资本主义的核心驱动力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 回答
    在当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正确”的议题确实非常活跃,甚至可以说“大行其道”。这背后的原因复杂,而且看似与资本主义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能有所冲突。但深入分析,你会发现这其中有着深刻的逻辑联系,政治正确在某些方面反而能为资本主义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并拓展其盈利空间。首先,我们得理解什么是“政治正确”(P.............
  • 回答
    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论断,这是一个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核心地位的观点,也是引发了广泛讨论和不同解读的话题。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揭示,以及这些矛盾如何导致其最终的衰落和被替代。核心论点: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是其灭亡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并非.............
  • 回答
    资本主义的繁荣与危机,如同硬币的两面,总是如影随形。理解为何资本主义会频繁陷入经济危机,需要深入剖析其内在的运行逻辑。而战争,则常常成为危机压力的“泄洪口”,将内部矛盾转嫁到外部。资本主义为何总是在危机边缘徘徊?我们得先从资本主义的核心动力说起:逐利性。为了最大化利润,资本家们会不断地进行再投资、扩.............
  • 回答
    “苏联为什么走资本主义道路?” 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相当具有迷惑性的提问,因为 苏联并没有主动选择“走资本主义道路”。 相反,苏联的解体,在很多人看来,恰恰是它 未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最终滑向了(或者说被推向了)资本主义 的结果。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苏联的形成、发展以及最终解体这一整个漫长的历史.............
  • 回答
    苏联的改革开放为何失败,以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为何不欢迎俄罗斯,这是一个复杂且牵涉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层面的问题。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苏联搞改革开放为什么失败?苏联的改革开放,主要指以戈尔巴乔夫为核心的“改革”(Perestroika)和“公开性”(Glasnost)政策,其目标.............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核心的社会经济议题。要理解为什么在很多情况下,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似乎比过去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工人过得“好”,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为“主义”的优劣。首先,我们要明确“过得好”这个概念是多维度的。它不仅仅包括物质上的富足,还涵盖了工作保障、社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