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亮剑》中李云龙在查岗的时候看到朱子明的床凉了为什么就命令部队紧急集合?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一针见血地抓住了李云龙的性格和他的指挥艺术。《亮剑》中,李云龙在查岗时看到朱子明的床凉了就命令部队紧急集合,这背后绝非简单的一个“奇怪”或者“怀疑”,而是李云龙一贯的军事素养、敏锐的战场嗅觉以及他对部下的了解共同作用的结果。

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件事:

1. “床凉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信号

首先,得明白“床凉了”在当时那种战火纷飞、条件艰苦的环境下意味着什么。

朱子明的人设: 朱子明是李云龙的部下,虽然不是什么大将,但也是一个有经验的老兵,更是李云龙看重的“人”。这样一个人,在正常的休息时间,除非有特殊情况,否则不可能无故离开自己的床铺。即使是上厕所、喝水,也不会让自己的床铺彻底凉透。
时间点和场景: 这是查岗,通常是在夜间或者凌晨,是部队最需要保持警惕的时候。在这种时候,大家都在休息,身体是温热的,床铺也是有余温的。
“凉了”的含义: 床铺的“凉”暗示着朱子明离开床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是一会儿,也不是很短,而是这段时间足以让身体的余温完全散去,让床铺恢复到环境的温度。这比单纯的“人不见了”更进一步,说明他离开的时机、时长都存在问题。

2. 李云龙的军事嗅觉与直觉

李云龙不是个按部就班的“教科书式”指挥官,他的强大在于他超越常人的敏感和直觉,尤其是在战场上。

疑点叠加: 一个平时作息规律、又负责守卫任务的士兵,在关键时刻突然不在岗,并且离开的时间还不短,这本身就是一系列疑点。李云龙不会轻易放过任何一个“不正常”。
“反常必有妖”的军事思维: 在军事行动中,“反常”往往预示着危险。可能是敌人潜伏侦察,可能是内部出了问题,也可能是友军需要支援(虽然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性较小)。无论哪种,都需要立即查明。
对部队情况的掌控: 李云龙平时对部队的状况非常熟悉,他对自己的部下,包括朱子明,都有很深的了解。朱子明在这个时间点、以这种方式“消失”,必然会引起他的警觉。

3. 命令“紧急集合”的深层考量

李云龙不是莽夫,他的命令背后有着清晰的军事逻辑和战略意图。

最坏的设想: 听到“床凉了”,李云龙首先会想到最糟糕的可能性——部队可能已经遭受了突袭,或者朱子明是被敌人带走了,甚至是叛变了。在这种情况下,敌人的行动往往是迅速且致命的。
快速反应,赢得主动: 如果是敌人渗透,那么一旦被发现,敌人很可能会立刻展开攻击。此时,与其去慢慢排查朱子明一个人去了哪里,不如立即召集部队,进入战备状态,将整个团调动起来。这样做的好处是:
迅速集结兵力: 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让部队形成战斗力,应对可能到来的敌人进攻。
压缩敌人活动空间: 全团紧急集合,本身就是一种震慑,也能让敌人意识到他们的行动已经被发现,不敢轻举妄动。
排除内奸可能: 如果是内部问题,比如朱子明是内奸,那么集合部队可以迅速控制局面,阻止更进一步的破坏。
保护其他战友: 在侦察朱子明下落的同时,整个部队处于戒备状态,可以更好地保护其他正在休息的战友,防止他们被敌人各个击破。
利用“混乱”掩护: 有时候,在敌情不明朗的情况下,通过一次紧急集合,可以迅速集结部队,然后在集合的过程中进行快速侦察和判断,再根据具体情况做出下一步的部署。这比分散开来一个个找人要高效得多。
制造声势,心理战: 《亮剑》中的李云龙很擅长利用声势来震慑敌人。一声紧急集合的号令,足以让周围的敌人知道这支部队的反应速度和战斗意志,从而可能打消他们进一步行动的念头。

4. 结合朱子明的具体遭遇

别忘了朱子明后来去了哪儿,以及当时战场的具体背景。虽然在看到床凉了的那个瞬间,李云龙可能还没有具体的情报,但他所做的判断是基于对当时局势和对朱子明的了解,并且事后的发展也证明了他的预判是正确的。

在电视剧的具体情节中,朱子明是因为被特务盯梢,出去传递情报(虽然这个情报可能是被敌人操纵的),所以当李云龙发现他不在时,他并非简单地溜号,而是有着更深层的原因。但李云龙在那个瞬间只看到了“床凉了”这个异常现象,他的反应是基于军事上的最快、最稳妥的应对,而不是猜测朱子明具体做了什么。

总结一下:

李云龙看到朱子明的床凉了,就命令部队紧急集合,绝不是多此一举或者小题大做。这是他作为一名经验丰富、极富军事素养的指挥官,在面对战场上任何一点“不正常”时所能做出的最快速、最有效的反应。它体现了李云龙的:

高度警惕性: 不放过任何可能影响战局的细节。
敏锐的战场嗅觉: 能从细微之处判断出潜在的危险。
果断的指挥风格: 敢于在第一时间做出最能保障部队安全的决定。
战略性的思维: 集合部队不仅是为了查明一人下落,更是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敌情,赢得主动权。

这正是《亮剑》这部剧所展现的李云龙的独特魅力所在——在危机四伏的战场上,他总能凭借自己的“野”和“准”,带领部队杀出一条血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行为异常。被窝已经凉了,说明已经走了较长时间,半夜上厕所是不会离开这么长时间的。

2,经历异常。曾经有不短的时间脱离队伍,且无其他人员证实其脱队期间经历,但朱子明本身就是保卫干事,熟稔保卫部门的审查程序,因此过关应该不成问题。连政委在朱子明归队后,也对其经历并未怀疑。

但老李不一样。刚刚经历了残酷的大扫荡,老李作为一个经历过鄂豫皖肃反和长征的指挥官,任何异样都足以让他警觉。朱子明回来之后性情大变,有人说这是八路军政治工作的功劳,不是说不可能,只不过这个变化太突兀就不太对劲了。更何况老李还察觉到朱子明在非勤务时间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所以老李对他的态度一直是不冷不热。

这里我有一个大胆的猜测,就是基于朱子明的团部警戒工作是政委安排的,在山本偷袭时起到大作用的明暗哨,很有可能经常被老李偷偷调整过,甚至连政委都不知道具体位置。

3,职位特殊。朱子明在归队后被政委安排团部的警戒工作,也就是说,全团的警戒布防情况他是知道的。

4,朱子明失踪时是带枪走的。

综上,一个知道全团警戒重要机密的人带枪失踪,老李要是连这都想不明白,脑袋估计早就被旅长拧下来了。

————————————————————————

其实老李敏锐的战场嗅觉在之前就有不少铺垫,比如从鬼子的军鞋鞋底看出来端倪,最后端了战地观摩团;接手独立团之后从战场捡到的弹壳、鬼子漂亮的穿插路线、我军的驻扎位置,分析出了山本突击队的存在,更进一步分析出独立团是为八路军总部挡了枪。按照现在的话来讲,这就是强大的信息分析能力,而这也是我军中高级指挥员的一个缩影。

不少高级指挥员都喜欢听枯燥乏味的战报,而且能从一堆数字里看出蛛丝马迹。比如101,从缴获的小汽车数量,短枪数量和俘虏军官数量略多于其他战斗,判断出了胡家窝棚是敌人指挥所所在地。比如502,通过战报统计歼敌人数决定重新清扫战场,最后又俘虏隐藏在山沟的有数千残兵。

———————————————————————

有不少朋友问101和502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挺暴露年龄的哈哈哈,评论里有热血知友解释,在这我就不赘述了。

————————————————————————

有人说《亮剑》是神剧开端,但我不这么看。我觉得看过的一个评价很贴切,就是《亮剑》是把每个阵营的每个角色都当成人来拍的,每个人的行为性格特点都是和他们的经历和身份相匹配的,每个人都在讲道理。山本能够利用凌迟崩溃朱子明的心理防线,利用少量人诱导楚云飞的重机枪组开火暴露火力。楚云飞家底厚,在老李打平安县城的时候直接和增援日军打起了炮战。丁伟脑子活,一方面没有上级命令擅自调动部队开战损失大了不好交代,一方面又是老战友那边打的如火如荼急需自己打援,于是以拆家的方式破坏防区所有桥梁道路,以麻雀战层层阻击袭扰敌人。

其实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平安县城给山本汇报的日本军官。从职务看,他应该上平安县城内的宪兵队长,山本在听了他的关于李云龙部在进行攻城的汇报之后压根不相信,因为自己刚刚消灭了李云龙的指挥部,连他新婚都女人都被俘虏了,因此山本相信自己已经把李云龙的战斗意志完全摧毁了,他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组织起大规模兵力攻城。

但这位中佐的回答是这样的:大佐阁下我不想和您争论。一般的攻城部署,都会有一个主攻方向,其他方向配合佯攻。但根据守军的报告,城外的攻城部队在所有的方向上都在进攻,完全没有章法可言。根据我和八路军打交道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只有李云龙的部队才会有这样的作战风格。。。。

这位中佐在山本带来歼灭李云龙指挥部的消息后,根据实际情况仍然作出了自己的判断。

和这样的一群日本军官全面打了八年,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可想而知。

user avatar

英雄联盟比赛中职业选手路过战争迷雾时,手指是按在闪现上的

所有你才会看到草丛里的猪妹一个大招过来,他跑了


朱子明被窝凉了,都不能算战争迷雾了

这算对面中单消失了,也没有对面打野的视野,自己的f6大怪没了

那么野区的李云龙只要不菜就该做好战斗准备了

当时的李云龙专注打野二十年,老盲僧了

女警在草里放个夹子(赵刚安排暗哨)

自己半夜巡检(q技能探知f6大怪)

一个q出去就发现事情不妙,马上喊队友集合

只可惜装备差距太大,遭遇战实在是打不过

但是职业意识和操作绝对是满格水平

老瞎子就是不一样

最喜欢看他高地门口找人单挑了……

user avatar

我记得萨苏访问冀中平原的抗日老八路,一个敌后武工队的老英雄讲到他们敌后武工队里总要有几个同志学几句日语,交战或者搞情报时哄骗鬼子,至不济夜里通过封锁线的时候唬弄一下,也有水平高的同志甚至可以用日语打电话和日军小队长聊天,萨苏深感好奇就让老英雄讲几句日语。结果没想到河北口音浓重的老英雄一开口几句日语字正腔圆,连萨苏这种久居日本的人都听不出瑕疵来,他就好奇的问老英雄你们的日语谁教的,为什么这么标准?

结果老英雄叹了口气,都是自己鼓捣学的,哪里有人教啊。你要问为什么这么标准?

因为说得不标准的同志,他们都牺牲了!

所以说李云龙摸被子也是一样的道理,在那种残酷的抗战环境里,他老李要是刚娶了老婆就急着去钻热炕头然后连基本的敌情素养都丢在脑后的话……那指不定……哪天就牺牲了。

user avatar

应该说从朱子明归队那一天起李云龙就没再相信过他

朱子明是团部的保卫干事,政委又特意让他负责驻地的保卫警戒。

李云龙晚上问哨兵暗哨位置经常变动吗,哨兵说是并说是政委安排的。

但是朱子明却发现警戒哨的位置和他所知道的不一样。

负责驻地保卫警戒工作的干事不知道哨兵的位置,这说明什么?

说明李云龙让哨兵换了位置。

政委赵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太多的革命经验,但李云龙是经历过长征和肃反运动的老革命,叛徒和逃兵见得太多了。

八路军刚经历了残酷的大扫荡,李云龙自己就差点让小鬼子变成烤猪,他能不知道现在根据地外边的日本鬼子是什么角色?

李云龙身边有喜子那样的神枪手,魏和尚那样的保镖,还让日本鬼子堵在民房里。鬼子那可是挨家挨户的搜。朱子明说自己挨了一枪在山洞里把日本鬼子躲过去了,这话李云龙能信就怪了。

朱子明是什么身手李云龙能不清楚?跟着山本一枪没开就领盒饭了,这样的货色能自己囫囵个回来?

这样的人大半夜的被窝凉了,枪也不见了,李云龙这点事都想不明白他拿啥教程瞎子打仗?



一天就快1k赞啦!

我非常喜欢看亮剑,电视剧和原著都翻来覆去的看,看到相关的问题就回答一下,感谢大家的点赞。

下面是其他几个和亮剑有关的问题,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user avatar

其实关于这一块情节,小说《亮剑》中的说法更加符合逻辑:

新婚当天,李云龙和赵刚因为喝酒的问题赌气,导致到了十点多还没睡(比往常晚了特别多),所以查房也比往常晚了一个多小时。以往都是八九点就查房,那天是十点多查的。朱子明是熟知这些保卫细则的,但也是好巧不巧,赶上当天查房晚,所以李云龙就发现了朱子明不在,所以把大家都叫起来了。当时小说中的描写是,李云龙也觉得只是虚惊一场,但按照保卫工作的要求,还是把大家都叫起来了。等到李云龙团部的暗哨攻击山本特工队当时,团部该醒的早都醒了,处于全身戒备状态。

换句话说,小说中山本安排的是一场夜袭,也就是等李云龙以及团部的人都睡下后再展开袭击,打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因为李云龙和赵刚的赌气,阴差阳错最终导致成了山本特工队正面硬打包夹处于全副戒备状态的李云龙团部。小说中的原话也是,和赵刚的赌气,救了李云龙一命。

电视剧中这一块有一些模糊过去,似乎山本一开始的计划就是爬山绕道村后袭击,而且很早就开始行动。行动开始前又正是李云龙常规查岗时间,朱子明这就属于是当面溜了。让人感觉山本特工队准备一点都不充分。电视剧又很巧妙地安排了一个床凉了的情节,李云龙这种身经百战的战术家,直接意识到了问题严重性,几乎同一时间两边就打起来了。

user avatar

因为那是部队,不是学校宿舍。

部队是有严格训练的,而李云龙自己无组织无纪律,但是他手下的士兵都是由严格纪律的

这种情况下,朱子明的床凉了,自然是有问题的。

集合部队一个是寻找朱子明,一个是防御攻击。

本身李云龙他们是送扫荡中挺过来的,分外知道特殊时期,一丝一毫都不能懈怠。

user avatar

除了大家说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到那个时候能活下来的都是老兵,老油条,不知道趟过多少危险了!

发现情况不对劲,立即马上紧急集合,如果是虚惊,就当练兵了,如果是真的,那。。。。就玩命吧。

睡不好觉和丢一条命,这账老李还是算的过来的。

另外科普一下,知道老李为什么那么怕旅长不?

因为有次老李装逼没装到家。

他听说有次旅长在院子里喝茶,天上飞过来两只鸟,旅长抬手两枪给干下来了。

他憋着劲和旅长争个高下,也该着,有次老李和一群人在院子里闲着,刚好天空也过来两只鸟,他抬手两枪,结果就掉下来一只,最后他讪不拉机的说“谁让他是旅长那”

要不然你以为他大脑袋老李凭什么服旅长!

user avatar

更厉害的战场指挥官能在没有准确情报、没有时间从从容容做综合分析、战场情况瞬息万变的条件下从蛛丝马迹中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敌人的真实动向,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当机立断一举扭转战局——“把王铁汉的援军诱至杨杖子,侦察报告是两个团。一打,打不动。再侦察,是两个师。”“刚从地方部队升级的8纵,熟悉的是扒铁路,炸桥梁,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况且,一口吃掉两个师,过去连想都未想过。”“撤退命令已经下达了,有的部队已经向后运动了。”“咣咣咣咣,一阵炮弹突然打过来。一发口径挺大的山炮弹落在不到10米处,溅起的泥土石块,冰雹般砸在他们身上。没爆炸,是发臭弹,不然全完了。邱会作坐起来:敌人要退?黄鹄显道:‘教师爷’说得对。黄永胜拍拍身上泥土:通知部队,停止撤退,立即转入攻击!电台已经撤了,电话也不通。司令部和政治部几个科长带上命令,分头去追赶和通知部队。8纵追,9纵堵,一场阵地战变成了运动战。原是东北军的王铁汉也被截住了。可他凭借一口流利的东北话,又换了便衣,蒙混过去跑掉了。8纵、9纵‘开门大吉’,不但改变了热河局面,自己也鸟枪换炮了。8纵一下子发展到4万人。林彪说:这个8纵,还真有点主力样子。”“战场上,能够迅速地捕捉到貌似平常,却能表明敌人动向的些微变化,并迅速地做出判断,定下决心,这是一种真功夫。”(张正隆《雪白血红》第20章:金秋之五“黄永胜是员干将”)

中高级指挥员的必备素质,战场情况瞬息万变,能从微小细节中,捕捉敌人的意图,这是军校学不到的,辽沈战役中邱会作和黄郜显通过敌人乱开炮判断出廖兵团防线被打开,要全线撤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