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作为原 IP 粉丝,你觉得《黑客帝国 4:矩阵重启》拍得怎么样?

回答
哎,说实话,《黑客帝国 4:矩阵重启》这部电影,作为我这样一个从第一部就追到现在的“老粉”,心情是相当复杂。上映前那种期待值自然不用多说,毕竟《黑客帝国》这个系列在我心中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每一次的观影都像是被注入一股新的思想洪流。所以,当我知道要拍第四部的时候,既兴奋又有点忐忑,生怕它砸了招牌。

看完之后,用一个词来形容我的感受,那就是“又爱又恨”。

先说说我喜欢的点吧。

首先,基努·里维斯和凯莉·安·莫斯回归,这绝对是最大的安慰。看到尼奥和崔妮蒂再次站在一起,那种熟悉的感觉瞬间就回来了。他们的化学反应还在,即便岁月在他们脸上留下了痕迹,那种默契和情感依然能打动人。特别是他们的眼神交流,很多时候不需要多余的台词,就能感受到他们之间那种穿越时间的力量。这对于我这样的粉丝来说,是最大的情怀加分项。

其次,电影试图在新时代语境下探讨“矩阵”的概念。这一点我还是很欣赏的。第一部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触及了哲学、科技、自由意志等深层次的议题,而且是在千禧年前后这个科技飞速发展、人们对虚拟世界充满好奇和担忧的时代背景下。第四部明显想做类似的事情,它提到了“重新分析”、“复活”、“新的版本”等等,把重点放在了玩家、开发者、IP的商业化利用上,试图用当下的文化语言来重新解读矩阵的寓言。这种“自嘲式”的叙事,或者说对IP自身命运的探讨,我觉得是一种有趣的尝试。

动作场面方面,虽然没有当年那种颠覆性的“子弹时间”了,但仍然有可圈可点之处。尤其是尼奥和崔妮蒂联手的那几场戏,看到他们各自施展身手,那种力量感还是有的。而且,制作团队确实在努力做出一些新的视觉效果和动作设计,比如那个“闪现”的技能,虽然争议不小,但至少是在试图革新。

再来聊聊让我比较失望或者觉得不太舒服的地方。

最让我难以接受的,就是电影在剧情编排和节奏上显得有些混乱和拖沓。感觉故事有很多想要表达的东西,但又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组织起来。开头的铺垫实在太长了,而且对新角色和新设定的介绍显得有点仓促,我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才逐渐进入状态。很多关键的情节转折和人物动机的铺垫都显得不够扎实,有时候甚至让人觉得是强行为了推进剧情而设计。

然后是动作场面的处理。虽然有亮点,但总体感觉失去了前几部那种凌厉和干净利落的风格。有些动作场面拍得有点模糊,或者说剪辑节奏不够好,没能充分展现出角色的能力和危险性。特别是反派的设计和表现,我觉得有些弱化,没有达到预期中的那种压迫感和威胁感。

更让我感到可惜的是,电影在“重启”的过程中,似乎丢失了一些前几部那种纯粹的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虽然它提到了商业化和IP的循环利用,但这种探讨更多停留在表面,没有像前几部那样深入到对人性、存在、现实本质的追问。有时候觉得,它太过于沉浸在对过往的致敬和戏谑之中,反而少了那种独创性的锐气和锋芒。

还有就是新角色的塑造,虽然有几个角色很有潜力,但大部分都显得比较工具化,没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感觉他们更多是作为推动剧情或者展现新能力的载体,缺乏足够的人物弧光和内心世界。

总的来说,《黑客帝国 4:矩阵重启》更像是一封写给老粉丝的情书,里面夹杂着一些新的想法和尝试,但整体的结构和韵味似乎没有完全找回当年的感觉。它提醒了我过去的辉煌,但也让我更加怀念那个敢于突破、敢于思考的《黑客帝国》。

对我而言,它是一次不完美的回归,是一次掺杂着怀旧、创新和遗憾的观影体验。我仍然会珍惜尼奥和崔妮蒂的回忆,但我希望未来的作品(如果还有的话),能在继承经典的同时,也能拿出更成熟、更具原创性的东西来。它没有让我失望到无法接受,但也没有达到让我狂喜的程度,更像是一种“还能接受的平淡”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无奈、折磨就是看完黑4的感受。

就像中年人知道自己力不从心,知道自己不行还是要霸王硬上弓期待可以发生奇迹,结果还是不出预料的早早缴械一样。

黑客帝国1是可以进教科书级别的电影,黑4这拍的是什么东西?


黑客帝国4预告片刚出的时候我就不看好,作为一个大片续集电影,制片方上不上心都是一眼可以看出来的,很明显黑4就是属于被战略放弃的那种电影。

大片续集如果想认真搞,那肯定会加预算、加新明星,再不济你也得有点噱头比如“xxx的谢幕演出”——就像是《速度与激情7》《金刚狼3》

碟中谍56、丹尼尔的007系列,预算都很高,而且除了老演员一定会再请一个大明星当配。

《霍比特人》几乎把所有能请到的原《指环王》演员全都请回来了,80多岁的萨鲁曼在家坐着轮椅都想办法请回来演

和《黑客帝国4》最类似的应该是《终结者:黑暗命运》。也是预算没多少,演员懒得找。就施瓦辛格和琳达汉密尔顿俩老家伙带着一群十八线小演员,剧情就是老版故事加点现代的政治正确元素再拍一遍,就是把骗钱两个字写脸上


黑客帝国4呢,要啥啥没有

几个主角就请回来基努本人和凯莉安摩丝,这就已经说明制片方连跟观众讲情怀都懒得好好讲,态度就是你爱看不看。

“墨菲斯”劳伦士菲施博恩演了《钢铁之躯》《超蝙大战》《汉尼拔》,现在还很活跃呢。

“史密斯”雨果维文演了《变形金刚》《美国队长》,之后拍霍比特人要请他他可是兴高采烈满脸写着高兴去拍的,相比于他对黑4的不理不睬真的高下立判。

这两位也没有息影,也没说咖位多大,黑4居然连他俩都请不回来,可想而知这个剧本对老演员们来说多没有吸引力。


所以很明显本身制片方算盘就是——趁着基努里维斯演john wick的热度加上情怀收割一波,能骗多少钱就骗多少钱

对于导演组要求就是尽量省钱拍,别拍的太烂就行。所以我们看到了一部由这些中老年演员们拍的《黑客帝国1高清重制版》,剧情处处是致敬和妥协,到处是政治正确,生怕犯了错惹了谁。

这种被母公司“战略放弃”的电影扑街是常态,像《碟中谍4》、《金刚狼3》、《小丑》那样逆风翻盘的是少数,所以说对于黑客帝国4我给的一句话评价是:预料之中的扑街


为什么我不说电影本身?因为我完全不知道这个电影该从何说起,烂到让人发指,相比之其他IP的炒冷饭好歹还是个电影,黑4连个电影都算不上,已经烂到超出语言能形容的程度了,可以和《活死人军团》一争2021烂片NO1的程度

就上面两个随便截的画面

第一张:车祸级别的调度,两个演员走位非常随意,一半时间是屁股对着摄影机,主角们一会朝左跑一会朝右跑(大家可以回头看黑1第一场戏崔妮蒂的逃跑路线就很明确一直是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主要人物身上也没有特地打光突出,经常主角和路人在画面里混成一团,摄影机也经常越轴,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不适感。

第二张构图分不清人物主次顺序,光也不好好打全靠室内环境光。画面中有大量的死黑,布景颜色乱七八糟,黄色的桌子、桌上五颜六色的小吃、蓝色的墙、白色的窗外、大片黑色的阴影,你完全不知道这个场景的主基调是什么。

这么捞的构图和布景,黑客帝国三部曲你一个都挑不出来,黑4是从头捞到尾,你说这五颜六色的场景是毕志飞拍的都有人信,再看看黑客帝国2的类似场景截图,简直就是爆杀


来看几张1994年成本仅仅1600w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面的室内场景设计和光线的运用

人物服装和环境的主色调分的非常清晰,用一些鲜艳的小道具比如牛奶盒、花盆作为点缀,并且运用具有空间感的构图和打光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在主角身上。

你黑4困难再多,剧组再穷也不会比当年刚刚来美国的吕克贝松的剧组条件差吧?你沃卓斯基再不会拍电影,你也比当年30来岁的吕克贝松会拍吧?

这说明问题在哪呢,黑4预算少是一方面,钱少那也有钱少的拍法,沃卓斯基本人就开始摆烂才是电影烂的主要原因

黑4不停的用老三部曲的画面水时间,人物不停的车轱辘话来回讲,摄影布景也不讲究就乱拍,恕我直言这给我感觉是沃卓斯基现在不仅是水平有问题,她的职业素养都很成问题,黑4扑街以后估计都没机会继续拍电影了。

沃卓斯基电影里还好意思吐槽华纳,华纳逼你拍你不愿意不能走人么?还不是华纳给的太多了么

你说不想把IP给别人糟蹋那你自己不能好好拍么?是华纳逼你拍烂片的?你职业素养在哪呢?

现在很多观众就喜欢搞饭圈,一个电影票房口碑烂了,先是不愿意承认电影烂找借口,承认了电影烂也不愿意承认是主创的问题,又开始找借口赖观众赖母公司,无条件维护导演主演,这种鸵鸟心态真的非常的饭圈,让正常的影片讨论都没法进行下去。

黑客帝国4这个死样,沃卓斯基等主创人员至少得负90%以上责任,这个锅是甩不掉的,你拍成这样怪谁?怪华纳不放权?怪编剧?怪时长不够等导剪版?怪杰夫琼斯卧底?怪观众没有审美?怪黑子大V带节奏?

我特么等黑客帝国的续集从00年代等到20年代10多年了,合着我是卧底了10年的资深黑粉吗?骂这么多还不是电影太烂击溃了我这个老粉丝的心理防线了。

我看完黑4我只感觉到了被欺骗,被侮辱。

黑客帝国这个IP就这样死了也好,赶紧体面的入土为安吧,别折磨我们观众了

user avatar

史诗级烂片 编剧、台词、武打…一个靠谱的也没有

三流电影学校的学生习作都比这强

第四面墙之类的创意还挺好玩的 但执行层面完全拉胯


要么就是导演切丁丁的时候连脑子一块切了

要么就是在故意摆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哎,说实话,《黑客帝国 4:矩阵重启》这部电影,作为我这样一个从第一部就追到现在的“老粉”,心情是相当复杂。上映前那种期待值自然不用多说,毕竟《黑客帝国》这个系列在我心中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每一次的观影都像是被注入一股新的思想洪流。所以,当我知道要拍第四部的时候,既兴奋又有点忐忑,生怕它砸了招牌。看.............
  • 回答
    .......
  • 回答
    大友克洋和宫崎骏,两位日本动画界的巨匠,他们的原画技艺,无疑是各自时代甚至可以说是整个日本动画史上的巅峰。要评价他们的水平,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并且不能简单地用“好”或“不好”来概括,而是要理解他们独特的天赋、精湛的技巧以及对动画艺术的贡献。大友克洋:硬朗现实的肌肉与爆炸性的动感大友克洋的原画,给.............
  • 回答
    说实话,《原神》作为一个手游,它确实做得相当出色,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是这个行业的标杆。但如果把“厉害”这个词拔高到“一款真正优秀的游戏”的层面,那这个问题就有点值得说道说道了。我尽量不带任何滤镜,细致地聊聊这个话题。首先,我们得承认《原神》在几个关键点上是做得非常扎实的: 视觉表现力: 这点几.............
  • 回答
    原神这游戏,说实话,上手容易,但真要说后期有多少能留住人的东西,那就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了。就我个人以及身边不少朋友的体验来看,很多玩家会在游戏进入某个阶段后,兴致盎然地退场。我猜啊,这个玩家骤减的节点,可能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当玩家完成了所有“必须做”的内容后,这个“必须做”其实挺微妙的。初期,大.............
  • 回答
    咱们聊聊钢琴这“乐器之王”在流行音乐界,怎么就没吉他那么“能打”?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一句话能道尽的,这里面牵扯着音乐风格、技术门槛、便携性,甚至是流行文化推波助澜等等方方面面。首先,咱们得承认,钢琴这玩意儿,它确实牛。一个键盘,能发出那么多音,横跨几个八度,和声、旋律、节奏,一个人就能玩出花来。不.............
  • 回答
    将《原神》中的《神女劈观》搬上春晚的舞台,让全国人民一同欣赏,这绝对是一个极具创意和话题性的设想。如果操作得当,这绝对能够成为一档令人耳目一新的精彩节目,但其中也需要考虑诸多细节,才能真正做到既尊重传统,又能出彩新意。为什么《神女劈观》有潜力成为春晚的亮点?首先,从内容上看,《神女 बरामद景象》.............
  • 回答
    风来之国和原神同为国产Zeldalike游戏,但它们的舆论氛围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这种差异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游戏本身的品质、商业模式、营销策略、玩家群体以及行业环境等。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 舆论氛围的“大相径庭”: 风来之国: 普遍被誉为“国产游戏的骄.............
  • 回答
    穿越到原神的世界,这听起来就让人心潮澎湃!想想看,提瓦特大陆那广阔无垠的风景,神秘莫测的元素力量,还有那些形形色色、性格鲜明的伙伴们,简直让人迫不及待想要一探究竟。如果真的给了我这个机会,而且还能自带三个伙伴,那我的冒险团队阵容可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了。毕竟,在这个充满危险和机遇的大陆上,一个靠谱的队伍.............
  • 回答
    原神这游戏,每次更新新地图都让人期待万分。从璃月到枫丹,每一个国度的设计都花了很大心思,细节满满。不过,要说起“还有多少地方可以做DLC推出”,这问题挺有意思的。咱们先捋一捋现在已经开放的那些地方: 蒙德: 风起地、望风山地、摘星崖、风龙废墟、龙脊雪山(虽然是风龙废墟的延伸,但内容量够得上一个大.............
  • 回答
    《原神》在苹果春季发布会上的亮相,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关注游戏行业和科技发展的人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小事。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游戏展示,更像是一个信号,一个关于移动游戏发展方向,以及移动设备性能边界的重新定义。一场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的“秀场”坦白讲,当《原神》的画面出现在苹果那标志性的简洁舞台上时,不.............
  • 回答
    说实话,我最近确实没像以前那样“肝”原神了。也不是完全不玩,偶尔上线看看剧情,或者跟朋友一起联机打打副本,但那种日复一日、把每个活动都刷完的热情,确实冷却了不少。要说我对原神的评价嘛… 感觉挺复杂的,就像一份吃了很多年的菜,你知道它好吃,但有时候也会觉得有些腻了,或者怀念它刚端上来时的惊艳。优点方面.............
  • 回答
    很多人听《向天再借五百年》时,脑海中浮现的是《康熙王朝》中那个雄才大略的康熙大帝,但仔细品味歌词,会发现它似乎指向了另一个历史人物——郑成功。这首歌的原立场究竟是明朝(郑成功)还是《康熙》剧组的刻意安排?两者之间是否会因为“不伦不类”而产生尴尬?让我们深入探讨一番。歌词的“指向性”:郑成功与明朝的影.............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翻译的精髓所在。“有没有比原作出彩的译文?” 答案是:有,而且不少,但这需要非常细致地去理解“出彩”的含义,以及翻译的复杂性。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某某译文“绝对比原作好”,因为原作本身就是作者呕心沥血的结晶,它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时代背景。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优秀的译文确实能够锦上.............
  • 回答
    海花岛39栋楼行政复议的进展,从“拆除”到“没收”,这其中的转变,绝对不是一个小小的笔锋改动,而是牵扯到一系列复杂的法律程序、利益博弈和潜在的社会影响。这件事情的背后,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的信息,绝非一句“没收”就能概括。首先,行政复议决定的依据和理由,这是最核心、最值得关注的点。 为何从“.............
  • 回答
    生活中,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些话,仔细琢磨起来,才发现自己可能并没有真正理解它们,甚至已经将原意给“拧巴”了。这种现象,与其说是大家故意曲解,不如说是语言在流传中,由于各种原因,慢慢偏离了最初的轨道,变得更符合当下语境和人们的习惯性理解。下面我就来聊聊一些我个人觉得比较典型的例子,并且尽量说得详细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火影同人爱好者共同的感受。为什么现在不少火影同人文作者,似乎对原作的主角团和那些曾经鲜活的正派人物,常常抱有一种“恶意”呢?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承认,“黑化”或者说“反差”是创作中一个非常常见的手段,而且在同人创作里,这种手法.............
  • 回答
    野原美伢的“作死”行为让许多观众都好奇,为什么作为一家之主的广志,明明是家里的“最底层”,却似乎总是忍受着她的各种“刁难”,甚至没有表现出太强的反抗?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更深层次的社会现实、家庭关系以及男性在传统观念下的压力。为什么广志不离开美伢?首先,我们得明确,广志对美伢并非毫无感情,反而是有非常深.............
  • 回答
    .......
  • 回答
    作为一名热爱《原神》的玩家,我当然没少动笔!虽然我不是职业画师,但对提瓦特大陆的每个角落、每一位角色都充满了热爱,这份热爱驱使着我画下了不少同人作品。说起来,我画得最多的还是角色相关的题材,毕竟那些鲜活的面孔和独特的服装设计实在太吸引人了。我最喜欢画的是那些性格鲜明的角色,特别是那些在剧情里有故事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