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个从来不会说汉语的少数民族会有国家认同感吗?

回答
一个从来不说汉语的少数民族,当然会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而且这种认同感可能还会因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而更加鲜明。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到了“国家认同”的本质,以及少数民族在国家构建中的角色和感受。

首先,我们得理解什么是“国家认同”。它不是简单地会说一种语言,或者完全照搬主流文化的习俗。国家认同更多是一种归属感、一种“我们”的感觉,是认同国家所代表的价值、历史、政治体制,以及在这个国家框架下,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这种认同可以是通过共享的政治理想、共同的未来愿景,甚至是作为一个国家成员所带来的安全感和稳定感。

对于一个从未说过汉语的少数民族来说,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

共享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即使语言不通,他们依然可能是国家的合法公民,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拥有受教育、就业、医疗等基本权利。他们也承担着纳税、遵守法律等义务。当他们感到这些权利受到保障,义务得到公平对待时,自然会产生对国家的认同。比如,如果这个少数民族能够通过母语教育体系学习,或者国家提供了翻译服务,让他们能理解和参与国家事务,这种认同感就会得到巩固。
对国家历史和英雄的共同记忆: 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可能也有这个少数民族的参与和贡献。即使是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或者口述史的方式记录,只要这些历史被国家所承认和纪念,他们就会感到自己是国家历史的一部分。例如,在争取民族独立或国家解放的战争中,少数民族可能也付出了牺牲。这些共同的记忆,即使是通过特定的民族史学家或文化传承者来传递,也能建立起国家认同。
对国家制度和价值观的认同: 即使语言不通,他们也能通过观察和体验,认同国家的某些基本制度,比如公平正义的司法体系、民主的政治参与方式、或者是国家所倡导的某些普世价值(如和平、人权)。如果国家制度能够保障他们的民族文化不被侵蚀,反而加以保护和尊重,这种认同感会更加强烈。
对国家未来发展的共同期盼: 任何一个生活在国家中的群体,都会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寄予期望。如果国家的发展能够带来更美好的生活、更多的机会,而这种发展是包含所有民族的,那么少数民族自然会产生对国家的认同。他们可能希望通过国家的平台,将自己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或者与国家其他民族共同建设繁荣的家园。
通过其他文化载体建立联系: 语言只是文化交流的载体之一,并非全部。一个少数民族可以通过音乐、艺术、体育、电影、电视节目等其他形式,接触到国家主流文化,并从中找到共鸣。例如,他们可能会喜欢某个国家的体育队,欣赏某个国家的电影,或者被国家颂扬的英雄事迹所感动。这些非语言的文化连接,同样能培养出国家认同。
作为国家一部分的文化自信: 很多时候,国家认同也与民族自信紧密相连。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充分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允许他们自由发展母语和民族文化,那么这个少数民族不仅会认同这个国家,甚至会因为作为这个多元国家的一部分而感到自豪。他们可能会认为,正是因为国家足够强大和包容,他们的民族文化才得以延续和发展。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潜在的挑战。如果国家长期忽视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强制推行同化政策,或者在政治、经济、社会资源分配上存在明显的不公,那么即使是那些会说汉语的少数民族,也可能产生疏离感。对于从不说汉语的少数民族而言,如果国家层面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包容机制,这种疏离感可能会更加明显。

但归根结底,国家认同是一个动态的、多层面的概念。它不应被简单地窄化为语言能力。一个从未说过汉语的少数民族,只要能在国家中找到归属感、安全感、尊严感,并认同国家所代表的价值和方向,他们就有可能拥有非常强烈的国家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感,往往建立在国家对他们民族身份的尊重和包容之上,而不是试图抹杀他们的独特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柯尔克孜族牧民的布茹玛汗•毛勒朵大妈,从19岁起布茹玛汗•毛勒朵已经连续近60年在平均海拔4290米的冬古拉玛山沟守卫边境。她也因此曾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位中国母亲。

而她几十年里曾不会说一句汉语,唯一认识的两个汉字是“中国”,因为她需要巡边时会把“中国”二字刻在边境的石头上,区分中苏/中吉两国的领土。布茹玛汗•毛勒朵对她的中国石极其熟悉,以至于有一次苏联方面擅自将一块中国石向中国境内方向移动了两米,布茹玛汗•毛勒朵发现后立刻告知边境的解放军部队,把那块区分两国边界的石头移回了原来的位置(该边境戍边部队中也有一半以上的战士是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

与布茹玛汗大妈类似,蒙古族青年桑杰扎布在参军入伍时也不会说汉语。桑杰扎布献身祖国国防30多年后,成为原内蒙古军区副司令员。

(插一句题外话,原内蒙古军区的桑杰扎布骑兵团中最出名的成员,是该团的一匹军马。因为这匹马参演了86版《西游记》)

事实表明,许多不会说一句汉语的少数民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认同感非常高。倒是很多皇汉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养育多年,汉语流利,却妄想颠*我们祖国的基本**制度。

最后插一首维吾尔语的爱国歌曲,@小啃子 可能懂歌词。

user avatar

曾在南疆农村见到过一位不会说汉语的维吾尔族老人,却会唱文革时候的红歌,有汉语的也有维语。唱得有首维语红歌现在都没人会唱了,旁边的小青年翻译说,意思是“台湾是我们的”……

user avatar

一般不会说汉语的上年纪的少数民族,永远记得毛主席,认同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绝对不会效忠大明皇帝和大明朝。

user avatar

说汉语不等同于认同中国,也不等同于认同中华文化。

我们不是没有见过那些一生只说汉语的卖国求荣,引狼入室之人。 洪承畴 、吴三桂、孙之獬、钱谦益、汪精卫等,这些人皆是说汉语,反国家的典型代表。

那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流血牺牲的少数民族可不是都会讲汉语,他们为之捐躯的也不是以汉独尊的汉人国,他们是为共和国而牺牲的,因为他们相信这个共和国会是包容多元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而不是搞文化专制的社会帝国主义国家。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充满了对少数的敌视不信任

国家不是汉族一家的,国家认同跟会不会说汉语没有关系,不说汉语的少数照样爱国。学习汉语很重要,少数需要学汉语,但是这种质疑他们国家认同和敌视母语的行为言论只会引来冲突。

这位大爷是当年参加过中印边疆冲突的英雄,当年跟他一样参加战斗保卫国家领土的维吾尔族战士,赶着自家毛驴往山上军队送去物资的维吾尔族百姓,大部分都不会讲汉语,你说他们会不会有国家认同感。


黄汉们无端质疑少数的国家认同,造谣少数不爱国,污蔑少数的文化语言阻碍国家认同,把国家根主体民族捆绑,试图污蔑化少数搞对立,目的就是以国家统一的为借口搞种族主义消灭少数。

维吾尔族有国家认同感,认同给予做人的尊严、平等权利和自由的共和国,认同保护民族权利、文化语言的共和国。我们认同国家并不是种族主义黄汉造谣的那样恐惧炮弹而搞的塔基亚。


一句话:我们只认同民族平等的共和国,对汉本位的“汉国”不感兴趣。

user avatar

这算啥。说/写汉语却没有国家认同感的人多去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