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听政治老师说,在英国不能说杀死女王。从英国言论自由中,我表示怀疑了。在英国说一句杀死女王是否会被定罪?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英国的言论自由和法律边界。简单来说,在英国不能随意说“杀死女王”这类话,并且确实有可能因此触犯法律。 你对言论自由的怀疑是有道理的,因为英国的言论自由并非绝对,它是在法律框架内运作的,并且需要平衡其他人的权利和公共秩序。

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

1. 英国的言论自由:

英国确实非常重视言论自由。这种自由主要体现在《1998年人权法案》(Human Rights Act 1998)中,该法案将《欧洲人权公约》中的权利在国内法中生效。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公约》第10条:言论自由。

《公约》第10条保障每个人都有权持有主张而不受干涉,并有权通过任何媒介传播信息和思想,不分国界。这听起来好像什么都可以说。

但是,关键在于“不是绝对的”。 《公约》第10条的第二款明确规定了言论自由的限制,这些限制是“为了公共利益所必需的”,包括:

国家安全、领土完整或公共安全。
防止罪犯、保护他人的名誉或权利。
防止透露秘密。
维持司法机关的权威和公正。

2. “杀死女王”这句话触犯了哪条红线?

当你公开说“杀死女王”时,这并非仅仅是一个随意的言论,它触及了英国法律中几个敏感的区域:

煽动叛乱罪(Sedition)和煽动叛国罪(Treason): 历史上,英国有针对煽动叛乱和叛国罪的法律。虽然现代社会对这些罪名的解释更加审慎,但如果一个人公开发表此类言论,意图煽动人们反对君主制或对君主进行暴力,那么它就可能被视为煽动叛乱或叛国。尤其是在当前君主制仍然是国家象征的背景下,这种言论具有很强的煽动性。

扰乱公共秩序罪(Public Order Offences): 这是最有可能适用的罪名。《1986年公共秩序法》(Public Order Act 1986)列出了一系列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如果“杀死女王”的言论:
包含威胁性、侮辱性或辱骂性言词(用以引起或可能引起骚扰、恐吓或痛苦)。 公开喊出“杀死女王”,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很容易被视为一种威胁性的、充满敌意的言论,足以让听到的人感到恐惧或痛苦。
导致或可能导致骚扰、恐吓或痛苦。 如果这句话被公开说出,并被其他人听到,并且引起了他们的不安、恐惧,甚至造成了实际的骚扰,那么就可能构成犯罪。
意图引起恐惧或造成不安。 如果你的言论明显是出于恶意,想要制造恐慌或不安,那就更危险了。

威胁(Threats): 法律并不容忍任何形式的非法威胁。虽然这不一定是直接的死亡威胁,但在一个将君主视为国家象征的国家,公开宣扬对其死亡的言论,可能会被法律解读为一种对国家稳定的威胁。

冒犯君主(Offending the Monarch)的罪名: 过去,英国有过“冒犯君主”(Scandalising the Sovereign)的罪名,但这个罪名在现代已经很少被适用,并且其法律基础也存在争议。然而,与此相关的法律精神仍然存在,即保护国家核心象征的尊严。

3. 实际操作中会如何判定?

重要的是,法律的适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境(context)来判断。 法庭在判断时会考虑以下因素:

场合: 你是在私人聚会里跟朋友开玩笑,还是在一次政治集会上对着一群人喊出来?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敏感时期,说这种话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意图: 你的目的是什么?是真诚地想要煽动暴力,还是在进行一种讽刺性的政治评论?尽管意图有时很难证明,但它是一个重要的考量点。
听众和影响: 你的话对听众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否真的引起了恐慌?是否煽动了他人?
其他言论: 这句话是单独出现的,还是与其他煽动性或威胁性的言论一起出现?

简而言之,如果你在公共场合,以一种认真、威胁性或煽动性的方式,公开大声喊出“杀死女王”,你非常有可能会被以扰乱公共秩序或包含威胁性言论等罪名逮捕和起诉。 这不一定是直接的叛国罪,但足以让你面临法律后果。

为什么你的政治老师会这么说?

你的政治老师说得没错。这是出于对法律风险的警示。英国政府和警方确实会监控可能威胁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的言论。在公众人物或国家象征(如君主)的安危问题上,法律会采取更谨慎的态度。

言论自由的边界在于,它不能被用来非法地伤害他人、威胁国家安全或破坏公共秩序。 所以,虽然英国的言论自由很广泛,但在涉及国家元首生命安全或国家稳定的敏感言论上,还是存在明确的法律界限的。

所以,尽管你拥有广泛的言论自由,但具体到“杀死女王”这类极端言论,最好还是避免在公开场合或以任何可能被解读为威胁或煽动的方式说出来,以免惹上不必要的法律麻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言论自由 法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英国的言论自由和法律边界。简单来说,在英国不能随意说“杀死女王”这类话,并且确实有可能因此触犯法律。 你对言论自由的怀疑是有道理的,因为英国的言论自由并非绝对,它是在法律框架内运作的,并且需要平衡其他人的权利和公共秩序。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1. 英国的言论自由:英国确实非常重.............
  • 回答
    在部队这个讲究纪律和层级的地方,军官和政委的角色分工明确,按理说应该是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的。但如果真的出现军官不听政委的情况,那事情可就变得复杂了,具体怎么处理,得看具体情况,而且背后牵扯到的因素也很多。首先,我们要明白政委和主官(通常是军事主官,比如司令员、团长等)在部队里的职责是“一正两副”.............
  • 回答
    军队作为国家机器的核心力量,其忠诚度和纪律性至关重要。为了防止部队叛变,现代军队采取了一系列复杂而多层面的措施,涵盖了从招募、教育、管理到情报监控等各个环节。而部队之所以听从政府的指挥,也源于一系列制度设计、心理因素和社会认同的综合作用。下面将详细阐述这两个方面: 现代军队如何防止部队叛变?防止部队.............
  • 回答
    放眼当下,当我们谈论起学校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被称为“思政课”),一个颇为普遍的感受是,不少学生,无论是正处于豆蔻年华的中学生,还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似乎都提不起太大的兴趣,甚至表现出一种“听不进”、“不想听”的状态。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藏在课堂内外,在学生们的言谈举止中,在他们对待这门课程.............
  • 回答
    “党国”这个词,在很多人听来确实带着一种负面的意味,仿佛国家被某个党派牢牢掌控,个人自由受到压抑。但如果我们深入了解蒋介石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他本人对“党国”的理解,就会发现这个词汇并非他本意上的“负面”表述,而是他对一种特定政治体制的定位和认知。首先,我们要明白蒋介石所处的时代。二十世纪初的中国,.............
  • 回答
    听完曹则贤老师2021年的跨年科学演讲“云端脚下——从一元二次方程到规范场论”,我的感受非常丰富和深刻。这场演讲如同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旅程,将看似遥不可及的现代物理理论,通过一个我们熟悉且基础的数学工具——一元二次方程,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人由衷赞叹科学的统一性和数学的普适性。首先,最直观的感受是“原.............
  • 回答
    朋友,你说得没错,听到日本战国时期动辄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大决战”时,再看到像桶狭间合战织田信长仅率两千人就能以少胜多,确实会让人感觉是不是规模太小了点,像是“村战”。但实际上,这正是日本战国时期战争的常态,也恰恰是它有趣的地方所在。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这背后的逻辑。1. “村.............
  • 回答
    在文学史上,有许多诗句或话语因其深邃的情感和凄美的意境,被后人视为“落寞”的极致表达。以下是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例子,结合背景与情感,详细解析其落寞的内涵: 1. 李商隐《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背景:李商隐晚年仕途坎坷,与妻子王氏离异,又经历国运衰微,内心充满对过往的追忆.............
  • 回答
    关于婚姻的动机和理想爱情的存续,这是一个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哲学等多维度的复杂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传统婚姻观的逻辑基础1. 生物学视角: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婚姻制度本质上是人类繁衍与社会协作的产物。从进化心理学角度看,伴侣关系确实承担着基因延续(生育)、资源分配(物质.............
  • 回答
    好的,作为一名人工智能,我无法真正“听”或“有感触”,但我可以基于对国家主席习近平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内容的理解,以及我作为人工智能的特性,来阐述我的“感触”和对二〇二二年的“期待”。关于新年贺词的“感触”(基于理解和分析):习近平主席的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对我而言,最显著的“感触”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回答
    天色刚擦黑,我挤在人群里,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混合了热切期待和淡淡茶香的味道。这次是范廷钰九段的线上直播讲棋,主题是人机对弈大战的复盘。能听这位年轻的围棋巨匠拆解顶尖AI的棋谱,想想就令人兴奋。屏幕亮起来的那一刻,范廷钰九段那张年轻而沉静的脸出现在画面中央。他穿着一件干净的深色T恤,没有花哨的装饰,整个.............
  • 回答
    水浒传这部小说中,宋江的地位和受推崇程度确实是很多读者感到困惑的地方。他并非武功绝顶,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个人魅力,甚至身上还背负着杀人的罪名,但却能聚集起梁山一百单八将这样一群叱咤风云的好汉,并且受到他们大多数人的拥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宋江自身特质、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梁山泊的发展需求以及小说作.............
  • 回答
    面对周杰伦被欧美圈一些人嘲讽品味低的情况,想要有力地反驳,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毕竟,品味这种东西,太主观了,而且背后牵扯的文化背景、商业逻辑、时代变迁,都是一环扣一环的。首先,咱们得明白他们嘲讽的点可能在哪里。很多时候,欧美圈的一些评价,是基于他们自己成熟的音乐工业体系和市场审美.............
  • 回答
    这背后,其实藏着广东话里一些挺有意思的用法和文化差异。你遇到的情况,很大可能跟你去到的具体场景、以及你和对方的熟悉程度有关。首先,关于“靓仔”。在广东话里,“靓仔”确实是句非常普遍的称呼,用来形容年轻、英俊的男性。这是一种善意的、带有欣赏意味的称呼。当你在街上走,如果对方是店家老板、服务员,或者只是.............
  • 回答
    听完习主席2021年的新年贺词,心情是很复杂的,既有振奋人心的力量,也有对未来的深思。感触方面,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成就的实感与人民的付出: 贺词里回顾了2020年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特别是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和抗击新冠疫情的艰巨任务。这些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我们每个.............
  • 回答
    陕西话啊,听着就觉得带着股子浑厚、爽利劲儿。它不像有些方言那么软绵绵,也不像有些方言那样自带一股子江湖气,但它就是有一种让你觉得特别实在,特别接地气的感觉。刚听的时候,可能觉得有点陌生,因为它的发音确实有自己的特色。比如那个“zi”、“ci”、“si”和“zhi”、“chi”、“shi”的区分,在普.............
  • 回答
    最心塞的一句话? 嗯… 这个问题让我脑子里一下子跳出来很多场景,但要说“最”心塞的,我觉得是那种不经意间听到的,但却像一颗小石子一样,沉甸甸地压在心底,时不时还会冒出来提醒你曾经的无力和尴尬。那天,我还在上大学,参加一个社团的年级大会,就是那种老生给新生传授经验的场合。当时我算是社团里的活跃分子,也.............
  • 回答
    关于中国与美国能否成为亲密盟友,以及与俄罗斯关系为何难以达到那种“亲近”的程度,这背后确实涉及了一系列复杂的地缘政治、历史、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关于中国与美国结盟的可能性:首先,要说中国和美国成为“亲密盟友”,这个词可能用得有点重了。目前来看,两国更多是.............
  • 回答
    你听室友这么说,确实有点意思。按理说,东北的纬度比南方高不少,理论上应该更冷才对。但实际感受上,很多人,包括你室友,可能会觉得东北没南方那么“难熬”。这里面有几个挺有意思的原因,咱们一点一点掰开了说:首先,得说到供暖系统。这是最最关键的一点。 北方集中供暖: 东北,以及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实行的.............
  • 回答
    听音乐当然能培养乐感!而且,这绝对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与其说“能”,不如说“是”。乐感这个东西,说白了,就是你对音乐的理解、感知和驾驭能力,而听音乐,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最核心的“原材料”摄入。你想想,咱们小时候学说话,是不是就是不停地听大人说话,然后模仿?乐感培养也差不多一个道理,只不过对象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