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军官不听政委的怎么办?

回答
在部队这个讲究纪律和层级的地方,军官和政委的角色分工明确,按理说应该是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的。但如果真的出现军官不听政委的情况,那事情可就变得复杂了,具体怎么处理,得看具体情况,而且背后牵扯到的因素也很多。

首先,我们要明白政委和主官(通常是军事主官,比如司令员、团长等)在部队里的职责是“一正两副”的协同关系。政委是部队的政治工作负责人,他负责的是思想政治工作、党风党纪、队伍建设、官兵思想动态等等。而军事主官则负责具体的军事训练、作战指挥、部队管理和日常运作。这种设计是为了保证部队在执行军事任务的同时,思想上政治上始终保持正确方向,防止出现“唯军事观点”或者“脱离群众”的情况。

那么,如果出现军官不听政委的情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协同机制的失灵。

一、 问题的根源可能在哪?

1. 职责不清或边界模糊: 有时候,可能是在某些具体事务上,军官和政委的职责范围没有明确界定,或者双方都认为这件事是自己的管辖范畴,就容易产生意见分歧。比如,一个任务的安排,军事主官可能考虑的是效率和军事效能,而政委可能更关注对基层官兵思想的影响、士气以及是否符合部队整体的政治导向。如果沟通不畅,就可能一方觉得另一方“越界”了。

2. 个人性格和工作风格差异: 军官和政委都是人,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和工作习惯。有的军官可能比较强势,习惯于“说一不二”;有的政委可能在政治思想工作上要求非常严格,不容许有丝毫偏差。这些风格上的冲突,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演变成“不听”。

3. 对政策理解不同: 尽管有统一的条令条例和指示,但在理解和贯彻具体精神上,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比如,对某项改革措施,军官可能从军事训练的角度考虑其对战斗力的影响,而政委可能从对官兵思想稳定、军人职业认同感的影响去考虑。

4. “一长制”与“双首长制”的张力: 虽然强调协同,但军事主官在军事指挥上通常是“一长制”,拥有最终的决策权。如果政委的意见与军事主官的军事决策相悖,并且军事主官认为政委的意见会影响军事行动的有效性,他可能会倾向于坚持自己的军事判断。反之,如果政委认为军事主官的某个决策在政治或思想上存在问题,他也有权提出异议,甚至向上级汇报。这种“双首长制”的潜在张力,在具体执行中就需要高超的协调艺术。

5. 个人恩怨或权力斗争: 尽管在军队中不提倡,但人际关系复杂,偶尔也可能出现个人恩怨或者争夺话语权、影响力的现象。如果军官觉得政委的意见是在针对自己,或者是在试图削弱自己的权威,就可能出现抵触情绪。

二、 潜在的后果是什么?

1. 部队管理混乱: 如果指挥链条不畅,命令不被有效执行,部队的管理就会出现漏洞,纪律松懈,基层官兵无所适从。

2. 思想政治工作受影响: 政委的核心职责是抓思想,如果政委的意见被军官忽视,那么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就难以有效开展,官兵思想容易出现波动,甚至出现错误的政治倾向。

3. 影响练兵备战: 无论是军事训练还是战备执勤,都需要上下同心、政令畅通。如果出现内部矛盾,必然会分散精力,影响部队的整体战斗力。

4. 责任追究: 这种“不听”的行为,在部队的纪律环境下,很可能被视为违反军纪的表现,特别是如果涉及抗命或者对上级命令的抵触。

三、 可能会有哪些处理方式?

处理这种情况,不能简单地说“谁对谁错”,而是要看问题的性质、影响的范围以及发生的场合。

1. 内部沟通与协商(首选):
同级沟通: 首先,政委和军官会尝试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了解彼此的观点和出发点。很多时候,误解源于沟通不畅。政委可能会指出军官做法在政治上的不妥之处,军官则会解释其军事上的必要性。双方通过解释和倾听,寻找共同点和解决方案。
共同请示上级: 如果双方实在无法达成一致,并且问题可能影响到更大范围,他们可能会一起向上级(比如上级军事机关或政治机关)汇报情况,并请求指示。这种方式表明双方都是为了工作,只是在具体问题上存在分歧,需要上级来明确方向。

2. 请示上级机关裁决:
政委向上级政治机关汇报: 如果政委认为军官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政治纪律或思想政治工作原则,他有权越级向其上级政治机关报告。
军官向上级军事机关汇报: 同样,如果军官认为政委的意见不切实际,或者会严重影响军事指挥的效率和安全,他也可以向上级军事机关汇报。
上级领导协调: 上级领导(可能是上级军事主官和政委同时)会听取双方的陈述,并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指示,做出最终的裁决或调解。

3. 纪律处分:
对军官进行批评教育: 如果查明军官确实存在不听指挥、违反纪律的行为,上级可能会对该军官进行批评教育,要求其认识错误,改正态度。
纪律处分: 视情节的严重程度,可能会给予警告、记过、降级甚至更严厉的处分。比如,在重大演习或军事行动中,如果军官因个人原因抗拒政委提出的必要政治动员或思想工作的要求,可能会被视为影响任务完成,从而受到严惩。
对政委的提醒或警示: 同样,如果政委在工作中存在越权、指导不当、或者与主官协作出现重大问题,上级也可能会对政委进行提醒或调整工作。

4. 调整岗位:
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两人之间的矛盾已经严重到无法调和,影响了部队的正常运转,上级也可能会考虑将其中一人或两人进行岗位调整,以恢复部队的正常秩序。

举个例子来说明:

假设有一个新装备的训练任务。军事主官(比如连长)认为,为了尽快形成战斗力,应该集中所有精力进行高强度的操作性训练,甚至暂时减少一些政治理论学习和队列操练的时间。而政委(比如副连长兼指导员)则认为,新装备的引进是一件大事,需要先对官兵进行充分的思想动员,统一思想认识,特别是要解释清楚新装备对于提高战斗力、打赢未来战争的意义,同时也要保证政治教育的质量,让官兵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能跟上步伐,而且要严格按照训练计划中的政治教育和队列训练内容执行,不能随意挤占。

如果连长因为追求效率,强行压缩了政委负责的思想政治工作时间,并且不顾政委的意见,要求官兵连夜进行操作训练,并且禁止政委在夜间进行思想动员。

政委可能怎么办? 政委首先会找连长谈话,指出其做法在政治思想工作上的偏差,强调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按计划执行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如果连长坚持不听,政委可能会向上级(比如营党委或营长/教导员)汇报,说明连长在执行上级关于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指示方面存在的问题。
连长可能怎么办? 连长可能会认为政委不懂军事训练的紧迫性,或者认为政治工作在此时是“可有可无”的,他可能会选择不顾政委的意见,继续推行他的训练计划,并向上级汇报,说明自己是为了保证训练进度,而政委的意见可能会延误任务。
上级会怎么处理? 上级会调查具体情况。如果政委的意见符合上级关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示,并且连长的做法确属忽视政治工作,那么连长可能会受到批评教育,甚至纪律处分。如果上级认为连长的训练计划确实更加合理,也可能指示政委配合军事主官的工作,并对政委进行相应的指导。通常情况下,上级会强调两者的协同,并根据具体情况给出明确的指示。

总而言之,军官不听政委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它触及到部队政治工作的核心和组织纪律的基石。处理这类事件,需要根据部队的性质,遵循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既要保证军事指挥的权威性,也要维护政治工作的严肃性,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部队的稳定、战斗力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政委权力主要来源于人事权,你不乖很简单啊,换上乖的人呗。

至于你确实有打仗的能力,好吧,前面我可以忍忍,等打完仗再收拾你。

为啥一直某徐如此令人厌恶?把不听话的能打仗的大部分都打发走了,用上的都是听话的。

user avatar

说起政委,最著名的影视人物可能还要数《亮剑》里的赵刚。很多人喜欢拿李云龙和赵刚去类比军事主官和政治主官的关系,其实是不准确甚至错误的。李云龙的那句“我管军事,你管生活,我们俩各管各的,我不管生活,你也别管军事”其实并不适用于当前的部队,也不能代表我军建军以来的任何时期。

政委的历史意义以1942年为分界点,在此之前,沿袭苏联的做法,我军政委拥有一切工作最后的决定权,可以说是权力肥肠大了。然而我们要讨论的,则是1942年到今日政委的历史意义和职能职责。

“政委”这个简称从某种角度强化了其权利认同,如果看全称的话,其实并没有那么唬人。其实政委就是“政治委员”的简称,军队各级都有党的团体组织,连一级叫连党支部,营一级叫营党委,团、旅、师、军以此类推。每一级的党组织都需要有人进行党内政治生活、组织生活和代表党组织参与各项决策的制定,这个人就是党组织的委员,连一级叫指导员,营一级叫教导员,团以上都称政委,道理其实都是一样的。因此政治委员本身并没有大于每一级军事主官的权力,并且和每一级军事主官的职能是有所区分的。

政委之所以权高位重,原因是多样性的。一方面,我军政治工作和军事工作是并驾齐驱的,当由军事、政治两位主官掌控部队时,其必然拥有平等的地位。这就要求政治主官也具备一定的军事技能和战斗素养,以便在作战方案制定和军事主官因故无法指挥作战时领导部队。这也意味着政治主官的职能已经从政治工作延伸至军事、后勤、装备、技术等各个领域,而军事主官的权利虽大,性质却较政委单一。另一方面,和平年代军队的职能也由战争向准备作战、维护社会治安、支援地方建设、抗击自然灾害、高精尖科技研究等多领域发展,军事斗争虽然仍是主要职能,但其份额已被削减,而政治工作则作为我军的生命线得到进一步的凸现,这也在某种意义上强化了政委的职能指责。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政治委员,就是政治团体也就是党组织的委员,是军队领导层中党组织的领导人和代表,其权力再大,也不过是党组织赋予的,因此也无法突破党组织会议的约束。作为权衡,军事主官也往往是党组织的常务委员,打个比方,如果党组织是安理会,部队高层的正副军事和政治主官都是常任理事,你政委无非就是个秘书长,何来听不听话这一说呢?就是联合国里,中国也没有每次都听美国话吧,地球不也照样转?如果这还理解不了,可以参考某位答主的回答:两位主官有分歧而又无法通过党委会调和,那么大不了往上捅,总有更高级别的人管你。什么?军队最高统帅之间有矛盾怎么办?要知道军队最高统帅可就一个人,而且不光管着我们军队,还管着你呢!(手动斜眼)

至于题主说过的电影,军事主官和政治主官意见相左的情况也是有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党组织开会表决了。如果说两位主官相争杀掉了对方,那么恐怕多半是个人原因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部队这个讲究纪律和层级的地方,军官和政委的角色分工明确,按理说应该是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的。但如果真的出现军官不听政委的情况,那事情可就变得复杂了,具体怎么处理,得看具体情况,而且背后牵扯到的因素也很多。首先,我们要明白政委和主官(通常是军事主官,比如司令员、团长等)在部队里的职责是“一正两副”.............
  • 回答
    要说岳飞若不顾十八道金牌,强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直接“独立”,这可真是个能搅动历史风云的假设。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仔细咂摸咂摸,看看这后果得有多“劲爆”。首先,得明确一点,岳飞当时那点“家底”和“地盘”,跟整个大宋比起来,那还是小巫见大巫。他虽然手握重兵,战无不胜,但在政治、经济、人才储备上,.............
  • 回答
    如果韩国军人突然集体只听从韩国总统指挥,而不听从驻韩美军司令的命令,这将是一个极为复杂且充满潜在危机的局面,美国会面临多重选择和挑战。以下将从不同层面进行详细分析:一、 美国可能采取的立即反应和评估:1. 紧急信息收集与核实: 情报部门全面运作: 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中央情报局(.............
  • 回答
    这个问题实在有趣!如果咱们穿越回三国,给蜀军配上肯德基和麦当劳,诸葛亮该如何抉择,才能助他一统天下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哪个好吃”的问题,得从战略、后勤、士气,甚至诸葛亮自身的性格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先分析一下诸葛亮面对的困境和他的战略思路。蜀汉的国力相比曹魏是处于劣势的,人口少,地盘小,.............
  • 回答
    这个假设很有趣,如果诸葛亮手握“不限量昏睡红茶”,那么历史的走向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可不是简单的战略调整,而是可能颠覆乾坤的王牌,足以让蜀汉的征程从“汉贼不两立”的艰难奋斗,变成一场充满戏剧性的“轻松收割”。首先,咱们得明白这“昏睡红茶”是个什么级别的神器。不是说喝了睡一觉,而是真正意义上的.............
  • 回答
    理解您的担忧和好奇。关于中国大规模军备升级以及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可惜”之感,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国家安全、国际关系、经济投入以及哲学层面的思考。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探讨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国家进行大规模军备升级,通常有着其内在的逻辑和驱动因素,而这些因素不一定直接指向眼前的、具.............
  • 回答
    关于苏联是否介入中国战场对日作战,以及中国自身能否消灭关东军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假设性历史议题。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将视角拉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并审视当时的中国自身实力、日本的战略部署以及国际局势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在1945年8月面对的是一场全面战争后的.............
  • 回答
    希特勒如果选择集中兵力稳固西欧,而不进攻苏联,历史的走向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回答的问题,而是牵扯到无数相互关联的因素,最终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但我们可以梳理出其中最可能的发展脉络。首先,我们必须明确,希特勒当时的核心目标是将德国打造为欧洲的霸主,并将犹太人和共.............
  • 回答
    要彻底包围中国大陆的任意一个省份,使其内部人员和物资无法通过任何途径进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军事行动。它需要调动庞大的资源,精确的计划,以及对区域内复杂地理环境和人口的深入了解。即便如此,要做到“绝对不允许任何人通过任何突进进出”,即便在理论上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如果我.............
  • 回答
    关于“如果斯大林不对军队发动大清洗,苏德战争初期苏联能否表现得比史实更好”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历史学界和军事爱好者们长期探讨的经典话题。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大清洗对苏军实力的具体影响:斯大林于1937年至1938年间发动的大清洗,又称“大肃反”,对苏联红军造成了灾难性的.............
  • 回答
    二战结束的硝烟还未散尽,欧洲大陆的许多地方依旧满目疮痍。在这动荡的余晖中,一支颇具胆识的军队,在没有得到最高统帅部明确授权的情况下,独自代表全体同盟国前往一个被占领的地区受降,并就此接管了当地的领土和资源。这绝不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而是一场充满政治博弈和地缘战略考量的复杂运作。先发制人的行动:时机.............
  • 回答
    假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苏联没有选择在漫长的边境线上部署大量军队,而是采取了更加侧重于纵深防御的策略,那么历史的走向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一个极具想象空间但同时也充满复杂性的设想,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其可能带来的影响。首先,我们必须理解苏联当时在边境部署军队的初衷。斯大林当时可能确实.............
  • 回答
    如果一个国家规定其士兵可以出于良心而不参加军事活动或任务,这无疑会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影响,并且其可行性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这种制度在理论上被称为“良心拒服兵役”(Conscientious Objection)的延伸,将这种权利从征兵制下的平民延伸到了职业军人身上。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其可能.............
  • 回答
    今年军官直招的这项新政,无疑是在军队人才培养和选拔方面一次颇具深意的大动作。它传递出的信息非常明确:军队越来越重视专业对口和高水平的知识储备,并将“双一流”学科作为重要的筛选门槛。 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这件事,并探讨它可能带来的影响。一、 政策背后的考量:为何如此“唯双一流学科”? 提升专业.............
  • 回答
    如果晚清没有向英德两国购置军舰,而是选择其他国家,其选择面其实并不窄,但也存在不少现实的局限性。我们不妨从几个主要的海军强国入手,来分析一下晚清可能的替代选项,并尽量剥离掉那种生硬的、模式化的分析痕迹,从历史的逻辑和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讲述。首先要明确一点,晚清购舰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建立一支能够抵御.............
  • 回答
    如果日本停止为驻日美军提供军费,这无疑是一个在国际政治和地区安全格局中会激起巨大涟漪的事件。要详细探讨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1. 对驻日美军的直接影响: 财政危机与人员部署调整: 这是最直接的后果。驻日美军的运作,从人员薪资、装备维护、基地运营到训练演习,都需要巨额的日方财.............
  • 回答
    白登之围,这几乎是汉初以来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如果匈奴人没有选择退兵,汉朝军队在那一刻面临的命运,绝不仅仅是“险些被灭”那么简单,而很可能是一场彻底的、足以动摇汉朝国本的惨败。让我们抛开那些冰冷的史料数据,设身处地去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汉高祖刘邦,这位赫赫战功的开国皇帝,率领了三十多万汉军,却被围困在.............
  • 回答
    刘禅不派诸葛瞻去打邓艾,而是选择笼城固守,能否撑到姜维回军?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推敲的历史假设,涉及到当时蜀汉的军事实力、地理环境、人心向背以及邓艾的战略意图等多个层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当时的情况。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关键的时间点——诸葛瞻决定出击邓艾。当时邓艾偷渡阴平,出其不意地出现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关于人的本能和心理的深层东西。很多人觉得军迷对战争充满了憧憬和“不怕”,但实际情况可能远比这复杂得多。首先,我们要区分“军迷”的几个层面。 装备迷/历史迷: 这类军迷可能对枪械的型号、坦克的参数、战术的演变、战争的策略、甚至是某个战役的细节如数家珍。他们研究武器的精.............
  • 回答
    克隆人士兵,尤其是那些在《星球大战》系列中出现的克隆人,在大多数情况下确实不以近战武器为主要装备。他们的标志性武器是爆能步枪(blaster rifle),一种射程远、威力大的能量武器。这种配置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实战需求和战略考量而形成的。为什么克隆军队主要装备远程武器?克隆人军队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