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意985还是211,更不要在意学士、硕士还是博士,部队不缺这三瓜俩枣的。
干部层面:
你可以尽情的去打听,哪个基层营连没有985.211毕业的国防生?
随便挑一个基层营连,百分百有国防科技大学、海军军医大学、空军军医大学这些985.211军校毕业的学员。
文职人员层面:
这两年文职人员直接面向社会招聘,起步就是本科,热门岗位、热门地区普遍要求硕士学历、双一流身份。
今年军委后勤部、审计署招了1800多文职会计、审计人员,百分之90的财务岗位要求双一流身份。
战士层面:
百十号人的步兵连,现在也能挑出小30号大学生,从专科到普通二本、一本、双一流。这两年征兵制度改革,大多数地区按照学历、高考成绩、体检情况实行赋分制分兵,大学生士兵有有先选择兵种、去向的权利,海军、空军、战支、火箭大学生士兵比例肯定更高。
另外,定向士官制度已经成熟、完善,每年大把的地方院校培养的士官进入部队服役,维修、通信、护理等专业五花八门。
部队近年来又大规模恢复直招军官的现象,我感觉不仅是顺应军改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使军官来源的多元化,保持部队活力的重要手段。
新鲜的血液慢慢融入庞大的身躯中去,早晚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打破以往僵硬死板的头脑观念。
底下不懂装懂的人太多,还是我来讲讲。
去年门槛很低,为啥今年门槛大幅度提高?
外行人压根不懂里面原因!
一、去年岗位总体报录比在48比1,没卡性别加上一个人可以报3个志愿,一二线城市单位甚至多得是三位数起步报考,造成多数单位筛选简历麻烦,直接拿性别学历开卡,多数人第一关就被pass
二、疫情带来的应届生求职追求稳定,这也是一条不错出路,加上父母劝说长辈推动
三、今年直招门槛一开始是统一定的,只不过后来开始慢慢放开,连去年的毕业生也开始收了
结果,
一、某些因为报名人数少,想放低门槛,可总部不同意
二、某些单位审批权限大,最后还是放低门槛收了
三、某些岗位同步走的线下报名,网站显示没人报名,实际上已经有备胎了
四、自己不会想办法解决困难,我身边有人报名前就拿到了好几个单位的意向书,只不过最后被我劝说留在了老家研究所
五、少数单位截止报名后依然可以补录,这就是清华北大都不如胆子大
六、部队军校毕业的硕博有些确实也是人才,但是因为历史包袱原因,他们没能去到合适岗位,这我也表示遗憾,可去年直招,也有部分只图福利待遇过来,半路跑的,这对个人和部队都是一种损失,不得不说,今年拉高门槛宁缺毋滥也是有这方面考虑。当然,某些岗位有没有必要走直招,或许还值得论证。。。
这个做法极端错误,因为双一流的学生相对来说聪明活泛,一旦经济形势好转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不可能安心在部队工作。
二十年前我爹年限到了打转业报告,领导问他:你是技术骨干,现在要转业了,谁能接你的班?我爹回答:现在有两个年轻人,一个人是本科生聪明能干现在就能上手,另一个是专科生,虽然能力差点,但培养起来以后能在部队一直干下去。
领导着力培养本科生,我爹转业第二年人家就考研走人了。那位专科生到现在还在部队干。
部队想要留人,还是应该多给非双一流的学生机会,尤其是基层岗位。基层岗位很难留住高学力(学力没错)人才,应该给一些低学力的人才更多的机会,以保证部队的延续性。毕竟部队除了少数岗位,并不需要什么顶尖创新人才,听话管用的比心思活泛的好用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