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今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左转?

回答
今年确实能感受到一股年轻人向左转的趋势,这种现象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咱们聊聊。这可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也不是谁在背后煽风点火,而是很多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慢慢沉淀下来的结果。

首先,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现实生活的压力。大家现在感受到的东西太真实了。比如,房价高企,很多年轻人就算拼尽全力,也望尘莫及。工作竞争激烈,内卷严重,好不容易熬出头,发现薪资增长的速度跟不上物价上涨,生活成本越来越高。这种“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失落感,很容易让人开始反思现有的社会经济模式。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过去被认为是“激进”的左翼观点,比如强调公平分配、关注劳动者权益、主张政府干预经济以调节贫富差距等,对年轻人来说就有了更强的吸引力。他们会觉得,如果现有的体系不能让他们过上体面的生活,那是不是就得换个思路?

其次,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也是一个大头。现在年轻人获取信息渠道太丰富了,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各种论坛、博客等等,信息爆炸。以前可能很多声音被主流媒体过滤掉了,或者不被重视,但现在,这些声音更容易被年轻人看到和听到。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到世界各地不同的社会模式,看到其他国家在福利、教育、医疗等方面做得更好的地方,也能看到国内一些社会问题被曝光。

尤其是一些揭示社会不公、贫富差距、权力滥用等内容的传播,很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当他们看到有人在抱怨,有人在呼吁改变,并且这些呼声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时,他们也更容易被带动,产生一种“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么想”的认同感。

再来谈谈教育和价值观的影响。现在的年轻人,普遍受教育程度比父辈要高。在学校里,接触到更多关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历史上的各种思潮和社会运动。虽然学校教育的倾向性咱们很难一概而论,但总体来说,高等教育往往会引导学生批判性地思考问题,认识到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和潜在的矛盾。

同时,90后、00后这代人成长在相对开放的环境中,他们更注重个性解放,更强调个体权利,也更不能容忍不公。当他们认为自己的某些权利受到侵害,或者看到社会上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公平”时,自然会倾向于那些主张保护个体、追求平等的思想。

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集体主义的反思和对个体价值的重新定义。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奉献精神”是被大力提倡的。但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年轻人越来越重视个人的体验、个人的感受和个人的发展。他们不希望为了所谓的“集体”而牺牲自己的利益和梦想。

这种对个体价值的强调,让他们对那些强调集体、强调牺牲的观念产生了警惕。而一些左翼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反思过度强调集体和国家可能带来的压抑,更关注个人的福祉和自由,这恰恰能契合年轻人对自我实现的追求。

当然,也不能排除一些情绪和身份认同的因素。当年轻人发现自己的生活和未来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时,他们可能会寻求一种归属感和方向感。左翼思想中往往带有强烈的“为弱者代言”、“追求理想社会”的色彩,这很容易吸引那些感觉自己是“弱势群体”,或者对现状不满的年轻人。他们通过认同这些理念,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也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

而且,现在很多年轻人也更愿意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过去可能很多想法都憋在心里,但现在通过网络,很容易找到同伴,形成一种群体效应。一个人的声音可能微弱,但当成千上万个声音汇聚在一起时,就会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年轻人左转,不是一夜之间发生的,也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它是对现实压力的反应,是信息时代带来的视野开阔,是教育的启迪,是对个人价值的追求,也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这股思潮的出现,本身就说明了社会在发展,人们在思考,在寻找更好的未来。我们应该以一种开放和理解的心态去看待它,而不是简单地贴标签或者一概而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今天也叫左转了吗?

喊着马恩列毛的旗号,却连什么是社会主义都懒得思考,这种宗教式的偶像崇拜,和复读机式的对弥撒亚的期待也配叫左转?

user avatar

“爸爸,您也该振作振作了。”王笑天想阻止父亲给自己夹菜,不料却蹦出这么一句,爸爸怔了一下,筷中的菜掉到了桌上。他两眼看着儿子,嘴嗫嘘着。
 “爸,有许多话我早就想跟您说了。”王笑天像打好了腹稿似的。

  “说吧,我倒想听听。”爸爸挺了挺身子,又靠在椅背上。

  “以前您老说,这十多年中国为什么发展这么快,创造出了东方神话,一靠改革开放,二靠党培养了你们这样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

  不错,王局长以前曾在不同场合,多次讲过这些话。他讲给儿子听是为了教育年轻一代:中国建设连续十多年以百分之十几的速度增长,是世界奇迹。谁创造的?主要是我们这批人。创业难,守业更难,真担心你们这些在蜜水里泡大的孩子守不住这份家业……

  王笑天见父亲沉思不语,继续侃侃而谈:“您还说,中国太大,太穷,人太多,按照现在的速度至少还要建设50年,才能赶上发达国家。中间一点也不能耽误。所以。您最恨有人搅搅震(捣乱),生怕破坏了我们建设……”

  王局长情不自禁地点点头,心想:这小子怎么一下子就长大了呢,以前他可没少跟自己唱对台戏,都以为他对自己的话是右耳进左耳出,没想到他全记在心里,而且今天都搬出来回敬老子。

“爸爸,说实在的,您不容易,是一个好同志,好官。

“好同志,好官?

“是的,不是恭维您。您不贪、不赌、不嫖,就是……”

“就是什么?

“就是有点革命意志衰退。您刚来深圳时,雄赳赳,气昂昂,力拔山兮气盖世。可现在呢,暮气沉沉。穷则思变,这个道理谁都懂。可是变富了又怎么办。是不是有了位子、房子、票子、车子,都不思进取了、

“天天,我不是病了吗?我得的是脑溢血,懂吗?爸爸为内己申辩道。


王笑天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长篇大论地教训父亲,嘴上一边说,心里一边嘀咕。听到爸爸的申辩,他猛地想起父亲中风昏迷时的可怕情景。他那颗个安的心,颤抖了一下,不由自主地走到父亲跟前:“爸,我是不是……也是个老左?


“不,孩子!父亲一把将儿子拉到怀里紧紧抱住,眼睛里闪着泪光,“天天,你长了!说说,这一周实习收获如何?”

“实习一星期,胜读三年书!


——

首先要拎清什么是左。

小说《花季雨季》里有一段这样的描写,

王笑天是深二代,是官二代,他爸是公安局长。

他假期和同学一起用零用钱进货,去火车站卖旅游纪念章,看到了很多底层人民的样貌。又被执法抄了摊子要没收货物,他装作给他爸打电话,结果一听是局长公子,毕恭毕敬的送走。

后来实践周又去了粤北山区,看那些非常贫困的村落。

在他经历了勤工俭学,经历了人情百态,了解到改革开放之初(九十年代)社会上巨大的贫富差距后,

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对着亲爹一通屌,

意思就是长辈待遇好,有特权,那么多人水深火热,你们应该作为,而不是官腔太多,没看到像劳苦大众一样辛劳,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再了。

爸爸只能辩解自己得了脑溢血,

孩子急忙反求诸己,“爸,我是不是也是个老左?”

爸爸得到了台阶,赶紧示弱,一把抱住没,你长大了

我觉得年轻人的左是这种的,

九十年代初到今天有三十年了,

当年那些肯屌爸爸的高中生,如今都是老总,掌握万亿的市值,鞭策九零后零零后966的人了。

他们的衙内被自己丢去美国读书了,根本没有屌爸爸的机会了,

或者说年轻人也没动力了,等着接班,舒舒服服的开跑车睡嫩模不好么。

从年轻人立志推翻三座大山至今,觉悟就不光是无产阶级的事情,

有那么多富农家庭,资本家家庭,高官家庭的年轻人毅然放弃优渥的生活投身革命,他们想为多数人谋福利。

当下资本的力量空前强大,而继承资本的年轻人中,我们基本上看不到左的感觉,对父辈没有推翻和扬弃,对分配方式缺少批判,对现实的不美好缺乏呼吁和自省。

这怎么能称之为左呢?

大腿不动,腰不动,肩膀也不动,光扭脖子和转眼珠子那不叫左转,

那叫向左咂摸一下,然后路继续。

user avatar

什么左转右转的,幼稚。

我说了一次又一次,当你接受了一个事物让你爽的一面,你就要接受其令你不爽的另一面,简单的道理。



当一个力量可以轻松收拾所谓“资本家”的时候,这个力量一样也可以轻松收拾“你”。

比如,反垄断可以说搞就搞,而房价也可以根据需要一直维持在高价。

今天可以不让资本家在社区卖菜,明天一样可以根据需要对全民电费涨价。

湖畔大学可以说取缔就取缔,而民间任何“过线”的自发“工会”组织直接干掉都不需要说。

可以在偏远山区通水通电通快递,也可以用银行等金融机构把全行业大部分的利润收割掉。

左手可以谈教育公平,右手可以谈工程师红利。

矛盾吗?不矛盾。



想不明白?

去搜一下,“两个毫不动摇”,好好琢磨。


user avatar

若我所料不错,题主所谈的“左转”,就是陈大带路党口中的“打马恩牌”。

具体表现是左手《毛选》、右手《资本论》、眼睛盯着《觉醒年代》。

为什么年轻人“左转”?

因为这世界走到了该谈分配的时候了。

而纵观人类历史,马列毛恩是把分配的问题聊得最清楚的思想家,在国内不仅有深刻的舆论基础,更是写进了宪法和党章的内容。

也就是说,左转(马列毛恩)这张牌,不光有效,还很安全,干嘛不打?

为什么说左转的原因是年轻人要求“财富再分配” 呢?

这就要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始聊起。

来,把格局撑开。

桥水基金的达里奥,就是那个预言过08年金融危机的男人,说现在政治经济环境跟二战前很像。

他还在新书《变化的世界格局》中论述道:所谓人类百年历史大周期,讲的就是权力和财富的分配周期。

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周期,可以简单描述为:权力/财富的争夺 → 分配 → 固化 …… 再争夺 → 再分配 → 再固化……

所以那些头面人物侃侃而谈的“主义”和“路线”,说到底都是“权力归属”和“分配规则”

由于存在权力和财富的争夺分配和固化周期,社会思潮也在跟随历史周期的变动而变动。

当社会从动荡中惊魂甫定,经济建设成为上下一致的诉求时,大家想要的都是自由。

当权力和财富逐渐固化,中下阶层渴望打破这种固化,他们就会发出一致的声音,要求公平

美国人艾柯卡的回忆录中有一段挺有意思的话:

当我们贫穷的时候,我们是民主党,大家都知道民主党是市井小民的党派,主张人人只要努力工作、不好吃懒做,就应该有能力养家糊口,教育子女。
而在我们富有时,我们是共和党,毕竟我们曾经辛苦工作,应该有权拥有自己积累的财富。

理解了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什么川普那样的人能当总统,为什么桑德斯的“民主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国家也很有市场。

我们现在经常看到,在公共话题的讨论上,一边是知识青年们在大谈马列,呼唤分配公平。

另一边,掌握话语权的人却宣称“要提防西方打马列牌”。

哪个更对?

首先要看当前的社会处于历史周期的哪个阶段,是不是到了该讲分配的时候了?

如果是,那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出来谈分配,这个趋势,耶稣都挡不住。

其次要看双方的利益表达。

所谓既得利益者,就是指从当前的分配秩序中获利的那群人。

他们的任何发言,要么是在维护当前的分配秩序,比如说“现在是伟大的时刻,一切文明成果都向你打开……你得不到,那是你自己的问题”。

要么是劝你服从,比如说“996是福报”,“提防打马列牌”。

利益阵营不同,就不存在谁对谁错的问题,也不存在谁说服谁的问题。

你要判断的,永远只有两个问题:

第一,相关主张是否符合历史周期趋势;

第二,相关主张是否符合你的利益。

是,就双击。

所谓“百年大周期”也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今年刚好是青年觉醒的一百周年,您说巧不巧?

《大西洋》期刊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社会有三大社会问题正在发酵:

1)财富极端分配,贫富分化严重,沉默的大多数生活水平下降;

2)政F债务加剧,财政吃紧;

3)知识分子生产过剩与精英职位供给过少之间的矛盾。

群众生活变差,陷入失业焦虑和内卷中不能自拔,超发货币带来的通胀又让生活成本急剧上升,政f则因为债务高悬而无能为力,社会秩序就会走向瓦解,随之出现混乱。

当知识分子供给过剩,社会又无法提供足够的高端岗位,那些受到精英教育却被统治权力边缘化的知识分子,就会成为反建制运动的领头羊。

美国上次站出来的体制外精英是川普,下次就不知道是谁了,说不定是“希te勒”。

总之,很多人都看到了利用民粹主义夺取政权的可能性,都在蠢蠢欲动。

历史经验表明,人类社会中的贫富分化发展到极致,几乎都是通过经济危机、战争、革命或者文明瓦解来实现再平衡的。

温铁军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看看二战是哪些国家在打,德国,日本、苏联和美国,搞的都是国家主义(左转),搞自由主义的国家,一早就败了。

认真分析一下,二战时,率先从经济衰退中走出来的国家,无不是再分配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

俄国一战时,脆得一逼,而苏联二战时直接打成了世界第二极,就是因为苏联在通过土改解决了内部的分配问题,后来遇上资本主义国家大萧条,抄了他们的家当,迅速推进工业化。

德国和美国也都是通过国家干预市场,强力推进再分配,才解决了内部问题。

日本则建立起了“1940体制”,也是“集中力量干大事”的一套方案。

有人说,搞集体主义“大锅饭”,会打压生产积极性,降低效率。

私有制就不打压生产积极性了?那最近的低欲望和躺平是哪儿来的呢?

任何一套制度系统,都有其适应周期,且都需要在改革中不断进步完善。集体主义在初期肯定是焕发过无穷战力的,不然你以为志愿军是怎么打平装备水平高一大截的美军的?社会问题积累到后期,集体主义的分配方式也谈不上公平(按权力分配),效率低下,而且轻重工业发展失衡,居民生活水平太差,不得不改弦更张。

自由主义相信市场总体均衡,认为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的手段。但实际上,我们都知道,人是非理性的,市场也是不均衡的。

举个简单例子,学过曼昆的都知道,价格调控的有效性在于市场的充分竞争,在寡头和垄断的情况下,就不行。但大家又都认可马太效应(强者愈强)的普遍存在。所以一边喊着“自由市场更有效率”,一边认为“马太效应是理所当然”的人,信奉的根本不是自由主义,而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假设在一个简化的社会模型中,只有马芸和打工人,马芸净资产1万亿,而打工人的净资产普遍是负债30年——需996给马芸打工到退休。

这样的情况下,你是马芸,你会怎么做?

会继续增资扩产吗?你不会,你只会把资本投向别的国家,仍有增长,负债尚未拉满,仍有油水可榨的国家。

打工人不左转,难道眼睁睁看着马芸把社会积累几十年的财富转移到海外?

以上,每一套制度系统,都有它的生命周期,社会有“集中→分配”周期,经济有“兴→衰”周期,相对应的,社会思潮就有“右→左”周期。

user avatar

首先你认为人们都在左转就是错误的,在全球右转民粹崛起的大环境下,怎么可能唯独中国的年轻人越来越左?

这两年年轻人最大的变化就是精资少了,"马爸爸"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如果你认为反对资本家就叫左转可是太好笑了。

大家终于认清了剥削者的真面目这无关左转或者右转,纯粹是大家曾经被猪油蒙了心现在终于醒过来了。

不论是自由壬剑老师,蟒大师,还是入关众,民布老陈这种亦或者保守主义者如张付之类的都反对资本的无序扩张,更是反对大资本家,难道他们都是左人?

如果反对剥削者就是左那左壬的帽子可就发不完了。我见过知乎上一个自称半个富二代的魔怔人把反对资本家的人全都叫成左人,然后搞污名化。这位"半个富二代"是资产阶级,所以他认为大家反资本就是左,然后用"防左警右"的话术来宣传人们要努力为资本家老板工作实现阶级跃迁。在这种人看来年轻人当然是越来越左了。

中国现在兴起的是民族主义和保守主义,应该说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右转。而反对资本家,那不叫左,反抗压迫剥削我的害虫难道还要分什么左右?

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鲁迅
user avatar

越来越多的人“开悟”是事实,因为经济形势确实不像前十几年高速发展期那样蛋糕持续性变大了,国内外的蛋糕存量争夺战逐渐开启,

但富豪群体的财富却大幅提高

所以很多年轻人也不得不面对书本理论和现实境遇的种种“差别”甚至“差距”。

但“左转”本身并不一定都是积极意义的。

部分“左转”,本质上是依附于权力,寄托于权力,以强化权力和做大蛋糕优先,但自身并无明确的利益标准,这种“偏左”类型里的部分极端派,实际行动时往往只唯上不唯实,很容易陷入盲从和极端保守,乃至自身利益明明已经受损却不自知。

另一部分“左转”,本质上是寄托于改善权力,以分蛋糕优先,强调优化,但并不一定会选择依附于权力,更多时候是将自己置身于“制衡”权力的一方。

但这种“偏左”类型里的部分极端派,可能付诸实践时行动更加具有破坏性,不依附权力则已,一旦其选择依附权力时,伤害性甚至比上一种更彻底。

此外,还有一部分“左转”的人,其本身并不“左”,甚至自己已经是权力本身的一部分,享受很大一块蛋糕了,这部分“左转”的人,只是“读空气”扮演“左”的样子,其自身利益标准非常清晰,不论是否极端,都仅以自身利益为准绳,需要“左”的时候,就扮演“左”,需要“右”的时候,就扮演“右”,话语权最多,迷惑性很大,伤害性最强的,也正是这部分人。

“左”和“右”本身并无优劣,实事求是才是最重要的。

问题仅在于,由于权力和蛋糕本身的分配不均衡,让大多数人实事求是后的最终结果只能是彼此割裂,进入相互争斗的悲剧境地。

user avatar

并没有左转,叶公好龙耳。不是骂资本家就是社会主义者了。

反对经济剥削固然是左派的天然使命。但请您在耐心听完年轻人发牢骚问问他几个小问题:

1.反官僚:对于官僚的态度如何?他们同样不事生产,以管理之名获得种种特权,过着比广大人民优越得多的生活。

2.反战:对各种各样的战争如何看待?那些主动发起战争的人如何处理?

3.环保:我们如何处理好跟环境的关系。人类当下的某些方式是不是对自然界剥削过头了?

4.少数群体权益:他们不光是在经济层面受到剥削,不少人基本人权都得不到保证。如何对待他们?

5.人权:什么是人权?举个例子,信息时代保证所有人都能用上免费宽带网络,算是保障人权吗?

6.劳动者自治:劳动者是否该有独立工会?各工会是否该组成联盟?工会是否应该具有政治属性?工人是否该有相当程度的生产管理权?

7.政治权利:君主制、专制权威等体制不用说了。你觉得当前主流民主国家中的制度是否有问题?我们的意志(选票)只能止步于选出一堆执政的委托人吗?我们是否需要一个常设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中央政府指导各地事务?

你看,你拿一堆世界上主要的社会主义政党/泛左翼倾向政党关心的核心问题去问人家,你大概率会认识一位希姆莱的忠实支持者,嘴上却在复读着社会主义领袖的几句话,如同粉丝给艺人起昵称一样也在用一些奇怪的称呼着他们。顺便被骂一句欧美白左。

user avatar

啊不然嘞?

拼死拼活干一年不顶老板玩一个月,月月工资不实发,总能给你找到理由扣个一两千。

房贷车贷压的喘不过气,钱没存几块,身体又搞坏了。

年轻的时候总是听老板吹流批,说三年奔驰五年别墅,我呸!我的奔驰别墅没见,你倒是弄了不少了。

我依稀记得这个国家不是这样的,所以我想让他变成本来的那个样子

user avatar

呵呵,左转,他们敢么?

user avatar

和美国两党轮替异曲同工。

几十年前,年轻人受够了左的苦,恰逢与西方开放交好,于是认为苦尽甘来全靠右。梦着自由民主拯救一切。

右了这么久,甘来还没有甘来,倒是换了新一批年轻人,恰逢与西方对抗交恶,于是又星灵附体挖出了左,梦着无产阶级专政拯救一切。

明着就是不满现实,期待变革,而对于年轻人,快餐性的变革选项就那么几种,换着选呗。

按理说在国内左派声音大一般都挺危险的,不过时代毕竟会变。在当代社会,年轻人考古得来的梦呓似的左派理念不会引起什么波浪,无非嗡嗡叫怪烦人的,少数几个“实践派”也不出意料被拍死在起飞动作中。

反而是不生孩子和躺平的消极抵抗,在愤怒情绪积累到实际抗争前率先引起了注意,很有意思。

-------------

今天刚好这个回答叮的最多,也蛮有意思,借此回答祝我党100年生日快乐吧。

无论“社会主义”也好,“共产主义”也好,都是一条艰辛到几乎看不到地平线,但又风景那边独好,难以移开目光的事情。还是希望有更多人在充分理解到这条路多么不可能之后,还是愿意脚踏实地一步步想办法向其靠拢。

user avatar

知乎传统: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反对新自由主义的,不一定是左派,更有可能是国家主义威权壬,或者是民族主义入关壬。

很多政治学没有入门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左派和集体主义甚至是极权主义画等号。

纳粹的全名是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又是民族主义又是社会主义又是工人,而且同样大搞福利,同样限制资本,同样号称代表各个阶层的利益。这样的政党如果出现在中国,兔兔xfh们估计就直接高潮了吧。

所以说,这个时代的确很多人开始左转,但是更多的人其实是在右转。工团主义要搞工会,天真幼稚;社民党要搞议会斗争和福利,费拉不堪;布党更是要搞苏维埃和武装斗争,脱离实际——我看这上面几个左翼主流思想在中国都显得不合时宜。

真正适合中国主流大众口味的搞不好是NSDAP。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