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上海。
持续看了3年的房子。
前年准备匆忙上车,因为资金只能买外环外老破小,实在不愿意委屈自己,所以没买。
去年手头钱稍微多点,房价也跌了一些,发现可以买外环外动迁89的两房了,可是到年纪了,准备要孩子,觉得两房不够住,现在二套房首付太高,置换又比较麻烦,所以想要再攒点首付,直接买个三房,这就又搁置了下来。
现在,彻底不想买了。前两天看房,同样的小区又便宜了,加上疫情原因,收入锐减,非常庆幸去年没买,不然现在要绝食还房贷了。最近跟朋友聊天,都是说压力大,裁员的,降工资的,老板为了发工资都在卖房。
两房变三房,三房变别墅。
看了一下周边的一些联排,如果下半年经济恢复一些,再攒点首付,可以考虑非地铁的郊区小别墅了。
如果经济不好,吃饭要紧,买房?算了吧。活着不好吗?
刚才看到很久以前加的中介发的,我同一小区的房源,我在这住4年多了,这套和我住的在同一栋,小区正中间都是86平南北通两房。我租的这套房东是15年买的毛坯265万5楼,现在同样的位置同样的户型,精装已经和15年价格一样了。我前年问的同样的大小房型是275万,还不是我这栋楼王的,是临街的。我刚搬来的时候地铁还在修,17年通车了,地铁站就在小区门口,3分钟从出家门到上地铁。因为当时首付差20万,所以没买,还好当时没买,里里外外相当于少花了小30万,还不算装修。我一年房租4万,3年就是12万,30减12还有18万呢,干啥不好,多出来20万首付,房子就相当于多了一房出来。
我不是搞经济的,也不是搞房地产的,就是一个普通的知乎er,分享自己也在经历的事情,希望大家都能在上海买到自己想要的房子。
这一套早上看中介说卖了,不晓得是真有房源还是忽悠看房的。如果真卖了,我觉得还是值得,毕竟精装的15年价格就拿到了。
北京已经开始六年一学位,多校划片了,估计上海落实下来也不远了。
以前花钱买学区房是买了就能上,现在是这个学区要6年内没有人用过上学名额才行,这样就降低了流动性。
多校划片意味着,以前花好多钱买个孩子上好学校的名额,现在花好多钱买个孩子上好学校名额的机会。增加了娱乐性 同时也让买房子的6个钱包好好想想,自己能不能参与这场豪赌。
这两天刷微博看到的,上海买房的一个大V发的。
细品。
这个数据可能是真实的,因为侧面反映就业的数据也不好。上海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创下历史(改开后有甲级概念起)的新高,21%。人来的时候,不敢说是他们推高了房价。现在人走了一大批,房价的确下跌了。
没房客,上海人要第二套房子做啥?预计未来的大学生不想留上海了,上海人还要急着为自己刚学走路的孩子买房子做啥?外地人觉得找不到工作了,还租啥房?外地人就算拿到户口了,没工作还能买房吗?难道上海户口真的像传说中那样,啥便宜都有了,送房子、送工作、送老婆?
微观经济学的供需,虽然“不正确”,但你心里头清楚,那就是事实。
住在上海,对上海的情况比较了解。
其实涨跌这个事,你得确定一个时间作为比较基准。
如果和16年比,上海房价确实下跌了,挂牌价下跌10%左右,实际成交价下跌15%左右(根据区域不同会有不小差别)
但如果和18年比,现在反而是属于小反弹期间。
如果你拿今年3月价格和今年2月比……今年2月有几个人出去看房的?这比的有意义?
就拿我家卖房为例,一套浦东杨思的老房子,按照16年的价格略降挂牌,18年整整一年没卖掉。别说卖掉,来看房的人都很少,中介电话都没几个。但是进入19年之后电话突然多了起来,19年3月左右顺利出售,出售之后还接到不少电话要来看房的。
你说这是算涨了呢还是算跌了?
另外上海这两年的房价还有几个明显特点:
1、好地段新盘受政府限价,与周边二手房形成价格倒挂,特别是一些有好学区的新盘,所以出现了认筹抢购的情况。此乃事实,因为我也去认筹了几次,均未成功摇中。总不至于是开发商为了自导自演热火场面,硬生生雇人把我这种真心想买的人的名额给挤没了吧……
2、郊区动迁房下跌幅度很大,特别是非地铁的房子。
3、临港的房子因为政策原因,出现了一波炒作热潮,价格大涨,而且很难买到。
4、内环房子成交不多,价格波动也不大。
5、300-500万区间的房子成交量最大,也相对最容易出手,但是价格并没有明显上涨。
6、和做房抵贷的银行朋友聊,豪宅最近上涨趋势明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