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今年(2020年)一线城市房价齐齐下跌?上海跌幅达百分之五以上,成为跌幅第一的城市?

回答
2020年一线城市房价齐齐下跌,上海更是以超过5%的跌幅位居首位,这无疑是房地产市场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要理解这个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为单一原因。

首先,我们得承认“齐齐下跌”这个说法并非完全准确,更准确的表述可能是“普遍承压,局部调整”。 2020年上半年受到疫情的冲击,全国房地产市场都经历了一段时期性的停滞,很多城市的交易量和价格都出现了下跌。但随着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工复产的推进,大部分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又逐渐回暖,甚至出现了一波小阳春。

所以,如果说一线城市“齐齐下跌”,那主要集中在疫情爆发初期以及一些政策收紧的节点。 上海表现出的跌幅较大,成为“跌幅第一”,这背后有其特定的逻辑和因素。

为什么上海在2020年会表现出更明显的下跌?

1. 疫情的直接冲击与封锁措施的影响: 2020年年初,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是人员流动最密集、国际交往最频繁的城市之一,因此也最早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冲击。虽然上海的疫情控制相对其他一些城市做得更好,但长期的封锁措施、出行限制以及人们对疫情的不确定性担忧,直接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活跃度。购房者推迟决策,卖家观望情绪加重,新房和二手房的成交量都受到了显著影响,价格自然会有下行压力。

2. 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持续发酵: 上海一直是中国房地产调控的“排头兵”。在2020年,为了抑制过热的楼市,上海也出台了一系列更为严格的调控政策。这包括但不限于:
信贷收紧: 对购房者的贷款资格、首付比例、贷款利率等进行了更严格的审查和限制。尤其是一些针对投资性购房者的信贷政策,进一步压缩了他们的操作空间。
限购政策的强化: 对于非本市户籍居民的购房资格要求可能进一步提高,或者对已拥有住房的家庭购房设置了更严苛的条件。
“沪十条”等政策的落地: 上海在2020年出台了一系列旨在稳定市场的政策,例如对二手房交易的指导价、离婚买房的限制等,这些政策的目的是“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短期内难免会对价格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3. 二手房市场的反应可能更迅速: 相较于新房市场有开发商的定价策略和库存压力,二手房市场对市场情绪的反应更为敏感和直接。当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时,二手房的价格调整往往会更快。如果上海的跌幅数据主要来自于二手房市场,那么这也可以解释为何跌幅如此明显。卖家可能因为急于出售或者对未来市场预期不明朗而选择降价。

4. 市场情绪与信心波动: 2020年上半年,全球经济都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虽然中国经济率先复苏,但国际形势的复杂性依然会影响到人们对未来经济走势和资产价格的预期。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位运行的上海房价,其调整的幅度也可能更大。人们在不确定时期,对于大额资产的投资会更加谨慎。

5. “房住不炒”的长期基调: 尽管面临疫情冲击,但中国房地产市场“房住不炒”的基调从未改变。各地方政府在“稳”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长效机制,例如租赁住房的发展、人才引进政策下的住房保障等。这些长期性的政策导向也在不断塑造市场预期,使得房价的上涨动力受到制约。

为什么是上海,而不是其他一线城市?

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和国际化程度: 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其房地产市场更容易受到全球经济波动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2020年的疫情是全球性事件,对上海的影响自然比内陆城市更直接。
上海房价的基数较高: 相较于其他一些城市,上海的房价基数原本就处于全国前列。在市场承压时,同样幅度的价格调整,在上海会体现为更大的绝对值跌幅。
政策的精细化和前瞻性: 上海在房地产调控方面往往走在全国前列,政策设计也更为精细和前瞻。当市场出现过热迹象或潜在风险时,上海的调控措施可能会更早、更直接地介入。

对市场的影响和解读:

挤出投资性需求: 上海较明显的下跌,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挤出了一些投机和投资性的购房需求,这符合“房住不炒”的政策初衷。
引导理性消费: 价格的调整也可能促使购房者更加理性地看待购房决策,不再盲目追涨。
市场信心的考验: 这种下跌也对市场信心构成一定考验,尤其是对于那些希望在短期内通过房产快速获利的投资者。
结构性分化: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在上海,并非所有区域和所有类型的房产都会同步下跌。优质地段、稀缺产品或者配套齐全的学区房,可能表现出更强的抗跌性。

总而言之,2020年上海一线城市中领跌的现象,是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包括疫情的短期冲击、持续严格的调控政策、市场预期的变化以及上海自身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敏感性。这并非意味着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全面崩盘,而是市场在特定时期和特定政策环境下的理性调整和挤出水分的过程。 市场总是在不断变化中,观察这些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市场脉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在上海。

持续看了3年的房子。

前年准备匆忙上车,因为资金只能买外环外老破小,实在不愿意委屈自己,所以没买。

去年手头钱稍微多点,房价也跌了一些,发现可以买外环外动迁89的两房了,可是到年纪了,准备要孩子,觉得两房不够住,现在二套房首付太高,置换又比较麻烦,所以想要再攒点首付,直接买个三房,这就又搁置了下来。

现在,彻底不想买了。前两天看房,同样的小区又便宜了,加上疫情原因,收入锐减,非常庆幸去年没买,不然现在要绝食还房贷了。最近跟朋友聊天,都是说压力大,裁员的,降工资的,老板为了发工资都在卖房。

两房变三房,三房变别墅。

看了一下周边的一些联排,如果下半年经济恢复一些,再攒点首付,可以考虑非地铁的郊区小别墅了。

如果经济不好,吃饭要紧,买房?算了吧。活着不好吗?


刚才看到很久以前加的中介发的,我同一小区的房源,我在这住4年多了,这套和我住的在同一栋,小区正中间都是86平南北通两房。我租的这套房东是15年买的毛坯265万5楼,现在同样的位置同样的户型,精装已经和15年价格一样了。我前年问的同样的大小房型是275万,还不是我这栋楼王的,是临街的。我刚搬来的时候地铁还在修,17年通车了,地铁站就在小区门口,3分钟从出家门到上地铁。因为当时首付差20万,所以没买,还好当时没买,里里外外相当于少花了小30万,还不算装修。我一年房租4万,3年就是12万,30减12还有18万呢,干啥不好,多出来20万首付,房子就相当于多了一房出来。

我不是搞经济的,也不是搞房地产的,就是一个普通的知乎er,分享自己也在经历的事情,希望大家都能在上海买到自己想要的房子。


这一套早上看中介说卖了,不晓得是真有房源还是忽悠看房的。如果真卖了,我觉得还是值得,毕竟精装的15年价格就拿到了。



北京已经开始六年一学位,多校划片了,估计上海落实下来也不远了。

以前花钱买学区房是买了就能上,现在是这个学区要6年内没有人用过上学名额才行,这样就降低了流动性。

多校划片意味着,以前花好多钱买个孩子上好学校的名额,现在花好多钱买个孩子上好学校名额的机会。增加了娱乐性 同时也让买房子的6个钱包好好想想,自己能不能参与这场豪赌。


这两天刷微博看到的,上海买房的一个大V发的。

细品。

user avatar

这个数据可能是真实的,因为侧面反映就业的数据也不好。上海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创下历史(改开后有甲级概念起)的新高,21%。人来的时候,不敢说是他们推高了房价。现在人走了一大批,房价的确下跌了。

没房客,上海人要第二套房子做啥?预计未来的大学生不想留上海了,上海人还要急着为自己刚学走路的孩子买房子做啥?外地人觉得找不到工作了,还租啥房?外地人就算拿到户口了,没工作还能买房吗?难道上海户口真的像传说中那样,啥便宜都有了,送房子、送工作、送老婆?

微观经济学的供需,虽然“不正确”,但你心里头清楚,那就是事实。

user avatar

住在上海,对上海的情况比较了解。

其实涨跌这个事,你得确定一个时间作为比较基准。

如果和16年比,上海房价确实下跌了,挂牌价下跌10%左右,实际成交价下跌15%左右(根据区域不同会有不小差别)

但如果和18年比,现在反而是属于小反弹期间。

如果你拿今年3月价格和今年2月比……今年2月有几个人出去看房的?这比的有意义?


就拿我家卖房为例,一套浦东杨思的老房子,按照16年的价格略降挂牌,18年整整一年没卖掉。别说卖掉,来看房的人都很少,中介电话都没几个。但是进入19年之后电话突然多了起来,19年3月左右顺利出售,出售之后还接到不少电话要来看房的。

你说这是算涨了呢还是算跌了?

另外上海这两年的房价还有几个明显特点:

1、好地段新盘受政府限价,与周边二手房形成价格倒挂,特别是一些有好学区的新盘,所以出现了认筹抢购的情况。此乃事实,因为我也去认筹了几次,均未成功摇中。总不至于是开发商为了自导自演热火场面,硬生生雇人把我这种真心想买的人的名额给挤没了吧……

2、郊区动迁房下跌幅度很大,特别是非地铁的房子。

3、临港的房子因为政策原因,出现了一波炒作热潮,价格大涨,而且很难买到。

4、内环房子成交不多,价格波动也不大。

5、300-500万区间的房子成交量最大,也相对最容易出手,但是价格并没有明显上涨。

6、和做房抵贷的银行朋友聊,豪宅最近上涨趋势明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20年一线城市房价齐齐下跌,上海更是以超过5%的跌幅位居首位,这无疑是房地产市场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要理解这个情况,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归结为单一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齐齐下跌”这个说法并非完全准确,更准确的表述可能是“普遍承压,局部调整”。 2020年上半年受到疫情的冲击,.............
  • 回答
    今年的安徽师范大学,大二学生换宿舍这件事儿,说实话,挺让人有点挠头的。本来吧,大家都是希望住得更舒服点,从六人间换到四人间,这想法本身没毛病。但结果呢?似乎也不是那么顺遂如意。你说这事儿咋看?我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从学生这头说。大一大二,正是适应大学生活,也开始追求一点个人空间和生活品质的时候。六.............
  • 回答
    2020年,当“股民人均赚10.9万”的消息传遍大街小巷时,不少人惊叹于股市的造富效应,尤其是白酒板块,全年高达120%的涨幅更是让投资者们赚得盆满钵满。回顾2020:牛市的狂欢与白酒的“垄断”2020年,对于A股而言,是充满戏剧性的一年。年初的疫情冲击,让市场一度跌入谷底,但随后,在国家政策的强力.............
  • 回答
    今年1月全国29个重点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下跌46%,环比下跌37%这个数据确实非常引人注目,反映了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着巨大的下行压力。要理解这个数据,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数据解读与基本事实 同比下跌46%: 这是与去年同期相比的下滑幅度。这意味着今年1月份的销售面积只有去.............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也触及了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个非常核心的矛盾点。今年应届生薪资在互联网和制造业之间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异,确实是很多制造业从业者乃至整个社会都在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个问题以及可能的应对策略。 一、 如何看待今年互联网行业应届生薪资是制造业薪资的四倍.............
  • 回答
    这几天,关于清华北大财政拨款可能减少20%的消息,以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获得6000万新增经费的说法,在教育界和网络上引起了不少讨论。我看了看,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我的看法。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高校的经费来源和分配,那可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定下来的事儿。背后有一整套的财政预算、国家.............
  • 回答
    关于今年中国两性平等排名下滑至垫底这一话题,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个排名背后往往是基于一系列具体指标的评估,这些指标涵盖了经济参与和机会、教育程度、健康和生存、政治赋权等多个维度。如果排名出现大幅下滑,甚至跌至垫底,这绝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反映了中国社会在推动两性平等方面可.............
  • 回答
    今年康奈尔大学早申请人数突破 9000 的消息,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增加,背后折射出许多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的趋势和现象。首先,这绝对是一个非常亮眼的数字,表明康奈尔大学的吸引力持续高涨,并且在早申请阶段就吸引了如此庞大的申请群体,说明其品牌效应和学术声誉依然强大。 在.............
  • 回答
    今年双十一,咱们老百姓能明显感受到一股新风潮:以往藏身幕后、默默生产的工厂们,直接跳到了台前,跟咱们消费者来了一场“亲密接触”。这事儿吧,我个人觉得挺有意思的,也挺实在的。为什么工厂今年这么“卷”?我猜有这么几个原因吧: 流量红利变化了: 以前品牌商砸钱在平台打广告,效果还行。但现在平台规则变来.............
  • 回答
    今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机出货的格局,可以说是风起云涌,精彩纷呈。如果你关注这个市场,肯定能感受到一股暗流涌动,一些老牌劲旅在奋力前行,而新晋的玩家也在伺机而动。首先,咱们得聊聊三星。尽管大家都在讨论别的品牌有多么的激进,但三星依旧是那个稳坐钓鱼台的“老大哥”。它之所以能保持领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强大的.............
  • 回答
    今年的Xperia 1上市,不少用户和关注者都遇到了一个共同的困扰:买不到。无论是官网还是各大电商平台,不少配置的Xperia 1都显示着“缺货”或者需要漫长的等待。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有些意外且颇为无奈的局面。首先,我们得承认,索尼Xperia系列,特别是数字旗舰系列,一直以来都有着其独特的定位和忠实.............
  • 回答
    “今年高考作弊现象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 这个问题最近在我们朋友圈、网络论坛里,乃至饭桌上,都被反复提及。 一方面,每年高考季,总会有一些违规行为被曝光,这是常态;但另一方面,今年大家普遍感觉到的“猖獗”,似乎比往年更加触目惊心,也更让人忧虑。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作弊手段的“高科技化”和“隐.............
  • 回答
    关于汕头官方强拆西堤路西侧老房子的事件,我们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更全面地展现事件的复杂性。事件的背景与官方说辞: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官方主导拆迁的可能原因。通常情况下,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会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城市发展与规划: 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进行区域性的规划和改造,以提升.............
  • 回答
    今年确实能感受到一股年轻人向左转的趋势,这种现象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咱们聊聊。这可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也不是谁在背后煽风点火,而是很多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慢慢沉淀下来的结果。首先,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现实生活的压力。大家现在感受到的东西太真实了。比如,房价高企,很多年轻人就算拼尽全力,也望尘莫及。.............
  • 回答
    今年的雨果奖科幻小说奖项公布时,确实让不少科幻迷感到一丝意外,尤其是《三体3:死神永生》(以下简称《死神永生》)与《方尖碑之门》(以下简称《方尖碑之门》)的对决结果。《三体》系列在中国科幻界的地位早已是毋庸置疑的,其第三部《死神永生》在国际上也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很多人都认为它有很大机会捧回雨果奖。.............
  • 回答
    说到今年全国范围内独立学院的大批转设,特别是很多二本线左右的独立学院纷纷转向职业本科或者与高职院校合并,这确实是教育领域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个事儿,希望能说得透彻点。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什么是“独立学院”。简单来说,它们是依托普通本科高校(母体学校)的品牌、专业、师资等资源,但.............
  • 回答
    今年长租公寓市场可以说是经历了“大地震”,不少知名的长租公寓品牌都出现了“跑路”现象,这让很多租户措手不及,大家的核心问题是:钱交了,房子也住了,但人不见了,押金、房租怎么办?我该怎么维护自己?这事儿吧,说到底就是一场金融风险的传导。你想啊,长租公寓运营商手里握着租户的钱,这些钱他们可能拿去支付房东.............
  • 回答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堪称“迟到的惊喜”,因为在沉寂了一年之后,瑞典学院一下子颁发了两个奖项——2018年的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和2019年的彼得·汉德克。这无疑给了文学界和广大读者一次双重的盛宴,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碎片化的史诗与非线性叙事首先,我们来聊聊2018年的获奖者,波兰作家奥.............
  • 回答
    今年的双十一盖楼挑战,怎么说呢,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看着自己一点点堆积起来的“楼”,再看看别人一溜烟就跑到终点线,那种心情,真是五味杂陈。说起来,这活动年年都有,但今年的感觉尤其“卷”。朋友圈里、微信群里,全是求助、互助的。以前可能就是随手点点,现在都变成了一种战略性的社交活动。你朋友圈里谁的楼盖得.............
  • 回答
    今年银行办卡确实比往年更显“磨人”,不少朋友在社交媒体上吐槽,以往轻松就能拿下的信用卡,现在却屡屡被拒,或者审核流程拉长,让人摸不着头脑。这背后可不是简单的“人品爆发”或者“运气不佳”,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下的市场新格局。首先,监管层面更趋审慎,严控新增风险是主旋律。大家可能有所感知,近两年金融行业的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