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为毛,这道题老是刷到我的推荐首页。我到底做错了啥?(皱眉
关于雨果奖、星云奖等幻想文学话题,我说了没六遍也有四遍,说得嗓门冒烟儿。让我们先明确几个前提,免得大家车轱辘话来回说,让我心烦:
一,科幻小说风格、类型包罗万象,《三体》不是评判科幻小说质量的唯一标准。
二,《三体》是否获奖,不影响雨果、星云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人家几十年建立的威望,哪会因为一部作品是否得奖就成“野鸡奖”。
三,星云、雨果奖早就成为包含科幻、奇幻的泛幻想文学奖项,一部奇幻小说获奖实属正常——这句话我说了没十遍也有八遍,你们不嫌烦我都累了(不耐烦状
四,很多人说近年来“政治正确”——准确的说,是关注社会现实或个体认知——降低幻想小说质量,一看就是幻想小说看得太少。要知道,经典作品是极少数。即使是没有受“政治正确”影响(我很反感这种污名化称呼)的黄金年代,也有很多平庸的获奖作品,估计你听都没听过。
五,《三体》吸引的很多读者是“三体厨”,而非科幻读者。“三体厨”书看得少,对科幻发展历史和相关理论不了解,除了“《三体》好,《三体》妙,《三体》呱呱叫”几乎无法进行有效讨论。
——汇报一下,截至2021年4月,我看过的雨果、星云奖获奖长篇为52部,希望年底能达成55部。提名作品就不说了。你想讨论科幻/奇幻话题,阅读量得跟上吧?
说回《方尖碑之门》。《方尖碑之门》来自“破碎的星球”三部曲。这是一部风格和“三体”系列截然不同的奇幻小说——所以就别让它们关公战秦琼了吧。
一颗星球饱受地质灾害困扰,所谓“第五季”即“灾季”。一种特殊人类“原基人”可以感知地质运动,用特殊能力抑制地震、海啸、火山爆发等地质灾害。普通人类既需要原基人,又恐惧原基人的能力,用各种手段控制原基人,并污称为“基贼”。
三部曲的主角即一名原基人,在书中她有多重身份:女儿,学徒,妻子,母亲,十戒大师……她经历各种磨难,不停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她的经历又与星球的命运相连。
“破碎的星球”创下史无前例的记录:雨果奖三连冠,即每一部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第三部获得星云、雨果最佳长篇双奖。我个人认为第三部有点众人抬轿子的意思。你要说它是否超过几部盖棺论定的经典作品,我认为值得商榷。
我理解大家不喜欢“破碎的星球”原因:和“政治正确”无关,就是“不好看”(hard to read)。它弱化故事戏剧性和冲突,采用视角变化、多时间线,甚至玩叙事诡计。这是雨果、星云、世界奇幻奖等获奖幻想文学作品的趋势之一:关注幻想小说的写作技巧,弱化类型。即让幻想小说更像“小说”,而不是设定说明/设定集或者“故事书”。
“破碎的星球”系列在不长的篇幅内构建了完整而复杂的世界观。它展现世界观的方式不是在行文中笨拙的加入大段大段设定说明,而是随着故事推进,层层剥茧将世界观展露出来。别以为这很容易,很多幻想文学作家为了让读者快速代入世界观,免不了在行文中加入大量说明。在视角上,它以女主为主轴,随着故事推进加入其他副线人物。多人物分别推进故事线,同时逐渐揭示世界观,最后所有线索汇聚于一处,将故事推向高潮并揭露最终秘密。
——话说这种多人物多线索推进故事并展现世界观的写作手法,伊恩-特里吉利斯运用得如火纯青。他的作品类型化特点突出,简单的说就是“好看”。但也因为类型化特点过于突出,注定不是星云、雨果奖的菜。
我个人最不喜欢“破碎的星球”的地方在于黏糊的文风:女主心理描写贯穿始终,感情描写细腻,乃至过于细腻,内心OS跑起来能绕地球三圈,某种程度上导致叙事节奏拖拖拉拉。这是我曾说过的“信息输出过度”问题:读者已经get到信息,作者还是要反复强调。
——我曾以为文风黏糊是女性作家的专有毛病,后来发现男作家“黏糊”起来也让人吃伐消。
此外,“大女主”作品的通病是女主角性格品质缺乏变化成长,我在《无根之木》的评论中吐槽过,“破碎的星球”也不能免俗。女主又是天赋异禀,又是舍己救人,又是母性光环,又是忍辱负重………虽然作品为女主安排不少磨难,又是被这样,又是被那样,但丝毫无损其伟光正形象。人物过于伟光正,必然导致无趣。所以小说中亦正亦邪的那谁谁反而更令读者印象深刻——我一度觉得他要走养成系鬼父路线呐!
你说《三体3》有没有资格获奖,当然有。但你拿“《方尖碑之门》质量不如《三体3》”来论证《三体3》应该获奖,完全搞错方向,两者没有可比性嘛。我要提醒一点:“三体”系列英文版交由TOR出版社出版。TOR是美国著名幻想文学出版社,每年星云、雨果奖提名、获奖作品,TOR占了大头。如果“三体”不是由TOR出版,你可能根本不会在星云、雨果提名名单中看到“三体”的名字。
最后,你可以通过“破碎的星球”拓展了解三位作者:奥克塔维娅-E-巴特勒,第一位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的黑人女性作家——“破碎的星球”作者N-K-杰米辛也是黑人女性作家。“地球之种”二部曲和“莉莉丝的孩子”三部曲已引进国内。
第二位是以《梦蛇》获得星云、雨果、轨迹三奖最佳长篇的冯达-N-麦金泰尔。她是厄休拉-勒古恩的好友,曾拉着厄古恩一起看《龙猫》。《梦蛇》堪称上承“地海”,下启“破碎的星球”,连黏糊的文风都和“破碎的星球”一样。
第三位自然是俺的偶像、社会派幻想小说大宗师厄休拉-勒古恩。厄休拉的一大特点是“去性征写作”,几部经典代表作都是男性视角,文风简洁,心理描写不感物伤怀顾影自怜。以至于——虽然我知道厄休拉早早结婚生子,婚姻幸福,家庭美满,但总觉得她不是直女(捂面
不知道好几年前的话题怎么又被推上首页了。
作为科幻圈内混了近十年的凭着记忆回答一下。当初《三体》得奖纯粹是个意外,贴吧的人都喜出望外三体能入围,但很少考虑过最终得奖。
不是说三体水平不高,而是他不符合“雨果奖”的那一套。那几年“雨果奖”深陷政治正确的党争中,到最后演变成了“悲伤小狗”和“狂暴小狗”的“小狗门”事件——通过组织集体刷票反对或赞成因政治正确入围的作品。
2015年雨果奖入围名单最终揭晓后,所有作品最后只有两篇不属于“小狗运动”。一本是《爱,死亡,机器人》编剧的作品,另一本就是三体。其余的作品都因为陷入“小狗运动”被弃权了。
《爱,死亡和机器人 》的原著作者马尔科克鲁斯得知自己的作品是被“小狗运动”推上了提名名单后,认为这样太不光彩,证明不了自己的实力,因此退出了评奖。而《三体》通过递补进入了提名。对,是递补,如果按之前的名单来看,三体几乎不可能入围。
回到《三体3》没能得奖的话题,你也许明白了吧?雨果奖早就不是单纯看水平的奖项了,已经变成了政治正确博弈的棋子。
我写下这些也只是想说,雨果奖的获得根本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作品好不好不是看得奖多少,而是看口碑的。
我认为《三体》值得每个人都去看一下,无论他们是否喜欢科幻。
没错......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还有是不是惜败的问题...
嗯哼,自己看看吧。
不要神化三体,也不要抱怨WSFS会员不给三体投票,PC,或者白左之类的......
也不要抹黑三体,玄幻,程心,文笔差之类的帽子扣啊扣......
三体三部曲都是好作品...然而中国科幻在国外声音小,知名度不高。
其次,雨果奖本身就对非英语国家的科幻超不公平...然后,WSFS会员中也有不喜欢三体的...很正常不是吗。
雨果奖又不是全部,又不是一雨果定好坏,那么在意干嘛?
上纲上线就更不对了啊...
真心觉得国内的三体热其实是中国科幻的病态现象...但是也有好的一面,它让更多的人重新认识了中国科幻,知道了中国科幻有好的作品,并由大刘渐渐的认识了其他的作家和作品...
不管怎样,
一切,交给时间来检验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