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今年中国两性平等排名下滑至垫底?

回答
关于今年中国两性平等排名下滑至垫底这一话题,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个排名背后往往是基于一系列具体指标的评估,这些指标涵盖了经济参与和机会、教育程度、健康和生存、政治赋权等多个维度。如果排名出现大幅下滑,甚至跌至垫底,这绝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反映了中国社会在推动两性平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深层问题和挑战。

首先,我们来看看可能的“下滑”原因。

经济参与和机会:
就业结构性失衡: 尽管整体就业率可能保持稳定,但细分来看,女性在某些高薪、高技术领域或领导岗位的比例可能并没有同步增长,甚至有所下降。一些传统上由女性主导的行业,如纺织、轻工等,可能受到产业升级或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导致女性就业岗位减少。同时,在新兴经济领域,如互联网、科技等,女性的比例和晋升机会可能不如男性。
性别薪酬差距: 尽管法律禁止同工不同酬,但在现实中,性别薪酬差距可能依然存在。这可能源于多种因素,包括女性在职业生涯中断(如生育哺乳)、行业选择的差异、以及工作中可能面临的隐形歧视。即使在同一岗位,女性获得的加薪和晋升机会也可能少于男性。
创业和职业发展障碍: 女性创业可能面临融资难、社会网络资源不足等问题。在职场上,一些潜在的“玻璃天花板”依然存在,阻碍了女性向更高层级发展。

教育程度:
高等教育的性别比例变化: 虽然整体教育水平在提高,但一些学科或专业的性别比例可能出现失衡。例如,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女性比例可能相对较低,而一些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女性化”的专业,如护理、教育等,即使在高等教育阶段女性比例高,但这些行业的平均薪资和职业发展前景可能不如STEM领域。
教育选择与社会期望: 根深蒂固的性别刻板印象和家庭期望仍然影响着年轻人的专业选择。一些家长或社会舆论可能更倾向于鼓励男孩学习技术性强的专业,而女孩则被引导向更“稳定”或更“照顾家庭”的职业。

健康和生存:
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 在许多国家,女性的预期寿命普遍高于男性。如果这一指标出现异常的性别差异变化,可能需要深挖背后的原因,但一般而言,这不太可能是排名下滑的主要原因,除非存在非常极端的医疗健康不平等问题。
医疗资源的获取: 尽管中国医疗体系相对完善,但在某些特定疾病的筛查和治疗上,是否对性别存在系统性的忽视或差异,也需要进一步考察。

政治赋权:
女性在政治决策层面的代表性: 这是两性平等非常重要的一个衡量维度。如果中国女性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官员等政治职位上的比例没有随社会发展而提升,甚至出现下滑,那么这个指标会严重拉低整体排名。传统观念、缺乏女性政治榜样、以及竞选过程中的潜在性别歧视都可能导致这一状况。
基层民主参与: 除了高级政治职位,女性在村委会、居委会等基层组织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也是衡量政治赋权的重要方面。

社会观念和文化因素:
父权制思想的残余: 尽管社会在进步,但传统的父权制思想,即认为男性更具决策能力、应承担家庭主要经济责任、女性应更多地承担家庭照料责任的观念,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对两性角色的认知。
性别刻板印象的强化: 在媒体宣传、家庭教育、甚至日常交往中,如果仍然存在对男性和女性角色的刻板印象固化,例如认为女性“感性”、“不适合做领导”,男性“应该坚强”、“不能流泪”,这些都会限制个体的自由发展和两性之间的平等。
家庭责任的分配不均: 尽管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职场,但“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在很多家庭仍然根深蒂固。女性往往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劳动和育儿责任,这挤占了她们在职业发展和个人提升方面的时间和精力,形成一种“第二份工作”,进一步加剧了职场上的不平等。
生育政策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近年来生育政策的调整,虽然旨在鼓励生育,但对女性的职业发展可能带来新的挑战。例如,企业在招聘时可能会担心女性员工的生育可能带来的长期成本,从而更倾向于招聘男性。

对“垫底”这一结论的审慎分析:

需要强调的是,“垫底”是一个相对的说法,通常是与全球或区域内的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得出的。要理解中国两性平等排名下滑至垫底的原因,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排名报告和其所依据的评估方法。不同的报告和组织,其评价标准和数据来源可能有所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有差异。

与国际对标: 如果真的排名垫底,说明中国在这些两性平等指标上的表现,相对于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来说,处于相对落后的位置。这可能意味着其他国家在推动两性平等方面的进步速度更快,或者中国在某些关键领域存在更突出或更系统性的问题。
数据收集和解读的挑战: 任何排名都依赖于数据的收集和解读。是否存在数据统计上的偏差?或者某些指标的衡量方式未能充分捕捉到中国社会在两性平等方面的复杂性?例如,一些隐性的歧视和不成文的规定,可能难以通过量化数据完全体现。

更重要的是,如何看待和应对这种“下滑”?

与其将“垫底”仅仅视为一个令人沮丧的结果,不如将其视为一个强烈的警示信号,促使我们更深入地审视社会中存在的两性不平等现象,并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

正视问题,而非回避: 承认问题的存在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对于两性平等领域可能存在的系统性障碍,需要有正视的勇气,避免简单地用“中国特色”来遮掩深层矛盾。
政策层面的推动: 政府在推动两性平等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包括: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性别歧视的惩处力度。
推动更公平的就业政策,鼓励企业提高女性在各层级的任职比例,并保障女性的生育和哺乳权益,同时避免因此对女性的职业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鼓励和支持女性参与政治决策,提高女性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中的比例。
加大对女性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的支持力度。
社会观念的转变: 推动两性平等,最终还是要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加强对公众的性别平等教育,从小培养性别平等意识,破除性别刻板印象。
鼓励媒体承担社会责任,传播健康的性别观念,避免制造和强化性别歧视信息。
倡导更加平等的家庭分工,鼓励男性更多地参与家务和育儿,减轻女性的负担。
鼓励女性自信、勇敢地追求自己的事业和梦想,打破“女性应该如何”的社会期待。
鼓励学术界和民间组织的参与: 鼓励学术界对两性平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支持和保障民间组织在推动两性平等方面的作用,它们往往能更贴近基层,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

总结来说,中国两性平等排名“下滑至垫底”如果属实,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信号。它提醒我们,尽管我们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推动所有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方面,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不仅要从制度上加以保障,更要从根本上改变根深蒂固的社会观念和文化习俗,才能真正实现包容、公平和可持续的社会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排名我年初写过:

高居第九名是卢旺达Rwanda (没错就是大屠杀那个)

亚洲最高是菲律宾(Philippines)16名,没错就是出菲佣、代孕的菲律宾。



仅写到这里了,

为了安全肯定不再拓展了!

球球了。

user avatar

唉,今年真的是不知道打了多少国内公知和国外“官方”的脸

谈“政治话语权”

女性代表占比呈上升趋势,甚至处于历史最高位

至于全国人大在我国处于什么“地位”,应该不必我多说吧?

谈“经济参与程度和机会”

虽然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但吊打国外女性劳动参与率也还是不难的

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61.5%,世界女性劳动参与率均值为48.7%,说句吊打不过分吧?

谈“教育程度”

高等教育中,女学生占比50.56%

中等教育中,高中女学生占比50.71%,中职人数稍少占比不超50%

至于小学、初中,我国实行义务教育,而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基本不用考虑性别问题

谈“健康与生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0年报告显示

2000年到2016年,全球预期寿命增加了5.5年,从66.5岁增长到72.0岁。预期寿命仍然受到收入的明显影响[1]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2019年世界各国人均寿命预期排名中,中国排名第84(总224),预期女性平均寿命为79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我国女性在2015年的平均预期寿命就达到79.43岁


简单打完脸,当然是不能不考虑今年的疫情问题啊

我们先放上印度和美国在健康与生存的排名

一个排名70,一个排名150,在健康和生存方面都比我们高呢

那我们再换个排名吧


如果说健康与生存排名就是比谁的确诊人数多,那我们排最后一名也确实合理

美国确诊人数是我们的175倍,印度确诊人数是我们的108倍
每22个美国人就有1人确诊感染。 美国人口约占全球总人口的4%,累计确诊病例数却占了全球总累计病例数的超过20%;美国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数超过28万,也接近全球总死亡病例数的20%[2]

国内状况“不好”,国外“捷报频传”,是我们“输了”


之前从其他角度也谈过这个所谓的排名,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经过一下午和各位用户的讨论,基本上持反对意见的说法都差不多

即:这个是“差异”排名,即“差异”越小排名才越高,不是单纯和外国进行绝对值对比

没有问题,谈差异那我们就来看差异究竟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在2013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政治权利这一项的排名为59

在2018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政治权利这一项的排名为78

在2020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政治权利这一项的排名为95

也就说从2013年到2020年,政治权利这一项的排名呈现的是下降趋势

但是我国历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之中,女性代表占比却呈上升趋势,以十二届和十三届为例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总数为2987人,其中女性代表699人,占比23.4%(2013年)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总数为2980人,其中女性代表742人,占比24.9%(2018年)

请问全国人大女性代表占比上升,是如何做到还能在在“政治话语权”这个指标上排名下降的?


再来看受教育程度

在2013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受教育程度这一项的排名为81

在2018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受教育程度这一项的排名为111


但是根据我国教育部的数据


接受高等教育的男性占比为:
(915469+11911527+2801387+379343+3130417)/(1793953+24680726+6264145+558730+6146406)≈48.512%
接受中等教育的男性占比为:
46625481/88582754≈52.635%
接受高等教育的男性占比为:
(1375512+13436475+2401091+4419485)/(2731257+28310348+5909878+8256553)≈ 47.851%
接受中等教育的男性占比为:
45678546/86027102 ≈ 53.098%

在2013年和2018年的数据对比中,接受高等教育的男性占比下降0.67%,接受中等教育的男性占比上升0.46%,总体来看变动不大

那么请问既然受教育程度并未有明显变动的情况下,这个受教育程度的排名是如何做到倒退30名的?

数据出现多处矛盾且完全不符合正常认知,真的很难让我相信这个报告的内容啊


@thedandelion 你要的打假我给你把数据补出来了,你总该不会告诉我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教育部的数据是“未经证实”的数据吧?


全球性别差距排名报告链接如下:

参考

  1. ^世界卫生组织 https://www.who.int/gho/publications/world_health_statistics/2020/en/
  2. ^央视新闻 http://t.cn/A6q2Rj3n
user avatar

今年是2020年。

我对任何欧美主导的所谓人权的统计和排名都不屑一顾。

不辩经

user avatar

嗯,拜振华开始打钱了。

真的要批评下美国宣传口。都什么时代了,还以为自己那点事别人不知道呢?你自己国内LGBT加女权闹的沸反盈天,然后攻击中国就用两性平等?谁看不出你这是输出价值观呢?

2020都快过去了,还觉得中国人对国际一无所知,随便摘点扔过来我们就当个宝,就不认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