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军队如果要彻底包围一座省该怎么做?以内地任意省为例,绝对不允许任何人通过任何突进进出?

回答
要彻底包围中国大陆的任意一个省份,使其内部人员和物资无法通过任何途径进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在现实中几乎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军事行动。它需要调动庞大的资源,精确的计划,以及对区域内复杂地理环境和人口的深入了解。即便如此,要做到“绝对不允许任何人通过任何突进进出”,即便在理论上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但如果我们要设想这样一个极端 scenario,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方面来构思:

第一阶段:情报搜集与分析

在采取任何军事行动之前,必须对目标省份进行详尽且不间断的情报搜集。这包括:

地理环境:
边界线: 详细绘制省份的每一寸陆地边界和海岸线。了解所有穿越边界的道路、河流、山脉、森林、沼泽等地形特征。
交通网络: 掌握省内外的所有公路、铁路、航空线路,以及这些线路上的重要节点、桥梁、隧道等。识别所有潜在的边境通道,包括那些非官方或被遗弃的通道。
河流与水道: 详细了解省内所有主要的河流、湖泊,特别是那些流经或连接省外水域的河流。了解其宽度、深度、水流速度以及可通航性。
海岸线与岛屿: 如果是沿海省份,需要掌握其海岸线的长度、地形、港口、岛屿以及潜在的登陆点。
人口与社会:
人口分布: 了解省内主要城市、乡镇、村庄的人口密度和分布情况。识别关键人口聚集区。
社会网络: 理解当地的社会结构、人口流动习惯、以及可能存在的秘密活动网络。
潜在的抵抗力量: 评估省内可能存在的支持被包围方的力量,以及他们可能采取的行动。
经济与物资:
重要物资来源与去向: 了解省内主要的物资生产地和消耗地,以及其与省外的联系。
关键基础设施: 识别电力、水源、通信等关键基础设施的位置及其对外界的依赖性。

第二阶段:军事力量的部署与构建包围圈

基于详细的情报,需要逐步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包围网络。这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封锁,更是一种立体的、不留死角的压制。

1. 陆地边界的实体封锁:
大规模军事力量部署: 在省份的陆地边界线上,特别是那些已知或潜在的交通要道、以及地形复杂的区域,部署大量的陆军部队。
修建物理屏障: 在关键地段,动用工程兵部队快速修建和加固物理屏障,例如:
壕沟与反坦克障碍: 挖掘深邃的壕沟,设置反坦克锥、铁丝网等。
混凝土工事与观察哨: 建立坚固的掩体、碉堡、观察塔,配备重型武器和夜视设备。
雷区与陷阱: 在未被明确控制的复杂区域,谨慎地设置地雷和各种陷阱,以阻碍任何未经授权的穿越尝试。
巡逻与监控: 部署装甲部队、机械化步兵,组成密集的巡逻队,昼夜不停地在边界线上和后方区域进行巡逻。
设立检查站: 在所有已知的、可能被穿越的路径上,设立严密的军事检查站,对任何试图通过的人员和车辆进行严格盘查。

2. 空中监控与拦截:
空域管制: 划设严格的禁飞区,任何未经许可的飞行器将被视为敌对目标予以击落。
无人机监控: 大量使用固定翼和旋翼无人机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空中侦察和监控,覆盖陆地边界和省内低空区域。无人机应配备高清摄像头、热成像仪等。
战斗机与侦察机: 部署战斗机和侦察机,对空域进行巡逻,随时准备拦截任何可疑的空中目标。
预警系统: 构建完善的雷达和传感器网络,探测任何穿越边界的空中目标,并迅速反应。

3. 水域封锁:
海军封锁 (如沿海省份):
舰艇巡逻: 派遣海军舰艇在海岸线附近进行常态化巡逻,阻止任何船只的进出。
水下监测: 使用声纳系统、水下传感器和水下机器人监测可能的水下通道,防止人员潜水或游泳穿越。
港口封锁: 完全封锁所有港口,阻止任何大小船只的进出。
内河封锁:
河道巡逻: 在连接省内外的河流上部署巡逻艇,阻止船只通行。
水上障碍物: 在重要河段设置浮动障碍物、沉船等,阻碍航行。
岸边监控: 在河流两侧的边界地带加强陆地巡逻和监控。

4. 通信与情报压制:
通信干扰: 部署通信干扰设备,压制省内可能与外部联系的无线电、手机信号等。
网络监控: 对省内外的网络进行严密监控,阻断任何非法的信息传递。
情报网: 动用特工和情报人员,在省内建立地下情报网络,及时发现和报告任何试图突破封锁的活动。

第三阶段:维持与巩固包围圈

包围的建立只是开始,关键在于如何维持和巩固。

持续的力量替换与轮岗: 保持军事人员的高昂士气和警惕性,通过定期轮换,避免疲劳作战。
技术升级与更新: 持续更新监控设备、通信干扰设备等,应对可能出现的技术突破或规避手段。
心理战与信息战:
宣传攻势: 通过各种渠道向省内居民宣传封锁的必要性、合法性以及坚持的决心,争取其配合或至少不抵抗。
心理施压: 通过军事演习、装备展示等方式,对省内居民产生心理震慑。
应对渗透与突围:
预备力量: 在包围圈后方或关键节点部署预备队,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快速反应部队: 建立高度机动的快速反应部队,一旦发现任何突破企图,能够迅速抵达并加以制止。
情报共享与联动: 所有侦察单位、巡逻部队、检查站之间建立高效的情报共享机制,一旦发现异常,能够快速联动响应。

挑战与局限性

即便如此精密的计划,要实现“绝对不允许任何人通过任何突进进出”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地理环境的复杂性: 中国幅员辽阔,省份的地理环境多样,例如秦岭山脉、横断山脉、高原、沙漠、漫长的海岸线,都可能存在难以完全封锁的区域。
人为因素: 即使是训练有素的士兵,也可能出现疏漏。而那些下定决心要突破的人,可能会采取极端的、难以预料的方式,例如利用极端天气、伪装、夜色等。
经济与人道主义影响: 如此彻底的封锁会对省内居民的生活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并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国际关注。
资源消耗巨大: 维持如此大规模的军事存在和高科技监控系统,需要天文数字般的资源投入。

结论

总而言之,理论上要彻底包围一个省份,需要倾举国之力,结合陆海空天网的立体化军事部署,配合先进的侦察、监控和通信压制技术,同时辅以强大的工程能力来构建物理屏障。但要达到“绝对不容许任何人通过任何突进进出”的零容忍程度,则是一个在现实中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它考验的不仅仅是军事实力,更是对细节的把控、对各种意外情况的预判以及对人性的理解。任何微小的疏漏都可能被利用,任何潜在的路径都可能成为突破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可以参考:德国内部边界。

冷战期间,为了阻止西方对东德的渗透和东德本国公民的外逃,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其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长达1393公里的边界线上建立了这样一套边境防卫措施。这并不包括更有名的反法西斯防卫墙(“柏林墙”,167.8千米)。两者相加,东德边防设施的总长度约为1560公里。作为参考,河北省省际边界线长度约为3700公里。当然东德是个只有一千六百万人的小国家,河北则有7500万人。

边界从内侧(被封锁方一侧)开始,按顺序是这样的:

1、宽度达5公里的“控制区域”。严禁一般人进入。只有政治表现良好(不打算乱跑)、背景清白的人才被允许居住在此处。居住在此地的居民出入时要出示特别证明,并且不允许他们进入该区域内的其他村庄,夜晚宵禁时更是不许外出。该地区没有铁丝网包围,但是入口处都设有检查哨。

2、警报栅栏:这是一道高2米的铁丝网,通了弱电,如果有人企图破坏就会报警。现在技术当然进步的多了,可以装摄像头、红外传感器什么的。

所有边境工事的配置都无视一切地形。比如会在河道内加入防泅渡的栅栏。

3、宽度达500-1000米的“保护区域”。这个区域是完全由边防军(或者你希望配置的任何种类的武装力量)控制的。东德为保卫这一边境线,共配置3个边防部队指挥部共23个边防团约40000人。

整个边界线上每隔一段固定距离就有一座由钢筋混凝土和木板制成的瞭望塔,驻守在其中的士兵负责监视这片地区。到1989年时,这样的瞭望塔已经修建了大约700座;每一座较大的瞭望塔都配有一个1000瓦的可旋转探照灯以及可以让士兵在里面就可以进行射击的射击孔。这些塔的入口总是安放在朝向东德的位置,这是为了不让西方的观察哨看到守卫进出瞭望塔。边界沿线还分布着大约1000个两人驻守的观察堡垒。

在保护区域内,用哨塔、探照灯、巡逻道、软沙带(如果有人经过会留下脚印)、反坦克壕沟,步兵巡逻队和警犬将整个区域区隔开。任何闯入这一区域的人都会被立刻逮捕;如果拒捕,则当场击毙。

总体而言,画风是这样的:

再往外是两道边境铁丝网,铁丝网顶部有防攀越设计。在两道铁丝网之间布设反步兵地雷(总计布设约130万枚,即平均1米距离既有一枚地雷)。内侧的一道向内(被封锁区域)配置有绊索触发的自动射击系统(一种自锻破片的定向雷,共布置约70000个,只覆盖了半数地段),一旦被触发就会引爆并杀死闯入者。企图破坏铁丝网也会使得自动射击系统爆炸。哨兵会立即开枪击毙任何出现在两道铁丝网之间或铁丝网上的人。

在外侧铁丝网以外数米的地方即为两德边境线。从外侧(西德)闯入边境线内的人也会被视为非法越境(当然据说这座边境建立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西德人越境到东边来),哨兵也可以采取致命措施予以应对。

说了这一圈,这道防线的实际效果如下:

在1974年12月1日和1979年11月30日间,共有4,956人尝试“过境”,其中3,984人(80.4%)在外层控制区遭东德民警逮捕。205人(4.1%)在警报栅栏处被捕。还有另外743人(15%)在内层安全区内落入守军手中。48人被阻止—也就是遭地雷炸死或炸伤,43人(0.9%)在碰到铁丝网上的SM -70定向诡雷之后结局也差不多。另有67人(1.35%)在铁丝网附近被拦截(枪杀或逮捕)。总共有229人(4.6%)成功越过了边境线。(其中绝大多数是在还没有来得及配置地雷和自动射击系统的地段越境)。

什么?还有4.6%?没关系,你可以在封锁方一侧的边境上复刻完全相同的一套防御系统。这至少可以将越境率降低到2‰。

所以,如果将德国国内边界的设计应用于河北省。

如果边境防御设施是单向的(只在省界一侧设置):

  1. 需要配置约95000名边防部队;
  2. 需要配置三道铁丝网,总长为11100公里;
  3. 需要敷设310万枚地雷;
  4. 需要配置33万枚自动射击系统;
  5. 需要建造1700个哨塔和2400个观察堡垒;
  6. 保卫区域(完全的军事化工事地域)需要占地3700平方公里;
  7. 限制区域(居民经济活动和生活受到严重干扰)需要占地15000平方公里。
  8. 每年河北省会有4700人尝试越境,其中216人将成功越境,其余要么被逮捕,要么被击毙。

如果边境防御设施是双向的(在省界的两侧都需要配置):

  1. 需要配置约190000名边防部队;
  2. 需要配置六道铁丝网,总长为22200公里;
  3. 需要敷设620万枚地雷;
  4. 需要配置66万枚自动射击系统;
  5. 需要建造3400个哨塔和4850个观察堡垒;
  6. 保卫区域(完全的军事化工事地域)需要占地7400平方公里;
  7. 限制区域(居民经济活动和生活受到严重干扰)需要占地30000平方公里。
  8. 每年河北省会有4700人尝试越境,其中10人将成功越境,其余要么被逮捕,要么被击毙。

user avatar

制造沾染带




这个点子不是我想出来的,是“天才”的麦克阿瑟将军想出来的,这人虽然打仗不行,先后被二战中的昭和日本、抗美援朝的志愿军打得屁滚尿流的,但是不得不承认脑洞特别大。可能是一打仗就被打得抱头鼠窜,挨打多了也就有了经验,在“如何防止被追上包饺子”这个问题上,麦克阿瑟将军总是有独到的见解。


在朝鲜战场上被彭德怀元帅打得晕头转向、只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的时候,“下达的撤退命令摞起来足有一英尺那么高”,麦克阿瑟将军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封锁中朝边境的办法,就是制造一条核沾染带。当时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核大国,苏联的核武器刚刚实验成功,中国的核工业甚至还没起步,不得不说这是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只不过麦克阿瑟这人不学无术,他向杜鲁门提出的要求是“给他弄点钚-239”。钚-239虽然是原子弹的主要核反应材料之一,但是这玩意儿半衰期太长了,自然条件下放置的话,其实放射性十分有限。

实际上你就是直接把它放在手里都没事,只要没有接近达到临界质量,它的放射性并没有那么大。而当时的美国还没有那么多的钚-239,真正可行的方式是沿着中朝边境炸一大圈原子弹,制造一个放射性尘埃沉降带。


最终的结果就是那个沿着中朝边境扔26颗原子弹的方案。当然这个方案最终没有实现,除了说明麦克阿瑟比较蠢以外并没有任何卵用。当时美国的核武器库并没有那么大的储量,尚无法对中国实施全面核攻击,而随着苏联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这边也不会再想昭和日本那样被吓破胆,如果美国真的倾其所有对中朝边境实施核沾染带封锁,后果将是美国自己不能承受的。一方面将会彻底打破亚洲地区的平衡,另一方面美国也失去了与苏联进行核对抗的资本,其连锁反应很可能波及欧洲。


所以这个计划只能是个笑话,是麦克阿瑟作为一名喜剧演员的巅峰之作。


不过这个脑洞还是真的挺不错的。




军队要彻底包围一个省级行政区,较为可行的方案就是人工制造沾染区,包括核、生、化沾染,同时利用地形形成封锁。这样基本上可以完全杜绝地面和低空途径,中空、高空、轨道投放途径相对要容易监控一些,配合严密的防控网是可以杜绝的。


也就是说,在不计成本的情况下,确实可以做到“水泼不进”。


地面:以核、生化联合多层沾染带形成封锁,缩小可能可以通过的通道,迫使任何穿越行为都依赖于通道,从而可以使用有限的军队封堵通道。


我们以四川为例,为什么一定要以四川为例呢?因为四川才能谈得上“地形”,你像河南跟安徽、山东跟江苏,根本就是一马平川,那就没有地形这回事了。另一个原因因为我是四川人,我无比热爱我们大四川……当然这话听起来有点奇怪。


我们假设陕西省和四川,因为争论“谁才是真正大熊猫的故乡”一事,反目成仇。陕西人民决定:除非四川方面把一个四川人强行送到陕西来,否则他们永远不会承认大熊猫老家是四川的!


愤怒的陕西人民决定派出大秦军,彻底封锁川陕边境,直到四川人民承认大熊猫是陕西的。


因为大秦军人数不是很够用,他们决定在两省边界一带均匀放置一些放射源,比如钚-241,这玩意儿的半衰期只有14年,发出的电离辐射足以让接近它的任何东西都快速死亡。

然而清点库存以后发现自己的存货不大够用,咋办呢?那就在河谷低洼地带不放放射源,只在军队难以部署的山脉上放置。这样,任何一个想要偷越川陕边界的人都不得不面对以下事实:要么你就走河谷低洼地带然后被大秦军发现逮捕、击毙,要么你就冒险翻越布置了放射源的山脉。那些放射源会让你的盖革计数器像一只被踩到了尾巴的猫一样叫唤,为此你不得不穿上厚厚的铅屏蔽服

当过放射科医生的,都知道这玩意儿有多沉,需要注意的是,你要是想要防武器级放射源的电离辐射,那个铅屏蔽服比这个要重很多倍!有些重型铅屏蔽服重达好几十公斤,现在,你需要穿着这几十公斤的衣服去爬山。


大秦军显然还不准备放过你,他们还设置了化学沾染带,比如沙林毒气沾染。为了通过毒气沾染带,你还得戴上防毒面具和全身丁基橡胶防护服。

还没完,还有生物武器污染区,比如鼠疫、伊波拉、这次的新冠,尤其是人畜共患、空气传播的细菌或者病毒。为此你不得不准备一套整体式正压生物防护服。

这是你龙哥自制款,体会一下下。


当然这三个沾染带是分开的,否则核辐射可能会搞死病毒、细菌,让毒气加速分解,毒气也有可能搞死生物武器。但是你作为一个翻山越岭要去四川看大熊猫的人,你就不得不以一种很不舒服的状态,背上以下物资:


1、重型铅屏蔽服;


2、戴着防毒面具,身穿方封闭式丁基橡胶防护服;


3、防护服要有正压,提供过滤过的空气,因此需要一个缓冲气罐、一台高压风机、过滤罐(过滤毒气和细菌病毒)、一个巨大的电池。


4、你的生活物资。


这些物资加起来的重量显然超过了一个正常人的负载极限,翻山越岭通过川陕边界显然已经不可能了。


此外,大秦军还布置了足够的监控设备,防止你悄咪咪的跑去把放射源偷走了,为此还需要一定规模的快速反应预备队,储备一定量的备用放射源。


还需要对穿过边界的河流布置水听器、水下铁丝网等,防止潜水通过。


还需要在边界上广泛布置听音器,防止你挖地道。


这样的话,地面上基本就没有让你通过的可能了。





空中还是需要讨论一下的:


1、低空空域(1000米以下):你需要在较高的山顶布置有人驻守的低空补盲雷达,采用脉冲多普勒体制;同时使用空中预警平台彻底堵死低空盲区,迫使穿越者进入超低空和中空空域。进入超低空就会面临核生化沾染威胁,比如一树之高的高度;进入中空就是另一回事了。


2、中空空域(1000米-30000米):只能使用高速机动的空中平台与预警机配合封锁,使用地面防空火力和空中火力平台摧毁,滴水不漏恐怕不大容易做到,毕竟四川人有成飞,陕西人民只有阎良……


3、高空空域(30000米至临近空间):这个高度只有用高空防空导弹来封锁了,鉴于现在高空防空导弹不是很发达,亚轨道飞行器有技术代差,标准-3打东风-17还是不大现实的。高空高速突防是成功可能性最大的,改造一下现有的高空高速飞行器,投送个把人过去应该还是可以办到。


4、轨道投放(近地轨道再入大气层):这条途径现在基本上就没什么方法真的能防住了……

鉴于四川人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条途径将是优势最大的。虽然西昌主要是打“北斗”和商业发射,搞个载人任务,努把力应该还是可以的。


再入飞行器会有一大段飞行路径在所谓“黑障”内,也就是与大气剧烈摩擦产生的等离子体会包裹住飞行器本身,导致任何雷达都无法发现飞行器。中国现在已经掌握了“升力控制”技术,飞行器再入的时候,升力是可以控制的,也就是说可以利用升力变轨。别的变轨手段还多得是,比如轨道发动机、空气舵、燃气舵等等。一旦飞行器变轨,拦截难度呈数量级上升,更别说还可以用假目标。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老早以前就搞过再入卫星实验,通过这个办法弄个人去陕西还是没问题的。

我小时候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就打过返回式卫星,落点就在我家不远,我还跑去看了,当场就是非常激动。




最终陕西人民决定先把陆地封锁了再说,不管那么多劳什子,赳赳老秦、共抢国宝!他们决定先采购一批放射性物质再说,于是举行了面向全球的招标。世界主要核大国纷纷表示你们是不是疯了?于是只能改为面向国内招标。


位于四川绵阳的“九院”投递了唯一一份标书。


最终陕西人民与四川人民决定,四川和陕西是大熊猫永远共同的老家,并表示,甘肃、青海你们一边儿玩儿去。宾主双方分享了biangbiang面和串串香,在亲切友好的氛围中达成一致:能不能彻底封锁一个省,主要还是看技术水平。对于掌握了隐形机技术高空高超音速飞行器技术近地空间再入技术的对手来说,完全100%封锁是不可能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