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如果是制造业相关的研发或者从业人员应该一眼就看明白怎么回事了,不存在口误,并且这个用词也是比较慎重了,至于各种媒体发稿,也属于是从这一件小事可以看出来某些自媒体从业者是多么外行甚至于无知了。
雷军的用词是“每个新型号的手机”而非是“每台手机”这是两个概念。
几乎所有制造业相关的整机产品,在项目结项或者说产品放行之前,都会经历试验测试,而其中几乎所有产品都会测试的一项试验就是“可靠性测试“,某些行业也称作”老化测试“”MTBF“等等,这项试验就是通过特定的测试环境和测试设备模拟用户使用产品的环境,通过N天*24小时不间断测试,来模拟一定时长(比方说雷军提到的的30万小时)后设备的使用状态,通过此测试来暴露问题,这个测试每个行业每个公司有不同的数据模型和计算规则,简单地说就是可以一定程度的增加测试产品的数量,然后通过一个公式来等效成一台设备运行X时间后的状态,这个算法是比较严谨的,并且测试设备也不是可以无限制增加的,当增加到一定数量以后并不能再进一步压缩测试周期了,常见的测试周期基本在7天-30天不等,根据各行业的产品需求会有不同的规范。
简单地说就是 每个新型号都需要进行A测试,测试周期是模拟使用30万小时后的产品状态,而实际测试中可以通过增加测试产品数量,比方说同时测试100台,这样实际就可以跑几千小时,就可以模拟出1台使用30万小时以后的状态,但是当你把测试产品数量增加到200、300、400以后,最短的测试周期,还是依旧需要上千小时,并不能无限制缩短测试时长,就是这么个很简单的测试而已。
只能说给雷军写这个稿子的人,没有让雷军展开说一下测试方案,有点高估外行和网友对制造业产品测试的了解程度了。
这应该就是营销话术罢了。
按照他言语里的信息,可能是1800台测试30万小时。
也就是不到7天吧。
然后看他那个实验室,一个个好像穿得挺厚的。还有驻守的工作人员。考虑到测试设备和手机本身、以及机械等的发热,弄不好温度还会控制一个较低的档位。
问题是,你说我们家的手机出厂时,在22度时测试了7天。
且不说能不能测出问题,就这话说起来就不响亮。
其实小米最近口碑有点崩,最好就是少发言。
这种老化测试一般是在极端条件如高温、快速升温降温、强干扰之类条件下做,由于理论故障率大幅上升,短时间即可达到正常条件下长时间测试的效果。
这个30万小时应该是老化测试跑最大寿命。
做过工程材料的比较容易理解30万小时的概念。
我们国家房子设计使用寿命一般不小于50年,这就要求建房子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的寿命不少于50年,而每年我们都会推出大量的新型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在使用前都是要经过检测的,其中就包括耐老化试验,也就是通过试验,要求材料的耐久性达到规定的50年以上。
但是建筑材料在实验室里做的是“加速老化试验”,可以按照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用少量的时间,例如3个月的实验时间,验证材料耐久性超过50年。
这是有着科学的试验依据的。例如对于裸露在外部,主要受到阳光辐射的建筑材料,在加速老化试验时,把温度、紫外线等作为外部条件输入,但输入值不会像自然界那么温和,如果要检验材料的抗紫外线性能,则在实验室里把材料暴露在强紫外线环境中,保证材料在短时间(例如3个月)接受到的总的紫外线辐射量不小于在自然界50年接收到的紫外线照射量,当然,还会考虑短时辐射和长时间辐射对材料的不同影响,在具体参数上予以调整,总之就是要保证3个月做出的试验结果,能真实模拟材料50年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状态。
暴露在外的建筑材料还会受到温湿度的变化,也就是“干湿循环”的作用,还有冬夏季温差、白天和夜间温差的作用,这些都可以通过“加速老化试验”来进行科学的模拟,材料在自然界中50年受到的风雨、温差侵蚀后的样子,可以通过科学设置参数,在实验室里通过短时间(例如3个月)完成,这大大促进了新材料的应用。
否则真的按照自然条件做试验,今天发明的材料,要50年以后才能用,而今天用的材料,都是50年前发明的,那我们的技术进步就太慢了,无法快速迭代的技术,往往自己就把自己耗死了。
我不太相信。别的软件问题不说啥,毕竟每个人使用环境不一样。但是小米11烧wifi明显就是没有做严格测试导致的结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