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岳飞不听18道金牌召令,来个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直接独立了会怎么样?

回答
要说岳飞若不顾十八道金牌,强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直接“独立”,这可真是个能搅动历史风云的假设。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仔细咂摸咂摸,看看这后果得有多“劲爆”。

首先,得明确一点,岳飞当时那点“家底”和“地盘”,跟整个大宋比起来,那还是小巫见大巫。他虽然手握重兵,战无不胜,但在政治、经济、人才储备上,都还是宋朝体系内的重要一环。让他直接“独立”,那可不是说跟老家断绝关系,自己单干那么简单。

一、 天时:时机不对,人心不稳

假设一下,如果岳飞在接到第十八道金牌的时候,脑子一热,直接下令部队原地不动,甚至反戈一击,那他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天时”不对。

内部的反噬: 岳飞在宋朝内部并非没有敌人。秦桧、高宗,乃至朝堂上的许多保守派,都视他为眼中钉。一旦岳飞公开违抗圣旨,这就是给了这些政敌最直接的攻击口实。他们会立刻抓住这个“叛逆”的帽子,煽动朝野,指责岳飞“不忠不孝,挟兵自重”,即便岳飞有再大的功劳,此刻也会被无限放大他的“罪状”。朝廷会迅速调集其他军队来“讨伐”,哪怕是那些本来就不那么能打的部队,也会在“替天行道”的名义下,成为岳飞的敌人。
民心难测: 虽然岳飞在民间享有极高的声誉,是忠义的化身。但“忠君”的观念在当时根深蒂固。如果他公开“独立”,这在很多普通百姓眼中,那就是“造反”。很多支持岳飞的人,可能会因为他“违逆君王”而感到失望甚至唾弃。岳家军的士气也会受到影响,毕竟他们很多也是看着“岳侯爷”效忠宋朝才愿意卖命的。
军事上的孤立: 岳飞的部队虽然精锐,但他们是部署在抗金前线的。一旦违抗圣旨,北方的金国军队会怎么看?他们可能会乐见其成,甚至趁机对岳飞的部队发起攻击,毕竟这可是个削弱大宋的好机会。而南宋朝廷为了剿灭岳飞,很可能会放弃部分前线阵地,让金军轻易得逞,这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削弱岳飞“独立”的正当性。

二、 地利:资源断绝,后勤堪忧

就算岳飞有心独立,他能占到什么“地盘”?

战线拉扯: 岳飞当时主要在淮南一带作战。这个地方虽然是他熟悉的地盘,但要在此地建立一个独立的政权,需要稳定的后方支持。一旦与南宋朝廷决裂,他的后勤补给——粮草、军械、兵员补充——将全部中断。他只能依靠现有物资,而这些物资的消耗速度是惊人的。
经济来源的枯竭: 一个政权的运转离不开经济支撑。岳飞的部队吃的是朝廷的粮饷,用的是朝廷的军械。他没有独立的财政来源。他不能像一个真正的割据势力那样去征收赋税,去控制重要的商业城市。他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战争中的缴获,但这毕竟是杯水车薪,而且会让他背负更重的“劫掠”恶名。
战略纵深的缺乏: 淮南之地虽然是战略要地,但它的战略纵深并不大。一旦南宋朝廷集结大军压境,或者金国也趁火打劫,岳飞的部队很容易被夹击或包围。他没有足够大的腹地来回旋和积蓄力量。

三、 人和:孤军奋战,难以成事

“人和”是成事的关键,而岳飞在这个假设下,将面临极大的“人和”危机。

失去合法性: 违抗圣旨,直接就剥夺了岳飞军队的合法性。他的行动会被定性为“叛乱”。即使他能依靠武力暂时压制住朝廷的讨伐,也难以在政治上站住脚跟。
盟友的缺失: 岳飞抗金,但其他宋朝将领对他的态度并不一致。有些人可能对他有所嫉妒,有些人则可能因为担心牵连而选择观望甚至站队朝廷。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难以形成强大的政治或军事联盟。
内部的分裂: 即使岳家军内部,也可能因为对前景的判断不同而产生分歧。有些人可能仍然忠于大宋,不愿跟随岳飞“造反”。这种内部的不稳定,会极大地削弱他的战斗力。
无法招揽人才: 真正能够支撑一个政权运转的,不仅仅是军事人才,还有治政、经济、法律等方面的人才。在“叛逆”的污名下,岳飞很难吸引到那些真正有能力但又注重名节的士大夫。他只能依靠自己手下有限的文职人员,这对于建立一个稳定政权是远远不够的。

最终的结局预测:

如果岳飞真的选择“独立”,他的下场几乎可以肯定是悲惨的。

迅速被镇压: 朝廷虽然可能因为害怕岳飞的军力而迟疑,但一旦下了决心,会调集一切能调动的力量,加上秦桧等人的政治操作,很快就能形成对岳飞的围剿之势。南宋朝廷可能会联合金国,甚至派遣其他部队,从不同方向夹击岳飞。
悲壮的战败: 岳飞的部队虽然强大,但面对整个国家的敌人,孤军奋战,后勤断绝,最终很可能以一场悲壮的战败告终。他本人很可能会在战场上战死,或者被俘后遭受酷刑。
历史地位的改变: 如果他真的“独立”,他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被视为一个叛臣贼子。虽然他之前的抗金功绩依然存在,但“叛逆”的标签会极大地影响他的历史评价,甚至被彻底抹黑。后世的文人们可能不会再歌颂他的“精忠报国”,而是抨击他的“拥兵自重,藐视君王”。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另一种可能性(虽然极小):

如果岳飞真的拥有那种“盖世武功”和“王者风范”,能够瞬间收拢人心,并且在他“独立”的区域内,能够迅速建立起一套有效且得到拥护的统治体系,同时又能以强大的军事实力抵挡住宋朝和金国的双重打击,那么或许,历史的走向会发生更剧烈的变化。但他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老百姓和他的士兵相信,他比现在的大宋皇帝更值得他们效忠。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总而言之,岳飞不听金牌直接独立,这在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下,无异于自寻死路。他的忠诚,他的军事才能,都是建立在为大宋效力的基础之上的。一旦打破了这个基础,他将失去一切合法性,失去一切支持,最终被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他的“精忠报国”精神,也可能因此而蒙上阴影,甚至被后人误读。这正是历史的残酷之处,有时候,最英勇的士兵也可能因为一次错误的政治选择,而走向毁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独立也得有阶段啊。

历史上岳飞其实是仿照郭子仪做事的。宋高宗一声令下,他马上丢下部队就回去。

十二道金牌的实际问题不是岳飞抗命不回,而是赵构秦桧急不可耐满心焦灼。

一、年龄问题导致岳飞不能学郭子仪

岳飞其实是没有罪的,他只犯了一个错误。岳飞的错误就是他没有注意到自己过于年轻,无法像郭子仪一样靠年龄让人轻视。

郭子仪在安史之乱爆发时已经58岁了,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再活10年光景。你就是再猜,谁也不会想到他还能活26年,活到84岁。安史之乱打了8年,结束那一年他都66岁了。这样一个糟老头子,你说他要造反,谁也不会觉得有必要杀了他,反而觉得人都老成这样了,架空他养老就行了。

但是岳飞不同啊。郾城之战的时候他才36岁(他被杀的时候才39岁)。

什么概念?

他要是能活郭子仪的年龄,还能活48年,能和赵构死在同一年。

这等于说赵构一辈子都要面对岳飞这样一个战无不胜的名将。

这谁也受不了。

俗话说莫欺少年穷。你逮着一个36岁的大帅欺负他一辈子……花无百日红,你能保证自己几十年如一日地当政?

所以岳飞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就是低估了自己年龄的威胁。

二、朝中无人难做事

和岳飞相比,有个勉强可以作为反例的例子是戚继光。

戚继光在明神宗时代(明神宗万历元年的时候戚继光都45岁了)很用心地维系与张居正的关系,混得很好。一直到张居正死后,戚继光才遭到打击(59岁去世)。

但是岳飞那时候很难朝中找到支持者。当时朝中主政的是秦桧。当然了,如果岳飞在朝中有人做奥援,可能秦桧也上不去。

可是一旦如此的话,事情就很诡异了。到时候岳飞在外,援手在内,一文一武,一内一外,一唱一和,赵构估计连下旨意都得问岳飞的意思……

岳飞无论是要北伐也好,要独立也好,都得在朝中找到强有力的支持者。

三、独立有独立的办法

岳飞要独立,其实办法也不是没有。只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步一步做。

当时南宋最擅长的事情,还是找那些抗造的人攻击着玩,刷名声。他们当时看到的历史,是三国、东晋、南北朝以来,荆州上游之地对江东吴会的威胁。所以岳飞只要在湖北发展,就必然遭到这些“因为认识字所以照搬三国魏晋南北朝历史”的蠢货们的集中攻击。

那他就应该真的在湖北发展。

听调不听宣。

北伐他去,觐见不来。

旗下军人在这个阶段会逐渐分化,正好可以借机整合。比如说可以安排他们执行一些抓捕“脱北者”移交给金朝的任务,敲打敲打他们的良心。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岳飞再屡次上书要求北伐。并且逐渐将矛盾公开化,再制造一点朝廷要尽杀湖北军人的流言。最后逼迫南宋杀死一两个岳飞部的军人,然后先斩后奏,誓师北伐,这样下去用不多久就可以发展成独立军镇了。

岳飞有足够的条件做这样的事情。

四、岳飞是忠臣

然而岳飞是忠臣,他没有这样做。

历史上的岳飞一度选择了隐居。

由于他没有别的想法,所以他隐居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自己的行为会引起更加强烈的震动。

就是退休隐居,也只能在西边找地方,不能往东找地方。因为这很容易让人担心他连兵东下。

可是岳飞没有这个东进的意图,压根没从这个角度想问题,所以岳飞隐居去了庐山。

这其实是一个错误。因为这里更加靠东。

在岳飞而言,此举的含义是自己离开了军队,退到了江南。并且靠近了一点江东,可以更好的了解朝中局势。

但是赵构那边不这样看啊。

他们看到的情况,是岳飞和叛贼一样,托名隐居,实际背靠大军、前进至庐山窥伺江东。因为庐山毕竟距离江北非常近,十分靠近他的湖北大本营。同时顺流而下又很方便……

说起来,岳飞应该到西边找个地方去隐居。自己建个堡垒,以土豪自居,示无大志。

他在庐山,隔在中间,随时可以看到朝廷是不是派人去湖北,然后自己又是个忠的,并没有去监视和调整军队。这就很容易导致朝廷疑虑重重,采取激烈手段分化军队,导致失败。

这些举措说明岳飞是忠臣,没有私心。但是他的对面是蠢货。蠢货的思维无迹可寻,你是无法捉摸的。

实际上,岳飞如果真的考虑过叛乱自立,就会知道,一方大帅隐居这一行为本身,就是对南宋小朝廷政治威信的重大打击。有些事情,你虽然不做,但是你还是最好想一想。毕竟,瓜田李下,总是会带来麻烦的。不过总是这样顾忌来顾忌去,就啥事也做不了了。最好还是反其道而行之,你给别人树立一个边界,犯吾疆界者诛,这样那些横挑鼻子竖挑眼的人反而会躲开,结果看起来会得罪人,最后反而会少很多麻烦。

他终究还是忠臣。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