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百单八将如果跟随岳飞并带领五百背嵬军穿越到三国 ,可以帮助先主或武侯问鼎中原吗?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让一百零八将和五百背嵬军穿越到三国,跟随刘备或诸葛亮,这确实可能对问鼎中原产生重大影响。下面我将从几个维度来详细分析:

一、 优势分析:一百零八将与五百背嵬军的特点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一百零八将和五百背嵬军的优势在哪里,以及他们与三国时期军队的差异:

一百零八将的个人武勇与统帅能力:
数量庞大且各有所长: 梁山一百零八将,虽然原著中的武力值并非完全均衡,但整体来看,具备超乎常人的个人武勇和搏杀能力的角色不在少数。从关胜、林冲、秦明、呼延灼等将校,到鲁智深、武松、李逵等步战猛将,他们都拥有在乱世中开疆拓土、冲锋陷阵的潜力。
丰富的实战经验: 他们参与了无数场大小战役,从最初的打家劫舍到后期的攻城略地,积累了丰富的野战和攻防经验。
多样化的技能组合: 除了纯粹的武力,还有懂阵法(如吴用)、善于奇谋(如朱武)、精通箭术(如黄忠,虽然梁山没这个类型的,但可以类比)等等。
极强的执行力与忠诚度(在对岳飞的前提下): 如果他们跟随的是岳飞,岳飞以其人格魅力和军纪严明,能够有效约束和激励他们,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

五百背嵬军的精锐特种部队属性:
精锐中的精锐: 背嵬军是岳家军的核心,以其严明的军纪、精湛的战术、坚韧的意志和高昂的士气而闻名。他们是经过残酷训练和实战检验的精锐力量,拥有极高的战术素养。
战术执行力极强: 背嵬军擅长协同作战,能够执行复杂的战术指令,如锋矢阵、雁形阵等,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队形变换。
心理素质过硬: 面对强敌,背嵬军能够保持镇定,发挥出超乎寻常的战斗力。他们的战斗精神是三国时期军队难以比拟的。
对岳飞的绝对忠诚: 背嵬军是岳飞的“亲卫军”,其忠诚度毋庸置疑,这在兵源不稳、将领易反的三国时期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二、 对刘备集团(先主)的潜在帮助:

如果一百零八将和五百背嵬军跟随刘备,其影响将是多方面的:

1. 军事力量的质与量飞跃:
前线尖刀: 五百背嵬军可以作为刘备军中最精锐的突击力量,在关键战役中充当尖刀,撕裂敌方阵线。例如,在赤壁之战中,他们可以配合周瑜的火攻,对曹操的精锐部队进行精准打击。在夷陵之战中,他们可以避免陆逊火攻的致命打击,为刘备争取一线生机。
将领添翼: 一百零八将中的顶尖战力,如关胜、林冲、呼延灼等,可以极大地增强刘备集团的将领储备。他们可以填补刘备集团后期将领凋零的空缺,并在与曹魏、东吴的对垒中提供强大的支持。
兵种协同: 一百零八将中的一些人,如花荣的箭术,可以在战场上起到压制作用。而李逵、鲁智深等步战勇士,则可以在攻城战或山地战中发挥奇效。

2. 战术运用与指挥的提升:
多样化战术: 梁山好汉的战术风格多样,从正面强攻到奇袭、埋伏都有涉猎。他们的加入可以丰富刘备的战术选择,尤其是在面对擅长阵法和战术的曹操集团时,可以形成有效的制衡。
阵法运用: 如果将梁山一百零八将中的阵法高手(如吴用)与五百背嵬军的协同能力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具威胁的阵法,例如针对三国时期常见的兵种配合,设计出克制性的战术。
心理战与情报: 梁山好汉在梁山时期也进行过不少心理战和情报收集工作,这可以帮助刘备在与曹操、孙权这样老谋深算的对手较量时,占据一定的优势。

3. 战略影响:
巩固荆州、益州: 在刘备早期占据荆州和益州的过程中,这些新加入的强大战力可以帮助他更快速地击败敌对势力,稳固地盘。例如,在攻打刘璋时,他们可以大大缩短战役时间,减少己方伤亡。
北伐中原的有力支撑: 如果刘备成功占据蜀汉,并有岳飞和一百零八将等人的辅佐,那么诸葛亮北伐的成功率将大大提高。背嵬军可以作为先锋,梁山众将可以分担攻坚任务,有效突破曹魏的防线。
弥补刘备集团的短板: 刘备集团在后期尤其面临人才断层的问题,尤其是在军事将领方面。一百零八将的加入,能够有效地弥补这一短板,让刘备集团的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三、 对诸葛亮(武侯)的潜在帮助:

如果跟随诸葛亮,尤其是在诸葛亮北伐时期,其帮助会更加聚焦和关键:

1. 北伐的强大助力:
攻坚克难的尖兵: 诸葛亮北伐最大的困难之一是曹魏坚固的城防和强大的精锐部队。五百背嵬军的精锐和梁山众将的勇武,可以组成一支攻城拔寨的特种部队,有效突破魏军的防线。
弥补兵力与将领劣势: 蜀汉在人口和兵力上一直处于劣势。梁山一百零八将的加入,相当于凭空增加了大量能征善战的将领,可以分担诸葛亮的战略指挥压力。背嵬军则能弥补蜀汉精锐部队数量的不足。
战术执行的有力保证: 诸葛亮以其高超的战术运用而闻名,他的战术设计需要强大的执行力来支撑。背嵬军和梁山众将的素质,可以确保诸葛亮“连环马”、“木牛流马”等创新战术得到高效执行,避免因执行不力而功亏一篑。
奇谋妙计的实践者: 梁山好汉中不乏擅长奇谋的,如吴用、戴宗等。他们的加入可以为诸葛亮的北伐提供更多可行的奇谋选项,并有能力将其付诸实践。

2. 战略视野的拓展与执行:
抵御侧翼威胁: 在北伐过程中,诸葛亮需要时刻警惕来自东吴和南蛮的潜在威胁。梁山众将可以被部署在侧翼或作为机动部队,有效抵御这些威胁,确保北伐的后顾之忧。
稳定后方: 在诸葛亮出川期间,梁山众将也可以被用来稳定蜀汉内部的治安,压制可能出现的叛乱或动乱。
补充军事人才的空缺: 诸葛亮在北伐期间,虽然有姜维、魏延等得力干将,但整体将领素质和数量仍显不足。一百零八将的加入,能够为诸葛亮的北伐提供强大的军事支撑,尤其是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的主将。

四、 分析胜负的关键因素与局限性:

尽管优势巨大,但能否真正问鼎中原,还需要考虑以下关键因素和局限性:

与三国时期顶尖将领的对决:
关羽、张飞、赵云、张辽、许褚、典韦等: 这些三国顶尖武将的实力在原著中已经非常高了。梁山好汉中如卢俊义、关胜、林冲等无疑可以与他们匹敌,甚至占优。但像李逵、武松这样的纯粹搏杀型选手,在面对赵云这样的全面型猛将时,胜算如何需要打一个问号。背嵬军的精锐程度能否与三国时期的虎卫军、白马义从等相抗衡,也需要实战检验。
军事思想与战术的适应性: 三国时期的战争体系与宋朝(梁山时期)有很大不同。战车、骑兵的运用方式、攻城器械的成熟度都有差异。岳飞和梁山众将是否能够快速适应,并将其原有的战术融入新的体系,是关键。
统帅能力的比拼: 曹操、司马懿、孙权等人的军事统帅能力毋庸置疑。岳飞本人拥有顶尖的军事才能,而诸葛亮更是智慧的化身。梁山众将虽然有作战能力,但大多缺乏战略层面的统筹能力,需要岳飞或诸葛亮的统御。

政治与外交因素:
刘备集团的内部稳定: 即使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如果刘备集团内部政治不稳定,或者与梁山众将的融合出现问题(例如,梁山好汉的江湖习气与官场规则的冲突),也可能导致失败。
曹魏与东吴的反应: 曹魏和东吴不会坐以待毙。他们也会采取相应的策略来应对这股新出现的强大力量,例如招降、分化瓦解、针对性战术研发等。
信息不对称: 梁山众将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走向、政治格局并不了解,这在初期可能会让他们陷入被动。

技术与后勤:
武器装备: 三国时期的武器装备与宋朝相比可能存在差异。梁山众将能否适应,以及他们的装备是否能在三国战场上发挥最大威力,需要考虑。
后勤保障: 尽管梁山众将的战斗力强悍,但任何军队的运作都离不开后勤。刘备和诸葛亮能否为这股新增力量提供充足的后勤保障,也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五、 总结与推演:

综合以上分析,一百零八将跟随岳飞穿越到三国,并带领五百背嵬军,极有可能显著提升刘备集团或诸葛亮的问鼎中原的概率,甚至是有很大可能帮助他们实现目标。

对于刘备: 他们可以极大地增强刘备集团的整体军事实力,填补人才断层,尤其是在关键战役中提供强大的突击力量和坚实的后盾。这有助于刘备在早期奠定势力基础,在中期抵御曹魏的进攻,并在后期北伐中提供巨大的支撑。
对于诸葛亮: 他们将是诸葛亮北伐的“神助攻”。五百背嵬军的精锐可以突破曹魏的防线,梁山众将可以提供强大的攻坚能力和兵力补充,让诸葛亮的战术执行更有效,成功率更高。

然而,问鼎中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并非单纯的军事实力对比。 政治、外交、战略决策、对手的应对以及历史的偶然性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假设岳飞和梁山众将能够很好地适应三国时期的环境,并且与刘备或诸葛亮形成良好的化学反应,那么:

诸葛亮北伐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也许街亭不会失守,也许陇右能被巩固,也许就能在有生之年完成兴复汉室的遗愿。
刘备集团的统治会更加稳固。 即使未能完全统一,他们也可以在北方占据更强的优势,与曹魏形成长期抗衡,甚至有机会夺取中原的一部分。

总而言之,这是一股强大的“外来”力量,他们的加入将彻底改变三国格局,为实现“汉贼不两立”的愿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但最终的胜负,依旧取决于整体的战略智慧和临场应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下的答主们毫无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岳飞如果就带着108将和500将士带着刀枪穿越到蜀军中,对三国历史可以说是毫无影响。

武侯北伐的问题,是用一个小国挑战大国的问题,是用蜀汉100万户挑战曹魏400万户的问题。

曹魏的军力,是蜀汉4倍,就算108位壮士和500位背嵬军再怎么厉害,也不可能让蜀汉的战斗力增加20%。

岳飞就算比姜维还厉害,也没那么多兵给岳飞和姜维带,岳飞就算要组建新的岳家军,蜀汉也没那么多壮丁给他招。

更何况岳飞的将领天赋,就算是十万里挑一,蜀汉也可以找出10个比岳飞更有天赋的人,这些人之所以不能名垂千古,不能立下和岳飞一样的功勋,不过是因为蜀汉的国力不允许这么多人发挥出才能,是因为蜀汉的兵力不允许有这么多将军建功立业,而不是真的因为岳飞的个人能力有多强,以为在蜀汉百万人口之中,找不出一个比岳飞更有军事天赋的人的观点,是纯粹的无稽之谈。

夏威夷王国,易洛魁联盟能出现一个大将军吗?



很多人以为区区几个王侯将相就能改变历史,这是典型错误的英雄史观。

三国的分裂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三国的统一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甚至司马家篡位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必然,曹操,刘备,诸葛亮,司马懿,孙权这些人物,都是时势造起来的英雄,而并非造时势的英雄。

东汉末年的时代,是士族阶层崛起,察举制进化到九品中正制的时代,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口的增加。

刘家得天下的时候,中国人口不过2000万,而到了东汉中后期,中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了6000万,这意味着要实行有效统治,需要至少原来3倍数量的官僚,在寻找执掌军政大权的人的时候,人选也增加到了原来的3倍。

然而两汉的察举制,举孝廉,是一种互相推荐的制度,是由地方推荐人才进入中央考核,这种制度,在人口较少的时候还可以实现公正,但是在人口增加之后,就会导致世家大族的崛起。

原因很简单,举个例子,一个组5个人的时候,领导要你们班推荐最优秀的人才,五个选一个,你们商量商量,谁最合适,然后推荐,很容易就能找到最优秀最合适的那个人,而且很容易让5个人心服口服。

如果有50个人选1个,你们可能就需要辩论或是投票了,靠互相推荐就容易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

如果有500人选1个,你们就可能需要考试了,靠互相推荐只会互相不服。

汉代的情况就是这样,不到2000万人的时候搞搞推荐没什么问题,6000万人你还这么搞,就是大问题,在这种推举制度下,于是各个地方豪族就拉帮结派,你推荐我我推荐你,最后世家大族阶层逐渐上位,把持朝政。

各个士族之间也有矛盾,于是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就形成了长久的分裂和对抗,本质上,是原有的制度下,中央无法对增加到6000万的人口实施有效统治。

因此中央只能放任地方势力坐大,最后在一次偶然事件——饥荒导致的黄巾之乱之后,地方势力彻底崛起,形成了军阀混战。

这种类似的情况发生在世界各地,罗马帝国,法兰克王国,中法兰克王国,都在人口增加后发生了分裂,本质上都是因为当时的生产力不允许对大量增加的人口实施集权统治。

至于司马家篡位这种事,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篡位何止发生过一次?

彼时士族势力尤盛,把持朝政,皇室一旦出现变故,很容易就被篡位,司马家就算不篡位,别人也会篡位,司马懿后面还有刘裕,萧道成,尔朱荣,高洋,宇文觉,曹魏皇室能挺得住几轮?

所以历史是唯物的,已有之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太阳底下并无新事。


至于蜀汉的灭亡,和武侯英年早逝,刘禅昏庸无道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如果我们在刘备失去荆州之后来看,当时的条件下,蜀汉也必定会走向灭亡。

很多人说蜀汉后继无人,废话,蜀汉一州之地,怎么出得了这么多人才?(有朋友认为这里出现了自相矛盾,其实并没有,仅靠10个岳飞是远远不够的,毕竟曹魏良将千员,蜀汉自己也有各种将军副将几百人),后继无人才是必然的,刘备当年人才济济的辉煌,不过是因为人才都是刘备从全国各地带过去的,(刘备带过去的不仅仅只有关张诸葛亮这些人,还有大量荆州派甚至更多的官员,10个岳飞并不算什么,并不能代替几千个有经验的将军和官僚),这批人老了,死了,曹魏又不会一直让武侯挖墙脚,所以蜀汉自然就后继无人了。

只有看了数据,你才能对历史真相有所了解,夷陵之战的时候刘皇叔兵力预计有16万左右。

在夷陵大败之后,蜀军只能维持不到10万兵力。

原因很简单,刘备之前的兵力都是荆州带过去的,就算刘皇叔这次不败,全身而退,只要荆州没抢回来,到武侯第三次北伐,也过了快10年,这些兵也会老掉一批,再等个几年。还会剩多少?

而曹军,曹操征赤壁的时候,历史学界认为曹军只南下了不到十万兵力,曹军总兵力也就15万。

而邓艾,钟会灭蜀的时候,魏国有30万以上的兵力。

北方因为董卓之后连年战乱,人口骤减,但稍后必然会回复,魏军兵力不断增加,蜀军兵力不断减少,蜀国抗得住多久?

刘皇叔能偏安一隅,不过是因为北方战乱人口一时骤减所导致的暂时现象,当时南方根本没有抗衡北方的实力,刘备就算赢了夷陵,就算抢回了荆州,也不过晚一点灭亡,蜀汉也许会死在东吴后面,也许263年挂掉的是吴国,但还是撑不到280年,更别说一统天下了。

在朱元璋之前,南方和北方对峙的时候,有哪一次是南方赢了?

南北朝的南朝,疆域比皇叔大多了,还不是挂了?岳飞带着600人,能有整个荆州和江南作用大?南朝带着整个蜀地,荆州,江南的地盘,都打不回去,你觉得600人打得回去?

这600人就算全都是万里挑一的人才,南方也可以轻松找出1000多个这种人,北方也可以轻松找出3000多号这种人,更别说这些人才有没有用武之地了。


许多朋友看历史的时候总被英雄的事迹而不是冰冷的数字所吸引,但诉说真相的是往往是后者。

所以这600人穿越能不能改变历史?答案是可以,但绝不是上阵杀敌或者指挥军队这种方法,他们需要分别穿越到朝堂之上,再一个一个穿越到魏国元老的家里,而且目标明确,就是瞬间杀掉所有魏国元老和曹魏皇族,然后被史官当成用了黑科技的外星人一样的东西写在史书里。

或者他们带着火药,麻纸和占城稻穿越回去。

宋朝时,平均每亩粮的产量是2石,而东汉粮食产量是一石,带着先进的稻种到南方,可以用2倍的粮食产量碾压北方的小麦。

这样蜀国能养活人口可以翻一番,当然,吴国的粮食产量也会翻一番,毕竟扬一益二,吴国拥扬州荆州之地,若有新的稻种,人口反超魏国不是事,有希望提前出个朱元璋,但也轮不到蜀汉统一天下。

就算是罗贯中同志,对历史唯物主义都很有理解,开篇就提了“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尽管罗贯中同志并没有看出分分合合之后的科学道理,但他也知道这不是人意所能定的。

user avatar

穿越节点:回到新野会皇叔

第一回:岳鹏举帅众空降 刘皇叔临阵拜将

却说那岳武穆于除夕之夜,被秦桧所害,心怀天下,一缕忠魂,不肯入地府,也不消散。隐约到一所在,视之,乃辕门也,五百背嵬军皆著便衣(带甲回去就太坑了),列队出营,看到岳将军,皆倒身下拜:闻得元帅下狱,吾等皆欲返乡也。今天佑元帅平安,吾等誓死追随。岳武穆一时恍惚,竟不记得自身被害,激扬慷慨,与众将士击节而歌: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且歌且行,半云半雾之间,岳元帅与五百背嵬军渐渐不见。
行有半个时辰,遥遥望见一城,旗帜之上,乃是一个劉字。

岳飞与诸将士久居荆湘,地理娴熟,竟不知此处有城池所在。借问父老,答曰乃荆州牧刘景升治下,左将军屯兵与此,名曰新野。众将士瞠目结舌。岳飞回想前事,叹康王终非明主,今至新野,莫非天意。幸好五百背嵬军向来令行禁止,心中震惊,也无异动。岳飞吩咐到:且到城中一探虚实。远远看到城门,确实新野县三字无疑。正往城门处走,听得背后喧哗,百来个汉子急匆匆走来,当先一个黑大汉,喊着让开让开。百姓纷纷避让。背嵬军见得他们如此蛮横,心中不喜。到得背嵬军前,黑大汉往面前的背嵬军背上一推,口里喊着让开。被推的背嵬军不防备黑大汉力气远超常人,幸好前面同伴听得声响,左右两手一撑,止住了前倾之势。众背嵬军尚未开言,却听得那黑大汉喝到:你这鸟人还不让开,说着挥拳便打。背嵬军将士未得将令,不敢伤人,衹昰左右招架,并不还手。黑大汉十来拳徒劳无功,不由得心中焦躁,早听得身后人群哄笑,喊哥哥今天还没吃早饭没得力气,不由得欺身近前。那背嵬军看得精彩,历来配合无间,早散开阵势,让开地方任其发挥,一面派人禀报岳帅。那军士招架之间,却昰走了一个弧形,侧面对着众人,见得黑大汉抢进来,双手圈住黑大汉左手,左脚封住黑大汉左脚,一个闪身,扭住黑大汉左手到了背后,往下一压,黑大汉立足不得,往下跌了一跤。

对面早有汉子见状,大喊一声,勿伤吾兄弟,武松来也。照着面门就是一拳,解了黑大汉的围,鬥在一处。众好汉看得发一声喊,都往前冲过来,背嵬军放过前头,把众好汉往中间一围,打了个首尾不相应。待岳帅过来看时,众好汉也就十来人簇拥着宋江还站着。

宋江走出拥护,向岳帅抱拳行礼:吾乃及时雨宋江,不知好汉如何称呼。
岳帅心中诧异,回礼道:吾乃相州汤阴岳鹏举。来者莫非梁山水泊众好汉。
宋江口称正是,兄弟们皆在此处。却不知此地是何所在。岳帅以新野对之。言此时乃劉備屯兵在此。众好汉甚是不信,然则想来众多兄弟早已身死,如今皆在一块,不由得不信。

正闹腾间,城门大开,一彪兵马杀到。原来昰劉備闻报,带着关羽张飞二将,偕同诸葛亮一起到了。见众人甚是雄壮,不由欣喜,下马与众人叙礼:左将军领豫州牧刘玄德,今屯兵新野,不知诸位豪杰因何到此。梁山众人正愁无处可去,对劉備仁义之名,甚是拜服,对以兵荒马乱,避祸来此。岳帅欲观劉備举止以定行止,五百雄壮军士,料来瞒不过劉備,衹说不满上官迫害,远走他乡。劉備乃邀众人入城一聚。

宴席之间,彼此讨论行军布阵,练兵统帅之法,各自欣喜。宾主尽欢。一连数日,众人谈的兴起,就军营之中,互相切磋起来。劉備私谓孔明:鹏举之才如何。对曰:出将入相,吾不能及也。得之天下之幸。

《昭烈本纪》:建安十二年,帝遇岳忠武于新野,相谈数日,执其手曰:今天下衰微,生灵涂炭,愿君以天下苍生为重,救民于水火,天下甚幸。君臣涕泪而拜。拜军师将军,与诸葛同。

孔明曰:非鹏举不能制梁山众人也。劉備称善,以梁山众人皆归岳帅麾下节制。
梁山众将有不服者,众人对曰:武不如岳鹏举,战阵亦不如也。不可多言。

自昰日日练军不提。

第二回:梁山众劫掠百姓 岳鹏举斩将立威

却说新拜军师将军岳鹏举晓谕全军:劫掠百姓者,斩。一时秋毫无犯。

建安十二年秋七月,曹军先锋犯荆州。

军师将军岳帅趁着曹军先锋才至,立足未稳,带着儿郎们冲破阵型,直追了二十余里才止。安营扎寨,记载众将功劳。却听得营外喧哗,出得辕门看时,却是三百背嵬军簇拥着梁山众将到来。旁边数百百姓,呼天抢地,看到岳鹏举出得门来,抢到身前拜倒在地,口中大喊“请皇叔做主”。

原来那梁山众将,随军追击曹军,却见前面一个村庄,端是华丽,众将见时,“劫富济贫”之心复萌,抢入村子里来,众好汉见到金银就往怀里直踹,矮脚虎王英见妻子离得远了,觑见一个门户里粉雕玉琢般两个十几岁女子,一脚把门踹开,抢将进去,一手抱住一个,嘴里衹乱喊心肝宝贝。两女子战战兢兢,面如土色,一个手脚乱动,一个却是晕了过去。父亲听得响动,出的屋来,急切间那把菜刀过来,就王英身上乱砍。王英闪避不及,举手相迎,胳膊上早挨了两刀,要再退时,脚下一绊,仰天倒在地上。父亲追上来,立足不稳,整个人扑向王英,那刀斩在王英小腹下,却听王英大叫一声,晕了过去。

李逵抽出两把板芙,见人就砍。有没跑过的,顿时砍死四五个。再要追时,脚下被绊马索一绊,倒地不起,刚要挣扎,早被一拥而上按住了,登时动弹不得。却是岳鹏举亲兵背嵬军听得这边哭喊,以爲曹军在此,赶了过来。一拥而上,几个伺候一个,都缴了械。有不服的,却要动手,奈何这群亲兵,平日里以一当百,更是精通战阵合击之术,不到一个回合,就被打倒在地。统统绑了回营。

岳鹏举听乡民苦得凄切,急扶起来,请众乡邻指认,梁山众好汉敢作敢当,一一承认无误。劫掠的绑到一边,行凶杀人的,绑到另外一边。不到一个时辰,一百零八人指认完毕。

岳鹏举确认无误,登上高台。请军令官上台,问曰:劫掠百姓,依军法当如何,答曰:当斩。问行凶杀人当如何,答曰当斩。岳鹏举答曰:譱。

刀斧手上得台来,验明正身,手起刀落,直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众乡民既惧且喜,纷纷拜倒。

这边斩完众将,岳武穆登记完将士功劳,另外写了请罪表,一并派人送给刘皇叔,按下不表。

第三回:刘皇叔入主荆州 曹孟德南下败绩

第四回:刘皇叔联盟孙吴 岳鹏举威震两川

未完待续……

user avatar

搬运一下我在另外一个回答里说的。

对诸葛亮来说,实现他隆中对战略中最不可或缺的一环,就是“荆州上将”。而从岳飞的战绩表现上看,可能是历史上最适合的人选。

I. 先从战役战略上来说。我们先看看岳飞的偶像关羽是怎么干的?——

羽率众攻曹仁于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泛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

诸葛亮《隆中对》的前提是所谓“天下有变”,并不是守株待兔式地坐等。建安二十四年,先是洛阳政变、再是宛城侯音反,曹仁攻关羽又遭击败。作为荆州方面的“上将”关羽意识到这是进兵宛、洛的好机会,于是提前发动了北伐,进军襄樊。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关羽并没有过分突进(理由稍候会讲),而是采取围点打援式方式,先后挫败了于禁、庞德,并且与徐晃形成了相持局面。

而从敌后战场上,关羽联络发动了梁、郏、陆浑的孙狼等“群盗”,以遮断嵩山山脉南麓的洛、许交通线。而作为对抗,曹操则从洛阳进兵郏县东南的摩陂,将总预备队设在此地,一方面令徐晃南下救援襄樊,一方面则调遣张辽回师摩陂汇合。

——摩陂之于许都,就如同朱仙镇之于开封府!也就是说,曹操所假设最坏的情况,如果关羽击败了徐晃继续北上(宛城经过曹仁屠城已无法作为屏障),那么汉末的“朱仙镇之战”有很大概率就要在摩陂开战了。

从战线的推进来看,岳飞比之当年的关羽向北多推进了七八百华里;从下面的图中可以看到,岳飞部的进军是从襄阳、鄂州同时出兵,分兵合击——武赳攻虢州,牛皋攻鲁山、张宪攻蔡州→牛皋、张宪攻颍昌府→王贵攻郑州、河南府,牛皋、张宪攻淮宁府——从而从西、南两个方向对开封府实现了外线合围;

而敌后战场的发动来看,比之关羽号令的“群盗”遮断梁、郏、陆浑一线,相应岳飞号召的两河义士几乎遍布整个河东、河北,这又是在关羽的战略基础上的再升华了。注意,根据岳飞本人的自述,以下的敌后工作岳飞在开始北伐前十年就开始做了,所以被强令退军时才会哀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飞遣梁兴等布德意,招结两河豪杰,山砦韦铨、孙谋等敛兵固堡,以待王师,李通、胡清、李宝、李兴、张恩、孙琪等举众来归。金人动息,山川险要,一时皆得其实。尽磁、相、开德、泽、潞、晋、绛、汾、隰之境,皆期日兴兵,与官军会。其所揭旗以"岳"为号,父老百姓争挽车牵牛,载糗粮以馈义军,顶盆焚香迎候者,充满道路。自燕以南,金号令不行,兀术欲签军以抗飞,河北无一人从者。
岳飞北伐Vs关羽北伐

II. 再从战区战略角度上来看。

诸葛亮与岳飞在北伐时所面对的条件,都是如何以南方步兵集团对抗机动性占据优势北方骑兵集团。最后他们选择的,都是利用广阔的地理条件发动外线钳形攻势,调动内线的敌军疲于奔命后,分兵合击,完成战略合围。(然而,正如上面岳飞攻取河南的分兵合击搞得不好就是一个萨尔浒之败,这样跨越千里的钳形攻势搞得不好就是宋太宗的雍熙北伐……)

历史上除了诸葛亮和岳飞,还有一个人也尝试过同样的思路,他就是——靖安司司丞李泌!

李泌在《彭原对策》中策划了全歼安史叛军的一盘大棋——他要求郭子仪不要截断安史叛军联通关中的通道,通过调动敌军骑兵集团往来关中、范阳数千里,而唐军则“以逸待劳,来避其锋,去翦其疲”,然后再断其首尾——然而,太子殿下(唐肃宗)在实际操作中不负众望地掉了链子,安史之乱延伸出的藩镇之祸才又延续了上百年。

李泌的战略,其实也是《隆中对》的再升华——“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诸葛亮通过一东一西两个战略方向的反复拉扯,也是意图调动曹军疲于奔命。而岳飞后来在《乞出师札子》中的方案规划则更加具体。

(一)万一得便可入,则提兵直趋京、洛,据河阳、陕府、潼关,以号召五路叛将,则刘豫必舍汴都,而走河北,京畿、陕右可以尽复。至于京东诸郡,陛下付之韩世忠、张俊,亦可便下。臣然后分兵濬、滑,经略两河,刘豫父子断可成擒。如此则大辽有可立之形,金贼有破灭之理,四夷可以平定,为陛下社稷长久无穷之计,实在此举;
(二)假令汝、颍、陈、蔡坚壁清野,商於、虢略分屯要害,进或无粮可因,攻或难于馈运,臣须敛兵,还保上流。贼定追袭而南,臣俟其来,当率诸将或锉其锐,或待其疲。贼利速战,不得所欲,势必复还。臣当设伏,邀其归路,小入必小胜,大入则大胜,然后徐谋再举
(三)设若贼见上流进兵,并力来侵淮上,或分兵攻犯四川,臣即长驱,捣其巢穴。贼困于奔命,势穷力殚,纵今年未尽平殄,来岁必得所欲

诸葛亮和岳飞所面临的局面大致相同,基本都是沿秦岭=淮河一线的南北对峙,那么什么样的地理最能发挥步兵对骑兵的优势?是中原地区的的广阔平原吗?——不!当然是秦岭的群山。

隆中对只提了关羽夺宛洛、刘备出秦川,但是对于盟友孙权在东线战场的期待几乎没有。回头看岳飞,他提出率先收复的也是“京畿、陕右”,而对京东战场只含糊提了一句“交给韩世忠、张俊就好”——这里除了两位都知道对孙十万之流期待不能过高一样,东线较为平坦的地理条件也确实并不适合来调动敌方。

所以,诸葛亮战略的具体实施就是:以关羽、刘备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出兵,调动曹操的机动兵团在长安=洛阳一线来回奔命、首尾难顾。从关羽北伐在襄樊围点打援而不是过分突进来看,他显然是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战略定位更多是牵制,而主攻方向其实在刘备的汉中方向。诚然,因为宛城候音之乱,关羽北伐有提前发动的嫌疑,但如果历史上孙权没有反水,在襄樊维持对峙、持续向宛洛施压这一点还是做得到的。

而在岳飞北伐时,他改以中线战场荆襄方面军为主攻方向,同时积极配合西线战场川陕方面军。具体是做了两点:(一)派兵攻取侧翼的商、虢二州并交给川陕军驻守;(二)派遣游击部队渡河北上河东地区,截断入陕的金西路军的渡河北归之路。历史上,入侵陕西的金西路军撒离赫部正面要面对宋川陕军、侧面受到岳家军威胁、背后还有岳飞派出的游击部队,被压缩在凤翔=长安一线的狭窄区域内(图上没有,另外再想办法画图吧)。岳飞班师前,金中路军兀术已经退过了黄河,打算以放弃河南地为代价保证主力不被岳飞咬住合围。然而,金西路军的撒离喝基本是跑不了了。如此则可完成两个战略目标:(一)收复陕西、河南地;(二)全歼金军一部有生力量

想象一下这画面——

东线三次击败曹操,进军许都,张辽、徐晃写信来暗通款曲,曹操则率主力退过河北;

西线截断黄河渡口,配合汉中全歼曹真、张郃所部……

这个开局,丞相做梦怕是也会笑醒。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user avatar

题主知道一个岳飞对于蜀汉而言是什么级别的人才优势吗。。。。

岳飞是南宋中路战区统帅,军政一把抓,放到三国,其能力是即便不及我亮,也能稳压司马的存在。。最离谱的是,史载这位勇冠三军,斩将夺旗、带兵冲阵的事半点没少干,这就是全能型将帅。

我亮要有这么个牛人当助手,自己在汉中坐镇,组织组织后勤,治理治理国家,只要管好战略大局,放手让岳飞去打,又何至于年仅五十四岁就去世?让他俩折腾个二十年,曹魏底子再强也得崩盘。无他,就凭这两位都是百世难觅的英杰。

现在很多人自以为知道了点历史唯物主义,便觉得物质能决定一切,实力强的活该赢实力弱的,这就特别可笑。

首先,要知道强弱是不断转化的,强者的国力军力也是会因为各种原因发挥不出来的。曹魏兵力虽然四五倍于季汉,却要同时防备四条线,其中两方还是联盟状态。战略上其实是被动的。那么这时汉军但凡能在西线打出点优势,就能起到撬动天下大局的效果。

再者,历史唯物主义不是教大家忽视人的作用,更不是忽略历史人物抉择的偶然性,能力、性格、地位不同的人所能作出的抉择更是截然不同。历史形势对人的影响是相对的,而非绝对。以孔明之智,辅以岳飞之勇,那就是具备创造奇迹,逆转强弱的能力。如若不然,就无法解释,为什么李唐能以一旅孤军发展壮大扫平天下,为什么朱元璋一介淮右布衣能消灭群雄驱逐鞑虏。

真心希望,有这种想法的朋友,再认真读一读史书,不要去轻易听信一些厚黑、权谋、成功学的“发明创造”,人间正道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