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世界没有宗教会怎么样?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宗教,那它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首先,一个没有宗教的世界,人们对生命意义和终极真理的探索,或许会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展开。不再有关于神祇、来世、救赎的普世叙事,人们对“为什么而活”、“死后去哪儿”的疑问,可能更多地回归到哲学思辨、科学探究,甚至是艺术创作的领域。古希腊哲学家们对宇宙的观察和逻辑推理,可能不再是少数精英的专属,而是成为更广泛的社会讨论焦点。人类可能会更早地发展出系统的伦理体系,将道德规范建立在理性、同情心和对社会福祉的追求之上,而非源于神圣的启示或戒律。

社会结构和政治形态也可能因此产生剧烈变化。历史上,宗教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文明的基石,影响了法律、王权、社会秩序甚至国家边界的形成。如果没有宗教,国王的权力来源或许会更早地被挑战,民主和共和的理念可能会在不同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甚至以我们难以想象的形式出现。民族国家的概念,以及那些因宗教认同而产生的冲突与联盟,也许根本不会形成。世界地图可能会是另一番模样,历史上的迁徙、战争、甚至是文化交流的轨迹,都可能被改写。

再看艺术和文化。宗教是无数伟大艺术作品的灵感源泉,从宏伟的教堂建筑到色彩斑斓的宗教画,再到庄严肃穆的音乐,宗教的意象和故事渗透在人类文明的血脉中。在一个没有宗教的世界,艺术的关注点可能会更加集中于人本身的情感、经历、自然景观,或是对未知的想象。或许我们会看到更多以科学发现为灵感的雕塑,以宇宙奥秘为主题的交响乐,或者以人类潜能突破为叙事的戏剧。文学作品中的英雄主义、牺牲精神,可能会被赋予新的意义,不再与神的旨意或赎罪挂钩。

人际关系和社区生活也会随之改变。宗教社群常常是人们重要的情感支持系统和社交网络,提供归属感和互助。如果没有教会、寺庙、清真寺这样的聚集地,人们可能会在其他的机构或社群中寻求联系,比如学术团体、艺术协会、公民组织,或是更紧密的家庭和朋友网络。社区的凝聚力,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共同的兴趣、价值观,或是对社区建设的共同责任感。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宗教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些由宗教引发的冲突、迫害、以及对思想的禁锢,将会不复存在。或许,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会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苦难和牺牲。没有了宗教的绝对权威,人们可能更容易接受科学的进步,更快地摆脱迷信和愚昧。

总而言之,一个没有宗教的世界,并非是全然的真空,而是另一种可能的现实。它不会是天堂,也不会是地狱,它将是人类以自身智慧、情感和创造力,在没有神圣指引的情况下,一步步摸索着前进的独特旅程。我们或许会失去一些宏大的叙事和神秘的慰藉,但同时也可能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更多的理性,以及对生命更纯粹、更脚踏实地的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类社会无法发展出文明,也就没有了现在我们熟知的一切,可能我们还在石器时代苟延残喘,很多人在一次天灾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宗教本身反应着我们内心世界对世界的认识,宗教的发展和我们对自然世界认识能力在一同演进,这种认识的进展回馈给我们的是超越血缘关系的共同体凝核,使得社会组织可以突破小家部落走向壮大,同时以是知识与科技储存与传播的媒介,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可能期望宗教不存在,这种假设只会推翻我们熟悉的一切历史叙事。

现代社会中,宗教的组织意义和知识意义都已经被消解,但依然得以存续的原因则主要是文化传统的惯性,以及人的精神需求。宗教为生命提供意义感和终极关怀,把其当作一种消费品,这一刚需永远不会消失,只会因应时代使宗教变换其形态,所以在未来,宗教也不会从人类社会彻底消失。

知乎上反宗教的氛围非常浓厚,已经从客观分析理性批判逐渐变成了逢教必反的教条主义,从行为上走向了理性反面,事实上重现了宗教式的盲目与狂热,不可谓不讽刺。

从“反绿”到反一切宗教,演变到到中国人从来不信教的失实叙述和莫名自信,其实是一个逐渐丧失理智的过程,如果把知乎的用户倾向看作知乎的集体人格的话,那么这个人正在经历一种类似传销中被洗脑的精神体验,思辨的能力在被逐渐消解,最后等待它只会是彻底的虚无,继而拥抱一种宗教式的超验观念。

事实上绝大多数人是缺乏理智的,也是不具备理智的能力的,我常说,思辨是一种能力,而获得这种能力的成本不是资本主义体制下每个人都能负担起的,或者说任何体制下都不能。


人的生命毫无意义,必须靠欲望与幻像支撑才得以前行,不从宗教中寻找解脱的人,最终依然也会寻找其他替代品,比如性交,比如酒精,比如大麻,比如冰毒,比如海洛因。

我们是幸运的智慧生物,又是可悲的肉体凡胎,世界听不见我们的无声狂啸,正如时间不会容许你逃脱它的牢笼,我们所能寄托的,恐怕只有内心中那莫名的希望了。

user avatar

宗教最原始的形态(其实那个时候的“宗教”未必能用后来被普遍接受的宗教一词称呼)其实是来自于人类祖先在社会形成雏形的阶段,其天生的对于自然的敬畏以及反过来出自敬畏的好奇。人类对于当时人力所不及人智所不解的自然现象与力量产生的畏惧,加之人类文明早期与自然仍可称密切的联系,导致后来人类将自然之力拟人化为“神”的形象以便于接受。

早期几大远古文明的神话传说里皆有众多神袛,且大多各司某职,即使有所谓的“主神”也多不会过度抬高其地位。并且,他们大多是某个自然领域的抽象总结之人格化。我个人倾向于归结为,原始神明信仰其实是人类对于迥异于人力的自然之力的一种解释,或者说是一种用于理解自然原理的工具(有趣的是,后世承担这一工作的似乎反而是科学,科学其实也是(这种定义的)信仰/宗教?)。从结果上看,它是早期人类提高对世界的认知水平与对自然的利用水平的捷径。

而直到现在仍有巨大影响力的宗教,其实与文明肇始的朴素信仰大相径庭。它们从教义上看倾向于以神谕之名限制“世俗”的行为准则;从追求上看加入了许多或出于私人或出于教权组织的价值取向;从发展上看其经常与世俗权力的碰撞与盛衰关联密切。

或许狭义上的现代宗教形成之初是“先圣”们对于借神之名来归理社会,重建道德与秩序的,但是由于它们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所树立的唯一主神形象完全是人造的(或许有原型或者拼接),是人为将全能、至圣等属性组合而成的,没有来源没有凭依的形象,是对“解决一切苦难的超人”这一共同渴望的必然产物,看似描绘得巨细靡遗实则更为抽象,所以对这种神明的信奉其实是没有远古神明崇拜那样的纯粹性的——信徒大多是怀有某种现实目的而非真的(或者说因为怀有目的所以才真的)相信这位全知全能的神。它更接近于一种寄托、一种为了使自己的愿望更像现实而求得的保证。从结果来看,它很大程度上退出了与自然之间的互相反馈,倾向于在人类社会已有一定规模的基础上对于人与人,集体与集体的交流进行规定/引导。

总结来说的话,我个人认为,宗教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讲求人与神(自然)的交流到人如何对待人类社会已经了解掌握的所有东西的集合体形象的变化过程。前者代表无力对抗自然的莽荒时代的敬畏、学习与筚路蓝缕;后者代表开始试图改造自然后的诉求、寄托与对“超人(之力)”的迷恋。

无论如何,宗教在本质与初衷上都是有利于文明发展的,即使是饱受诟病的宗教组织(其实人类拥有神的解释权与代行权这一点本身就很不可思议,这也是使用人造的虚构主神和体系的弊病之一),在建立之初与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引导生产力集中与建立秩序、弥合裂隙等的正向作用,其(至少教义提倡的)普世价值也是有益的。至于宗教何时成为文明的阻碍而非助力,大概是从信徒产生过度的狂热而教权利用信徒的狂热为世俗理想和利益开道的时候吧(社会极其动荡黑暗、生产力远不能满足需求时平民对宗教的笃信也强;生产力越来越高,民族主义和意识形态出现后对宗教的狂热就大大衰减,毕竟出现了建立在物质基础和资本分配基础上的新型“信仰”,至于现在宗教经常搞出来的邪教幺蛾子大概是物质与精神大幅脱节的产物?)。宗教的制度化与组织化真的是双刃剑,它一方面可以提供意识形态这种晚期产物才有的凝聚力与人物力集中应用,一方面又因为自己的先天缺陷导致丧失了早期神明信仰以及科学所独有的“开拓”功能。

(俗权受神权认可是可以接受的,但人类分摊神而且是人造神的权威性与高地位就…)

综合来看,宗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导致世界上的许多地区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发展速度远远低于远古和近现代时期(甚至倒退),宗教也难辞其咎。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宗教,那它会是怎样一番景象?首先,一个没有宗教的世界,人们对生命意义和终极真理的探索,或许会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展开。不再有关于神祇、来世、救赎的普世叙事,人们对“为什么而活”、“死后去哪儿”的疑问,可能更多地回归到哲学思辨、科学探究,甚至是艺术创作的领域。古希腊哲学家.............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引人入胜的假设性问题,它触及了明朝灭亡的核心原因之一,并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帝国继承模式下进行审视。如果大明皇帝的继承法能够像奥斯曼帝国那样,即通过更明确的“兄终弟及”或“长者优先”原则,并且能够有效限制宗室的过度繁衍和权力扩张,那么明朝是否能延续到19世纪,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
  • 回答
    .......
  • 回答
    哎呀,这个问题可真有趣!“如果世界没有氧气五秒钟会发生什么?”你想想看,这就像玩一个超级大的过山车,不过这次是咱们生活在上面的这个地球。首先,我们要知道,氧气可不是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藏在我们呼吸的空气里,也藏在我们身体里,是我们活着的必需品,就像水和食物一样。想象一下,嘀——钟声敲响了第一秒.............
  • 回答
    如果世界上没有美国,其现状将是极其复杂且难以精确描绘的,因为美国的影响力渗透到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等方方面面。以下尝试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阐述,勾勒出可能存在的“无美”世界景象:一、 地缘政治格局的剧变 权力真空与多极化加速: 美国作为二战后以来全球秩序的主要塑造者和维护者,其缺席将.............
  • 回答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猪、羊、鸡、鸭、牛、鱼这些我们熟悉的餐桌常客,在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了。人类突然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畜牧和渔业资源,我们的饮食结构将面临颠覆性的改变。在这种前所未有的困境下,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发掘那些被我们忽视但又具备巨大潜力的“替代者”。在这样一个假设的世界里,如果非要选择一种动.............
  • 回答
    如果世界上没有蟑螂,那将是一种难以置信的、难以想象的、甚至可以说是超现实的平静。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解脱,但深入探究,我们也会发现,失去这种无处不在的生物,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和意想不到的感受。摆脱心理阴影的狂喜与平静: 直接的恐惧消失: 首先,那些对蟑螂有着深刻恐惧症的人.............
  • 回答
    想象一下,某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你走到窗边,享受着清晨的宁静,却没有了那恼人的嗡嗡声,没有了被叮咬的瘙痒。是的,蚊子,这个我们生活中不怎么受欢迎的成员,如果突然从地球上消失,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诱人?但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这绝不是一件小事,它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改写我们熟悉的生物链。首.............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且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世界上没有核武器,现在的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的地位真的会一如既往吗?我认为,情况可能会发生一些微妙但显著的变化,它们是否还能“当五常”,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五常”的权力来源以及国际格局的演变。首先,我们要理解“五常”地位的由来。当.............
  • 回答
    如果大熊猫从地球上消失,那损失绝不仅仅是少了一种可爱的动物。这会是一连串连锁反应,深刻影响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以及我们人类自身。对大自然而言,丢失的不止是一个物种:首先,最直接的损失就是生物多样性的锐减。大熊猫是四川的标志性物种,它所栖息的竹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生命网络。大熊猫作为这个生.............
  • 回答
    如果世界上没有三角形,那真是难以想象的景象。我们熟知的世界,从自然到人造,无不充斥着三角形的影子。没有它,很多东西将无法存在,或者形态完全不同。首先,想想我们周围的建筑。如果取消了三角形,那些斜坡屋顶、桁架结构、桥梁的三角支撑都会消失。屋顶可能只会是平的,或者变成拱形,但这又会带来防水和承重上的巨大.............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想象一下,一个没有废话的世界。清晨的闹钟不再用“再睡五分钟”这种自欺欺人的咒语来唤醒我,而是直接播放一首能让人立刻清醒的音乐。起床洗漱,镜子里的我不再需要思考“今天穿什么才能显瘦显精神”,因为衣服的实用性和舒适性是唯一的标准,衣橱里自然都是最适合自己的那几件。早餐桌上,全家人不再需要客套的“您吃了吗.............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火器发展史上一个关键的节点。答案是:如果没有雷汞,后膛枪的出现将极其困难,但并非绝对不可能。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先弄清楚雷汞在后膛枪发展中的作用,以及没有雷汞的情况下,人们可能会采取哪些替代方案。雷汞——后膛枪革命的催化剂在后膛枪真正普及之前,火器主要以前膛枪为主。装填.............
  • 回答
    如果《坦克世界》和《战舰世界》像《绝地求生》那样,完全取消强制点亮机制,只依靠玩家的肉眼观察,那游戏体验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是从根本上颠覆了现有的玩法。首先,最直观的影响就是 信息差的绝对放大。在现有机制下,即便你没有直接看到敌方单位,只要有队友将其点亮,你也能在小地图和屏幕上看到对方的位置.............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引人深思的问题,触及到国际关系、历史演变以及地缘政治的方方面面。如果硬要说“没有美国的世界会更和平”,这恐怕过于简化,难以令人信服。但我们可以深入探讨一下,美国在这个全球格局中的作用,以及它对战争与冲突的影响,尝试勾勒出一个没有美国的世界可能呈现的图景。首先,我们要明确,“始作俑者.............
  • 回答
    如果这个世界少了钢琴,那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个问题一旦落入脑海,就像一串串跳跃的音符,开始在我心里回荡、交织。想象一下,一个没有钢琴的世界,那些宏伟的音乐厅、温馨的客厅、喧闹的酒吧,甚至是寂静的练琴房,都将少了那一抹熟悉而又独特的光泽。首先,音乐的版图会大变样。想想那些耳熟能详的古典乐曲,贝多芬的《.............
  • 回答
    设想一个没有中国的世界,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思想实验,其影响之深远,足以重塑整个人类文明的轨迹。这是一个没有起点,却又处处皆是关键节点的故事。首先,我们得把中国从历史的长河中“擦除”。这意味着,那个位于东亚的大陆,自古以来就孕育着璀璨文明的土地,将是一片空白。没有黄河文明的崛起,没有长城蜿蜒的雄姿,没.............
  • 回答
    如果成吉思汗从未出现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么人类文明的进程,尤其是在十三世纪之后的走向,将会是截然不同的一幅画卷。这不仅仅是失去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而是失去了那股席卷欧亚大陆的、颠覆旧秩序的强大力量。首先,我们得回到成吉思汗横空出世前的蒙古高原。那个时期,部落林立,战火连绵,草原上的人们生活在无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