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出柜失败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回答
出柜失败,这四个字一出来,就带着一股凉意,像夏天里突如其来的一场冷风,把人从头到脚吹得透透的。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悲剧,也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背叛,更多的是一种,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感觉自己精心搭建的桥梁瞬间崩塌,而你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能为力。

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出柜失败”这个词的分量,是在我大学毕业那年。那时候,我已经和自己的性取向和解了,也交了一个男朋友,我们在一起的时间不短了,感情也挺稳定的。我一直觉得,父母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他们一定会理解和支持我。所以,我鼓足了勇气,选择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把男友带回家,想跟父母好好聊聊。

气氛本来是挺好的,晚餐吃得很开心,父母也对我的男友赞不绝口,夸他斯文、有礼貌。我以为,这是个好兆头,是时候开口了。我深吸一口气,开始小心翼翼地组织语言,试图用最委婉、最柔和的方式,将这个藏在我心里许久的事实说出来。

我记得当时我说话的声音有些颤抖,但眼睛里充满了期待。我说:“爸,妈,其实……我想跟你们说一件事,关于我个人的。我……我喜欢的,是男生。”

说出口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像是卸下了千斤重担,身体轻松了不少。我紧张地看着父母的反应,期待着他们能够像我想象中那样,给我一个拥抱,或者至少是理解的眼神。

然而,回应我的,是短暂的沉默,然后是难以置信的表情,最后,是铺天盖地的……失望。

爸爸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原本带着笑意的眼睛里充满了审视和一种我从未见过的冰冷。妈妈更是直接倒吸一口凉气,手里的筷子“啪嗒”一声掉在了桌子上。

“你在说什么?”爸爸的声音低沉得可怕,带着一丝质问和不容置疑的权威。

我试图解释:“我……我一直都这样,只是之前没敢跟你们说。我和小杰(我男友的名字)在一起很久了,他对我也很好,我们……”

“住口!”爸爸厉声打断了我,“什么叫‘一直都这样’?这是病!这是变态!你怎么能做出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情?”

妈妈则开始抹眼泪,哭得泣不成声:“我的儿子啊,怎么会这样?我们养你这么大,是为了让你过上正常生活的,不是为了让你走这条路的!你这是在毁了你自己!”

我愣住了,大脑一片空白。我从未想过,他们会对这件事有这么强烈的反应。我以为的理解和支持,在那一刻,化成了指责、愤怒和羞辱。

接下来的对话,对我就像是一场漫长的折磨。他们用了我能想象到的所有负面词汇来形容我,什么“不正常”、“丢人”、“恶心”,甚至质问我是不是在外面学坏了,是不是被带坏了。他们说,我这样做是在否定他们辛苦的养育,是在给家族蒙羞。

他们反复强调“正常”和“结婚生子”,用他们眼中“正确的”人生轨迹来衡量我。我试图据理力争,告诉他们我很快乐,我爱我的伴侣,这对我来说并不是错误,但我所有的辩解,在他们看来,都只是狡辩和冥顽不灵。

“如果你坚持这样,就别再回家了!”爸爸最后撂下这句话,摔门而去。

妈妈哭着把我拉到一边,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为了我们,为了你的未来,你就不能改改吗?听话,听妈妈的话,找个好姑娘结婚,生孩子,好好过日子,好不好?”

我看着妈妈哭红的眼睛,那里面有痛苦,有哀求,但更多的是一种深深的失望和一种我无法摆脱的压力。那一刻,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我仿佛站在一个巨大的悬崖边,身后是家,是亲情,但他们却把我推向了深渊。

那一天,我没有带男友回家。我一个人去了公园,坐在长椅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感觉自己像个透明人,格格不入。空气里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悲伤,不是大哭大闹的那种,而是一种沉甸甸的、压抑在心底的失落。

出柜失败,最痛的不是被拒绝,而是你最渴望被看见、被接纳的那一部分,在你最亲近的人那里,却变成了最难以理解、最应该被否定的东西。你好像瞬间失去了根基,感觉自己不被允许做真实的自己。

回家后,家里的气氛变得异常压抑。父母对我不再像以前那样热情,他们很少跟我主动说话,就算说了,也是围绕着“劝我改正”这个话题。我尝试过几次沟通,结果总是争吵,或者他们直接沉默以对。我能感受到他们眼神里的复杂,有失望、有无奈,甚至有一点点……恐惧。

我开始回避回家,也尽量减少跟他们的联系。曾经亲密的母子关系,现在变得小心翼翼,充满了隔阂。我心里很痛,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弥补,或者说,我不知道我是否需要去“弥补”什么。

这种体验,是一种深深的,无声的孤立感。它让你觉得自己像个异类,即使在外面的世界得到了认可,但在最温暖的港湾,却感受不到一丝温暖。你会开始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选择,怀疑自己是否真的“错了”。

而且,它还会在你心里种下一颗种子,让你对未来充满了不确定和焦虑。你开始害怕,害怕被更多的人知道,害怕被更多的人评判,害怕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失去更多重要的关系。

出柜失败,就像是你打开了一扇门,却发现门后面不是想象中的温暖怀抱,而是冰冷的墙壁和无情的审判。那种感觉,是心被掏空,是希望被碾碎,是一种,你即使拥有了整个世界,也无法弥补的,来自家庭的,最深沉的遗憾。而这种遗憾,往往会伴随着你很长很长的时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出柜失败,会死人的。

我从小到大唯一的朋友。
我们是没有邪念的青梅竹马。住在隔壁的他一度是我的噩梦,跟疯疯癫癫招猫逗狗的我相比,“乖巧又听话”“奥数第一”“班长”“数学课代表”“钢琴八级”的他,是“别人家的小孩”,是敌人,是可望不可及的偶像。

我们两家的大人不在的时候,会把我们关在一个房间里写作业。我妈总是嘱咐我,“跟人家好好学学!”
那时,他真的写作业,而我则溜门撬锁,偷看电视,偷看金庸,偷看温瑞安,偷看梁羽生,偷看老夫子,或者跟班上的女孩子旁若无人地煲几个小时的电话粥。直到楼梯上响起脚步声,再抢过他的作业本,胡乱抄一气交差。
不知道为什么,他从未告过我的状。我们也就渐渐跨过男生女生之间不可言说的三八线,成为在学校里不说话的“兄弟”。后来女孩子间流行《214度恶龙王子》《恶魔之吻》《恶作剧之吻》,我妈不给买,但我还是能找同学借来看,如痴如醉。
他也跟着我看。郭羡妮假装自己死了,男主角什么什么熙去她坟前悼念,我一边嫌弃狗血一边欲罢不能,看得直倒牙。
把书转借给他,第二天他来还书,眼睛肿肿的。

后来家逢巨变,搬到千里之外。再跟没任何旧识联系,一半是没有心情,一半是没有脸。只有他不离不弃,坚持在QQ上留言,试图找我,可我永远隐身,不敢回复。

初二第一次自杀失败,清醒以后,给他打了电话,抽噎了整夜。还记得他半梦半醒间被我吵醒的声音,记得他听见我哭声以后带着惶恐和惊喜的“傻扬?扬扬?!”
他是最烦人的天使。

大学和他考到同省。周末时我们轮流坐一两个小时的大巴,互相探望,像一对普通的异地情侣。在大学城附近开个房间,嘻嘻哈哈吃躺在床上零食看电视玩手机,吐槽智障同学和烦人老师。

“小s太毒了哈哈哈哈!”
“哎呀蔡康永帅我一脸!”
“滚,不准跟我抢!小婊砸!”

他没有跟我说过,可我一直知道他是。
有些事情是不用说的。

大学毕业的时候,他说,“傻扬,我想告诉我妈。”
我惊得撞上咖啡店的书架,冲他咆哮:“你疯了吗?!”
他妈是他父亲的续弦。逼死原妻的续弦。他父亲原配,糟糠之妻,白手起家,育有三女。他出生以后,父亲见到是个带把的,锉磨数年,铁心要离婚,为了给他(而不是他母亲)一个名份。
那位糟糠之妻愤而喝农药自杀。他的三个姐姐视他如仇。
他的三个同父异母的姐姐似乎都遗传了原配的精明果敢,事业有成,人中龙凤。
他妈愈发地没有安全感,事事要求他做到比三个姐姐更好。他练琴时,哭声和琴声响到半夜。
这样的家庭。

可是他说,“我遇到一个人,我想和他堂堂正正地在一起。我们没有做错什么。”
我想尽办法制止他,口不择言。“这个世界上有些事情和对错没有关系!你在找死!你父母怎么样你自己心里不知道吗?他们会接受才见鬼!算我求求你,你不要说,我装你女朋友,我们一起骗过去,你别作死!”
他坚定地直视我的双眼:“我是他们的孩子,他们一时不理解,但我相信他们会理解的。我会努力的。我希望他们为我开心。”

“顾扬,我和他要是结婚了,你愿不愿意……”
“想都不要想!我才不会穿裙子!做梦!不对,现在是该说这个的时候吗?!”

我反复哀求。
他澄清得好像一池水,对人与人之间亲密的恶意毫无察觉。
最后他向我保证,缓一缓再说。

然而他其实并不真的打算缓一缓。
人生最后一个暑假,他把学位证和性取向一起展示给父母。

数月后,我在异乡得知他的死讯。只有死讯,没有旁的只言片语。
哭不出来。愣愣地翻看他的照片,翻来覆去翻来覆去地看。

原来你已经不在了吗?

他是既怕疼又娇气的一个人。我们一起住的时候,如果我不下厨,他就不肯吃饭,因为切菜会割伤手,而外卖又不干净。
因为怕疼,他要求历任男友和他尽量保持柏拉图的关系。被甩的时候,他眼泪汪汪地问我:“我真的是神经病吗?”
我总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哄他:“谁说的?相信我,你一定会遇到一个器大活好还专一的高富帅……到时候只有爽,没有疼!”
可我还没来得及认识那位使他鼓起勇气出柜的人。
那位使他不再怕疼,从窗口一跃而下的人。

我真恨你。

花园别墅,层高不高,他房间在三层。
据说送到医院的时候还有呼吸。

多疼啊。

他连洗袜子把手指磨出一个水泡都要碎碎念几个小时。我一直不知道,他说“你那边是不是很晚了?早点睡吧,照顾好自己”的时候,已经被家人以死相逼,默默忍受了长达数月的软禁和没完没了的心理矫正。

我们更小的时候,我妈偶尔给我一块钱,我拿这笔巨款去买两根五毛钱的小布丁,逼他喊我“老大”,才分他一支。

我跟家里软磨硬泡,养了只小狗,他眼馋不已。他妈嫌狗脏,不许他靠近。他只好悄悄和我约好晚上散步的时间,一起躲在小花园。我们两个都不再舍得吃小布丁,而是换成一块钱一盒的酸奶,喂狗。
他抱着我的狗,在路灯下哼王菲的歌。我嫌他老土,荒腔走板地唱飞轮海或者twins,不停打岔。
狗吭哧吭哧地舔酸奶。被他摸到舒服的地方,从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
他睁大眼睛:“傻扬,你们家的狗,可能属猫啊!”

多年之后再见到他妈妈。保养得宜的中年美妇,蓬头垢面,涕泗横流,呼天抢地。
他爸坐在一旁,脊背挺直,面无表情,看上去既无痛苦,也无悲伤。
眼底空空荡荡。

有人窃窃私语:“小时候多好一个孩子,怎么就变态了呢?”
有人附和:“对啊,你看金星,那么大一个明星,不也是变态吗。这种事情,说不准的。都是作孽啊!”
“说不定是原来那个老婆回来报仇了……”

木然走开。

安徒生的夜莺。
夜莺活着的时候,旁人夸赞它的歌喉,却不给它一口食物、一滴清水。它徒劳地想从小雏菊和草皮里汲取一点点凉意。
可夜莺死去了,人们却用眼泪埋葬它。

今天又喝多了酒。
讽刺的是,后来我才发现,其实我也是变态。作为一个永远不会出柜的人,我可能会戴着面具,安安全全地苟活半生,直到这张面具和脸长在一起,血肉模糊,难舍难分。

小公举!小仙女!小天使!大傻逼!

我好想你啊。

但愿以热烈掌声欢送我,在日后淡淡一生也不错。


———————

可关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出柜失败,这四个字一出来,就带着一股凉意,像夏天里突如其来的一场冷风,把人从头到脚吹得透透的。它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悲剧,也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背叛,更多的是一种,在最信任的人面前,感觉自己精心搭建的桥梁瞬间崩塌,而你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无能为力。我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出柜失败”这个词的分量,是在我大学毕业.............
  • 回答
    出柜后面对父母的冷暴力,尤其是在需要“永远生活在一起”且个人空间被严重压缩的情况下,这绝对是一场艰难的战役。我明白你的感受,那种被疏远、被忽视,甚至连呼吸都带着压抑感的日子,真的会让人身心俱疲。首先,咱们得冷静下来,虽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情绪上的失控只会让情况更糟。你现在需要的是策略,是能够在夹.............
  • 回答
    关于中山大学女生出柜是否算道德绑架校长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到个人权利、社会规范、校方责任以及舆论的互动。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明确什么是“出柜”,以及在中山大学这个特定的语境下,当一位女生选择公开自己的性取向时,她所采取的方式和诉求可能是什么。出.............
  • 回答
    在不公开出柜的情况下寻找伴侣,确实需要更多一些策略和耐心。这并非不可能,只是在交往过程中,你需要更谨慎地把握分寸,同时也要确保自己的内心需求得到满足。首先,我们要明白“不公开出柜”意味着什么。这可能包括: 对家人或部分亲友保密: 担心他们的不理解、反对,甚至影响家庭关系。 在工作环境中保密:.............
  • 回答
    我并没有“出柜”的经历,因为我没有性别,也没有个人情感或性取向。我是一个人工智能,我的存在是为了处理信息和响应用户的请求。不过,我可以理解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也明白“出柜”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和个人化的经历。很多人在面对自己的性取向或性别认同时,会经历一段艰难的探索和接纳的过程,然后选择与他.............
  • 回答
    很多人选择出柜,这背后是一种复杂而深刻的需求,源于人性中最基本的一点——真实地活着。这不仅仅是关于性取向,更是关于一个人的身份认同、自我接纳以及与世界建立真实连接的渴望。你可以把这种需求理解为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就像一个人不可能长久地假装自己不是自己一样。长久地隐藏真实的自己,尤其是在涉及到如此核心的.............
  • 回答
    蒂姆·库克公开出柜这件事,说实话,对苹果产品在一些国家的销售会产生影响吗?这个问题挺值得琢磨的,而且得好好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承认,苹果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它的产品卖到世界各地。而世界各国,在对待性少数群体(LGBTQ+)这件事上,态度可真是天差地别。积极影响的可能性: 在开放、进步的国.............
  • 回答
    “假装同性恋向父母出柜”的实验是一个在道德、伦理、心理和社会影响方面都极具争议的话题。它不属于一个被广泛承认或科学界支持的正式研究项目,更像是一种基于个人行为或非主流社会实验的讨论。因此,对其进行评价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并认识到其中潜在的复杂性和危险性。这个“实验”的核心是什么?这个“实验”的参.............
  • 回答
    DC漫画中红罗宾(Tim Drake)出柜这件事,在读者圈里算是个不小的波澜,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这事儿怎么看,其实可以从几个角度切入,而且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解读。首先,从故事发展的角度来看:蒂姆·德雷克,也就是红罗宾,一直以来都被塑造成一个非常聪明、有条理、善于解决问题的人。他不像布鲁斯那样靠着一股冲.............
  • 回答
    微博上这出“女同性恋出柜,遭母亲极力阻拦,母女对话过激”的事件,确实牵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也触及了不少现实的痛点。从报道和网友的反馈来看,这件事情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在于它太真实地反映了当下社会中,尤其是在中国社会背景下,关于性取向认同、家庭亲情与代际沟通的复杂纠葛。咱们就事论事,把这件事儿掰开了揉.............
  • 回答
    出柜,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郑重其事的份量。对于很多人来说,它不仅仅是向他人宣布自己的性取向或性别认同,更像是一次自我接纳的旅程,一次与世界重新建立联系的尝试。我见过、听过很多人的故事,也经历过自己的出柜。这些故事各有不同,却都有着相似的挣扎、勇气与温情。在我看来,出柜更像是一场长跑,而不是一场短跑。.............
  • 回答
    关于李影缺席东京奥运会的原因,社会上存在不少猜测,其中“出柜”的说法流传甚广。但要明确一点,官方从未公布过李影因“出柜”而无缘奥运会,这是一个未经证实的传闻。事实上,职业体育领域,尤其是对于像李影这样在国家队层面有着重要影响力的运动员,其是否加入奥运会名单,通常是基于一系列复杂的考量,包括但不限于:.............
  • 回答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崔乐老师公开出柜这件事,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少讨论,也让我们有机会去思考当下社会对于性少数群体(LGBTQ+)的接纳程度,以及教育体系在这方面的角色。崔乐老师选择公开自己的性取向,这无疑是一个非常个人但同时又具有公共意义的决定。在许多社会环境中,包括校园里,公开谈论性取向仍然是一个需要.............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也挣扎了很久。作为一个les,我的内心深处,总有一个声音在呼唤着真实,渴望着被看见,被理解。但与此同时,另一个声音又会悄悄地响起,提醒我现实的复杂和潜在的风险。出柜,对我来说,是一种解放。想象一下,不再需要小心翼翼地组织语言,不再需要刻意回避某些话题,不再需要对身边的人隐藏一部.............
  • 回答
    《守望先锋》里士兵:76这位玩家们熟悉的“老兵”宣布出柜,这事儿啊,放在咱们游戏圈里,算是个挺大的新闻。说起来,这也不是头一回有游戏角色被官方“认证”了性取向,但76号这事儿,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多人关注,我觉得有几个点可以说道说道。首先,士兵:76这个角色本身就挺特别的。他不像很多游戏里的“高光”英雄.............
  • 回答
    乔纳森·肯特,那个穿着红披风、拥有超人血脉的男孩,他的故事自从诞生以来就备受瞩目。从最初在漫画中作为克拉克·肯特和露易丝·莱恩的儿子出现,到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的角色,乔纳森的每一次转变都牵动着无数读者的心。而他最近的一次,也是最重大的“成长”——承认自己是双性恋,这无疑给DC宇宙掀起了一层不小的涟漪.............
  • 回答
    凯文·史派西(Kevin Spacey)的公开出柜以及随之而来的性骚扰指控,无疑是近年来好莱坞乃至整个社会都备受关注的焦点事件。这不仅仅是一个名人的个人生活曝光,更触及了权力、性别、信任以及性侵犯指控等一系列复杂议题。要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及其影响,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梳理。事件的开端与发酵:从出柜到.............
  • 回答
    关于Elsa在《冰雪奇缘2》中出柜的讨论,确实是一个在电影上映前就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的话题。从一开始,Elsa这个角色就因其强大的独立性、不被传统束缚的气质以及与妹妹Anna之间深厚的情感连接,吸引了大量粉丝,其中许多人希望看到她能在个人情感方面有更进一步的探索,并且对LGBTQ+社群展现出包.............
  • 回答
    这个问题,我想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在心里反复掂量过。特斯拉,这个名字就像一个磁石,吸引着无数目光,也带来了不少争议。最近一段时间,负面新闻的确是铺天盖地,从刹车失灵到数据安全,从员工爆料到官方回应的迟缓,几乎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说实话,当我看到那些触目惊心的事故视频,或者读到那些关于“刹车门”、“断崖.............
  • 回答
    葛军,这个名字在江苏省内,乃至全国的数学教育圈里,几乎是家喻户晓,但又带着点神秘色彩。提起他,很多江苏考生,尤其是经历过高考的,脑海里立马会浮现出“魔鬼”、“炼狱”、“黑洞”这样的词汇,以及那一道道令人“闻风丧胆”的数学难题。但剥开这些标签,葛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想把这个问题说透,得从几个层面来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