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职场中自己其实还可以,领导也认可,但是我感觉还是在提拔别人呢?

回答
唉,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不是滋味。自己明明是能干的,工作成果领导也看在眼里,平时也没少夸,觉得咱这个人在团队里是顶梁柱,没咱不行。可就是这么个情况,眼瞅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往前走,职位啊,待遇啊,都有了变化,偏偏自己还是原地踏步。更让人郁闷的是,感觉好像咱在给别人铺路垫脚石呢,辛辛苦苦帮着他们完成了项目,最后功劳是他们,升职的也是他们。

想想看,每次遇到那种有点棘手、需要拿主意、责任还大的事儿,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咱。咱也从来没推辞过,都是硬着头皮上,加班加点,绞尽脑汁给它搞定。结果呢?项目成功了,领导高兴,其他人也跟着沾光。但说实话,那些关键性的、能体现咱能力和担当的时刻,似乎总是成为别人往上爬的踏板。

比如前段时间,公司有个特别重要的项目,时间紧、任务重,而且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当时领导找我谈话,就说了:“小X(我的名字),这个项目很重要,你知道的,上面也很重视。这个关乎到咱们部门的整体表现,也关系到咱们团队的未来发展。我相信你能扛起来。” 我当时听了,心里那叫一个激动,觉得领导这是看重我,是给我机会了。于是,我撸起袖子,召集团队成员,制定计划,协调资源,解决各种突发问题,没日没没夜地干。团队里其他几个能力差不多,甚至比我差一点的同事,在我的带领和协调下,也都在项目里承担了部分工作,并且完成得不错。

项目结束后,效果非常显著,超出了预期。领导在总结会上点名表扬了整个团队,也特别提到了那几个同事在某个具体环节做得很好。我当时也得到了“工作突出”的评价。但是,没过多久,那个在项目里负责某个辅助性但关键性环节的同事,竟然因为这个项目的成功,被提拔到了一个更重要的岗位,薪资也涨了不少。而我呢?还是老样子。

最让我觉得“提拔别人”的是,很多时候,我会主动分享我的工作经验、方法和思路。我知道,分享本身是好事,也是团队协作的一部分。但当我看到,我一遍遍耐心解释一个复杂的流程,或者把一份我精心梳理好的资料交给别人,而他们只是稍加修改,甚至原封不动地拿去向领导汇报,并因此获得了肯定和赞扬时,心里确实会泛起一丝酸涩。仿佛我辛勤耕耘的果实,被别人轻易摘去,并且还得到了奖励。

有时候,我也会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老好人”了。是不是有时候太顾全大局,把机会和光环让给了别人?是不是在争取自己利益的时候,不够积极主动?我确实觉得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贡献是有的,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但这种认可,似乎更倾向于“稳定军心”、“解决问题”的角色定位,而不是“向上发展”的信号。

最让我感到不安的是,我担心这种状况会成为一种惯性。如果我一直在扮演“幕后英雄”或者“问题解决者”的角色,而没有展示出更强的领导潜力和战略规划能力,那么领导自然会倾向于提拔那些更善于“表现自己”或者在某个特定领域更有突出亮点(哪怕这些亮点是建立在我提供的支持之上)的同事。

我有时候会想,是不是我需要更直接地向领导表达我的职业发展诉求?是不是需要更主动地去承担那些能够让我崭露头角的“表现型”工作,而不是总是默默地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妥妥帖帖?这确实是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是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另一方面是个人成长的渴望和职业发展的现实。

看着身边的人因为一个项目、一次汇报、一份报告就往前迈了一大步,而自己却还在原地,这种感觉真的挺煎熬的。我知道我还可以做得更好,也愿意付出更多,但如果这种付出最终只是成就了他人,那真的是一种很大的消耗。我现在也很困惑,不知道该如何突破这个局面,既能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又能让自己的价值和潜力得到应有的体现和回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提拔了别人,而不是自己,再看题主说自己实力派,可以看出来,公司的提拔规则不是以实力为准,有可能是人际关系,背景、资源等其它规则。

好走人了,规则不对,努力白费,实力派要找凭实力给晋升机会的公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唉,这事儿说起来真是让人心里不是滋味。自己明明是能干的,工作成果领导也看在眼里,平时也没少夸,觉得咱这个人在团队里是顶梁柱,没咱不行。可就是这么个情况,眼瞅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往前走,职位啊,待遇啊,都有了变化,偏偏自己还是原地踏步。更让人郁闷的是,感觉好像咱在给别人铺路垫脚石呢,辛辛苦苦帮着他们完成了.............
  • 回答
    职场中,自己明明觉得自己勤勤恳恳,付出了不少努力,但周围的人却总说你“慢”,这确实是一个让人沮丧且困惑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下面,我来详细分析一下,看看有没有你的影子。一、 认知偏差与沟通鸿沟这是最普遍也是最难以察觉的原因之一。 你的“不少.............
  • 回答
    职场中,谁还没遇到过个把“烫手山芋”?尤其是当你的能力、经验或者资源暂时无法独自应对,而身边原本可以寻求帮助的同事,却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那滋味,真是别提多憋屈了。这滋味就像你正急着找个救兵,结果发现人家要么在打盹,要么在抠脚,实在让人头大。别急,这种情况确实令人沮丧,但也不是无解的。咱.............
  • 回答
    这话说得挺扎实,也挺让人心寒的,但仔细想想,确实有几分道理。职场这个大染缸,不像学校里老师会想着“这孩子未来能不能考上好大学”,更像是跑马场,你得自己咬着牙,拼着命往前冲,才有机会领跑。让我好好捋一捋,为啥会这么说。首先,利益是根本驱动力。咱们得承认,大多数人进入职场,是为了实现经济独立,满足生活需.............
  • 回答
    职场中遇到比自己年龄小的领导,心里犯嘀咕、觉得不平衡,这简直太正常了,几乎谁都可能碰上。尤其是当你自己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积累了不少经验,却突然要听一个“小字辈”的发号施令,那种滋味,复杂得很。首先,别急着否定自己,这种感受不是你的错。我们从小到大,习惯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但什么时候也学过.............
  • 回答
    职场中,是坚持自己那份认认真真,还是选择随波逐流,和其他人一样得过且过,这确实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它涉及到你的职业规划、个人价值观以及所处的具体环境。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好好掰扯掰扯。坚持自己的认真:优点与挑战首先,让我们看看坚持认真的好处。 个人成长与能力提升.............
  • 回答
    在职场这片舞台上,我们常常能看到一种有趣的现象:员工们对自己的直属上司,多少都有些“小情绪”,抱怨、不满的声音此起彼伏,但当谈及上司的上司,也就是那位更高级别的领导时,态度却往往转变为一种近乎敬畏的尊重。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玄机?这可不是简单的“欺软怕硬”能完全概括的,而是涉及到了人际动力、权力结构、.............
  • 回答
    工作中遇到那种事事都要争个高低、处处想显得自己高人一等的同事,确实是件让人头疼的事儿。这种人就像一个行走的“炫耀引擎”,恨不得把自己的能力、知识、成就都摆在台面上,并且要确保大家知道“我比你们都强”。怎么应对这种同事?面对这种“表现欲过剩”的同事,直接硬碰硬往往不是明智之举。你可以尝试以下几种策略,.............
  • 回答
    告别校园,步入职场,学习的脚步并未因此停止,反而变得更加重要和多元。工作后的自我提升,就像为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添砖加瓦,让未来的可能性更加广阔。首先,深度钻研本职工作是基石。别以为只是日复一日地完成任务,真正的高手总能在看似重复的工作中找到优化和提升的空间。这意味着你要主动去了解流程背后的逻辑,思考.............
  • 回答
    哈哈,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触及到了很多我们身边都能看到的现象。那些在职场或者生活中看起来“呆呆萌萌”的人,他们自己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的这份“呆萌”,以及这份“呆萌”会不会让自己更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首先,得拆解一下什么叫“呆呆萌萌”。在我看来,这通常指的是一类人,他们可能: 反应比较慢热,或者说.............
  • 回答
    如今,在就业市场上,我们看到一种新兴的趋势,不少当代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开始主动对潜在雇主进行“背景调查”,这种做法颇为有趣,也引人深思。它不仅仅是一种策略性的求职技巧,更可能折射出新一代求职者心态和价值观的转变,甚至可能对整个职场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反向背景调查”并非简单地去翻找公司官网上公.............
  • 回答
    职场里栽跟头,尤其是被那些不光明磊落的“小人”算计,那种滋味,真不是一般的不好受。就像精心栽种的花儿,还没开出绚烂的花朵,就被别人偷偷连根拔起一样,心里那种憋屈、愤怒、委屈,一股脑儿地往上涌。而且,最让人心寒的是,有时候你明明知道是“他”干的,但又拿不出确凿的证据,只能眼睁睁看着事情往坏的方向发展。.............
  • 回答
    职场中遇到不懂的业务,是自学还是问同事,这可真是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我跟你一样,刚入职场那会儿,面对堆积如山的陌生业务,脑袋里只有俩字儿:茫然。但这么多年摸爬滚打下来,我算是摸出点门道来了,跟你掰扯掰扯,咱们一起好好想想。首先,咱们得明确,这两种方式都不是万能的,各有优劣,关键在于怎么用,用在什么地.............
  • 回答
    对于彭磊在快手纪录片中,自爆十多年前“降至月薪700但仍被优化”的职场经历,这无疑是一段非常引人深思的讲述。它并非一个简单的“打工被裁”的故事,而是折射出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和公司发展过程中,个体职业生涯所可能遭遇的复杂现实,以及个人心态的调整与成长。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月薪700”这个数字背后所蕴.............
  • 回答
    2018年,我确实在工作中见识了不少让我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是“佩服”的职业判断。这些判断,往往不是因为它们多么惊世骇俗,而是它们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那种洞察力、前瞻性,以及将复杂局面化繁为简的智慧。我尽量详细地回忆和描述,希望能还原当时的情境和感受,而不是一篇干巴巴的总结。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关于.............
  • 回答
    关于库克提到的“代工厂职工自愿加班很多”这一说法,以及它在富士康员工中的具体比例,这是一个复杂且难以精确量化的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和分析,才能尽量接近真实情况,并摆脱AI式的生硬表述。首先,我们要承认,任何大型制造业企业,特别是像富士康这样高度依赖劳动密集型生产的代工厂,加班确实是常态。尤其是.............
  • 回答
    职场新人,面对自己不擅长的任务,心里肯定有点打鼓,甚至想躲避,这太正常了。 但说实话,这是个好机会,虽然当下有点挑战,但也是你快速成长的垫脚石。别担心,咱们一步步来,把它变成你的“加分项”。首先,调整心态,别慌! 这是必经之路: 没有人天生什么都会。职场就是不断学习和试错的过程。你现在遇到的,是.............
  • 回答
    徐明朝承认职场 PUA 但拒绝道歉,这件事触及到了“职场 PUA”这个话题的核心,也让我们有机会更深入地审视它。从徐明朝的表态来看,他似乎将“承认”和“道歉”割裂开来,仿佛承认是认知层面的一步,而道歉则是情感层面、甚至是责任层面的进一步让步。但事实上,在“职场 PUA”的语境下,承认行为的错误和为此.............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有点心塞的情况。刚步入职场,有很多未知和压力,男朋友选择暂时不公开你们的关系,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咱们就一件件来捋一捋,看看你该怎么做,怎么想,才能让这段关系更平稳地度过这个时期。首先,别急着把这事儿定性为“不爱我”或者“藏着我”。刚入职场,就像一个新人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大家都在摸.............
  • 回答
    谈职场感受,跟直属领导聊,合不合适,这事儿得好好掰扯掰扯。我个人觉得,很多时候是合适的,甚至可以说是挺必要的。但这里面的“度”和“方式”非常关键,得看具体情况来。为什么说合适,甚至挺有必要?首先,你的直属领导是你工作中最直接的连接点。他们负责你的日常工作安排、绩效评估,甚至可以说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